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攀登》2021,40(2)
近年来,学术界对历史虚无主义做了深入批判与抵制,达成了"历史虚无主义实质是对红色文化的破坏"的观点共识。历史虚无主义对红色文化的破坏主要表现在,包装"和平演变阴谋论",冲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推崇"告别革命论",极力歪曲红色历史;编造"学术重建论",恶搞红色文化教育。为此,需要从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健全红色文化保护的法治机制、完善红色文化教育体系等方面出发,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推进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抵制和消解。  相似文献   

2.
《攀登》2021,40(3)
以唯心主义为基础的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呈潮涨潮落之势。近年来,西方提出"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历史虚无主义又在中国重新泛起。为了更好抑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国内学者做了大量研究。通过研读相关文献,本文从演变过程、本质内涵、危害和策略几个维度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梳理,并指出当前学界对历史虚无主义研究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最近一些报刊杂志对"历史虚无主义"展开批评,指出当前国内流行的历史虚无主义的各种表现、认识论根源以及社会危害。"百度百科"还推出了一个新写的"历史虚无主义"词条,全面地介绍了目前的各种批评观点和立场。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偏激或片面的思想方法,它妨碍人们对历史的准确认识。对这种思想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尤其重视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所谓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由国内外敌对势力鼓吹和散布,以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以否定革命、"告别革命"为核心,以伪造、篡改、歪曲、"恶搞"历史为手段的政治思潮。这股思潮在国史学领域的表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虚无新中国建立的历史正义性、合理性、合法性;虚无新中国的成立及其对中国乃至世界发展进步的伟大意义;虚无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内在一致性。我们要认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实质,树立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斗争的自觉性,增强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斗争的韧性。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斗争一定会取得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5.
一、"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虚无主义"一词从德文Nihilismus意译而来,源于拉丁文nihil,意即"什么都没有"、"虚无"。据海德格尔考证,在哲学层面率先使用"虚无主义"一词的是雅可比,在1799年致函费希特  相似文献   

6.
历史虚无主义是活跃于当下中国的错误社会思潮之一,其以历史唯心主义的选择论为逻辑起点,以反历史、反科学的态度及政治诉求,否定主流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成为社会意识领域攻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支力量。受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部分史学研究陷入理论和方法的误区,表现为对历史客观性、可知性,历史发展规律性、必然性的否认,以"超然的客观主义"和"价值中立"为价值取向。严谨的史学研究,应当对历史虚无主义抱有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坚持合理价值取向,回归历史现场,从史料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治学原则,用逻辑严密、史料扎实的历史作品,给予历史虚无主义以有力的回应和批判。  相似文献   

7.
韩雷 《攀登》2023,(5):48-54
软性历史虚无主义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新样态,它以其隐晦的叙事方式、生活化的形式,以及话语表述的大众化代替了传统历史虚无主义的直接性,因此,软性历史虚无主义不易被人们所察觉。基于此,抵制软性历史虚无主义是一场“总体战”,需对其出场语境和现实表象进行系统的分析,才能揭开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神秘面纱展现其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批判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刮起了一股历史虚无主义之风,这一思潮在毛泽东研究领域尤为喧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之所以选择毛泽东为主要的发难对象,不是因为毛泽东是一个单纯著名的历史人物,更为重要的是因为毛泽东作为一种特殊历史性、政治性符号而存在的意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毛泽东研究领域的泛起,绝非是单纯  相似文献   

9.
正近代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主要出现在两个历史转型时期,一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一些知识分子怀着为内忧外患的中国寻找"出路"的信念,竭力主张中国应走西方的道路,形成了第一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二是改革开放之后30多年来,一些人借纠"左"之名否定中国革命史,否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形成了第二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这两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都有着共同的理论主张,即它们都以全盘西化  相似文献   

10.
正历史虚无主义,就是以虚无主义的态度看待历史,对某项历史采取轻蔑的、批判的、否定的态度。历史虚无主义在认识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上存在严重偏差,在历史认识上存在着重大误区。当前我国历史虚无主义的基本态度,是歪曲否定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对于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实质和危害,学术理论界进行了严厉批评。笔者拟从学理层面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分析,揭示其在历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各种西方史学思潮的传入,随着苏联解体后西方将和平演变的目标对准中国,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悄然兴起。这种思潮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合法性,从根本上否定唯物史观对历史学的指导地位。历史虚无主义打着学术的旗号,但其背后的政治意图是明确的,那就是企图改变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将中国引向资本主义的歧路。这是一种反动的政治思潮,我们必须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旗帜鲜明地同历史虚无主义做坚决、彻底的斗争,直至将其根本清除。为了更好地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和错误主张,我们约请五位从事历史理论研究的学者从不同方面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以期深化对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本质的认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畅发展清除干扰。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60年代,在俄国知识青年中有一种思潮迅速地流传和扩张,它因屠格涅夫在其1862年出版的小说《父与子》中首创的НИГИЛИЗМ(虚无主义)一词的流行而被称为虚无主义运动。虚无主义运动出现之后,立即引起了俄国社会各个方面的极端关注。具有保守倾向的人把它视为无视任何道德准则、“为破坏而破坏”的狂妄思想;而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则认为它否定的是阻碍社会发展的旧事物,旨在实现科学、民主和自由。长期以来,苏联史学界对虚无主义运动的研究很少,甚至尽量避免使用虚无主义这个名词来称呼当时青年中的思潮。而国内的俄国史论著对这个问题一般也都未提及。然而,对虚无主义运动的研究又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不仅在整整十年间风靡全俄,而且在俄国社会思想和社会运动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百年潮》2017,(8)
<正>纵观历史,与社会变革相适应,社会意识领域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潮变幻。这其中,积极的、理性的思潮居多数,但也不乏各种消极的、非理性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就是这样一种消极的、非理性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并非一个学术流派或一种学术观点,而是带有强烈政治倾向和政治意图的错误思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陈甜 《史学理论研究》2022,(5):70-84+159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错误思潮,在改革开放40余年历程中有不同表现,随着国内外环境因素变化,由最初的“非毛化”和虚无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发展为重点虚无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新中国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从显性直接地大字报式表露走向含蓄间接地学术式、生活化蔓延,大致经历了四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历史虚无主义虚无的对象、党中央批驳的重点、学界解析和研判的内容都有所侧重和不同,呈现出历时性和共时性变化。批驳历史虚无主义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中国学界对此十分关注,及时跟踪研究,予以解析和批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亟待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15.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股错误思潮,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蔓延已有四十余载,呈现明显的时代特征。在新时代的十年间,历史虚无主义发展态势由高走低、逐渐式微,散播主阵地向互联网转移,并不断耦合智能化技术推演、升级。这种演变绝非偶然,它与国内外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党中央和社会各界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驳、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资本渗透有着紧密的关联。新时代防范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蔓延,需要继续发扬斗争精神,凝心聚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史学理论话语体系。同时,我们要注重运用智能化技术提升治理能力,建立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长效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6.
《百年潮》2020,(6)
正评弹这个曲种,有大量的传统书目。如何对待传统书,陈云主张"丢掉坏的,保留好的",不同意"一刀切"的办法。他说:"闭目不理有几百年历史的传统书目,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他也不赞成那种全盘肯定不加整理的做法,他严肃地指出:"衡量一个节目好坏的根本标准,要看它对人民是否有利。"  相似文献   

17.
禄光明 《南京史志》2022,(24):54-56
<正>初中阶段是学生青春期的起点,此时的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初步养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此阶段对学生的人格和品行进行塑造培养,是所有教师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的重点问题。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研究人文历史的科目,其能够通过史料考察和文献挖掘,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打破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从而让学生受益终身。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教学策略。一、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相关概述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将核心素养有效落实到教学的全过程,首先需要教师进一步明确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正>所谓"国家历史安全",就是国民和社会拥有对国家历史的基本面貌与内涵、主题与主线、主流与本质、经验与教训、趋势与特点具有合乎历史实际的认识,具有对国家历史的自信和认同,并从中获得有利于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国家历史安全"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的地位与作用。当前,威胁我国"国家历史安全"的主要政治社会思潮,一是历史虚无主义,二是以"台独"、"藏独"和"疆独"为代表  相似文献   

19.
当前,西藏研究中有一些人无视历史事实,在西藏主权归属、活佛转世制度等问题上提出各种"学说",其本质是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利用历史虚无主义的手法,为"西藏独立"提供"理论依据"。作者分析了这些谬说的内容、本质和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为反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新中国历史和新中国领袖、英模人物的攻击、丑化、污蔑,我们党和党所领导的学术机构、学者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但也要看到,在许多问题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还有很大市场,对一部分群众特别是青年还有相当的迷惑性。为此,我们要针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中形成的一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用马克思提倡的科学精神进行深入分析,为增强说服力而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主体性、原创性的话语。事实说明,在中国当代史研究领域,有许多问题是需要通过也是完全可以通过批判历史虚无主义谬论来实现理论创新,形成主体性、原创性话语的。为反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而不断发现、研究、解决新出现的问题,揭露这股思潮的欺骗性和反动本质,向群众解疑释惑,帮群众明辨是非,既是中国当代史研究发挥自身社会功能的体现,展示资政、育人、护国作用的机会,也是推动中国当代史研究理论创新,形成主体性、原创性话语的难得机遇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