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00年上下,没有几个瓷窑能与景德镇御窑厂媲美。迄元以降,自永、宣、成以来,那人杰地灵的江南小镇,那一方得天独厚的水土,终至独领风骚垂数百载而不衰。还有什么比遗址中相应地层中出土的器物更确凿,更令人信服的呢?因此,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出土的历朝历代器皿,无疑已成为藏家借鉴、参照的标准器,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2.
寒枫 《神州》2012,(4):72-77
明代是我国瓷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当时景德镇已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除开设了官窑——"御窑厂"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近年来的出土资料与相关文献对景德镇地区明代仿龙泉窑瓷器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考察对象主要包括御窑厂遗址出土的明代官窑仿龙泉窑器,以及景德镇地区明代民窑仿烧的龙泉窑器。研究表明,明初景德镇地区受浙江龙泉窑的影响,仿烧技术已达较高水平。随着明代官窑仿烧技术的完善,以及景德镇地区仿龙泉窑的成功,龙泉青瓷的地位逐渐被景德镇窑所替代。  相似文献   

4.
按景德镇明代民窑青花瓷器三期说,其中中、晚期的划分一般是以万历四十八年明神宗遗诏景德镇御窑厂停业及早于此年已经出现的御窑厂日趋萧条为标志.这当然是十分重要的转折,因为它同时意味着民间瓷业的可能崛起.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本文对此试做分析.先将晚明青花瓷器的特点总结如下:一.工艺特点:胎体多薄.瓷化程度一般较好, 釉薄而色泽光亮,釉色莹白或白中微泛青.用石子青料, 兰中泛灰,且往往有黑褐色斑点,由于青料中渗水过多而微有外晕现象, 挖足粗糙, 且足底徽凸呈小笠顶状, 并伴有放射状跳刀痕.  相似文献   

5.
<正>康熙(1662-1722年)一朝,是清朝入主中原后的第二个王朝,在经历了顺治时期的经营后,清王朝从康熙时期逐渐强盛起来。随着国力的不断提升,陶瓷业的生产也得到了恢复和进一步的发展。明、清两代御窑瓷器的烧造都是通过景德镇的御窑厂来经办的,康熙朝也不例外。御窑是明清两代专门为皇家宫廷烧造瓷器的场所,也是负责御用瓷器烧造的生产与管理机构,设立在江西景德镇珠山,明代称御器厂,清代称御窑厂。康熙帝及朝廷对于景德镇官窑瓷  相似文献   

6.
<正>黄釉瓷器是颜色釉瓷器诸多品种之一。低温黄釉瓷器创烧于明初的景德镇御窑厂,以黄寓皇,仅供宫廷御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代黄釉瓷器11万多件,以帝后生活日用器皿为主,各式大小不一的黄釉碗、黄釉盘数量众多,余多为碟、杯、匙、瓶、壶等;亦有祭祀用的黄釉瓷器及陈设观赏用的黄釉瓷器等,由景德镇御窑厂生产,为皇家所垄断。以黄寓皇的黄釉瓷器黄釉瓷器是颜色釉瓷器诸多品种之一。"黄""皇"同音,金黄是至尊之色,中国古代很多朝代都以黄色为贵。早在《周易》中,就有关于黄  相似文献   

7.
清代咸丰、同治、光绪三朝,战乱不息,制政不稳,经济、文化衰落,景德镇御窑厂瓷器生产更趋萎缩,直落而下。从故宫博物院传世的这三朝青花瓷器来看,从制作工艺到装饰艺术等方面,整体水平明显下降,尤其是咸丰、同治二朝,就品质和数量而言,光绪青花要比前两朝好得  相似文献   

8.
明成化时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成化朝历时23年,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艺术氛围,以及明宪宗朱见深所具有的良好艺术修养,使成化朝在御用瓷器烧造方面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瓷器不仅数量大,而且品种多。与明代早期和晚期景德镇御窑瓷器相比,处于明代中期的成化朝御窑瓷器独具一格,对后来瓷器烧造产生了深远影响。明代晚期以来,古董收藏之风盛行,文人雅士对成化瓷器极力推崇,导致仿品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9.
《收藏家》2017,(11)
<正>清代御窑厂是专门烧制皇宫内府使用的御用瓷的窑场。御窑厂烧制的瓷器除了由皇帝赏赐之外,即使是王公重臣也不能直接从御窑厂中得到。这些珍贵的皇室艺术品,以其出类拔萃的优秀品质、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和传世稀少的数量,历来受到世界各地收藏家们的喜爱和珍视。清代御窑厂是在明代景德镇御窑厂的基础上继承并发展而来。明代景德镇御窑厂自明万  相似文献   

10.
雍正皇帝统治时期(1723-1735年).正处在清王朝康、雍、乾三朝盛世之时,他不仅是一位促进清前期社会发展的政治家,而且就当时的官窑陶务而言,也使制瓷业在景德镇御窑厂有了长足的发展。这时的御窑厂继承了明代官窑的生产方式,皇帝派官督理陶务,实行御器生产专供宫廷他用的政策,将瓷器的生产数量和制瓷工艺提高到了又一个历史的巅峰。雍正官窑生产的瓷器不仅胎质细腻.釉色莹润,而且色彩绚丽、雕绘精工,无论是青花、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等,还是五光十色的  相似文献   

11.
杨瑶 《收藏家》2013,(6):16-18
清圯绪(1875-1908年)时期,社会局面相对稳定,封建统治政仅得到暂时的巩固,进入了所谓“同光中兴”的历史时期。以慈禧为首的统治集团,为满足自己穷奢极欲的生活圳火肆搜刮民脂民膏。住这种背景下,从光绪元年开始,景德镇御窑厂不仪烧造了很多宫廷用瓷,同时还为光绪帝人婚及慈禧大寿烧造了大批庆媳和赏赐川瓷,使长期不景气的制瓷业稍有复苏。  相似文献   

12.
正上世纪60年代前,陶瓷界普遍认为青花瓷器起源于明早期的永乐、宣德时期,因景德镇御窑厂遗址曾出土过这一时期带有年款的官窑器物,且相应的史料中记载,此时期所使用的是一种名为"苏麻离青"的进口钴矿料。但在之后,由美国学者对流传海外的一对青花龙纹象耳瓶上的铭文研究,并确定了这一对青花瓶为元代至正时期景  相似文献   

13.
<正>清乾隆皇帝在位的六十年,是清代社会发展的太平盛世,瓷器生产也在那个时期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古铜器考》一书称赞当时的制瓷业是"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制瓷业集我国历朝名窑之大成,各种具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云集景德镇,形成该镇"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的繁荣局面。乾隆初,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一镇……周袤十余里……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望,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靡不借瓷资生。"体制上承袭明代,继续在景德镇设置御窑厂烧制宫廷御用瓷,并实行官搭民烧的办  相似文献   

14.
北京故宫博物院夙以收藏丰富而闻名于世,其藏品不仅数量多,品种齐全,而且包括大量稀世珍宝。瓷器是故宫博物院藏品中的一类,仅明清两代景德镇瓷器即达三十余万件,其中三分之二以上为御窑厂烧制的官窑瓷器,它们是系统研究明清两代瓷器,特别是宫廷御用瓷器的发展、时代特征、造型、纹饰、款识等问题的宝贵资料。本文即就个人所见,对故宫藏明清瓷器作些研究和介绍。一御窑瓷器的特定纹饰如前所述,故宫藏明清瓷器,大多为御  相似文献   

15.
近三十年来,在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出土了大量明成化时期的瓷器残片,经考古整理后,有数百件器物被复原,其中斗彩和斗彩半成品占比例较大。通过出土遗物与传世品的比较,可以探析成化时期斗彩瓷器的釉上彩绘制作工艺,并就此明晰成化斗彩瓷器淘汰率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三、嘉靖一朝四十五年间,青花瓷器始终盛烧不衰,时间既长,产量又很大,我们仅从浮梁县志卷五物产志里的不完全统计材料,知道自嘉靖八年至三十八年的三十一年当中,景德镇御窑厂专为宫廷烧制了六十多万件瓷器.因之流传下来的瓷器很多,其中青花瓷器占的比重最大,其数量仅次于宣德时期.在这一段较长的时间里,它一方面继承了前一时期的传统,同时也有不少新的创造,出现了很多新的造型和装饰花纹,这些新的因素的出现,形成了嘉靖时期青花瓷器的独特风格.这时期瓷器在造型方面,除承继宣德、成化时  相似文献   

17.
封面简介     
直径72.5厘米。圆形桌面以浙江青料绘制了以珠山御窑厂为中心的景德镇地区的概况。釉色青中显灰,光洁莹润。构图严谨,笔法流畅,真实地描绘出御窑厂制瓷  相似文献   

18.
近三十年来,在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出土了大量明成化时期的瓷器残片,经考古整理后,有数百件器物被复原,其中斗彩和斗彩半成品占比例较大。通过出土遗物与传世品的比较,可以探析成化时期斗彩瓷器的釉上彩绘制作工艺,并就此明晰成化斗彩瓷器淘汰率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正>清康熙一朝,平三藩收台湾,全国各行各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尤其是景德镇的制瓷业,在明代末期官窑名存实亡的情况下重整窑务,再次建立起专为皇家烧造的瓷厂,并正式命名为"御窑厂"。历经明代及清初近300年的时间所总结的制瓷经验,以及新式窑型的问世,都为康熙时期的瓷器发展打下了雄厚基础,优质的产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呈现:以氧化钴为原料的洒蓝釉、天蓝釉等瓷器;青花器物中典型的翠毛蓝;以及五彩、斗彩、中西合璧的琺瑯彩,由其是对铜红釉的继承、发展、创新,可谓是登峰造极。此时期不但再次烧造出明末已经失传(停烧)的霁红釉器物,还创新出了豇豆红、郎窑红瓷器,为雍正、乾  相似文献   

20.
<正>青花瓷器自元代至正年间成熟之后,在景德镇得以迅速发展。而明初御窑厂的建立1,将青花的繁荣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正统、景泰、天顺时期,由于属款瓷器极少,使得这一阶段官窑青花的面貌不够清晰,故学术界有“空白期”之说2。但此时景德镇民窑青花表现得异常活跃,出土及传世的作品也相当精彩,下面介绍几件河北博物院收藏的15世纪中期民窑青花瓷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