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巢湖民歌     
《文史月刊》2013,(9):F0002-F0002
<正>安徽巢湖地区既是鱼米之乡,也是民歌之乡,正如一首巢湖民歌所唱:"红公鸡尾巴拖,三岁孩儿会唱歌,若问歌儿有多少,芝麻三斗并三箩。"巢湖人爱唱歌,他们自豪地唱到:"叫我唱歌不费难,舌条弯弯嘴动弹,三个五个随我唱,十个八个随你还,田里干活唱着玩。"巢湖民歌分为山歌、秧歌、船歌、渔歌、茶歌和小调等多种形式。"望风采柳"是巢湖民歌的传统创作形式,农民们智慧风趣,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唱什么。比如,春夏季节,在水田里插  相似文献   

2.
以裕固族民歌(以下简称裕固民歌)为代表的裕固族民间音乐是该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支奇葩。裕固民歌有其民族多元文化及多元民族文化的生成背景,并有其特殊的文化和教益功能。裕固民歌曲调及特色可从歌词来源、区域分布、内容题材、曲调歌种方面加以区分和概括。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歌文化的地域特征及其地理基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简述民歌文化研究状况的基础上,作者分析了中国民歌文化区形成的历史基础;并从文化地理的角度,探讨了民歌文化的地域整合性。然后将全国民歌文化区分为七大区域,包括:以江南小调为代表的"江南水乡风格",以北方号子为代表的"粗犷刚劲风格",以"信天游"、"花儿"为代表的"西北高原风格",以云、贵、川山歌为代表的"西南高原风格",以长调为特色的"北方草原风格",异域风格的新疆民歌以及高山雪原上的民歌,作者还论述了各区域民歌文化的特征及形成的地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李晶 《神州》2012,(18):169
民歌是劳动人民生产和生活中情感的一种艺术性表达方式,是世世代代人民思想积淀而形成的民族艺术。民歌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劳动生产情景之中,随着人类生活实践和历史文化的发展,民歌的演唱也随之发展和丰富,在经历了呼号、清唱和乐歌结合三个关键时期后,民歌这一歌唱艺术进入了成熟发展的时期。  相似文献   

5.
"大跃进民歌"和"天安门诗歌"具有共同的典型意义,但因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大跃进民歌"是自上而下,由领导者组织发动的一场全国范围配合正在开展的"大跃进"的诗歌运动;而"天安门诗歌"则是在极其特殊的政治环境下,群众自发地以诗歌为武器,追悼周恩来、声讨"四人帮"而爆发的一场群众示威运动,这场运动虽然很快被镇压下去,但对人们心灵的震撼,弥久不衰。两次诗歌运动真切地印证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真理。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巨大力量,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群众文化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对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清代《溪洲竹枝词》描写了当时渝、湘边区土家族人踏歌起舞的热闹场面,如今时过境迁,酉阳天天盛况依旧。酉阳地处渝、鄂、湘、黔四省(市)边区结合部,有2200年建县史,为800年州府所在地,以丰厚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吸引着中外游客。岁时节庆,到处是民歌土舞的海洋,该地拥有"酉阳土家摆手舞"、"酉阳民歌"、  相似文献   

7.
环巢湖古塔历史文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立冬 《安徽史学》2011,(5):123-125
"环巢湖"是一个地域概念,泛指整个巢湖流域,包括合肥市、巢湖市两个市全部和六安市一部(老市区及舒城县),同时也是一个文化概念,用以指称以巢湖为中心,环巢湖地域上形成的具有独特地方特色的文化群落,可定义为"环巢湖文化圈"。散布在环巢湖流域内的  相似文献   

8.
花儿,属于民歌的范畴。民歌是在甘、青、宁地区民间传唱的一种歌曲,叫法有几种,名字都带有山歌情趣。花儿,亦称“少年”,也叫“野花儿”、“大山歌”、“山歌”、“野曲”,是西北各族人民用心血浇灌和栽培的艺术之花。它既是一种民间文艺表现形式,也是一种特殊的地域文化样式,充满着永久的艺术魅力。宁夏花儿,是西北花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六盘山花儿为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正巢湖民歌源远流长,底蕴丰富,特色鲜明。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巢湖民歌得到长足的传承和发展。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巢湖民歌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这份光荣和自豪,凝结着各级政协组织、广大政协委员和文化文史工作者的一份心血和汗水,其背后一些鲜为人知的轶事遗闻,也必将会给当下和来者,留下更多有价值的启迪和激励。  相似文献   

10.
戴建国 《民俗研究》2020,(1):83-89,157,158
丁英与民歌社,关系到20世纪40年代沪上一段重要的民间文学学术史。刘锡诚真正关注到了丁景唐作为民间文艺学家的成就,但他关于丁景唐与民歌社的有关论述尚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澄清。通过全面的资料爬梳,考察民歌社的名称、成立、组创者、启事、地位,即可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丁英与民歌社"这段学术史。  相似文献   

11.
任洪胜 《神州》2011,(26):186
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是人人能歌善舞的民族。以维吾尔族民间音乐最有名,而哈萨克族是酷爱音乐的民族,素有"骏马和歌是哈萨克的翅膀",王洛宾,被称为"西北民歌之父",本文试从这三个角度分别来初识新疆民歌。  相似文献   

12.
河西民歌历史悠久,自汉晋有记载开始算起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河西民歌在广大的河西人民中间世代流传、广为传唱,其内容丰富、语言朴实、曲调流畅,在群众中有深厚的土壤和根基。本文对河西汉族民歌形成的文化背景加以概述,试图以张掖民歌为研究对象,进一步说明河西民歌的内容分类、曲调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通过对平凉民歌小调的定性归位、社会功能、曲调特质的辨析溯源,结合长期以来平凉民歌整理修订过程中"裁剪取舍"的考证依据,将平凉民歌小调置于"丝绸之路"文化大背景下重新审视,关注其"入境随俗"的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展现、开掘其具有的独特的、与时俱进的社会意蕴建构能力及其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杜青梅  罗成 《攀登》2007,26(4):217-220
原生态民歌热唱现象,反映出当今社会大众的心理和文化倾向,引起了全社会对民族口授文化遗产更多的重视。分析并关注这些大众心理和文化倾向,不仅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对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的更多关注,也为从民歌角度认识社会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西藏信箱     
《中国西藏》2014,(3):92-93
1.湖南的读者来信询问藏族民歌。 民歌是西藏民间文学中瑰丽的花,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纵观西藏民歌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西藏民族社会历史、时代生活、风土人情以及文化艺术演变的基本概况。早在西藏文字出现以前,民歌作为口头文学的民族形式,已经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了。藏文产生和运用后,  相似文献   

16.
民歌并不是纯粹的文学研究对象和孤立静止的审美意象。原生态固然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停留在理想地构建民歌的未来发展是不现实的。应把民歌看作是一种动态的文化现象,运用主客位互换等方法及文化变迁理论看待民歌国家化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万国清 《神州》2011,(7X):22-22,24
兴山民歌作为巴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历史上久负盛名的巴歌、楚声提供了鲜活的教材和有力的佐证。其极高的学术价值已引起我国音乐界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2006年兴山民歌被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简略介绍了兴山民歌的溯源及传承,并对其显著艺术特色做出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川南苗族民歌的历史传承、体裁种类、表现形式,剖析传统苗族民歌的技术特色和表演审美观念,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保护的角度出发.进一步讲述川南苗族民歌艺术发展和创新所取得的发展成果,意在探索一条与当代苗族民歌传统演唱实际结合的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向秋卓玛 《神州》2014,(11):38-38
本文通过对康巴炉霍地区的民歌分类和实例,论述该地区民歌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并提出了传承民歌文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牛莹 《神州》2014,(3):26-26
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以蒙古长调为代表的蒙古族民间艺术更可以称谓整个中华民族的艺术明珠,新时期蒙古长调民歌被广泛应用于艺术演唱和音乐教育,如何进一步开发蒙古长调民歌的资源成为一个紧要的课题。本研究从历史形成、阶段发展与艺术特点三个方面进行了蒙古长调民歌的研讨,从艺术、历史和教育的角度对蒙古长调民歌展开了深入地分析,希望对于蒙古长调民歌的教学和艺术研究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