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桂林袭汇文化旅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桂林袭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桂林袭汇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2016年初,桂林袭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其控股股东陈伟民先生共同出资,成立桂林袭汇文化旅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设桂林五排河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桂林慧源五排河补水工程开发有限公司两个子公司,注册资金为人民币3.2802亿元。  相似文献   

2.
桂林地处广西东北部,湘桂走廊南端。秦统一岭南以后,湘桂走廊成为中原文化传人广西的主要通道。自宋代起,桂林长期成为广西的政治中心。由于历代地方官员重视文化事业,以及不少文化名人为桂林美丽的山水所吸引,纷纷来此游览并留下了大量的诗文和书画作品。这些因素,使桂林成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并使桂林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氛围,尤其是当代文化事业发展较快。《桂林市志》中的《文化志》,是一部全面、系统反映桂林文化发展状况的志书。较好地反映了桂林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这部《文化志》在反映桂…  相似文献   

3.
肖瑾 《神州》2011,(2):10-10
桂林不仅拥有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还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而桂林石刻就是其中重要的代表,它是传承桂林历史内涵和人文底蕴的重要载体,在桂林石刻的传承和发展中,方信孺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据统计方信孺在桂林留存石刻24件,号称桂林石刻第一人。他钟情于桂林山水,为传承发展桂林历史文化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桂林袭汇文化旅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桂林袭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桂林袭汇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2016年初,桂林袭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其控股股东陈伟民先生共同出资,成立桂林袭汇文化旅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设桂林五排河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桂林慧源五排河补水工程开发有限公司两个子公司,注册资金为人民币3.2802亿元。桂林袭汇文化旅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是为适应当前经济形势发展,推动房地产主营业务向文化旅游、物流、教育、卫生等方向转型的需求而组建的,目的是利用陈伟民先生20多年来收集的近7万件涵盖玉器、木器、瓷器、青铜器、字  相似文献   

5.
正桂林袭汇文化旅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桂林袭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一一桂林袭汇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2016年初,桂林袭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其控股股东陈伟民先生共同出资,成立桂林袭汇文化旅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设桂林五排河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桂林慧源五排河补水工程开发有限公司两个子公司,注册资金为人民币3.2802亿元。桂林袭汇文化旅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是为适应当前经济形势发展,推动房地产主营业务向文化旅游、物流、教育、卫生等方向转型的需求而组建的,目的是利用陈伟民先生20多年来收集的近7万件涵盖玉器、木器、瓷器、青铜器、字  相似文献   

6.
正桂林袭汇文化旅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桂林袭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一一桂林袭汇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2016年初,桂林袭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其控股股东陈伟民先生共同出资,成立桂林袭汇文化旅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设桂林五排河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桂林慧源五排河补水工程开发有限公司两个子公司,注册资金为人民币3.2802亿元。桂林袭汇文化旅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是为适应当前经济形势发展,推动房地产主营业务向文化旅游、物流、教育、卫生等方向转型的需求而组建的,目的是利用陈伟民先生20多年来收集的近7万件涵盖玉器、木器、瓷器、青铜器、字  相似文献   

7.
《丝绸之路》2011,(23):72-72
2011年10月26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委、市政府主办的第三届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在桂林开幕。甘肃省旅游局纪检组长刘亚玲参加了本届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  相似文献   

8.
中苏文化协会桂林分会是抗战时期设在桂林的一个重要的文化机构。文章在分析桂林分会成立、发展的基础上,厘清了协会的活动开展及与其他文化团体的密切关系。协会的成立加强了与苏联文化界的联系,激发了国内人民的抗战热情,在近现代桂林中苏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徐霞客《粤西游日记一》即桂林游记,记述了行者亲历之桂林山水,还涉及桂林的风土人情。其中对桂林的风物出产,风俗习惯(包括饮食、节庆、语言等方面)有生动的呈现;同时展现了作者与桂林僧道、文人雅士、普通百姓及导者的交往情况,从中可窥见桂林当时之民风。这些关于桂林生动的记录,是观照桂林明末社会生活.也是串联桂林文化线索。思考未来文化发展重要的、生动的、可信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重新思考桂林龙神文化的几个代表性因素如祈雨、龙灯会和龙舟竞渡等,认为桂林龙舟竞渡可能始于宋代。创新龙神信仰研究的思路,指出桂林龙神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吸收各种文化而叠加的过程,并在当今时代进一步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桂林石刻起始于东晋,勃兴于唐,鼎盛于宋,繁荣于明清。现存南朝至清代石刻两千余件。历代从中原南迁的官员、学士,是河洛文化在桂林传播与交流的主体,亦是桂林石刻作品的主创人群。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岩溶石质优良,为桂林石刻提供了最优越的物质条件;桂林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为桂林石刻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广阔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12.
近十几年来桂林抗战文化研究述评魏华龄抗日战争时期,桂林被誉为“文化城”,可见其文化的繁荣和鼎盛,当时,不仅在国民党统治区,就是在国内外都有着广泛的影响。令人遗憾的是,建国以后,在很长一段时期,我们对于抗战文化,对于桂林文化城的研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清代桂林地方人士著述中其文化世家的著述情况,对清代桂林文化世家人文蔚起、著述丰富的原由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毛泽东文艺思想在桂林的传播魏华龄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的单行本,先是通过《新华日报》桂林营业处在桂林发行。后由文化供应社在桂林排版重印并发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先在桂林排印50本供党内干部学习,后由《新华日报》桂林营业处发...  相似文献   

15.
桂林山水凭借旖旎的自然风光与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吸引着众多艺术家为此挥毫泼墨,创作出大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桂林山水画作品。然而当代多元文化融合的大背景,又对桂林山水画的传承与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锤炼绘画艺术语言,展现出桂林山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隽永意蕴,提升桂林山水画的格调、品质,创作出高品质的桂林山水画,成为当代桂林山水画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应以画家自身的素质、修养为基础,倡导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为基调,提升桂林山水画的绘画品质,进一步拓展桂林山水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正>抗日战争时期,大批爱国进步文化人士来到广西桂林,掀起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文化运动,桂林成为名闻一时的抗战文化城。1944年4月,侵华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为确保滞留在桂林的爱国进步文化人士安全,中共中央南方局秘密派李亚群到桂林领导革命和统战工作,安排张锡昌、狄超白、邵荃麟等人负责民主进步人士的疏散工作,主要往重庆和桂东两个地方疏散;6月底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生活、读书、新知三家书店从  相似文献   

17.
桂林石刻景观是桂林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完美结合的佳作。本文以时间地理学里的"生命路径"概念分析了桂林石刻的写作阶段、主题内容及保护历程,认为起始于东晋,兴于唐,盛于宋,低于元,繁荣于明清时期的桂林石刻,在写作的体例与类型上均反映了桂林自古以来的游览文化的兴盛和桂林城市地位的逐渐提升。面对石刻景观的损毁,从唐代以来,人们就想出了各种措施来保护这种特殊形式的文化,特别是进入到当代时期,现代化的保护方法为桂林石刻景观的可持续利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桂林素有文化古城之称。古代桂林的文化教育,颇具特色,是桂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桂林古代的文化教育,史志记载颇多,而分布在桂林各风景区和大街小巷的各种石刻,亦有不少记载,而且是原始材料,更显珍贵。本文拟就现存的桂林石刻,对有关桂林古代文化教育(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资料作粗略的钩沉,以求抛砖引玉。一、学校教育桂林去代的学校教育,主要指府学和书院。(一)开创时期的唐宋学校教育桂林学校教育首创于何时?记载阙如。而镌刻在独秀峰石壁上的唐.郑叔齐《独秀山新开石室记》,对此有所记载。据该碑所述,南朝刘…  相似文献   

19.
1938年10月至1944年秋,大批文化名人云集桂林,中国抗日文化运动在此蓬勃开展,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历史研究、教育和国际交流等事业空前繁荣,桂林因此曾一度被誉为“文化城”,享誉国内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邀请专家学者,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编写“桂林文化城大全”大型系列丛书,它已列为全国社科“八五”计划重点选题之一,并作为纪念伟大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珍珠港事件爆发后,日本进攻香港,一些在香港的中国文化名人,纷纷逃离,回归祖国。当时茅盾先生也与胡仲持、廖沫沙、以群等人,从香港脱险,并于1942年3月来到桂林。到桂林后,由当时在桂林的中共文化战线负责人邵荃麟将在丽君路自己的住宅(文化供应社宿舍)让了一个厨房给茅盾夫妇居住。与茅盾同住一栋屋的还有金仲华、宋云彬等人。茅盾到桂林的消息在各报纸上披露后,原先在桂林的一些文化界人士:田汉、欧阳予倩、王鲁彦、孟超、艾芜、艾青、司马文森、夏衍等人,纷纷前去探望他。桂林文化供应社负责人陈劭先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