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家》2021,(3)
正设色纸本尺寸101×48厘米题识∶光绪癸巳孟春上澣御笔。钤印∶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慈禧皇太后之宝、欢喜园、大雅斋、推倒一世之智勇说明:本作品七条金鱼是慈禧七十大寿亲笔所绘,金鱼及水藻色彩淡雅,线条笔墨清新,具有极高的绘画技巧。"推倒一世之智勇"是慈禧晚年藏品之重要闲章,著作《慈禧与光绪:中国宫廷中的生存游戏》、《慈禧太后演义》书中对于光绪帝和慈禧的喜爱书法及绘画多有提及。"推倒一世之智勇"本为李白诗词,慈禧太后七十大寿用在本副作品可见其开拓万古之心胸,"慈禧太后御笔之宝"、"大雅斋"钤印均是晚年所用。大雅斋原为慈禧在圆明园的住处,"大雅斋"遂成为慈禧的私人堂款。  相似文献   

2.
咸丰帝去世后,清朝原有的由皇帝独揽大权的局面不复存在,国家政务依靠咸丰帝遗命的"赞襄政务大臣"制度来维持,内外奏折、大小国事由八位政务大臣赞襄处理,交两宫皇太后钤印确认。这一权力格局因"辛酉政变"而改变,并由此而衍生出垂帘听政及议政王、军机大臣辅佐制度:内外奏折,由两宫皇太后先阅,并授意议政王军机大臣拟批。同治帝亲政后,政务与文书程序"归复旧制",同治帝恢复一切权力。光绪帝登基,垂帘听政再次举行。待到光绪帝成年,其生父奕先是创造皇帝亲政同时皇太后训政的特殊体制,光绪帝完全处于文书和政务"训练"之中;后来又创造一种有限度的皇太后"归政"模式,光绪帝的奏折处理、上谕拟定之权大打折扣,无限期接受慈禧太后监督,为此后宫廷争权和晚清政局的走向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3.
陈芳 《南方文物》2012,(3):125-128
慈禧皇太后是晚清时期对中国政治局势和社会发展走向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从咸丰十一年(1861年)垂帘听政开始,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去世,在长达48年的时间内,慈禧皇太后一直是清帝国的最高决策人和实际最高统治者。尽管该时期内的官方纪年方式是用同治、光绪年号,但由于同治、光绪两朝的最高决策均出自慈禧皇太后,甚至连光绪皇帝和宣统皇帝的选立也是由慈禧皇太后决定,其政策连贯性不言而喻,所以为了对该时期的御用瓷器进行统一的阶段性描述,我们不妨借慈禧皇太后的时代和慈禧皇太后时代的瓷器这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广西乃至南疆惟一的皇家陵园——南宁市郊区江西镇同江村三江坡(俗名宋村)兴陵进行了初步考证。笔者经多次实地考察和求教专家,引用大量史实资料,回答了众人瞩目的问题:明朝历代的皇帝、皇后死后都葬在南京、北京,为什么皇太后王氏则葬在南疆“越”人之地南宁;宋村村民为何把兴陵称皇姑坟,把皇太后称为皇姑;以及考证皇姑坟主人身份,事略等。并向全社会呼吁,重视对这一珍贵历史文化遗址的进一步挖掘、考证,使之切实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5.
清同治四年四月二十四日(1865年5月18日),僧格林沁在山东曹州府(今荷泽)高楼寨被捻军围住杀死。对于僧格林沁之死,《清史稿·僧格林沁传》记载为: 事闻,两宫震悼,诏嘉其忠勇性成,视国事如家事,饰终典礼视亲王,从优议恤。命传卫驰驿迎柩至京,上奉两宫皇太后亲奠,赐金治丧,祀昭忠祠,于立功地方建专祠,配享太庙,谥曰忠,预绘像紫光阁。七年,捻平,遣官赐祭一坛。光绪十五年,皇太后归政,敕于京师安定门内建专祠,祠曰显忠。  相似文献   

6.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故6541"号文物,原定名"清人画颙琰万寿图",本文通过图像对比,结合乾隆朝历史档案,论证该图实为《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图》,作者为姚文瀚。此文物的重新定名和图像分析,弥补了崇庆皇太后八旬庆典图的缺失,增强了崇庆皇太后庆寿图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7.
一、詹事设置的原则詹事官起源于秦。《汉书·百官公卿表》曰:“掌皇后、太子家”。这个解释有两个含义,一是说明了此官的性质,是宫官;另一是概括了此官的职掌,即主要是掌管宫内太子、皇后及皇太后的私事务。汉承秦制,设置了詹事官.《汉书·百官公卿表》师古注:“皇后、太子各置詹事,随其所在以名官”。即分别设置了太子詹事、皇后詹事、皇太后长信詹事.詹事设置的原则是:第一、未有太子不设詹事。太子詹事,不常置。“凡初即位,未有太子,官属皆罢”,当然詹事也省。其实,影响太子之预立,除了“凡初即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往往否认慈禧皇太后的绘画水平。人们通常认为慈禧皇太后出于统治的需要,除善于玩弄权术、热衷政治外,在平时生活中爱好书画,经常喜爱把"自己所作"的书画赏赐臣子,以示恩宠,笼络人心。甘肃省清水县博物馆馆藏一轴慈禧皇太后款《梅花》图,为博物馆旧藏,对研究慈禧及其绘画水平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慈圣太后与永安寿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万历初,慈圣宣文皇太后懿议兴建梵宇浮图,遂卜址北京阜成门外八里,得太监谷大用故地营之。工竣后,赐名慈寿寺及永安寿塔或永安万寿塔。今寺已毁,而塔独存。兹从慈圣太后与永安寿塔的关联之中,考索此塔之正名、原委、旨趣、建筑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0.
自乾隆始,皇宫里每年按例上演万寿承应戏《九九大庆》,以饰演佛道等吉祥故事向帝后祝寿。倘若遇皇帝、皇太后六旬、七旬、八旬整寿则要举行更为盛大的万寿庆典活动。在清朝皇太后万寿节最隆重的当属乾隆十六年(1751年)崇庆皇太后六旬万寿和慈禧六旬万寿庆典。为了筹备万寿节上的《九九大庆》戏,不仅要重新编排戏本、培训演员、搭建戏台,还有专人绘图,如《崇庆皇太后万寿点景图》和《慈禧六旬庆典点景》,图中场面奢华,同时也保留了昆山、弋阳腔等的舞台形象。在万寿庆典中所上演的《九九大庆》戏的编撰,始于乾隆时期。清乾隆年间,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侯卫东  王瑾  贺林  茹小珍 《文博》2005,(4):44-45
汉长乐宫是汉长安城的重要宫殿之一,它位于汉长安城的东南部,建于汉高祖七年(前200年),是高祖的布政之宫,在未央宫建成后,逐渐变成皇太后的居所。4号宫殿遗址位于长乐宫的西北部,遗址遗存由三部分组成,主要包括殿堂的夯土台  相似文献   

12.
贵为皇后,她没有享受到爱情;贵为皇太后,又逢乱世,她手无实权,亦无可用之才。但为保全皇室,她曾亲手签下《退位诏书》,成为千古帝制的收场人;身后,她哀荣备至,被时任民国副总统黎元洪赞为"女中尧舜"……  相似文献   

13.
张红军 《四川文物》2014,(2):81-87,96
谢恩、王氏夫妇墓志为1986年河南博爱县出土,分别刻于1564年和1587年。谢恩系东晋谢安之后,祖籍陈郡阳夏。元至正年间,迁居河内县清化镇。父名谢杲而非谢东。其本人监生出身,官光禄寺署丞。弟谢诏娶永淳公主为妻。永淳公主为兴献帝之女,而非孝宗之女。王氏为河内处士王君栋之女,作为驸马诏眷属,曾奉献皇太后旨入慈宁宫朝拜。  相似文献   

14.
唐鲁孙 《文史博览》2013,(11):36-37
近年来凡是有点名气的歌星或影星都有一位星妈跟出跟进,星妈们照顾明星的饮食起居,帮忙化妆,整理服饰,母女贴心总比外人来得细心周到,原属无可厚非。可是有些星妈跻身名妈之林后,不但公然自居明星的经理人,甚至在言谈举止上,处处都要摆出皇太后姿态来。  相似文献   

15.
正在大清帝国最后10年间,有两个重要的女人是不得不提的,一个是众所周知的慈禧,另一个是则是光绪皇帝的皇后隆裕。这两个女人,一是姑姑,一是侄女,都出自叶赫拉那氏,都成为皇后、皇太后,大清帝国后宫的主人,但两者命运却大不相同,慈禧太后不仅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还享受过甜蜜的爱情,而隆裕虽贵为皇后,却没有光绪皇帝的宠爱,虽是后宫之主,但却受珍妃等人的排斥。宣统皇帝继承大统后,隆裕虽成为皇太后,与小叔子载沣共辅幼帝,却又因革命风起,最后不得已亲手签下退位诏书,成为千古帝制的收场人。  相似文献   

16.
《文物》1980年第1期所刊《北魏曹天度造千佛石塔》一文,对于北魏天安元年曹天度造千佛石塔题铭的释文中,有"皇太后、皇太子[延][祚]无穷"旬,认为此"皇太后即高宗文成帝拓拔浚后——冯太后,……皇太子当指献文帝子拓拔宏,即孝文帝元宏"。我认为此处释文值得商榷。根据题铭拓片上残存字迹,"皇太子"似为"皇太妃","妃"字似误释为"子"。《魏书·肃宗纪》:"(肃宗)母曰胡充  相似文献   

17.
1981年初,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发掘了北齐娄睿墓,整理了该墓出土文物,发现了娄睿墓志一方,名日《齐故假黄钺右丞相东安王墓志之铭》,墓志铭共三十行,每行三十字,其拓片载于《文物》1983年第10期。现录其原文如下,并加以句读: 王讳睿,字□□,大安狄那汗殊里武明皇太后兄子也。观夫崇墉(?)踱,峭拟削成;远叶长枝,郁同扶木。至乃世  相似文献   

18.
《盛京赋》为清高宗乾隆帝御制,作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东巡盛京(今沈阳市)谒陵祭祖之际。赋中说明:“以乾隆癸亥秋,恭奉皇太后发轫京师,屈我陪都,孝思以申,祖武是  相似文献   

19.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12日),清帝载淳病逝。经慈安、慈禧两太后决定,由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继文宗(咸丰皇帝)为子,人承大统,继嗣皇位,是为光绪皇帝。当时载湉只有三岁半,因此,由两宫皇太后垂簾听政。时至光绪十四年(1888年),载湉已长  相似文献   

20.
“玉座珠帘五十春,临朝三度抱冲人。扶床一见雏孙拜,定省仪鸾仅隔晨。”这是后人述及清末慈禧太后死时情景的一首宫词。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俗称西太后,是咸丰帝奕詝之贵妃,同治帝载淳之生母,光绪帝载湉之母后,生前屡加徽号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以下简称“慈禧”),死后葬于定陵东普陀峪,称定东陵,谥号为“孝钦显皇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