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爱     
有一位林姓朋友,小时候家境一直不好,由于不满意干涩的生活,常与她母亲“对着干”,所以常常遭母亲批评甚至挨打。在童年的岁月里,林君并不理解母亲的做法,只是天天盼望自己快长大,她想等到自己有足够体力的时候,一定也把妈妈压在地上,狠狠地打,以解心头之恨。可是,15岁那年,她妈妈因中风再也站不起来了。没有父亲,弟弟还小,从此,照顾病床上的妈妈,便成为林君生活的重心。每早,她都要吃力地把母亲抱上轮椅出去看太阳,她恨自己长得太慢,不能轻松地抱起母亲。母亲不会说话,眼泪是她对女儿诉说的惟一的语言。  相似文献   

2.
我的母亲     
青云 《文史月刊》2008,(6):50-51
母亲离开我已整整8年了,但我不曾有一天忘记过她。想念母亲成了我情感世界的不了情。 母亲去世时年仅59岁.她的生命短暂而平凡。她辛勤劳碌一生,就像一支蜡烛.不停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相似文献   

3.
母亲最终也没能迈过"73、84"的前一道槛,倏然倒在了家中。出事的前晚,全家人还照旧在哥哥家聚餐。母亲靠在沙发上,见我们一家来了,微微地笑了笑……她的身体已不允许她多说什么;临走时,母亲依然靠在沙发上,儿子向奶奶说再见,她也无力反应,还是微微一笑。没想到,第二天再见到母亲,她已经闭上了眼睛。  相似文献   

4.
梦见母亲     
西风 《南京史志》2022,(11):4-5
<正>母亲过世两个月后的一个夜晚,我如愿地梦到了她。那是一个亮如白昼的夜晚,我的母亲神态安详,目如秋水,一头如雪的白发,像跃动的燃烧的火焰。母亲像从前一样,坦然地走在家乡的土路上,她那一身素朴的青衣,脸上挂着的恬淡的笑容,都是我再熟悉不过的风景。记得在那样的梦境里遇见母亲,我呼喊着,疾步追了过去,可是母亲不应不答,  相似文献   

5.
徐小岩 《百年潮》2009,(12):53-59
今年11月16日是母亲黄杰的百岁诞辰,在父亲徐向前1990年辞世之后的第17年,母亲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亲爱的母亲虽然已经走了两年多,但是她的音容笑貌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出现在我的睡梦里,许多往事异常清晰地铭刻在记忆中.  相似文献   

6.
她被人们视为"叛逆者",却被母亲引为骄傲,并亲笔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能祸福避趋之"予以鼓励。她说,是母亲教会了她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纵然母亲的身影早已远逝,但母亲的慈爱永难忘怀,母亲的教导永远伴在她的心里和身边。请听冰心爱女吴青为您讲述她与母亲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读懂母亲     
母爱是人间最伟大的亲情,她在母亲的每一个音容笑貌里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我的母亲,今年才三十多岁,可看上去却与实际年龄极不相符。她过早地有了白发、皱纹、老茧,我知道,那是用母爱编织的一部书,我要读懂她。白发曾记得我小时候,母亲有一头乌黑的秀发,我总喜欢扯着母亲的秀发撒娇。然而时间辗转,慢慢的,母亲的乌发变白了。于是,我在沉思——曾几何时,我的背道而驰,放任自流让母亲一次又一次的伤心、失望;曾几何时,我跌落的成绩伴着跌落的心情一股脑儿地向母亲发泄,让母亲无奈,更是心疼;曾几何时,我有了委屈,受到了侮辱,我都会毫不保留地向…  相似文献   

8.
陈诗涵 《南京史志》2022,(Z2):27-28
<正>人间没有神明,所以创造了母亲。——题记年近半百的母亲瘦弱得像秋天枯枝上的残叶,秋风吹过,摇曳凄鸣,却依然顽强地挣扎着。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她一辈子没读过多少书,却总盼着我能有出息。在积灰的窗边,在松动的门旁,在破落的屋子里,母亲极温情地低语,我则静静地捕捉着她极细切的、有关我的声音。那些声音,轻如空气,亦重如空气,随着时光,一点一点地堆叠在我身上,落成期待,亦化成动力。  相似文献   

9.
林秋铭 《人物》2022,(9):22-27
一个和母亲从未有过亲密接触的人,会怎么理解“母亲”这个词语,又如何确证母亲对自己的爱?在彭佳的印象里,4岁那年,生母跟一个陌生男人骑着摩托车走了,把她丢给了爸爸。直至2012年,生母因肝瘤去世,彭佳和她的见面不过几次。在漫长的时间里,她生气,愤怒,她想,母亲拒绝了她,她也要拒绝母亲。成年之后,她体会到愤怒里头包裹的是悲伤,她一直放不下的是,为什么生母不爱我?  相似文献   

10.
这是北京最美的季节。6年前.2004年11月15日凌晨,太阳还没出来.母亲病逝于北京的深秋.最后时刻我一个人守在母亲病床前.握着她的手,看着她的眼眼安祥地闭上,永远不再睁开。父亲和弟妹在前一天晚上被我劝说回家。我们都知道.母亲没有不打招呼猝然离去.她用11年和恒久的渴望与不舍.改写了医生预言的只有8个月的生命期限。  相似文献   

11.
病象一种     
大姿 《南方人物周刊》2013,(32):114-114
精神不健康好像经常表现为没必要地怕。 之前在知乎看到个热帖,说自己的母亲精神有疾,在父亲的悉心爱护下,二十几年未犯病;病情一朝袭来,她总是恐惧地叮嘱女儿,有人要害她害她的家人,让小心。  相似文献   

12.
一天,一位母亲突然发现儿子的校服口袋里有一包烟,在她严厉的责问下,儿子说那是同学要他代为保管的。第二天,母亲来到儿子学校,找到他的班主任,结果真相大白。知道儿子已染上吸烟的毛病后,她边哭边骂地跟在儿子后面回了家。母亲声泪俱下地说,自己没时间好好看管儿子,是自己的错,希望儿子能“回心转意”,戒掉吸烟的陋习,好好读书学习。可惜做儿子的什么也没有听进去。她又要那吸烟的父亲去劝劝孩子。没有  相似文献   

13.
王铁权 《江淮文史》2001,(3):133-133
去年夏,吴青教授来合肥,我陪她参观了省博物馆和李府。在李府一块淮系人员展板上意外地见到了她外公谢葆璋、母亲谢婉莹(冰心)的名字,她在展板前拍了几张照片。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咸菜     
从我记事起,就知道母亲的咸菜是越嚼越有味的好吃东西。特别是离开了家乡,到了异地,更能体会到另一番风味!母亲一手拉扯大我们三个兄弟姐妹,但她却从未让我们感到生活的艰辛。她用那美味可口的咸菜掩饰了入不敷出的艰难生活,让我们在那段不容易熬的日子里活得有滋有味,无忧无虑,从没意识到母亲一年到头总在忙碌地腌咸菜是为了预防到月底没钱买菜吃。后来生活好了,母亲仍不停地腌咸菜,只因为我们喜欢并习惯了吃母亲做的咸菜。自从我离家到省城去上高中,每次回家度完假返校的前一天,母亲总要把各种咸菜使劲地往瓶子里塞,用面槌使劲地压,压实了…  相似文献   

15.
读母亲     
母亲是一篇呕心沥血又淡泊如水的散文,可是年轻的儿女们却常常读不懂母亲。我亲眼目睹,多少可怜的母亲为儿女吃尽了天下苦,受尽了世上罪,有的为儿女更好地活着,她们甚至宁愿献出属于自己仅一次的生命。世界上还有什么比母爱更加崇高和伟大? 我的邻居是一位老实巴交、沉默寡言的农妇,一件棉花裸露、补了又补的袄子穿了十多年,憨厚而有些呆滞的神情中沉淀着她坎坷曲折的经历。她的丈夫早已离去,她和儿子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好不容易把他拉扯成人。儿子也挺争气,拜师学艺,掌握了一手熟练的瓦工手艺。正当家境有所好转时,不料儿子在一次施工中从屋顶跌落,当场停止了呼吸。工程队长把儿子的母亲接了去,问她有什么要求,这位几次从昏迷中醒来的母亲摇摇头,说只想到儿子出事的地点看看。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队长领着她来到施工现场。母亲实在忍不住,一下子扑倒在儿子掉下的地方,再也  相似文献   

16.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位勤劳善良的中国妇女。她与千千万万个母亲一样,花了大半生的精力经营了她的事业与家庭。母亲是平凡的,平凡得让我感觉不到她的存在;母亲又是伟大的,伟大得让我终生难忘她的教诲和关怀。自我呱呱坠地,世上便多了一位母亲,便也多了一位受苦的人了。母亲生我时是极痛楚的,我降世之后,她未及品味初为人母的甘甜,便尝尽了随之而来的孩子的琐事、繁重的家务之苦。直至今日,岁月白色的光华渐渐渗入她的双鬓;风雨化作坎坷写在她的脸上;家庭和事业的重负,佝偻了她的身板。然而,  相似文献   

17.
“她是这个民族的母亲,她坚毅而灵活地与殖民镇压和种族隔离作斗争,对穷人和所有被践踏的人类怀有热情”  相似文献   

18.
陈亚男 《古今谈》2006,(3):58-61
我的母亲陈学昭,1906年4月17日出生于浙汀省海宁市盐官镇,原名陈淑英,笔名学昭、野渠、式微、玖等。母亲幼年丧父,而她的母亲在她15岁那年不慎跌了一跤,就此不治瘫痪卧床,母亲在她的几个兄长严厉管教下长大。童年时,母亲就爱读课外读物,如《昭明文选》、《史记》等典籍,因家中藏书颇丰,在外婆的帮助下,她看了一些小说、戏曲。  相似文献   

19.
为谁而死     
姗姗的母亲愁容满面地向我求助。15岁的姗姗早恋,遭到她的反对,成天嚷着要自杀。 我示意她先离开,让我和姗姗单独聊聊。  相似文献   

20.
母亲的书     
母亲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一个大字不识。奇怪的是她却有本书,她的书放在农闲时与她做伴的针线筐里,我第一次翻看这书时,还在念初中。一个晚上,明亮而温暖的油灯下,母亲静静地坐在床头,纳着鞋底,针线筐静静地守在旁边,鞋绳被拉得吱吱响,我在被头里坐着看母亲纳鞋,眼光落到母亲的书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