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一位友人讲,他所任教的苏南某私立学校,在校就读的学生都是千百万富豪人家的子女,学校成了名副其实的“贵族学校”,许多学生知识本领没学多少,倒是沾上了不少攀富比阔的“贵族”之气。有一14岁女生,穿一双鞋子价值就高达4200元,开学初家长给她的零用钱就多达40000元人民币。笔者闻之,在大为吃惊之余,不免为之担忧:这些孩子长大后能成什么大器。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中外历史上凡成就事业者,并非都从小就养尊处优、一掷千金、生活在无忧无虑之中,而更多的却是经受过艰辛困苦、挫折磨难。191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威廉·亨利布…  相似文献   

2.
商圣陶朱公传奇文/龙登高栏目主持人:王纪安为商贾立传,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人。在司马迁笔下的商人群英谱中,陶朱公是第一个同时也是着墨最浓的人物,从而得以流传千古。不仅如此,历代论富,必举陶朱公,诸如"富比陶朱"、"朱公之富"等等。在中国民间,如同文...  相似文献   

3.
“文革”风起,斗、斗、斗,斗到最后斗、批、走。我于1969年9月下放向阳湖“五七干校”,1970年初又斗成反革命分子,在干校一呆就是6年。  相似文献   

4.
清代宝苏局铸造的咸丰重宝当十钱,存世量较多,版别复杂,全国除京局户部宝泉局和工部宝源局外。宝苏局是版制最多的省局之一。版别有狭、阔、较阔、很阔、特阔缘的区别。笔者多年来爱收藏宝苏局咸丰当十阔缘钩咸钱,今根据版别差异,经初步研究分析,写本文以供钱界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明清北京官式建筑斗栱形制分期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档案,对故宫太和殿院落四隅崇楼的斗栱形制年代进行探究。作者利用斗栱的形制年代和文献史料互证,论证了现存太和殿院落东南和东北角崇楼的斗栱形制为明末天启年间,西北角崇楼的斗栱形制为清康熙年间,西南角崇楼的斗栱形制属清乾隆时期。  相似文献   

6.
张十庆 《文物》2012,(9):74-80,1
浙江宁波保国寺大殿建于北宋,作者通过对这一大殿的全面勘察,发现殿中斗拱的单槽散斗皆为截纹斗,即斗的看面显示为截纹形式,而唐宋时期北方木作建筑中的散斗都是顺纹斗。二者不同的加工制作技术反映了不同地域匠师谱系的特点。截纹斗的做法不仅在江南地区晚于保国寺大殿的宋元木作遗构中得到传承,也流传到东亚诸国,体现在日本和朝鲜的建筑中。  相似文献   

7.
战国中山国建筑用陶斗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建筑主要采用木构架,创造出多种建筑形式。在柱头和枋上装置斗和栱的结构,形成了我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点之一。在斗栱的发展过程中,至迟在周初已有在柱上安置栌斗(坐斗)、承载横枋的方法。根据出土文物考查,西周时期铸的铜器"令簋"四足上方,即制出栌斗的形态。建筑中用斗出现于铜礼器的装饰或器体上,在  相似文献   

8.
正《172个被误读的史事真相》通常印象,古代的诗人都挺能喝酒,特别是李白,他在《将进酒》中说"将进酒,杯莫停",杜甫也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可见李白是很爱喝酒的,但是他是不是真的能够喝很多酒,是不是一喝就是"一斗"呢?这得先从"斗"说起。古时量酒用的斗,跟现代称粮食的斗并不是一回事。这种称为斗的酒器,北斗七星,排列出来的形状就是这种斗的样子,这种斗有长长的柄,实际是盛酒的勺子。  相似文献   

9.
斗彩瓷器是明成化时期成功烧制的一种著名的陶瓷产品,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康熙时期则是斗彩艺术发展的另一高峰期,其利用前朝斗彩工艺技法,结合所属社会和制瓷技术发展情况,创新烧制出许多精美的作品,并出于对明成化斗彩的喜爱和崇拜,对其进行了仿制。本文在梳理明成化时期和清康熙时期斗彩瓷器的基础上,对潍坊市博物馆馆藏的清康熙仿成化斗彩折枝花果纹盘的外观特征与文物价值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10.
秦汉政府计量粮食是有一套系统的。量稻、量粟、量麦皆有各自的专用大量,量米则用标准量器。稻量、粟量、麦量等专用大量与标准量器均以石、斗、升为计量单位,均采用十进制,但其计量标准更高。稻量石、斗、升之容积为标准量器石、斗、升容积的2倍,粟量石、斗、升之容积为标准量器石、斗、升容积的5/3倍,麦量石、斗、升的容积为标准量器石、斗、升容积的1.5倍。它们总体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粮食计量体系。这三大一小的粮食计量体系本为秦代制度,汉承其制而用之,直至东汉初年犹未变革。  相似文献   

11.
河南内乡县发现清代量器──石斗1986年夏,在内乡县县衙博物馆东侧出土一件清代道光年间的量器──石斗(图一)。该石斗为清图一粮行石斗石凿面,且表面刻纹清晰。斗呈长方形,长95、宽56、高31厘米。中间为一凹槽,内壁稍斜,平底。斗的正面刻有铭文,并有一...  相似文献   

12.
<正>先秦时期,君主们经常举行与诸侯的朝会。朝会的仪式很隆重,各路诸侯带着各地最珍贵的土特产在台下等候君主的传诏进贡。其实,这种耗费巨大的朝会并无重大的决策意义,更多的是君主们显示权威,诸侯们争逐名利,夸富比贵。而且,各路诸侯所带的土特产也并非都是本地特产,也有为投君主所好,以其它地方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色釉瓷,一类是彩绘瓷。彩绘瓷简称彩瓷,主要有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等。其中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属于釉下彩,粉彩、珐琅彩属于釉上彩,而五彩既有纯釉上五彩,也有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青花五彩。由于斗彩亦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彩瓷,因此,如何给斗彩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使之与青花五彩区别开来,是研究斗彩瓷器的关键。一斗彩的定义及其与青花五彩的区别斗彩瓷器创烧于明代,已为世人所公认,但斗彩之名却不见诸明代文献。遍查明代谈瓷之书,都把斗彩称作“五…  相似文献   

14.
近三十年来,在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出土了大量明成化时期的瓷器残片,经考古整理后,有数百件器物被复原,其中斗彩和斗彩半成品占比例较大。通过出土遗物与传世品的比较,可以探析成化时期斗彩瓷器的釉上彩绘制作工艺,并就此明晰成化斗彩瓷器淘汰率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文革”十年,让全国的中小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了“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快乐”时光.  相似文献   

16.
齐量制刍议     
赵冉 《文博》2021,(1):58-62,103
齐国量制本以升、豆、区、釜、钟为单位,从战国开始发生急剧变化,与其他诸侯国量制趋于统一,"斗"进入齐国量制系统。这一过程并非是突然发生的,"斗"初始用"/卮"来指称,在《考工记》中"豆"这一旧量单位被借用来表示"斗",直到战国末期"斗"方正式成为标准量制单位。  相似文献   

17.
近三十年来,在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出土了大量明成化时期的瓷器残片,经考古整理后,有数百件器物被复原,其中斗彩和斗彩半成品占比例较大。通过出土遗物与传世品的比较,可以探析成化时期斗彩瓷器的釉上彩绘制作工艺,并就此明晰成化斗彩瓷器淘汰率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铜鐎斗的器形演变及用途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鐎斗是汉至唐代墓葬中常见的器物。通过对铜鐎斗的综合研究,根据柄部的不同,可将这种器物分为四类,其器形变化清晰,地域分布明确,具有一定规律性。铜鐎斗兴起于汉代,盛行于六朝,至唐代趋于消亡。根据器形和分布范围的变化,以及出土器物的组合,并结合中国饮茶习俗的发展历程,推断铜鐎斗应为煮茶的器具。  相似文献   

19.
张咏梅 《文博》2006,(4):64-68
玲珑绚丽的成化斗彩器有明一代,彩瓷缤纷,虽各有千秋,但民间早有“首成化,次宣德,次永乐,次嘉靖”之说,而为成化彩瓷赢得明代彩瓷之冠的则是成化斗彩瓷器。成化斗彩之所以名贵,贵在工艺上的创新。斗彩的制作是先以青花在瓷胎上双勾出纹饰  相似文献   

20.
香港五仙银币俗称“斗零”。“斗零”何解?不仅内地人,甚至如今的港人也知者不多。原来,此称谓源于旧时粤港商贩的暗语。在交易时,双方以“支、臣、斗、苏、马、零、候、庄、弯、响”分别代替”一”至“十”进行讨价还价。“斗”是“三”,“零’为“六”,港银五仙台三分六厘,故称“斗零”。又因五仙为其最低币值,放港稳人有称替人办事报酬低作“受人三分六”的。而称钱少为“斗零咐多”(意为斗零如此少)。“咐”是广州方言,有“这样”、’‘那么”的意思。香港五仙银币俗称@梁荣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