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60年代中期爆发的“文化大革命”,让远在瑞士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著名记者斯诺先生很不理解,他急切盼望重访中国,了解中国的真实情况。经过一番波折,斯诺终于重回中国大地,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的热情接见。而毛泽东、周恩来通过斯诺,巧妙地向尼克松政府传递了一个信息:中国与美国改善关系的大门,是敞开的……  相似文献   

2.
京大学景色秀丽的未名湖畔,有一座墓葬掩映在青松翠柏之间,汉白玉碑上用中、英文写着“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之墓”。1973年10月19日举行斯诺骨灰安葬仪式,毛主席送了花圈,周恩来总理等重要领导人出席,邓颖超主持。一个美国人享受这种殊荣,可以说绝无仅有,可对斯诺来说,又是当之无愧的。毛泽东对斯诺作过高度评价:“斯诺先生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一生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中国是块磁石1905年,斯诺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城,毕业于密…  相似文献   

3.
《沧桑》1994,(4)
在中国人民最熟悉的国际友人中,有一位叫埃德加·斯诺.斯诺之所以在中国和世界上赢得广大读者,享有崇高声誉,最根本的还在于他能够通过极其艰辛、深入地考察中国社会的实际,考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革命壮举,发表了一系列客观公正而脍炙人口的新闻名作,帮助世界人民了解了正在急剧变化的古老中国,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其中《西行漫记》,即《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就是斯诺为人类文明建树的具有历史意义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欧文·拉铁摩尔在论及该书的巨大影响和历史作用时高度评价道:“在人们政治上陷入思想苦闷的情况下,斯诺的《西行漫记》就象焰火一样,腾空而起,划破了苍茫的暮色.……原来还有另外一个中国啊!”  相似文献   

4.
在埃德加·斯诺的记者生涯里,采访毛泽东并通过访问毛泽东了解和报道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及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成就,是其中最有声有色的一幕;而通过斯诺向中国和世界传播自己的思想,进而推动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是毛泽东政治生涯里的杰作。自1936年夏至1970年12月,毛泽东和斯诺共有五次相见。而每一次会面,都是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进行的,其结果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1936年7月,陕北保安——红色中国的首都,毛泽东和斯诺在这里第一次相见。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致使东北陷落、热河失守、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到了  相似文献   

5.
武际良 《百年潮》2013,(12):32-36
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为促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好关系奔走呼号了一生。1937年,在保安的窑洞里,斯诺与毛泽东一见如故,相识、相知,结下了终生不渝的伟大友谊。中国革命胜利后,斯诺又三次访问新中国。斯诺既是毛泽东的挚友,又是诤友。国际上赞誉斯诺是“最了解中国和毛泽东的美国人”。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埃德加·斯诺(以下简称斯诺),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美国记者和作家之一。他于1928年来华,在苦难深重的旧中国生活和工作了13年。新中国成立后,他又三次访华。他以探索真理的求实精神和勇气,写出了大量真实、深刻并有远见卓识的有关中国的报道,为增进中美间的了解和友谊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在斯诺1960年首次访问新中国时,我作为外交部新闻司龚澎司长的助手,曾为斯诺安排访华日程。翌年6月,在参加和平解决老挝问题的日内瓦国际会议期间,我又陪同乔冠华、龚澎夫归前往斯诺在日内瓦湖畔的乡间居所拜访。有…  相似文献   

7.
埃德加·斯诺(1905—1972),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他从1928年起到1970年止很多次到中国,为采访和宣传中国的革命事业倾注了大半生心血。特别是1936年夏秋间,斯诺专程到苏区采访,同毛泽东畅谈了10多个昼夜,毛泽东称赞他“发现了共产党的真谛”,他们之间的友谊持续了几十年。首次见面1936年春,斯诺专程到上海向宋庆龄表达了访问陕北苏区的愿望。宋庆龄通过中共地下组织特地为他写了一封用隐显墨水书写的致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的介绍信,协助其秘密通过国统区,经西安到达陕北。7月中旬,在周恩来的安排下,毛泽东在陕北保安约见了斯诺,两人开…  相似文献   

8.
一、斯诺来陕北,周恩来替斯诺拟列了一个92天的采访旅程 1936年7月初,著名的美国作家、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进入陕北苏区。在白家坪红军前方司令部,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当时对外称"西北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周恩来热烈地欢迎他的到来。周恩来对他说:"我接到报告,说你是一个公正的新闻记者,对中国人民很友好,我们也相信你能如实报道。  相似文献   

9.
良驹 《文史精华》2009,(1):36-38
谈起曾经深切同情中国人民的苦难遭遇,并与中国人民同心协力,为打败法西斯侵略者作出贡献的外国人士,人们马上会联想到埃得加·斯诺、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路易·艾黎等国标友人。而对于在中国人民争取解放的事业中,曾一度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的捷克斯洛伐克国际友人罗别愁(MAGDA LENA ROBITSCHE),知道的人却不多。其实,罗别愁不仅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帮助过我们,而且还和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相似文献   

10.
海伦·福斯特·斯诺(1911—1997)是美国记者、作家。她于1931年至1939年旅居中国,亲历了中国历史上这一转折时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她撰写了《续西行漫记》等报道,和埃德加·斯诺等人一起,首先向西方读者介绍了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并在中国发起了“工业合作运动”以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为纪念这位架设中美人民友谊桥梁的先驱,由美国联合技术公司资助,美国杨伯翰大学摄制了这部电视文献片。本刊获准刊出脚本。该片记叙了海伦·斯诺的在华岁月和她与埃德加·斯诺的情感生活,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反对并制止战争,实现世界各国和平共处,是建设和谐世界的根本前提。周恩来正视国际社会和平与战争这一主要矛盾,率先倡导并坚决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推动和平事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外交思想最集中的概括和最精彩的体现,最初是在中国和印度两国政府处理双边关系的过程中产生的,后来成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外交基本原则和当代国际法的基本准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同美国记者斯诺的交往,始于1936年7月8日。这一天,周恩来从陕北安塞到谭家营陕北省委去,途中遇到了从北平来苏区访问的斯诺。这一次见面,周恩来给斯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在《西行漫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他谈吐缓慢安详,深思熟虑。因此,周恩来给我的印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主席1970年国庆节在天安门城楼上会见斯诺,并将接见照片在《人民日报》等报刊的头版头条位置刊发,向世界传达了一个意在改变世界战略格局的重要信息.但这张照片却在后来的著述里和引述中,产生各种争论:其一发表的是哪张照片;其二,究竟发表在《人民日报》哪一天;其三,版面是否周恩来亲自布置和安排的;其四,更有借毛泽东与斯诺的合照,将林彪形象“挤出”国庆报道头版头条的说法.本文作者特查阅了当年的《人民日报》和其他史料,以澄清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海伦·福斯特·斯诺(1911-1997)是美国记者、作家.她于1931年至1939年旅居中国,亲历了中国历史上这一转折时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她撰写了<续西行漫记>等报道,和埃德加·斯诺等人一起,首先向西方读者介绍了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并在中国发起了“工业合作运动“以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为纪念这位架设中美人民友谊桥梁的先驱,由美国联合技术公司资助,美国杨伯翰大学摄制了这部电视文献片.本刊获准刊出脚本.该片记叙了海伦·斯诺的在华岁月和她与埃德加·斯诺的情感生活,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斯诺是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他的一生与中国结缘。早在1936年,当世界上大多数人不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否还存在的情况下,斯诺在宋庆龄的安排和帮助下,冲过重重封锁,进入陕甘苏区(当时陕甘苏区刚扩大为陕甘宁苏区),采访了这块土地上的许多人和许多事,用生花之笔,向世界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和他们率领下的陕甘苏区军民,介绍了举世无双的红军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来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积极力量。为人类作出应有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早就作出的庄严承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早在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就在会见印度政  相似文献   

17.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是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自1928年到中国后.耳闻目睹中国内忧外患,发誓要用自己的笔帮助中国老百姓,决意冲破阻力,到陕北这块红色的未知地采访,把那里的真实情况揭示于世。于是,他向在上海的宋庆龄求助。巧得很,在陕北的党中央为了冲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让全国同胞了解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毛泽东与周恩来致信宋庆龄,请她物色一位正直的西方记者和医生到陕北考察。宋庆龄征得中共中央同意后,着手安排斯诺去陕北,另一位外国友人马海德与斯诺同行!  相似文献   

18.
1937年4月,我作为海伦·斯诺的义务翻译,陪同她一起访问延安,有幸多次采访毛泽东,还有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王稼祥、陆定一等中共领导人。以及李伯钊、丁玲等一批文化人。毛泽东同我们畅谈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政策和主张、抗日战争的前途,我将后来这次谈话整理成文,由于毅夫交给北平地下党刊物《人民之友》,在抗战前夕发表,题目是《告北方青年书》。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爆发65周年,身为爱国爱乡的东北同胞,心中始终铭记这段国耻家恨,难以释然。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总理一生与中国人民最亲密的朋友、越南人民最敬爱的伟大领袖、国际共运杰出的战士胡志明主席交往甚密,他们从1922年起就数度在一起工作和生活,两人之间的私交和友谊真可谓“同志加兄弟”的典范。但是,“胡志明”的名字刚出现于媒体时,周恩来却一时弄不明白此人的真实身份,“胡志明”给周恩来出了个谜。  相似文献   

20.
一国际著名女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和斯诺、史沫特莱一样,都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她曾六次访问中国,几乎每次都是在中国革命最紧要的关头来到中国。在她72岁那一年来中国后,她决定定居中国。1970年,她逝世后,被以最高荣誉葬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1946年6月,斯特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