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世儒 《文史精华》2012,(11):36-39
1932年6月,李大钊夫人赵纫兰女士曾给北京大学教授胡适写了一封求助信。信中说:"因为先生从前与守常先生是好朋友,故敢这样的求先生。"在此,李夫人称胡适是李大钊的"好朋友",是因有求于胡适说了一句言不由衷的客套话,还是发自内心的真情表达呢?这的确是个值得探究明白的问题,而要探究明白这一问题,最简便的办法,就是追述一下胡适与李大钊之间曾经有过哪些交往,以及曾经有过哪些合作或分歧。让历史的事实来彰显曾经有过的本相。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而诞生和发展的。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是在中国倡导运用唯物史观指导历史研究的第一人。自1919年开始,他先后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发表于1919年5月、11月出版的《新青年》第6卷第5、6号)、《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发表于1919年12月出版的《新潮》第2卷第2号)。  相似文献   

3.
1919年5月5日北京《晨报》副刊在李大钊指导下开辟“马克思研究”专栏。5月《新青年》六卷五号编成“马克思研究”专号(实际出版时间在9月),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分两期刊完),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称其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在此以前,1918  相似文献   

4.
正胡适对马克思主义并不表赞同,这是众所周知的。早在1919年,有关"问题与主义"的讨论中,他与李大钊曾有过一番不小的争论;他与陈独秀的分道扬镳也是对马克思主义赞同与不赞同的问题。然而,1926年胡适在莫斯科只不过短短停留了3天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在给友人的信中畅谈自己的新鲜感受,对社会主义大加赞扬。那么,胡适怎么就去了赤色俄国首都莫斯科呢?这乃鲜为人知之事。  相似文献   

5.
谢泳在《胡适的一些旧事》一文中,比较了对鲁迅和胡适的一些评价后,提出"总体上看,也可以说胡适的骨头是硬的"的观点。接着,《羊城晚报》发表了丹祖的文章《胡适的骨头是"硬"的么?》,提出不同的意见,认为胡适的"硬"是反映了反动派内部的一些争论或国民党内部高层人物之间的某些分歧罢了。他的性质,同革命派、革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坚决斗争的性质,显然完全不同。从胡适28岁以后的大半生经历来看,正好表现了他敌视革命人民、进步人士的'反骨'之顽固性是多么'死硬'罢了"(转自《中华读书报》2003年5月28日21版)。如果说谢泳先生的观点过于"新"的话,我以为,丹祖先生的话则过于"旧"了。  相似文献   

6.
董立功 《江淮文史》2013,(5):141-148
从现有材料来看,中国大陆对胡适的零星批判应追溯至1949年5月11日。是日,时任辅仁大学校长、与胡适有着几十年私谊的陈垣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给胡适之先生一封公开信》。这封信除了委婉地指责胡适在哲学思想上一直蒙蔽他.在政治见解上向他做错误的引导外,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劝胡适回到新社会。  相似文献   

7.
正"惧内"轶事在子通主编的《胡适评说八十年》一书中,收录了不少关于胡适先生的逸闻趣事。先生怕老婆也是其众多逸闻趣事之一种。其实,胡适怕老婆是出了名的。不仅在他的朋友圈里人人皆知,而且还有文章发在报纸上,帮他宣传,广而告之。为此,胡适先生曾自嘲:"怕老婆的国度,将是更民主的国度。"沈卫威先生在《胡适的婚外恋》一文中记  相似文献   

8.
正鲁迅先生的《药》发表于1919年,收入《呐喊》;《祝福》发表于1924年,收入《彷徨》。这两篇小说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瑰宝,它们异中有同,同中有异。一、题目:言简意赅,作用各异《药》这一标题,具体作用是:1.概括情节,小说围绕着"药",从"买药——吃药——谈药——药效"分别展开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连接线索,小说以"人血馒头"这一药物作为连接华、夏两家故事的明暗两条  相似文献   

9.
关于陈独秀认识李大钊的时间,史学界普遍认为是1914年。胡寄樵先生在《近代史研究》1990年第5期发表《陈独秀认识李大钊时间考》一文认为“断然不会是1914年”,而应在1907年至1909年期间。其依据仅仅是陈独秀在民国十五年向葛康俞转赠李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由主义的乌托邦──胡适与“好政府主义”讨论许纪霖1922年5月14日,以蔡元培领衔的中国16名著名自由知识分子联名发表了《我们的政治主张》,这一后来被视作中国“自由主义的观点的第一次系统的概括”①的宣言,实际是由胡适发起和起草的,其一问世即轰动...  相似文献   

11.
李安纲先生在1995年第3期《山西大学学报》发表文章,说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作者不是胡适考证、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提到的那个吴承恩。他著作的《西游记》并非百回本小说,而很可能是游记文章。根据是《淮安府志》中的《淮贤文目》。周振鹤先生1997年3月26日在《中华读书报》发表《吴老先生的荣幸》一文,也说胡适考证、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提到的吴承恩写的《西游记》非小说,而是一部地理性质的游记,根据是黄虞稷的《千顷堂书目》有他的大作的名字。因此,李、周两先生都坚定不移地否定了小说《西游记》的作者是…  相似文献   

12.
杨建民 《江淮文史》2016,(3):152-158
正胡适是五四时期最重要的启蒙者之一。在五四当时及以后的岁月,他是怎样度过的?他此时或之后,对此发表了怎样的看法?这些当是我们有兴趣关注的。尽管在此之前,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胡适与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等从白话文字入手,进行种种新思想的宣传,给后来五四运动的开展,种下了精神种子,并使其萌芽成长,但是,五四运动发生的当日,身为北京大学教授的胡适却并不在场。大约因为教学、写作甚忙,1919年五四运动前数月,胡适并没有日记或其他杂记留下来。好在他是名人,这段时间活动的情况,报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学术界流行着一种观点:早在1919年,孙中山就同李大钊有过“接触”(李新:《李大钊》,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中共党史人物传》;中共上海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等单位合编《宋庆龄在上海》;蒋洪斌:《宋庆龄》;吕明灼著《宋庆龄传》,李新主编中国革命史丛书之一,等等)。其实,这种传统观点是值得质疑的。  相似文献   

14.
正胡适晚年向唐德刚口述自传时,曾深情回忆新文化运动时期与李大钊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讨论。由于唐德刚先生的整理稿增加了一个情绪化的小标题:《"问题"与"主义"之争:我和马克思主义者冲突的第一个回合》,因而在后来的研究中,差不多都将他们的争论上升为政治上的根本冲突。其实,如果仔细分析他们的文本,似乎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5.
由于政治主张相悖,陈独秀、胡适分道扬镳,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们之间的友谊。陈独秀一生遭绑架一次,四次被捕。遭绑架那时他与胡适还不相识。后来的四次被捕,胡适均不遗余力地积极营救他。1919年6月11日,陈独秀因散发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北京市民宣言》被捕。胡适利用在京的安徽名人与时任警察厅长的皖人吴炳湘的同乡关系,去打通关节。他给张东荪主编的《时事新报》写文披露陈独秀在狱中受到的非人道待遇。在《每周评论》发表《威权》一诗,抨击北洋政府无视人权的专制统治。在强大舆论压力之下,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陈独秀。1921年10月4日,陈独…  相似文献   

16.
林晓雯 《安徽史学》2016,(5):143-148
胡适于1913年11月在《中国留美学生月报》上发表了题为《国际学生运动》的文章,该文是他参加当年的世界学生同盟会第8次国际大会的感言,阐发了他对于国际学生运动的认识以及中国留学生与这一运动的关系。这篇文章以及胡适留学期间发表的其他英文著述,对于我们理解胡适由"民族主义"到"世界主义"的思想转变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也可以弥补1913年1月至9月由于胡适日记缺失而空白的一段社会活动记录,同时,这些英文著述也为胡适英文文存的收集和整理提供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汪幸福 《文史精华》2004,(12):11-16
蒋介石70岁生日时别出心裁,搞了一个"婉拒祝寿贡献建议"的花招,要求台湾各界人士向他提建议。胡适应邀在美国赶写了《述艾森豪总统的两个故事给蒋总统祝寿》一文,于1956年10月底发表在《自由中国》第15卷第9期上,不承想引起了一场大风波,遭到蒋氏父子有组织地批判围剿,胡适还为此大病一场。其中经过请看《胡适给蒋介石祝寿惹风波》一文。  相似文献   

18.
书与人     
《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这本书收录了胡适之先生晚年(1958-1962)的言谈。编者在随侍胡适之先生时,将先生的一言一行都记录下来,除编入《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以外,都收入了这本书。胡适之先生学识渊博、见闻广阔,  相似文献   

19.
朱洪 《江淮文史》2003,(3):127-132
“套鸟的圈套”1919年夏天,陈独秀被捕后,胡适比平时更忙。《每周评论》每一期几乎都有他的文章,在最近的《每周评论》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学革命的文章,认为“中国文学语言,不再是一种创造性文学作品能胜任的工具。哪有一种死语言能适合于创造性文学的?”7月5日,辜鸿铭在北大写反对中国文学革命的文章,指名道姓向胡适叫战。这篇文章7月12日刊登在上海出版的英文刊物《密勒氏译论》上。辜鸿铭写道:“当胡适教授用他那音乐般的声音谈论‘活文学’和‘重估一切价值’,‘谈论’为观念和思想的彻底变革铺路,唯有此种变革,能够为全民族创造条件时,…  相似文献   

20.
胡适在《词的起源》一文中,提到王国继给他有两封谈词的信。而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王国维全集·书信》,却没有收录王氏给胡适的信。1994年12月,黄山书社影印出版了职云志主编的《胡适遗稿及秘合书信》,其中收录了王氏给胡适的一封谈词的书馆(据原件影印)。这封信是回答胡适1924年7月4日的请教。胡适原信如下:群庵先生:顷偶读后村同中“席上闻政有尿”一首《贺新郎》,有云:那人人间校按曲,绣帘初卷;道是华里荒管唱,笑杀鸡坊拍变。“鸡访拍衰”是什么?四日唐、宋史的《乐志》,皆不详“拍变”之义。先生曾浩燕乐史,使中能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