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袁旭丽 《神州》2012,(13):209-209
历史讲述着人类的过去,它不能再现,也不会重演。然而,历史又是过去与现在永不休止的对话,是我们了解社会,理解变化与延续的唯一途径。历史与现实同属于一个不可分割的时间链条。历史曾是活生生的“现实”,现实也会转瞬即成“历史”。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尤其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它们的形成不是瞬间的,而是有着各自的历史渊源。我们常常需要“以史为鉴”,通过借鉴历史的经验,来反省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通过借鉴历史的经验,来加深对现实的理解,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科学地预见未来。  相似文献   

2.
人类文化在本质上是历史的,只有把文化放在适当的历史视野中才能理解文化的真实内涵。雅斯贝斯的世界历史纲要,就是他为自己打造的一个历史视野。带着对人类文化和历史的困惑,并通过对雅斯贝斯世界历史纲要及其基本概念——“轴心期”的解读,本文尝试着提出一个粗略的人类历史纲要,并在此基础上尝试着提出一个新的历史视野和文化框架。本文认为,在这个新的历史视野和文化框架下,研究、分析和解读全部人类历史也即人类由起源走向未来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发展的过程,是文化研究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3.
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在叙事主义历史哲学经历40年发展后,当代西方历史理论界努力寻求历史理论研究新的发展趋向,其特点之一便是回归面向过去的本体论反思。“人类世”是标识1800年以来地球系统历史的地质时间单元。“人类世”话语注重客观存在的过去,并据此认识现在和未来。在回归过去趋向下,约翰·麦克尼尔、迪佩什·查克拉巴蒂分别从环境史、历史理论研究角度阐释了“人类世”话语。他们的阐释在超越“西方中心论”、塑造史学新形态方面具有启示意义。分析“人类世”话语在西方历史理论界的上述因应过程,并阐释“人类世”话语的历史理论意义,对中国历史理论界正在推进的话语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柯林武德高度评价了基督教下的中世纪史学 ,但对其末世论给予了激烈批评。柯林武德的批评在理解大前提下并非无误 ,他要求内在于历史中理解过去 ,但又在现在基点上去理解过去 ,未来尚未实存则无法思想 ,由之反对末世论史学。末世论史学已经在近代影响了历史学的发展 ,而“未来”存在于历史中 ,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历史撰述需要关注人们对未来的预期。  相似文献   

5.
法国的历史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也是一个重视历史教育的国家,其历史课的设置由来已久,发展至今已成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法国历史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世界的过去、现在并放眼未来;注重学生比较、辨别能力、历史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培养,形成一定的历史观,同时也要求掌握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讲究学科互助,在将历史课置于人文、社会学科的广泛背景中加以考察的同时,又强调从历史的角度加深对其他学科的理解。法国历史教学的模式,在法语地区乃至国际上曾长期占有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欧洲国家的典型代表。其课程设置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是一个流动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开放体系.虽然,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不断更新的21世纪,但是处于城市中的人们,仍然在既定的历史传统、民族习俗、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中生活,并在这些因素的交互影响下成长.  相似文献   

7.
李锐 《炎黄春秋》2005,(6):55-58
凡是已经过去的事件,都可以归入历史。历史对于我们有用,是因为从过去可以觇知现在,从现在可以推想未来。过去的种种,无论伟大辉煌还是失败苦难,对善于学习的人,都是财富。愚蠢的人尤其别有用心的人,则拒绝接受教训,用思想统制的办法把一切失败都从历史上抹去,结果往往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8.
栗晓敏 《神州》2012,(14):177-177
历史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智慧和人文素养,能够激发学生的改革创新精神,更能迎接未来生活的挑战。为使学生更好的学好这一门课程,这一任务责无旁贷的落到了历史教师的身上。但现在农村的教学状况却不容乐观。很多农村中学现在没有一位专职历史课教师和专门历史课教师(专职历史课教师指历史专业毕业的专门教历史一科的历史教师),现在的历史课教师都是由语文教师或英语教师兼任。  相似文献   

9.
修辞视野下的思想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哲学家柯林武德云:“一切历史皆思想史。”其意谓理解过去之历史,不仅要明了过去之事实,尤须理解过去人们之思想。诚哉斯言!征诸人类历史,思想之历史恒扮演人类文明史先行者角色,亦最能承受历史风雨之冲刷而沉积于历史最底层。思想史之活跃,或表征一个时代急遽变革,或象征一个时代稳定与繁荣。显然,思想史不论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言,还是作为一个历史研究专门领域言,其重要性和意义均无须烦言。鉴此,我们特组织本期笔谈。这组笔谈文章,就内在含量言之,也许颇为有限:或通过历史重演论之本真诠释,欲令世人于重温历史中获得新启示;或通过修辞视野下思想史研究中语境与修辞战略之研究,以冀于思想史方法论方面有所创获,并能与国际学术进行一定形式的对话;或通过业已成形的新文化史研究,尤其是自下而上的品质及其与思想史研究之内在关联的分析,召唤思想史研究超越精英阶层、迎接大众时代之到来;或通过对思想史研究之伟大传统、意识形态特征以及研究方法和价值取向的多元性的探讨,寻求西方思想史研究本土化进程多元均衡、和谐发展之可能性。内含固属有限,然诚如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H.卡尔所言:历史学家“掌握过去,理解过去”,乃欲“把它当做理解现在的一把钥匙”。通过有限的论议,寻求一种以史喻今、探求真理和“理解现在”的效果,或许正是思想史方法与理论研究之真义所在。本期笔谈若能对于思想史真义之探寻有些许助益,则于愿足矣。  相似文献   

10.
在当历史学家对待过去的历史、现在的历史、未来预期发生的历史时,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批评历史还是理解历史,这是历史学家在撰写历史时始终面临的重大难题。本篇中主要解决历史学家的态度,并列举了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学家的观点,阐述批评的合理性运用和理解的科学性解答,两者应该区别看待并有利结合起来,梳理出既真实又科学的历史,对未来历史的科学研究有很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城市文化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和文化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篇·传统文化是城市文化发展的源泉传统文化是一个流动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开放体系。虽然,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不断更新的21世纪,但是处于城市中的人们,仍然在既定的历史传统、民族习俗、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中生活,并在这些因素的交互影响下成长。尽管人们有时想摆脱旧的传统、抹去旧的烙印,创造新的生活和形成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论历史叙述中的理解与解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要解释自己或他人已经历史化了的行为,因此回避不了历史叙述,它成了人类社会实践中的必要组成部分。当人们在不同程度上作为一位历史叙述者,通过理解个体自身的历史或生存情境,阐发自己的存在与实践目的,即进行历史叙述时,他已经置身于一个历史叙述的循环之中。历史叙述循环从现象上分为两个阶段,其一是叙述前的准备阶段,即阅读与历史理解阶段;其二是叙述阶段,即叙述与历史解释阶段。  相似文献   

13.
研究历史是为了理解现在,认识现在是为了把握未来。在世界历史中,当代史是一门拥有极大潜力并有待开发的新学科。尽管由于时间近、内容杂,又具有不稳定性和跳跃性,势必给研究者造成诸多不便之处;然而鉴于这门学科是联系过去和未来所具有的重要性和社会意义,又使得研究者顾不得许多,而勇于开拓,积极耕耘。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  相似文献   

14.
史海波 《史学集刊》2005,51(4):64-69
古代埃及人认为,世界在创建之初创世之神就创建了神圣的宇宙秩序——玛特,它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运行法则。它是一种抽象的观念,是我们理解古代埃及人思想特征的关键所在。以玛特观念为基础,古代埃及人形成了朦胧状态的历史意识,包括神人关系、社会历史发展的模式、创世与王权、历史的作用等。古代埃及人正是以此为基础认识过去,发现人类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今,无论在研究领域还是教学领域,世界历史都成为最重要的议题之一。人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有关世界体系的历史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这一新趋势削弱了传统的中、小学历史教学,传统历史教学建立在种族中心主义方法基础之上,被民族国家用于加强民族集体认同(通常与其他国家相对立)。与此相反,新的世界历史教学可以被视为一种开展不同文化间教育和加强世界主义的手段。这里建议世界历史课程计划以概念、空间和时间这三重框架为基础。概念框架集中于两个主题:人类社会的演进及其相互交往;空间框架可以持续利用与主题有关的球体投影图来展示;时间框架由基于9个时代的历史分期连接起来,另附一个时期论述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16.
《华夏人文地理》2005,(U09):6-7
史前时期相对于人类整个历史时期而言是十分漫长的,约占迄今人类历史的95%。由于当时还没有文字的存在,所以,我们现在只能够通过史前人类遗留下来的一些国画、雕刻、遗物或遗址等,来分析和研究当时人类的活动和想法。在西安市东,有一座史前村落,那就是半坡遗址。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典型的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距今5600—6700年之间。该遗址发现了数量众多的房屋遗迹、圈栏、窖穴、陶窑、各类墓葬,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约近万件文物。半坡遗址是我国珍贵的史前文化遗产,半坡出土陶器上的圈寨(下),对研究原始社会历史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刘新利 《世界历史》2002,1(2):99-1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西方史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自50年代起,美国史学界率先开始的新史学运动倡导结构一功能主义的历史研究方法,主张用系列数据研究人类社会中的各种传统的——不仅政治、军事和宗教的,而且经济、社会及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功能作用,以达到在“总体”上理解和叙述人类过去的全部经历的目的。由此,改变过去的以政治事件和伟大人物串连起历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关于历史哲学两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说古希腊德尔斐神庙里有一个题铭:“认识你自己”。千百年来,人一直在努力认识自己,只要人还存在,这种努力大概还会继续下去。 认识自己,不仅是认识人的现状,而且要认识人的过去和可能的未来。历史是人创造的,认识历史也就是去认识自己。为什么历史这样地发展?怎样去理解历史的意义?历史向  相似文献   

19.
张兴春 《神州》2012,(26):198-198
历史教学中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包括培养学生利用已学历史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认识现在、预见未来,"鉴古知今"、"鉴往知来"的能力。只有掌握学习方法,才能步入攀登科学顶峰的阶梯。在平日的历史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探索,摸索出了"把学法指导贯穿在历史课堂教学始终"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历史解释建构中的理解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剑鸣 《史学集刊》2005,51(3):19-25
历史研究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建构历史解释,而建构历史解释的关键环节是理解。历史学家面对遥远而陌生的过去世界,要对前人抱有“了解之同情”,以博大的襟怀和丰富的知识来了解前人及其生活,尽力突破时空和化的阻隔,以期对过去做出公正而贴切的解释。诚然,真正理解前人及其生活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但对历史学家来说,理解首先是一种态度和愿望,基于这种态度和愿望,研究就会极尽可能地收集材料、调动各种知识和理论资源,以准确地了解前人,避免武断和简单化的评判。当然,“同情”不是同意,“了解”也不是认可。研究要以中性的立场来建构解释,而不能将自己等同于过去事件的参与或辩护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