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黃楨 《中华文史论丛》2015,(2):79-98,393
本文以傅暢《晉公卿禮秩故事》與荀綽《晉百官表注》爲線索,觀察兩晉之際書籍與政治的交叉互動。傅暢、荀綽是被吸收進石趙政權的中原高門,他們撰寫《故事》、《表注》的目的是爲石趙政權的制度建設提供指導。石趙崩潰,引發了自北而南的人、物流動,兩書與其他一些文物典章進入建康朝廷,成爲東晉中後期制度與文化發展的助力。既爲"故事",又爲"史實",兩書展現了制度書寫所具有的雙重性質。永嘉之後的書籍聚散,以及背後的社會、文化變遷,應被置於更宏大的政治進程中繼續審視。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對吐魯番新發現的《唐永徽五年至六年(654—655)安西都護府案卷爲安門等事》文書進行了細緻解讀,並由此出發,清理了敦煌吐魯番文書中與關文有關的文書,特别討論了關文的成立與用印制度之關係、關文所反映的録事司與各曹關係,以及縣衙各司之間關文的使用情況。我們相信,對關文格式與運行的研究將有助於加深對唐代地方政府内部政務運行機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清代乾隆年間的《祁門修改城垣簿》不僅是修城的賬本記録,也是全縣圖甲信息的匯總,具有户籍名册的性質。重修城垣的捐輸數額體現出一次臨時性賦税攤派的實際狀態,可以窺見圖甲組織的運作機制。由士紳、宗族控制的圖甲組織,已經形成了穩定的包攬運作機制,往往存在一定的税收欠額,子户的具體情形也呈現得頗爲模糊。官府爲了直接掌握賦税土地額度,嘗試對圖甲格局進行調整,暫時起到了較好的效果,但始終無法避免中間包攬的趨勢。  相似文献   

4.
5.
朱溢 《中华文史论丛》2015,(2):99-137,394
從《周禮》的記載到帝制時代的禮制實踐,賓禮的構成伸縮不定,致使其內涵難以清楚界定。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政和五禮新儀》賓禮調整的依據,提示了從"不臣"和"不純臣"的權力角度來探析賓禮實質的可能性。鑑於"不純臣"的諸侯、"不臣"的二王後和夷狄與賓禮演變關係密切,本文分別從郡國、二王三恪和周邊政權的角度來探討賓禮的外延、內涵,並指出中國古代賓禮的內涵大致穩定,只不過在不同的歷史情境下,賓禮的具體對象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6.
朱万章 《收藏家》2024,(2):2-17
恽寿平的《竹石花卉图》册系早年墨笔写意之作,从中不仅可看出其早年临习马远、柯九思、倪瓒、张雨、陆广、吴镇、刘钰、唐寅等前贤笔墨的状态,亦可反映其在专精没骨花卉之前的艺术演进轨迹。在此册的鉴藏与传播中,更可见出其时士大夫阶层对恽氏绘画的接受与推崇。考察《竹石花卉图》册的艺术成因及鉴藏传播,便可略窥恽寿平艺术嬗变历程及其作品在后世的接受史,从这一点来看,其意义显然已超越绘画本身。  相似文献   

7.
徐煒君 《中华文史论丛》2021,(1):101-117+401-402
《周易·訟卦》卦辭"窒惕"之"窒"存在多個異文,於今可見者,上起上博簡本,下至王弼本,至少存在五種狀態。本文通過對該組異文的疏證,並結合漢代經學史的背景和異文所牽涉到的不同經義經説,揭示出漢魏時期,尤其是兩漢間《周易》經本的多元性和流變過程。此外,筆者通過歷史的考察,認爲上博簡《周易·訟卦》"■"字宜隸定爲"懥"而讀爲"疐"。  相似文献   

8.
<正>國忌行香是唐代皇家宗廟祭祀與佛、道兩教相結合的一種特殊禮儀制度,歷來備受學者們的關注和研究。大谷光照出版於1937年的《唐代の仏教儀礼》一書,應是現代學術規範下研究唐代國忌行香制度的最早成果。該書從佛教禮儀的視角討論了唐代的國忌法會(即國忌日設齋行香禮儀)。~(1)次年,那波利貞在其向京都帝國大學提交的博士論文中,首次將唐代國忌行香分爲狹義(皇帝親赴京城寺觀行香)和廣義(地方官員  相似文献   

9.
劉東海 《中华文史论丛》2013,(2):343-369,403
順治十八年(1661),王士禛出任揚州推官,發動了寄托緬懷故明深意的"青溪遺事畫册"唱和,繼之又發起了三次多人步韻唱和,其中"紅橋"唱和試圖在主題意蘊和創作詞風上有所改變。唱和中的精神風貌及創作風格,雖得到了唱和中部分詞人的認可,但其影響力卻在多人步韻詞壇上因缺少時代生命力而很快消逝。從王士禛首倡的揚州唱和可窺清初詞人心態及清初詞風之嬗遞的深層原因。  相似文献   

10.
<正>一序言韓國漢文學通過對中國文學的積極接受和融合持續發展。而對中國文學的接受主要是通過使臣往來和派遣留學生等和中國的直接交流而得以實現。因此,對中國文學的接受在韓半島對中外交關係的影響下,在不同的時期會展現出不同的樣貌。尤其在高麗時期,中原頻繁的王朝交替導致高麗與中國的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作品在日本译本众多,藤井省三是当代鲁迅研究者的一位代表,他于2009年出版了自己的新日译本,挑战代表专家竹内好的翻译手法,突出“异化”,摒弃“归化”。藤井的新译本有着明显的和传统译本的不同,从中也可以看出日本鲁迅研究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在日本侵略者的疯狂烧杀下,造成晋察冀根据地内社会环境严重破坏和传染性疾病迅速蔓延。为此,晋察冀边区政府所开展防疫卫生运动,组建医疗队,发行《冬季卫生教材》进行卫生宣传教育等一系列措施,粉碎了敌人的"毒疫进攻",有力地防止了疾病的迅速传播,挽救了大量战士和群众的生命,为抗日战争的进行保存了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13.
宗经阐经作为桐城派古文创作和批评的核心,一直以来都被桐城派学者奉为圭臬。晚清桐城派学者杨琪光(1835—1890)在经学研究方面常为人所忽视,有《尚书文义》《百子辨正》《读史臆说》等著作传世。《经义寻中》是杨琪光读经笔记,论述既有古文风范,又发汉宋诸家所未发,尤其是对《尚书》篇章的品读。《经义寻中》从文章学角度品评了读《尚书》之法,其中“道”“德”“气”概念的运用是古文法与经学融合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清华简《系年》的面世,为考察康叔封卫问题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康叔受封不是在周武王时期,而是在周成王时期。康叔先称"康侯(叔)"后称"卫叔",可能与卫国都城迁居有关。以传世文献为据,结合辛村墓地等考古发现,笔者怀疑康丘地望似乎在今河南浚县、淇县一带。朝歌经历纣王、武庚时期两次战乱,残破不堪,康丘或许因此替代朝歌,成为临时性的国都。内服制度外服化,政治分化意识主导下的大规模族群迁徙,许多军事重镇上升为政治中心,国族文化融合,统一的华夏民族与华夏国家初步形成,这些是由武王"续生型"到周公"创生型"封建方式转进所呈现出的变化与特征。  相似文献   

15.
《文献》2017,(3)
光绪初年《章实斋遗书》从绍兴私人藏书楼中流出,受修《湖北通志》的影响,引起湖北一带学者的重视,成为纂修《湖北通志》的资料来源与体例借鉴。柯逢时、缪荃孙等人相互传抄《章实斋遗书》,又使《章实斋遗书》在晚清民初由江浙、两湖流入北京,与《文史通义》的研究形成前后呼应之势,为"章学诚热"的到来奠定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16.
趙卓 《中华文史论丛》2023,(3):225-243+396
明初名宦嚴震直在朱棣即位後被派往北方諸省巡視,死於途中。受明前期禁革建文朝事及建文流亡傳説之影響,明中期以來對於嚴震直死因及晚節的認定,衆説紛紜。與此同時,嚴震直後人所彙纂的記録、頌揚先祖功績的《流芳録》,也幾經重訂再刊。嚴氏家族意圖利用時勢變化和相關傳説,並藉助旌忠祠的興修與重建,推動嚴震直的形象由“建文降臣”向“殉節忠臣”轉變,展現了一個江南地方家族對於國家政治與輿論的持續關注以及適時的因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两《唐书》中“士大夫”一词的使用及其意义入手,认为“士大夫”一词在唐初多指门阀士族,后来主要指称“熟诗书、明礼律”的官员。士大夫在唐代并没有形成一个有固定特色的阶级。社会对他们还没有比较统一的认识和要求。社会舆论的主要担当者是“士君子”。到宋代,“士大夫”不再指门阀士族,甚而成了士族的对立面。宋代的“士大夫”具备了唐代“士君子”所具有的操守和左右舆论的能力,成为一个成熟的有自己固定特质的阶级。  相似文献   

18.
张之洞的教育思想主要在于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进西学,其目的在于为清政府培养德才兼备的人.这种教育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他的教育思想在当时是有一定的进步性,但也有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明朝官员的奏疏中,多有建议"民生"的内容,常使用"国计民生"一词,还以"吏治民生"讨论问题,反映出"民生"问题具有连接国家与社会的性质。儒家民本思想的核心以使民生顺遂为归宿,这一观念渗透到国家统治的模式当中,成为君德、官箴的要求。民生与国计一体两面,国家与社会为紧密相连的互动关系。吏治与民生的关系要求官员当官为民、造福一方。  相似文献   

20.
东京城作为北宋都城,是当时全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社会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文化昌盛,人口众多,加之打破了唐代都城封闭的坊市布局,废除了夜禁,城市生活在空间和时间上都获得了较大的自由,东京城的经济和文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本文以《东京梦华录》为中心,辅以其他文献资料,对北宋东京城的夜市做一个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