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元观音岩石窟调查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北广元是四川石窟造像比较集中的地区,重要的石窟造像有广元千佛崖、皇泽寺、观音岩。其中千佛崖、皇泽寺摩崖造像已有专文介绍,唯观音岩石窟造像未有详细的调查报告。本文即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观音岩石窟造像的主要龛窟、开凿时代、造像的题材与组合、造像风格及特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山东历城黄石崖摩崖龛窟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黄石崖在山东历城西南螺丝顶山主峰西侧,西北与济南市南郊千佛山相邻。黄石崖龛窟造像是山东最早的北朝摩崖造像,现存大窟1个,小龛28个,造像约79躯。龛窟间有北魏正光至东魏兴和年问的造像题记8则。山东省北朝摩崖石窟造像仅有黄石崖和济南以东15公里处的龙洞造像,龙洞造像为东魏至隋所雕。黄石崖石窟与中原北方龙门、巩县等石窟有密切关系,在山东以至中国石窟中也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3.
高俊苹 《丝绸之路》2012,(10):28-29
在洛阳龙门石窟和巩县石窟中存在着一种为其他石窟所罕见的造像题材——优填王造像,其造型特殊、造像时间集中。本文结合优填王造像的由来、传人、分布及其当时的佛教发展态势,对这种造像为何未在地域和时间上得以推广和延续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试论须弥山石窟艺术史上的六个高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夏固原的须弥山石窟造像是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石窟造像在石窟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从须弥山石窟造像的历史及其艺术发展的六个阶段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四川石窟、摩崖造像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良 《四川文物》2001,(4):49-55
四川佛教艺术发展的兴盛时期是中晚唐、五代、两宋时代.早期四川石窟、摩崖造像受北方、中原影响很大,密教的传入,密宗的流行为四川石窟造像注入了新的活力.晚唐以后,四川石窟、摩崖造像以民族化、世俗化、地方化的特色,自成一体,弥足了很多密宗造像题材,是中国石窟、摩崖造像中的奇葩.  相似文献   

6.
广元千佛崖石窟位于广元市城北5千米的嘉陵江东岸山崖上,是四川境内最大的石窟寺和摩崖石窟造像群。石窟因长期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石刻造像各类风化病害极为严重。其中物理风化引起的岩石风化脱落、鳞片状起翘与剥落、片状剥离与脱落、裂隙等病害对石窟造像长期保存与展示的影响最大。为了科学有效治理造像物理风化引起的各类病害,在造像岩石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石窟保存环境数据分析,研究了广元千佛崖石窟石刻造像物理风化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石刻造像物理风化病害的治理,以及抢救性保护修复材料、工艺筛选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河北武安千佛洞石窟开凿于北宋大观二年(1108)前后。石窟分内窟、外窟两部分,外窟的南、北两壁上现存造像龛106座,造像156身。造像内容以单尊结跏趺坐佛为主,兼有一佛二菩萨、一佛二弟子、土地三侍等组合。通过分析石窟内现有的71条造像题记,可知石窟是一处由都保正侯进发起,僧人惠开引导,侯进下辖保丁及乡里作为从众而建造的民间性公共佛堂,供养人身份包括基层管理者、僧侣和普通民众三类。普通民众中,女性供养人群体的地位较为突出。千佛洞石窟造像题材多样,年代明确,是研究武安地区北宋佛教发展及石窟艺术的珍贵材料。同时,石窟题记可与北宋保甲法相互印证,填补了武安地区关于保甲法的文献资料空白。  相似文献   

8.
2013年延安市文物研究所对陕西延安富县拱桥沟石窟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对石窟中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造像题记以及石窟形制、造像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对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该石窟作为有确切纪年的宋代石窟,在全国尚不多见,它的发现为研究陕北宋代石窟造像风格和佛教艺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麟游县是该省佛教石窟造像地点相对集中的地区。特别是在隋唐皇室夏宫九成宫周围.分布着一些唐代的石窟造像。以慈善寺石窟与麟溪桥摩崖造像为代表。是我们分析唐代长安佛教造像样式的重要参考资料。慈善寺石窟包括3所大窟与10个造像龛。麟溪桥则有18个造  相似文献   

10.
2009年6、7月,考古工作者对陕西宜君县东部的雷塬乡沟门、官地坪、苜蓿沟,西村乡咀头以及城关镇牛家庄、后桥等6处石窟和摩崖造像进行了调查.经调查可知,沟门、咀头、苜蓿沟及牛家庄4处石窟及摩崖造像为北朝时期,官地坪摩崖造像属于唐代,后桥石窟为宋代石窟.宜君东部的这6处石窟和摩崖造像为研究北朝至唐宋时期关中北部的民族融合、佛教及道教信仰、造像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1.
山西乡村佛教石刻造像最初源头已不可考,据《山右石刻丛编》所录石刻造像及其碑记可以看出其形制与石窟造像形制相似,其所制年代集中在南北朝时期,也是石窟造像流行的年代。可以推论,石刻造像是石窟造像在乡村的变体,是民间乡社自发开展的崇佛运动的产物。通过石刻造像的研究,可以探讨佛教思想在中国乡村传播的路径及其组织方式在乡村政权中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石窑店石窟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屯里镇王家河村南309国道北侧的山崖上,由一座中心塔柱窟和两座三壁三龛窟组成。造像以较为常见的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组合为主。通过分析石窑店石窟造像风格特点,并与其他地区造像进行对比,推断石窟年代为北朝晚期至隋代。石窑店石窟反映了北朝晚期至隋代佛教造像艺术风格的发展、窟龛形制的演变与吉县地区佛教传播的情况,为研究临汾地区中古时期的佛教发展与艺术传播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靖边鱼头寺石窟始建于北魏末至西魏时期,在北宋/西夏、明、清时期均有兴建和重修活动.鱼头寺石窟保存有北朝、北宋/西夏、明、清等不同时期的造像和壁画,是榆林市境内现存较早且延续时间较长的一处重要石窟.本文在对鱼头寺石窟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石窟年代、重修情况、造像题材等问题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广元千佛崖石窟长期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造像各类风化病害极为严重。其中化学风化引起的岩石粉化脱落、表面泛盐、孔洞状风化等病害影响了石窟造像的长期保存与展示。为了有效治理造像化学风化引起的病害,在总结国内外石质文物风化机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广元千佛崖石刻造像风化产物的分析,结合石窟保存环境特征,研究了广元千佛崖石窟石刻造像化学风化的原因,以期为石刻造像化学风化引起病害的治理,以及抢救性保护修复材料、工艺筛选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富县石泓寺石窟现存十个洞窟,残存历代题记四十余条。其中第2窟规模最大,造像和题记保存较完整,金代题记主要集中在该窟。石泓寺石窟历代题记为研究陕北石窟寺的建造和佛教造像等提供了可靠的文献资料,尤其是第2窟造像可作为研究金代佛教造像的标本。  相似文献   

16.
石窟艺术的题材内容主要是佛、菩萨、罗汉、天王、力士、飞天、魔鬼以及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和各种经变故事,除此之外,在河南龙门石窟和巩县石窟中尚存着其它石窟罕见的一种造像题材一一优填王造像。一、优填王造像的缘起关于优填王造像的故事,佛教典籍《增一阿含经》、《观佛三昧经》、《法显传》、《释迦谱》、《经律异相》、《法苑珠林》、《大唐西域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  相似文献   

17.
雷玉华 《山茶》2011,(7):54-82,85-96
自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从新疆到敦煌,从云冈到龙门,一路留下诸多精美绝伦的石窟造像,晚唐以降,北方大规模开窟造像活动渐渐衰落。唐宋以后,独巴蜀地区石窟开凿与摩崖造像日益繁盛,绵延不止,且独具蜀地特色,书写了我国晚期石窟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相似文献   

18.
陕北发现一批北朝石窟和摩崖造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8年到1982年,笔者在陕北石窟的考察中,与宜君县文化馆孙相武同志一道发现了一批北朝石窟和摩崖造像,其中除富县川庄石窟外均未作过报道,现择要分别介绍如下。一、陕北北部的北魏石窟 1.横山县接引寺摩崖造像造像位于横山县秦长城南2.5公里处的波罗城东崖(北魏属夏州,明正统十年建波罗堡城),为菩萨立像。面方圆,鼻高直,深目,戴高冠,宝缯垂至肩,左臂屈于腹部,舒指向下,右手下垂抚膝,跣足。造像  相似文献   

19.
大足石窟,近年来随着旅游、宣传、研究工作的开展,已蜚声中外。而与大足接壤的安岳石窟,较之大足石窟无论在旅游、宣传、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差距都很大。加之安岳石窟的造像太分散,有些分布点交通又不方便,因此尽管数量多、分布广、内容丰富、雕刻精美,但在海内外却几乎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 从造像的数目、分布点、开造年代、保护级别等方面来看:大足石窟约有摩崖石刻造像五万余尊,分布点有四十余处,最早开创于晚唐景福元年(892年);安岳石窟约  相似文献   

20.
南方多雨区域石窟寺的防渗加固是石窟造像保护的重要措施。近年来随着国力的增强,一大批文物保护工程已经实施。但是,对于石窟寺加固保护后效果的跟踪研究却较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杭州飞来峰造像原佛龛裂隙渗水较为严重,已对文物造成破坏和威胁。自2005年以来,飞来峰造像区域已完成了两期保护工程,实施了危岩加固、裂隙灌浆、地表防渗等工程措施。跟踪评价工程的防渗效果,对于后续保护工程和类似石窟造像的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研究结合工程资料,实地观察测量渗水情况和分析渗出物成分,试探性对飞来峰造像二期保护工程的防渗效果进行定量化评估。该工作可以为南方多雨区域石窟寺防渗工程的效果评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