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两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曾两次提到利玛窦这位传教士。肇庆是利玛窦进入中国内陆传播天主教的首站,他在肇庆六年取得了多个"第一"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当时的肇庆知府王泮有密切的关系。王泮对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的支持,体现了王泮开放包容的治政理念,对于今天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皑 《广东史志》2002,(3):65-65
《肇庆府志》卷十七《张至隆传》云:“张至隆,镶红旗人,康熙三十二年为肇庆府。从肇庆新桥而上,从烟寥落,山路多歧。舟人以胡蔓毒药为香,燃之,客皆迷惘,遂启鐍窃其资,名日梦香船。至隆捕得,悉投大江中,其患始息。”该传重点记载了张至隆在肇庆当知府其问,做了筑固堤围、打击抢劫犯罪和严惩胥吏枉法等几件事,其中记述他打击迷晕抢劫犯罪一事用墨最多。  相似文献   

3.
雍正元年,武当山道士张清夜溯江入蜀,传播全真教。雍正七年,张清夜成为武侯祠住持,此后直至1950年,祠庙住持一直都是他的徒子徒孙担任,但武侯祠并未因此而变成道观。究其缘由,与张清夜道、儒思想杂糅不无关连,也与他“虽羽服不言神仙而冲淡,希夷神合于大道”的哲学观念有关。是以武侯祠在他以及他的徒子徒孙住持下,没有增塑道教“三清”和诸神像,始终保持三国化的单纯主题不变。这或许于蜀中道教事业略有遗憾,但却是武侯祠三国历史化的传统得以幸存而发展至今的一桩幸事。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12月2—4日,中国明史学会、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肇庆学院和中国明史学会利玛窦分会共同举办的第四届利玛窦与中西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东肇庆召开。来自海内外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研讨会以"互视: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他者"为主题,重点集中在"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研究"、"西方传教士眼中的明清中国"、"明清时期的西学传播"等领域。会上,美国学者魏扬波介绍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北美学术界对于利玛窦的研究成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屈大均逝世300周年。 屈大均是广东番禺人。自幼聪颖好学,博涉经史百家。清兵入粤,他投笔从戎,参加其师陈邦彦所组织的抗清义军,继而奔肇庆投南明桂王。明亡后他为躲避迫害而削发为僧,虽重戴儒冠,然终不肯出仕清朝。先后长时间在祖国的东北、东南、西北等地穿梭游历,联络各地明室遗  相似文献   

6.
雷发林  李桦 《旅游》2006,(1):26-27
肇庆,韶关和潮汕,是印象中广东最美 的三个地方。 肇庆景点,首推鼎湖山,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广东 的氧离子森林浴胜地;而七星岩,更是集桂林山之美和杭 州水之秀,被选为国家水上运动中心;人文方面,封开,一 个偏远山区的小城,文化根底竟异乎寻常地厚,岭南文化的发 祥地、陆、海丝绸之路的连接点、“北风”和“海浪”会冲地、北  相似文献   

7.
肖光明 《人文地理》2008,23(3):118-122
文章在归纳分析自驾车旅游兴起的社会背景、旅游者行为特征基础上,对广东传统旅游目的地肇庆市自驾车旅游的发展条件、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思考,认为肇庆具有许多发展自驾车旅游的有利条件。尽管肇庆自驾车旅游市场已初步形成,但也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有待解决,离成熟的的自驾车旅游目的地仍有不少距离。在对肇庆自驾车旅游的市场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文章相对系统地提出肇庆自驾车产品旅游深度开发的若干思路与策略。包括:通过资源整合与区域合作丰富自驾车旅游线路;继续完善公路网络、交通标识与自驾车服务站建设;增强旅游信息系统尤其是网络的预定与服务功能;加快汽车旅馆等经济型酒店及汽车营地的建设;建立保障自驾车旅游发展的长效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利马窦(MatteoRicci1552年-1610年),号泰西,又号西江,意大利马塞拉塔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他在中国传播天主教福音二十多年,主张将孔孟之道和宗法敬祖思想同天主教相融合,使天主教东传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是世界宗教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为明朝时期中西方相互间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应有贡献。如果说北京最终成就了他“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的美誉,是他的名扬天下的宝地的话,那么,作为他传教的第一站——肇庆就是他的成名地。本文试图通过回顾利马窦在肇庆的传教经历,对其成名之因作初浅的探讨,以求教于史志界同仁。  相似文献   

9.
正肇庆古城墙始建于宋代皇祐五年(1053),是肇庆境内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迹之一,享有"肇庆小万里长城"的美誉。肇庆古城墙又称为"宋城墙",呈"日"字形,全长2801.2米,其中东段403.4米,西段376.9米,南段992.3米,北段1028.6米,面积约0.39平方公里。肇庆古城墙历经沧桑,成为肇庆历史的见证,它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价值一  相似文献   

10.
2009年采访李亚鹏,缘起是他为自己公司投资的第一部电视剧《我们俩的婚姻》做宣传。当时李亚鹏在广东顺德、肇庆一带拍戏,采访只能在他收工后开始,进行了三四天。最后一次对话,是在他拍完戏后的晚上,一个酒店花园的露天餐厅里。  相似文献   

11.
北宋端州在政和八年(1118年)升为肇庆府。然而,端州升府的历程是比较复杂的,历来有较大争议。本文在前贤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端州何时升府,以及升府的具体过程,以新的史料证明端州在升为肇庆府之前确曾升为兴庆军和兴庆府,"岭南第一府"是兴庆府而不是肇庆府。最后,通过分析宋代"潜藩升府"制度及区域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地位的变化情况阐释其升府原因。  相似文献   

12.
梅庵是肇庆市的宝贵文物资源,具有多重价值。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更新,文物古建保护工作也越来越被重视,梅庵古建的保护和利用也已经成为肇庆人的共识。基于此,文章在对古建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肇庆梅庵古建保护与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肇庆梅庵古建保护与利用的对策。作者希望对肇庆梅庵古建进行更有效的保护和利用,使肇庆的人文历史被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肇庆以及梅庵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北宋名臣包拯(999-1062年)一生执法如山、刚正廉明、爱民如子、敢于改革弊政和严惩贪官污吏,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被百姓誉为“包青天”。包拯以“清廉”成名而天下知!如果说河南开封是他的扬名地,那么广东肇庆(古之端州)就是包拯的成名地。理由有四:  相似文献   

14.
肇庆城内旧有阅江楼、丽谯楼和披云楼,三楼鼎立,为古城增色不少,其中尤以阅江楼名闻遐尔。 阅江楼立于肇庆市东濒临西江处,楼分前后两座,左右有廊相接,围成一占地二千平方米的四合院。楼上四面窗户开敞,登楼四望,西江奔流而去,山峰尽拥眼前,星岩北斗列峙,双塔并立江畔。四面来风,令人心旷神怡。“江楼晚眺”曾是肇庆八景之一。 肇庆自古为岭南重镇,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阅江楼是访古探胜的好去处。传说汉  相似文献   

15.
肇庆裹蒸     
广东省肇庆市有一种独具南国风味的食品叫裹蒸。肇庆裹蒸历来是一些肇庆籍的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们每逢新春佳节渴望品赏的“思乡曲”。而今那热腾腾、香喷喷的裹蒸已成为广大中外游客到肇庆必尝的一种风味佳品。 明代诗人王士祯曾诗咏曰;“除夕浓烟笼柴陌,家家尘甑裹蒸香”。又据文书记载:“裹蒸曾作为‘御食’进  相似文献   

16.
包拯与肇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的肇庆社会仍然是落后荒凉之地。宋代肇庆一度是中央政府流放有罪官员的重要场所。但这些官员被流放南下,往往都是身兼官位的,这就为他们在肇庆地区施展改造社会的才能提供了条件。他们在肇庆地区的工作与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包拯就是其中较名的一位。  相似文献   

17.
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别署金风亭长,晚号小长芦钓鱼师。他是清代著名文学家和学者。顺治十三年(1656),海宁人杨雍建出任广东肇庆府高要县知县,  相似文献   

18.
2010年3月19日上午,2010年《肇庆年鉴》和《广东年鉴》(肇庆篇)组稿工作会议在市政府小礼堂召开。全市各县(市、区)、肇庆高新区地方志办和市直及省驻肇各有关单位80多名年鉴主笔人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9.
在朱舜水东渡之前,日本弥漫着空疏学风,佛教和禅化的朱子学占据主导地位。舜水在明亡后赴日乞师,无奈居留二十余年,却得以延续中华慧命于异邦。他传播"实学"思想,积极反佛排佛,并培养大批人才,深刻改变了日本社会和文化;开启德川一代儒学,终使日本成为儒教国家;同时他也是明治维新思想的先驱者。朱舜水在一定程度上以中国文化精神改铸了日本,向日人展现了中国文化的伟大与殊胜,对中华文化的周边扩散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珠江干流从梧州至三水思贤滘一段称为西江,肇庆是西江流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自古以来,西江就是南中国海、东海联结中国大西南和中原的走廊,故称西江走廊。它在海洋与内陆两大文明的碰撞、交汇和演进的过程中,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肇庆因此而在泛珠三角社会经济发展史,乃至世界经济文化交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