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将军愤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由"哭谏"而"兵谏",与杨虎城将军合作,毅然决然发动了举世震惊的"西安事变",这已是家喻户晓。然而,其中还有一事件的发生壮大了"西安事变"的声势,那就是张学良将军与此同时还密令驻兰州的东北军五十一军中他所倚重的中共地下党员解方,发动了与"西安事变"成犄角之势的"兰州事变"。1936年12月12日凌晨,驻扎甘肃省会兰州的东  相似文献   

2.
小西湖情思     
距贵州桐梓县城东北约六公里处,有一片山环水绕、河谷幽深,被称做小西湖的地方。这里不仅因地形独特、风光秀丽、气候宜人而远近闻名,更由于它曾是蒋介石拘押过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的地方而越来越让世人感到神秘起来。蒋介石幽禁张学良将军的地方,在贵州一共有四处,桐梓县城东北的小西湖,是除贵阳黔灵山、修文阳明洞、开阳刘育乡的又一处所在。据说张学良来此之前,特务头子戴笠就曾亲自来这里仔细地考察过。很难想象,当年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少年将军,在处于国难当头之时,从1944年冬到1947年春在这里仅度过了他两年又三个月的无奈时…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千古功臣、民族英雄张学良将军屡屡被一些人"轻薄",并冠上卖国贼、汉奸的骂名,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尽管将军生前一再声称"毁誉由人",不置一词。但笔者认为在西安事变八十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作为研究那段历史的人士,无法接受"污名化"张学良将军的言论,有还原历史真相、为将军正名辩解的责任和义务。毋庸否认,"九一八"事变之夜不抵抗是  相似文献   

4.
乔娜 《神州》2007,(12)
三联出版社出版的《张学良赵一荻私人相册》一书,真实地记录了张学良,赵一荻在台湾的囚禁生涯。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也是张学良将军人生"大起大落"的转折点。国难当头,他用枪扣押了"上司",逼其抗日;又抱着牺牲自我的精神,经受了遥遥无期的"管束",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相似文献   

5.
1936年12月,我国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将军只身和蒋介石飞到南京,蒋介石背信弃义,扣留软禁了张学良。初,先后软禁于南京高楼门宋子文公馆和南京太平门孔祥熙公馆。随后辗转囚禁于浙江奉化溪口雪窦山、安徽黄山居士林、江西萍乡绛园、湖南郴州苏仙岭、永兴油榨圩、沅陵凤凰山。1939年1月后转囚于贵州修文县阳明洞、贵阳黔灵山麒麟洞。1942年1月被秘密转囚于开阳县刘育乡,直到1944年12月,在开阳共囚禁2年零10个月。1944年12月后,先后囚于桐梓县天门洞小西湖、重庆歌乐山戴笠公馆,1946年11月直接从重庆去台湾。国民党当局认为开阳地理位置重要,且与贵阳、修文、息烽毗邻,便于联络和军事控制,加上根深蒂固的反动社会基础,因此,1942年2月,将张学良将军从贵阳黔灵山麒麟洞秘密转移到开阳县境刘育乡幽禁。刘育原名刘家衙,简称刘衙,距开阳县城8公里,距贵阳78公里,周围山峦起伏,群峰叠嶂,地形险要,是古时贵阳经遵义去重庆,贵阳经瓮安、余庆等地直达湖南的交通要道。1941年9月,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为了选择“适宜”地域秘密幽禁张学良,刘育即被军统局局长戴笠看中。因此,在军统...  相似文献   

6.
张学良将军作为一代爱国名将,他的名字不仅和中国的历史联系在一起,也和湖北、武汉的历史紧紧相连。30年代,张学良将军曾经在武汉驻足,给武汉人民留下了许多难以忘怀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国现代史中,张学良是蜚声中外的人物。1936年12月12日,他和杨虎城两位将军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发动了要求联共抗日的"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熟知现代革命斗争史的人们都对张学良的壮举拥赞不已,张学良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亲密的朋友。  相似文献   

8.
一次看望顾德辉先生时,他提及其父——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在1936年西安事变前夕动员张学良将军抗日的史实。当笔者再次来到古城苏州平江历史街区的文物保护单位顾颉刚故居拜访身体尚为清健的顾德辉先生时,老人深情地对我说:"上个世纪30年代中期,我还在北平育英中学  相似文献   

9.
正20世纪90年代初,张学良将军五弟张学森先生多次来北京,其间,我和丈夫耿其昌在有关方面介绍下有幸与他相识。在一次交谈中,张学森说:"大哥张学良非常喜欢你俩的表演。"听罢此言,我和耿其昌既惊讶又兴奋,惊讶的是我们从没去台湾演出过,张学良将军怎么会喜欢我们的表演;兴奋的是能受到张学良将军的垂青深感荣幸。于是带着一丝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对蒋介石实行兵谏,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大约早晨7点钟,张将军派来他的一辆"雪佛兰"轿车把我从家里接到事变的临时指挥部新城大楼。进屋后我坐在高崇民旁边的沙发上,那时还没捉到蒋,室内空气凝重紧张,人人表情严肃,张学良身穿棉袍,头戴毡帽,不时地在客厅中间来回踱步,大家都在屏息等待临潼方面的捉蒋消息。  相似文献   

11.
赵杰 《百年潮》2001,(12):37-40
自1996年以来,我曾多次飞赴美国,采访张学良将军及与张学良将军有关的人士.关于采访张学良将军的情况,陆续撰文发表(本刊2000年第6期曾发表了作者<张学良为何离人未归>一文--编者).而采访的与张将军有关系的人情况,一直未曾见诸于世.张学良将军已于10月15日谢世,今年又恰逢西安事变65周年,特将我在美国采访时整理的有关章节预以发表,以纪念这位民族功臣.  相似文献   

12.
窦应泰 《百年潮》2004,(2):77-79
关于张学良将军在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前夕,是否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事,此前国内媒体曾时有透露.特别是去秋笔者出席在沈阳举行的纪念张学良逝世周年座谈会期间,来自各地的张学良研究者和史学家们,都对张学良是否加入中共一事颇感兴趣.  相似文献   

13.
任人评说的张学良张学良将军是很自谦的,远在1928年就曾以笔墨自遣:“两字听人呼不肖,半生误我是聪明。”就是到了晚年,他依然借诗明志,写下了这首五言绝句:白发催年老,虚名误人深。主恩天高厚,世事如浮云。抑或是暮年的张学良将军真的到了视“世事如浮云”的境界,他多次向新闻媒体坦言,他的一生任人评说,从不答辩。然而由于历史或张学良将军自身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他那光明磊落的一生留下了许多疑点。多年以来,这些疑点不仅成了史学界争论的焦点,而且也很自然地变成我此次美国之行的采访重心。我回到北京之后,向有关的朋友谈…  相似文献   

14.
正1936年12月12日凌晨,骊山脚下的枪声,拉开了西安事变的帷幕。今天,历史已经无可争辩地证明了打响西安事变第一枪者是东北军总部卫队第一营营长王玉瓒。张学良将军有两个卫队营,即卫队一营和卫队二营。我父亲王玉瓒当时是卫队一营上校营长。事变前,奉命在临潼华清池头道门负责蒋介石的警卫工作。受张学良将军指派,率兵参与了华清池"捉蒋"这一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为纪念张学良将军百岁华诞,沈阳百吉古钱币文化有限公司制作了百套“张学良将军铸币存珍” (由沈阳张学良旧居陈列馆监制,沈阳市文物美术品鉴定中心鉴定 )。此“存珍”系采用 1929年张学良下令铸造的“民国十八年东三省一分”铜币。该币造型简洁清新,制作精美,表现了当时张学良将军励精图治、稳定金融、恢复东北经济的思想。此币现已存世不多。 沈阳制作“张学良将军铸币存珍”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世人对于少帅张学良的关注从未降温。本文作者赵杰教授作为张学良家乡的学者,多年来钟情于张学良去台之后的研究,曾赴美采访张学良本人,先后出版了几部有影响的专著,被誉为"文史界撰写张学良将军的一面旗帜"。——编者  相似文献   

17.
张学良开发建设西北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张学良将军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主要发起者之一。自1936年12月12日,迄今半个多世纪,学术界围绕这一重大事件论述不少。本文拟就张学良将军建设西北之思想,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王金昌 《百年潮》2010,(2):64-65
早些年,有人在文章中绘声绘色地写道:“张学良对董健吾说,‘最近李杜将军要到苏联去一趟,说是去考察,实际上是要把撤退到苏联的抗日义勇军重新组织起来,带回国内,借此机会,我想让李将军把你的三个孩子(注:指董健吾的一个孩子及岸英、岸青)带到苏联,你们看这么办是否妥当?’对张学良的安排,  相似文献   

19.
阎明复 《炎黄春秋》2005,(9):15-19,53
今年10月15日是张学良将军逝世四周年。为缅怀这位“千古功臣”,我们特发表阎明复的这篇回忆。阎明复的父亲阎宝航是张学良将军的挚友和幕僚。张将军在美国定居后,阎明复和他的姐姐阎明光曾多次去夏威夷看望张将军夫妇。  相似文献   

20.
正现今属贵阳市所辖的开阳县,在清代县城里就建了一所在省内较为有名的书院——开阳书院。书院之名"开阳",正好与今之县名"开阳"相同。从唐代就产生的这种集教学育才、学术研究、出版藏书为一体,类似于今天高等学府的"书院",其名称与所在地的政区名称相同者,实在是少之又少,可谓凤毛麟角。笔者在上个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