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河北省平山县一九七四年十一月到一九七八年六月发掘的春秋战国时期三十座古墓中,出土有数量相当多的陶器,尤其战国时期的六号墓和一号墓两个王陵出土的陶器,很有代表性,是研究战国时期我国北方陶器的重要资料。这两座墓出土的陶器有罍、鼎、壶、盘、匜、(南瓦)、鸟柱盘、鸭形尊、筒形器座等。从陶质上来分,有灰陶和黑陶两类。  相似文献   

2.
从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角度出发,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与全球化的初始、新航路开辟、科学革命的成功、欧洲内部思想的跨文化交流以及对中国文化的认知等背景有关联。18世纪启蒙哲学家试图启迪民众心智,使之脱离被动的心态,所以他们对人性及其思维状态进行了批判性反思,还依据理性对未来社会做出展望。本文从概念史的视角,探究组成启蒙思想的子概念即宗教宽容精神、怀疑批判精神、理性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内涵及意义。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早已超出18世纪和欧洲范围,对这场思想运动的背景和意涵的再反思可以加深学界对人类思想史的认知。  相似文献   

3.
汪勃 《考古》2012,(3):85-96
中国唐代中晚期至五代之际的遗址或墓葬中出土有西亚伊斯兰孔雀蓝釉陶器,迄今已知有福州、扬州、广州、宁波、广西等地的考古资料。这种孔雀蓝釉陶器在非洲东海岸、西亚至中国的一些海港乃至日本都有出土,相关简报多附有研究,顾风、马文宽等曾对这类器物进行综合研究,三上次男就南亚、东南亚地区出土的这种釉陶器也做过综  相似文献   

4.
陇县博物馆自建馆以来,征集和采集了许多西周、春秋战国文物,其中铜器资料已经发表,现将部分比较重要的陶器资料作一介绍,以供专家们研究。  相似文献   

5.
1996年9月,山西省大同市博物馆配合大同市龙新实业龙新花园基建工程时发掘了一座古墓。此墓位于大同市迎宾西路北,在龙新花园的南侧,是一座较大的斜坡墓道土洞墓。此墓坐北朝南,由墓门、墓道、墓室三部分组成。从被施工方取土方取土挖平的地面至墓室底计算,最深处约为3.5米,墓门采用片  相似文献   

6.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地区的一支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学文化,因首次发现于浙江省杭县(令余杭市)的良渚镇而得名。这一古文化自1936年发现至今,已有71个春秋了。  相似文献   

7.
徐昭峰 《中原文物》2004,15(6):79-81
对出土陶器的现场保护,主要包括出土陶器的提取方法和技术,对酥脆陶器和彩绘陶器的预加固处理,简单的清洗及运输中的保护与缓冲包装技术.  相似文献   

8.
甘肃崇信出土的秦戳记陶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春至1987年秋,崇信县文化馆从本县九功、锦屏、赤城、铜城等乡镇征集到带有戳记的陶器42件。器种有鼎、罐、盆、釜、甑、茧形壶等,多为泥质灰陶,少量为泥质灰褐陶。笔者在出土地点征集这批陶器时,做了较详细的调查,除4件器物外,其余均出自不同地点的9座墓葬(见附表)。现介绍如下。陶鼎 1件。器形矮壮。有盖,上有三乳丁。敛口,附耳外撇,上有小圆孔,圜底,兽足。通高16、口径14.2、腹深8.4、腹径16.4厘米。盖内、腹下部各有阳文"卤市"戳记 (图一:1;二:1、2)。陶囷 2件。分2式。Ⅰ式1件。呈圆筒形,腹壁斜直,攒尖圆平顶,周围出檐,平底。檐下开方形仓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五年八月下旬,临潼县任留乡原头村村民杨小利,向陕西省博物馆送交一批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言称是在本村外取土时所出,具体出土情况不详。这批陶器有钵、罐、尖底瓶、葫芦瓶、盂等五类共计十一件。现分述如下:钵三件。分二式。  相似文献   

10.
钱纹陶瓷器是公元1世纪至6世纪(约相当于中国的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流行于中国乃至东亚地区不同国家的重要器种.我们大致将其分为两个类别,一是钱纹陶瓷器皿,一是钱纹砖瓦,它们的工艺特点是在器物表面装饰着模印钱纹或变形钱纹及类似钱纹.  相似文献   

11.
唐根顺 《东南文化》2002,(11):84-86
根据陶器质地、火候的差异使用不同的粘接剂是陶器修复的关键;补配材料及作色材料的应用得当,将使出土陶器再现当年风采。  相似文献   

12.
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丝绸之路,不仅运销五彩缤纷的丝织品,我国另一大特产——瓷器,也通过水路和沿着中亚交通大道,大量地运销国外。中国在世界上享有“瓷国”之称。中国陶瓷向外输出,大概从汉代开始。据考古研究证明:在印尼加里曼旦发现过汉代陶碟,万丹发现过汉代陶瓶。唐代是我国封建社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察了湖南省常德市出土的贴花玻璃碗的生产技法,认为此碗应产于伊斯兰世界。通过对此贴花玻璃碗输入历史背景的考察,可知唐代湖南省长沙市及洞庭湖地区也是伊斯兰商人活动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14.
15.
16.
本研究以焦作中站区靳德茂墓出土的彩绘陶器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激光拉曼光谱仪(RM)和偏光显微镜(PLM)对彩绘陶器、表面颜料、彩绘层次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用热膨胀仪对陶器的烧成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能指标进行测试,这些为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罗敏 《文博》2009,(6):314-317
在长江中游地区,由于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文物埋藏环境常见这种类型:即文物长年浸泡在封闭严密且水位较为稳定的地下水环境。这种埋藏环境中的文物,出土时保存状况往往相对较好,其中彩绘陶器的彩绘层在出土时大多保存完好、色泽鲜艳。但由于颜料层中的胶接物质却早已失去粘性,即使较轻微的碰触,也很容易使之脱落。不仅如此,出土之后,随着保存环境的突变,伴随着陶器中水分的挥发,颜料层也会随之开始出现一系列病害,如变色、酥粉、脱落。因此,选择适宜加固饱水彩绘陶器的加固材料在出土后尽快对彩绘层进行加固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尝试从彩绘陶器颜料的组成、文物埋藏环境、出土后的环境因素三个方面来分析水坑环境出土彩绘陶器出现的各种病害的原因,并结合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提出几点关于水坑环境出土彩绘陶器的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湖南桃源县战国楚墓出土彩绘陶器的组成结构及保存现状,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EDXRF)、扫描电镜-能谱法(SEM-EDS)、X射线衍射法(XRD)和激光拉曼光谱法(LRS)等手段对陶器胎体成分、表面彩绘、金属涂层等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这批彩绘陶器胎体成分相近,为普通易熔黏土。彩绘陶器表面的红色颜料为朱砂(HgS),黑色颜料为炭黑(C)。在彩绘陶壶、陶鼎和陶敦表面发现金属涂层装饰,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涂层为单质锡,属于锡涂陶的范畴。同时红外光谱测试显示锡层内面棕黑色物质为生漆,可能混合其他胶结材料。以上结果为研究战国时期彩绘陶器,特别是锡涂陶的制作工艺及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太原东太堡出土的陶器和石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原东太堡出土的陶器和石器郭淑英山西省博物馆1953年太原东太堡砖厂在取土时发现了一批陶器、石器和骨器,当时由太原市文管会收集,之后,这批文物移交给山西省博物馆收藏。1962年高礼双同志将东太堡发现的部分陶器和骨器在《考古》第9期上作过简单介绍。19...  相似文献   

20.
韦正 《东南文化》2011,(2):109-114
韩国风纳土城出土了一批大型钱纹陶器,经过参照已有的研究成果,这些钱纹陶器可能与百济王室有关,其输入百济的时期可能在东吴中后期,西晋时期的可能性也存在,东晋时期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因此风纳土城的始筑年代可追溯至中国东吴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