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抗战初期,苏联政府在极端秘密的情况下与中国开展了军事情报合作。成立了一所中苏情报合作机构——“技术研究所”,并迅即在中国各地设立组织,开展了对日情报搜集与处理工作。中方的对苏情报合作是由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军统)负责的。因为其性质的特殊性与隐密性,这段历史一直尘封至今。对于中苏双方合作建立的这所中苏“技术研究所”的历史研究,也就成为空白。本根据作设法搜集到的资料,对其在1938—1939年间的活动初步进行了探索,勾画出了这段历史的一个轮廓,充分肯定了这种合作对中方抗日的价值与意义、希望引起同行的注意与进行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2.
发动群众保护好当地文物古迹,这是当前国家文物保护政策的要求,也应该是地方群众所乐于接受的一项任务。河南省为了适应实际情况的需要,在部分地区试办了一种群众性的组织——文物保护小组,几年来在文物保护工作方面收到一定的良好效果。文物保护小组最初是由舞阳县开始创办的。一九五三年春天,舞阳县文教科发现了寺圪垱新石器  相似文献   

3.
杨斌 《民国档案》2006,(3):126-134
1939年9月9日,中苏签订了《组设哈密、阿拉木图间定期飞航合约》(简称《中苏航空合约》),共同出资组建中苏航空公司,开辟苏联阿拉木图经中国新疆伊犁、迪化(今乌鲁木齐)至哈密航线,经营中苏间的旅客、货物及邮件运输业务,期限10年。1948年末至1949年初,当该合约期限即将届满时,国民政府内部就是否与苏方继续签订有关新疆地区航空合约,曾展开了争论。在决定开始谈判后,双方分别从各自利益出发,提出了自己的谈判条件。本文根据相关资料,对该续约签订经过略作概述,以努力还原这次鲜为人知的外交事件的原貌,并探究其得失。  相似文献   

4.
边言 《民国档案》2006,(3):5-26
1932年12月12日中苏复交后,中苏贸易关系亟待确定政策,中苏双方随即展开关于缔结商约的新一轮谈判。其间,国民党中政会、国民政府实业部、外交部暨驻苏大使馆等组织机构及相关人士分别就对苏贸易原则与办法、商约草案的审查、侨民汇款之条款等一系列问题提出意见,进行讨论或接洽。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同苏联共产党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总路线、时代条件以及如何评价斯大林的历史功过等诸多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邓小平是中苏论战的亲身经历者。这场论战不仅对中苏两党、两国关系和国际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与苏联自1950年建立经济贸易关系以来已经整整40年了,40年来走过了曲折的道路之后又出现了光明的前景。本文拟对这40年的中苏经济贸易关系做一简略的回顾与粗浅的分析,同时对今后中苏经济贸易的发展前景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即与苏联建立了经济贸易联系。1950年4月19日,中苏两国政府签订了贸易协定,这是社会主义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政府间的贸易协定,它为两国的经贸发展开拓了宽广的道路,从此中苏经贸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7.
边界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而繁感的问题。新中国成立时,与苏联、印度、缅甸等12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达数万公里,呈北、西、南三面合围之势。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新中国与邻国存在着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尤其是彼此之间有些边界尚未正式划定,因而不断发生边界纠纷,影响边界安宁。同时,某些西方列强为扼杀新中国于摇篮中,极力利用边界问题挑拨这些国家与新中国的关系。边界问题能否公平合理地尽快得以解决,不仅关系到新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边境的安宁以及边民的和平生活,至关中国能否从一个侧面粉碎帝国主义的封锁,挫败其卑鄙而阴险…  相似文献   

8.
杨耀健 《文史精华》2005,(12):12-17
初期关系由于政治和意识形态分歧,抗战前的中苏关系微妙。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苏联旗帜鲜明地声援中国抗战。7月13日《真理报》发表文章,14日,苏联外长李维诺夫接见中国大使蒋廷黻,表示愿意援华,国民政府开始加强对苏关系。8月21日,中苏两国代表在南京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这无疑是苏联对中国的重大道义支持。签约后,蒋介石派军委会参谋次长杨杰、中央执行委员张冲,以“实业考察团”名义赴莫斯科谈判苏联对华军事援助问题;1938年2月,又派孙科为特使赴苏,请求苏联援华。斯大林明确表态,“苏联愿始终相助”。2月7日,中苏签订《军事航空协定…  相似文献   

9.
<正>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成立。天安门城楼上,举世瞩目之中,毛泽东主席按动电钮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语气铿锵地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庄严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相似文献   

10.
4月6日以阿·伊·米高扬同志为首的苏联代表团达到北京,在中国进行了友好访问,7日中苏签订了关于进一步发展经济合作的两项协定,兴奋之余,使我同隐着我们伟伟大的兄弟盟邦苏联对中国人民一直实行的史无前例的友好政策。百余年来中国人民遭受东西帝国主义者们继续不断的侵略和奴役,自从十月革命后在世界上现出了新的苏维埃国家,我们中国人民才有了一个以平等待我的患难朋友。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第一个以真正友谊态度对待我们的是苏联,当我们中国人民过着最艰苦的时日,第一个以同患难共甘苦的友情来援助我们的也是苏联。解放后我们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之下,推翻了百余年来帝国主义及其  相似文献   

11.
肖祎 《纵横》2004,(11)
所谓托拉斯,是由生产同类商品或在生产上有联系的大企业,为垄断某些产品的产销以获取高额利润而联合成的一种垄断组织形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这种组织形式一直为西方国家采用。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我国曾于20世纪60年代尝试过试办托拉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习并采取了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这种经济管理模式对于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人力于重点工程建设,全面医治战争创伤,发挥了巨大作用,取得了巨大成就。鉴于当时西方普遍采取市场经济管理模式,人们自然而然地把社会主义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等同起来。但是,随着时间…  相似文献   

12.
1932年12月12日,南京国民政府与苏联政府正式宣布两国无条件复交。此事件是中国政府在国联会议上反对日本侵略屡遭挫折之际获得的外交上的一次重大胜利,该外交胜利不仅使中国在国际上突破了外交方面的困境,而且对于中国当时整个政局的发展都具有较重大的影响。本文拟从这一事件的中方主持者——颜惠庆对此事件的具体操作入手,来对这一事件作一初步的梳理,以此来展现当时中国内政与外交的某些特点以及这一历史事件具体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这又应了那个名言: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按照中苏两国政府的协议,苏联空军曾先后派出十几个航空兵师来到中国,执行防空任务,并带领和协助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参加抗美援朝作战。在苏联空军的大力支援下,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在两年零八个月的战争中,按照党中央确定的"从实战中锻炼,在战斗中成长"的方针,不失时机地组织大批新建部队轮番担负作战任务,实现了在战争中发展壮大的预期目的,取得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战绩。  相似文献   

14.
1962年11月至1963年1月,赫鲁晓夫利用保加利亚共产党八大、匈牙利共产党八大、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十二大、意大利共产党十大和德国统一社会党六大相继召开的机会,从公开指名攻击阿尔巴尼亚共产党发展到公开指名攻击中共。1962年12月至1963年3月《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阐述我党的观点,标志着20世纪中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公开论战的开始。  相似文献   

15.
抗美援朝时期的中苏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哲 《文史精华》2002,(2):4-11
《抗美援朝时期的中苏朝》一文 以作者同三国最高领导人的接触 忆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高层内幕与历史秘闻。在朝鲜战争爆发、我方由不想出兵到决定援朝、三方联合中的矛盾和停战问题上的商谈等重大史实上留下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其间折冲樽俎、纵横捭阖的场景毛泽东、斯大林.金日成以及周恩来.彭德怀、林彪等人的性情举止,使读者如临其境,如睹其人。  相似文献   

16.
赫鲁晓夫的名字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他1894年出生于一个矿工之家的,1918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历任苏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主席团委员和中央书记处书记。斯大林逝世后,曾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1964年被迫“辞职”。赫鲁晓夫举止比较粗鲁,脾气暴躁,在外交场合常常莽撞失礼。但他头脑反应比较灵敏,善于思考,点子不少。他当政期间,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曾先后访问苏联,赫鲁晓夫也曾三次访问中国。此间,他和邓小平有过多次接触。特别是中苏两党论战期间,两人有过面对面…  相似文献   

17.
<正>60年前,新中国百废待举,毛泽东率团访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份"一边倒"的盟约,将中国纳入社会主义阵营,推上美苏对抗的冷战前沿。其影响所及,不但给我们带来156个工业援助项目、塔尖高耸的苏式建筑,带来影响整整一代人的苏联文学、电影和歌曲,还带来一场伤亡重大的朝鲜战争,一个久拖不决的台海问题,以及"大政府、  相似文献   

18.
田保国 《民国档案》2000,3(2):83-88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出于外交方针的需要,着手恢复和改善中苏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国内反苏宣传活动,企图以开展中苏文化交流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这一状况为中国知识界和文化艺术界介绍苏联文化,增进中苏文化交流,宣传中苏友谊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从而形成了30年代中苏文化交流的高潮。  相似文献   

19.
中苏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明复 《百年潮》2008,(2):25-29
1962年11月至1963年1月,保共八大、匈牙利党八大、捷共十二大、意共十大和德国统一社会党六大相继召开。赫鲁晓夫利用这五党召开代表大会的机会,在其部署下,按照苏共二十二大的方式,从公开指名攻击阿尔巴尼亚党,发展到公开指名攻击中共,而且一次比一次恶劣,一直到德国统一社会党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亲自出马指名攻击中共。  相似文献   

20.
论新疆的中苏贸易于溶春新疆与前苏联山水相连,长期通商。1917年至60年代前期,新疆的对外贸易基本为对苏贸易,新中国成立前新疆对苏贸易的规模也远远超过新疆与内地各省市的经贸往来,并在中苏贸易中占较大比重。据张觉人推算,“由新疆输至中国内地的货物总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