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藏族灶神琐闻丹巴拉姆西藏是一个神人共处的世界,在藏族人心目中.神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如山有山神(日拉),水有水神(曲吉杰布),家有家神(钦拉),灶有灶神(套拉)……通常,人们出门做事得祭地方神,山上放牧打猎得祭山神,烧火做饭及逢年过节得祭灶神等等等等...  相似文献   

2.
正在藏北高原海拔5000米的人类生命禁区,有一批藏族群众保持着世代传承的游牧传统。以牛羊为伴,逐水草而居,现代化的浪潮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给他们的未来提出新的考验。最让西藏自治区双湖县嘎措乡党委书记罗布占堆头疼的,就是怎样吸引年轻一代继续留在牧场放牧。他说:"年轻人上了学,读了书,都想到外面打工,不愿意干放牧的活,觉得跟牛  相似文献   

3.
谜语之乡     
西藏高原不仅是歌舞的海洋,而且她是谜语之乡。这里的天地都有谜语,藏人的繁衍生息本身充满了谜。说谜语,猜谜语,是藏族人民,尤其是雪域儿童文化娱乐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的童年是在藏东昌都地区渡过的,从小喜欢唱歌、讲故事,猜谜语,每天生  相似文献   

4.
藏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西藏的阿里文化,藏南的雅砻文化,藏东贡布文化和东北部康巴文化,藏北草原羌塘文化,日喀则为中心的后藏文化和举世闻名的拉萨圣地文化等富于地方特色。如果说整个藏族文化就有如西藏雅鲁藏布江的滔滔江水,那么这些文化就是它的支脉,最后都汇集流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海洋。藏族的传统绘画艺术——唐卡.从某种意义上讲,真实地记录和弘扬了藏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论点摘编     
西藏的藏族和回族关系初探黄罗赛在《中国藏学》2008年第二期上发表文章。认为西藏的穆斯林大致可分为两支,一支为当地的世居回民,习惯上称为"藏回",也称"本地回民",因为世代生活在西藏,身着藏装,讲藏  相似文献   

6.
藏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是中华民族人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历史上她曾创造古老的阿里文化,藏南的雅砻文化,藏东贡布文化和东北部康巴文化,藏北草原羌塘文化,日喀则为中心的后藏文化和举世闻名的拉萨圣地文化等。如果说整个藏族文化就有如西藏雅鲁藏布江的滔滔江水,耶么这些文化就是它的支脉,最后都汇集流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海洋。藏族的传统绘画艺术——唐卡(喀),从某种意义上讲.真实地记录和弘扬了藏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随着祖国的改革开放,西藏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去,世人对西藏的了解逐步加深。进入90年代,在国内外都出现了“西藏文化热”,无论是在文化、宗教、政治、旅游和学术等许多方面均如此。西藏文化热的出现,固然是由西藏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氛围所决定的,也与国内外政治形势和学术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概括来说,有以下几点:藏族文化的特征鲜明。西藏基本上是单一的民族藏族的聚居区,民族文化保存得较为完整。这里世俗文化与宗教文化、贵族文化与民间文化并存;还是藏、汉、回、蒙等民族文化交汇处和本教、印度佛教…  相似文献   

8.
流亡海外的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总把自己打扮成西藏人民救星的样了,把自己做的事情,说成是“为了西藏人民的幸福”,甚至还说:“只要我达赖喇嘛活在这个世界上,我就要为藏人的利益竭尽全力!”真的是这样吗?藏族有句谚语.“口说是水泡,实做是黄金。”意思是说:口里讲得再好也没有用,还得看实际行动如何。笔者想就达赖喇嘛对西藏农奴制的态度,来看看他的所作所为到底对西藏老百姓有利还是有害。为维护农奴制度发动叛乱1959年3月10日,达赖集团在拉萨公开发动武装叛乱。3月17日夜里,达赖喇嘛本人匆忙出逃,26日抵达山南重镇隆…  相似文献   

9.
藏族的山神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藏族地区,不论是苯教信徒,还是藏传佛教信奉,一般都认为神灵聚族而居,且多在高山之巅盘踞。所以藏区境内的高山便成了神话中山神的住处。大山有大山神,小山有小山神。这些山神不仅各有各的来历,而且还各有各的形象和作用。膜拜它供奉它,它就能让你心想事成:长健康长寿、小伙子更帅、姑娘更美丽、放牧牛羊成群、务农人寿年丰。  相似文献   

10.
“天上的仙境, 人间的羊卓; 天上的繁星, 湖边的牛羊。” 这首藏族民歌唱出了羊卓的旖旎与神秘,唱出了羊卓的富饶与生机。生活在羊卓雍湖畔的藏族人民用歌声表达出对羊卓雍湖的深厚感情。 羊卓雍湖即羊卓雍错。藏语“羊卓”意为上部牧场;“雍”意为碧玉;“错”意为湖。译成汉语的完整意思是:“上部牧场的碧玉湖”。 羊卓雍湖位于西藏南部的浪  相似文献   

11.
西藏人说的"高原红",是指因紫外线光照强烈,在年轻姑娘脸颊上留驻的"胭脂",在西藏生活久了,不管是藏族汉族,脸蛋上都容易有一些难以去除的"红颜"。但是,近年来,西藏的"高原红"却悄然变少了。曾经,一提到西藏,人们就会想到当地人红扑扑的脸蛋。慢慢地,高原红开始承载越来越多的寓意,成了藏家姑娘纯洁无暇、美丽动人的符号。除了高原红葡萄酒、高原红歌手组合,有"九寨歌王"之称的藏族歌手容中尔甲专门唱了一首激情如火的《高原红》,令人如痴如醉的歌声也把高原红的藏族印记传遍了海内外。  相似文献   

12.
文本话语与行为规范:西藏宗教人物传记的史学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历史人类学的角度分析西藏历史上曾经大量著述的历史文本,即宗教人物传记。在这类传记中,西藏传统上有其特殊的分类体系和传统写作样本。传记的形式、流传的方式也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传记都有所不同。在西藏,传记在藏传佛教中被看作属于一种文本"传规"(lung-rgyun),具有特别的含义。传记传流方式对于藏族史学影响也很大,以至于传记成为藏族史学著作中数量最多的文本。对于西藏宗教传记的文化特点、历史演变及其影响加以全方位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藏族文化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刘伟 《中国西藏》2009,(5):80-87
西藏高原,群山茫茫。生活在这里的藏民族无论是血缘、文化、经济,还是宗教和历史,在很长的历史长河里,就与中华民族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华兴则西藏兴,中华衰,则西藏衰。一位农奴出生的藏族干部就曾总结说:无论藏族、汉族,都是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4.
虽然我不是藏族,但我却无时无刻不在想念西藏,想念那里的蓝天、雪山、草原、江水,想念那里的阿妈、阿爸和兄弟姐妹。因为,那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的房东阿妈我是60年代初大学毕业后去西藏工作,在西藏工作的那些年,我结识了许多西藏人,特别是老阿妈和老阿爸。是他们的爱,让我这个早年丧父又早早离开母亲的人,重新尝到了人间的温暖。几年不去西藏,我就想得慌,总觉得那里有我慈爱的父母。最让我难忘的,是我第一位房东阿妈。那是1962年,我当时在《西藏日报》社的藏编部工作已经两年了。有一次下乡工作,住在一位藏族老阿妈的…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听说“香巴拉”,还是在孩提时代,那时西藏还没有正规的幼儿园,父母都是双职工,上班时便留下未满学龄的我,像个野丫头似的和小伙伴们满山遍野地疯跑。玩累了也不回自己家,到邻居卓玛阿姨家讨喷香的酥油茶喝。 卓玛阿姨是一位开朗健谈的藏族妇女,常常一边喝茶,一边给我们这些孩子讲些神神怪怪的民间故事  相似文献   

16.
青朴是一座大山的名字,这座山在西藏真是太有名了,因为佛教从印度传入西藏后,建立的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足的寺院桑耶寺就在青朴山下。历史上藏族的七个贵族青年在此最早剃度出家,印度的莲花生大师还在青朴山上开创了苦修地,带出了藏族历史上第一批三十几位觉悟者。 所以,千百年来无数的高僧大德都在此悟道修行,  相似文献   

17.
7月1日,是香港的节日,也是全国人民的节日,雪域西藏240万各族人民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人们以各种独特的地方和民族方式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怀抱,遥祝香港同胞“扎西德勒!”藏北:万人锅庄草原连香江6月20日上午,随着香港回归这一历史性时刻的临近,在藏北辽阔的草原上,万余名身穿獭皮镶边的藏袍、腰佩银饰弯刀的藏族牧民以盛大的钢庄舞会形式,迎接香港回归。锅庄,是流行在西藏北部牧区的一种群众性集体舞。通常是在一年一度的传统藏历新年和盛夏赛马会期间,左邻右舍的乡亲们围着黄火,手牵着手,通宵达旦地载歌载舞,以示牛羊肥…  相似文献   

18.
飘曳的经幡     
大凡到过藏区的人,都对那里房前屋后和山顶、道旁在大风中猎猎飘扬的五彩缤纷的经幡留有深刻的印象。这些或是竖立在高杆上,或是横挂在牛毛绳上的印有藏文经文或佛教图案的经幡,和那些堆磊在道旁山口的大石堆,山头的山神箭丛、嘛呢经轮构成了藏族山寨特有的风景线。藏区的经幡不仅数量特别多,种类也不少。在甘南许多村子中,藏族居民院落大都竖立有高高的经幡柱,至上而下用牛毛绳扎结着一绺绺上面印有经文的各色布块。有些村子后面的山坡上有丛林般的经幡,这种经幡竖立在天葬场附近,全用白布块连缀而成。有些交通要道口、寺院门前、洞窟内外都有此类经幡在风中飘曳。有些经幡还悬挂在建筑物上。玛曲县是纯牧业县,它位于“黄河首曲”腹心地带,过去牲畜转场放牧或赴外地都得把牛羊驱赶过黄河,人则拖住马尾泅渡或抱着充了气的牛羊皮囊划着过200至300米宽的河,人畜溺死的很多。1958年在距县府3公里处建起了木舟浮桥,1964年又改为木制渡船,后又建成驳船渡口,交通较前方便了些,但牲畜过河仍然困难很大,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1979年433公里长的黄河上建起了第一座钢筋混凝土三孔曲拱桥。在空前规模的通车仪式上,藏族群众喜气洋洋地在桥栏上扎起了近300米长...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藏》2004,(4):2-3
2004年6月21日,在中国的首都北京,一个新的民间组织——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诞生了。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的成立,是西藏文化发展与保护事业中的一件大事。协会的成立对于科学地继承、保护藏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藏族新文化,加强西藏文化同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人们对西藏和西藏文化的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记者手记     
正天空蔚蓝清澈而美丽,白云翻动而颜色洁白,西藏获得了和平解放,党的光辉照大地,藏族人民唱起了愉快的歌。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您的思想传遍西藏,您给我们带来了幸福,想起您全身都是力气,西藏人民唱起了愉快的歌。汉藏兄弟互相团结,执行《十七条协议》,幸福生活有了保障,解放军守卫祖国边疆,西藏人民唱起了愉快的歌。这是藏族学者擦珠·阿旺洛桑为西藏和平解放而作的一首诗,主题是和平解放带来的欢欣和坚不可摧的民族团结留给这位耄耋老人的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