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78年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五大事件与改革开放密切相关,它们分别是土地制度改革、农产品购销体制改革、鼓励农民发展乡镇企业、改革农村税费制度和推行精准扶贫脱贫战略。其中土地制度改革从体制根子上解决了农产品供给激励机制缺乏问题,为中国在40年里利用人口红利实现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难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闻天同志赴东北合江省工作,担任中共合江省委书记、合江军区政委。在领导农村工作中,放手发动群众,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在领导城市工作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经济,保护城市工商业的政策;在发展城乡经济工作中,全力组织生产,支援前线,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边保国  冯岩 《沧桑》2012,(2):112-114
河北农村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83年)主要是改革基本经济体制。第二阶段(1984年-1991年)以完善、建立健全双层经营体制和发展乡镇企业为重点,深入推进。第三阶段(1992年-2000年)主要从建立土地流转机制,改革粮食购销体制,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引导农村股份合作制健康发展,改革农村金融体制和供销体制,农村小城镇建设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4.
《五常市志》( 1 986~ 2 0 0 0 )正在组织编写。其乡镇资料的撰写 ,我们认为必须要突出时代与地方特点。关于反映时代风貌方面 ,我们拟要求着重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农村改革稳步推进 ,农村经济日益繁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推动了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完善了新的生产关系 ;农民收入水平逐年大幅度提高 ,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是落实了土地承包和延期工作 ,加快了资源…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全国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毛泽东不失时机地充分利用民主革命后所取得的政治条件和物质基础,从中国农村的实际出发,把建立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基础上的中国农村的个体经济改造成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引导中国农民走上了农业合作化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农村开始了农业生产体制的改革,推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农业生产体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基本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重新审视这种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个体经济体系,丧失了集体经济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的支柱作用,制约和影响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延缓了中国农业的机械化、水利化、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更好地适应我国农业发展。探索和创新农业合作化新的组织形态、管理体制,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依然是中国农村生产体制进一步改革的必然依赖。  相似文献   

6.
尚伟伟  郭芬艳 《沧桑》2014,(1):90-93
20世纪50年代,全国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毛泽东不失时机地充分利用民主革命后所取得的政治条件和物质基础,从中国农村的实际出发,把建立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基础上的中国农村的个体经济改造成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引导中国农民走上了农业合作化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农村开始了农业生产体制的改革,推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农业生产体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基本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重新审视这种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个体经济体系,丧失了集体经济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的支柱作用,制约和影响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延缓了中国农业的机械化、水利化、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更好地适应我国农业发展。探索和创新农业合作化新的组织形态、管理体制,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依然是中国农村生产体制进一步改革的必然依赖。  相似文献   

7.
《百年潮》1999,(12)
一中国农村启动改革已经历20个年头。改革的第一步,仅实行土地家庭承包制,使用权回归农民,同时初步开放农产品交易市场。就释放出巨大的生产潜力,向社会作出令人瞩目的贡献。从时代变化着眼,我们看到本世纪4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正经历一个改革和调整时期,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农村改革既是过去几十年社会改革的继续完善,同时也是适应上述世界趋势的一项制度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土地、解放农民的伟大运动。它校正了过去改革带来的某些扭曲现象,把整个农村经济系统从封闭状态下解放出来转向开放,并纳入市场经济轨  相似文献   

8.
正39年来,我国的农村改革波澜壮阔,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内容丰富多彩。农村改革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这主要指农村集体土地的经营制度改革。农村集体土地经营制度改革的重要性,从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里可以看得很清楚。习近平总书记讲了这么两句话:"我国农村改革是从调整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开启的。新形势下深化农  相似文献   

9.
从建国以来金华县农村经济的发展看农村土地的使用制度王远浙江省金华县是东方传统农业的一个缩影。1949年金华县解放,全县农村基本上滞留在自然经济阶段。建国后,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村经济也随之产生了质的飞跃,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农村土地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经济的巨大变化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创造过驰名于世的东方传统农业。但直到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农村基本上滞留在自然经济阶段,农民的生活极度穷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近十多年的农村经济体制一系列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为保障农村老年人口晚年生活而实施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制度。1986年以来,我国开始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但最终陷入了僵局;2003年又开始探索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工作,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对此,笔者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了一些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1954年9月开始实行的棉花统购和棉布统购统销政策,保证了当时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但同时也根本改变了原有的生产组织制度以及市场运行规则和习惯,特别是根本改变了原有的农村经济结构,冲击了原有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路径。为了平衡各方面的关系,国家在基本原则不变的条件下,因时因地对政策进行过一些调整。手工棉纺织业在国家政策的严格管理和不断调整下生存下来,在改革开放以后得以复兴。  相似文献   

13.
吕途 《文史月刊》2014,(2):64-69
1978年是中国里程碑性的一年,它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2008年是中国里程碑性的一年,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三十年。从经济角度来评价,在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从人口结构角度来讲,中国完成了并且还在继续进行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转移。过去三十年的发展理念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样的发展虽然使中国成为世界最有经济活力的国家,  相似文献   

14.
陈云在中共八大前后首倡经济体制改革,成为新时期改革最早的思想源头;1962年支持农业包产到户,是新时期农村改革的思想源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同邓小平一起支持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对国家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了推动作用;1979~1981年领导经济调整,为改革的展开创造了条件;最早系统研究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对改革的展开起了指导作用。1973~1974年协助周恩来发展对外贸易,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先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着重研究如何对外开放并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改革开放中,陈云和邓小平在大政方针上完全一致,在具体做法上是和而不同、差异互补的协力合作。  相似文献   

15.
门洪华 《攀登》2014,(2):1-9
中国的国家定位建立在对五千年文明史、百年屈辱史和中国崛起的认知基础上,体现出鲜明的大国地位追求。1982年以来,中国的国家定位处于变迁之中,从传统大国到现代大国、从封闭大国到开放大国、从一般大国到重要大国,渐进定型。本文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密切结合的角度,从制度、经济、文化、政治、战略等五个维度深入剖析中国国家定位,认为正在从地区大国迈向世界大国的征程之中,恰处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的全面转型时期,其未来走向就是世界大国。  相似文献   

16.
论点摘编     
《中国西藏》2020,(2):96-96
西藏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以曲水县农村改革试验区为例徐伍达在《中国藏学》2019年第4期上发表文章,曲水县作为西藏唯一的国家级农村改革试点县,率先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试点工作,同时因地制宜和有针对性地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具体问题,为西藏农牧区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促进了西藏农牧区资源要素的流动,激发了广大农牧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大面积铺开的。30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于2009年1月发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三农"工作的第11个"一号文件"。抚今追昔,回顾前面10个中央"一号文件",对于认识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历程,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在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88~2002年(甚至下限至更后面)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自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发展,涉及农业、工业、商业、经济管理等诸方面领域。它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引起人们从物质生产到社会生活的一系列变革,是本阶段各种改革的最重大变革。所以,有没有写好经济体制改革篇章,是判断一部续志编纂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当前,许多地方续编志书时,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仅仅通过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工业经济体制改革这两部分来反映,这未免有些以偏概全。  相似文献   

19.
农业结构调整的制度环境与在广东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邱国锋 《人文地理》2002,17(3):59-62
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是目前农业经济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认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是必须做到构建好制度平台,改革农业组织结构,发挥区域资源、市场需求与技术创新等各种优势,及时转变观念。并以广东为案例,实证分析了农业结构调整的四种模式: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公司+农户模式、发展外向型农业经济、以政府为主导调整等。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萍 《攀登》2005,24(3):56-58
当前,农村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之症结所在.为此,对农村土地制度的规范和完善,既是中国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是当前农村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根据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现实情况,提出了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创新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