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论述俄国对义和团运动政策的著述不少,俄军侵华暴行被揭露得颇为充分。这是值得肯定的。但著述者大都认为俄国在八国联军中充当了“主角”、“元凶”或“祸首”。我认为这一论点尚有商榷之必要。一1900年从5月底帝国主义列强酝酿发动联合侵华战争,一直到6月16日正式对华宣战,俄国政府尚未制定出对华政策,对于参预干涉义和团运动的规模仍然举棋不定。俄国当时在华主持具体干涉事务的是狂热  相似文献   

2.
魏特夫一再声言,他在《东方专制主义》中所系统发挥的关于“治水社会”的理论,是以“特别强调马克思关于亚细亚社会和半亚细亚俄国为基础的”。他一方面认为,“从1853年起到他去世时为止,马克思一直同意亚细亚概念”,“马克思对于亚细亚社会和新的世界史概念在认识上的突破,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成就”。另一方面又认为,1877年马克思在给俄国《祖国札记》编辑部的信中“谴责了普遍主义的历史概念”,但是“这种概念是马克思  相似文献   

3.
俾斯麦外交再讨论——兼与王鹏飞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俾斯麦的对外政策,提出了与王鹏飞同志文章(见本刊1982年第5期《俾斯麦是怎样充当俄国外交奴仆的》)不同的意见。 在德奥关系问题上,本文认为自普法战争以后联奥即在俾斯麦对外政策中占首要地位,德奥同盟的成立正式地确定德奥关系处于比德俄关系优先的地位。 本文指出,俾斯麦对俄国实行的是一种羁縻政策,对俄国的“支持”多是口惠而实不至,打击则又假手他人,目的只有一个,从德国本身利益的需要去决定德俄关系。 第三部分概述了德英关系的变化及其对俾斯麦体系崩溃的影响,认为在两大阵营对垒的情况下,俾斯麦均势体系的成败关键在于英国,指明了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街规律是造成德国两面受敌,一朝覆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一俄罗斯是随着向东方的逐步扩张和与中国通商而开始了解和研究中国的。俄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蒙古和中亚民族史教授巴尔托尔德在其 1 92 5年出版的《俄国及欧洲的东方研究史》一书中认为 ,俄国人起初最想知道的是“中国在什么地方、如何富庶以及是否有利可图”。从俄国政府给出使中国的使节的指令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俄国政府及商人对中俄贸易的关注程度。在给巴伊科夫的指示中 ,沙皇政府要求他了解贸易方面的情报 ,比如中国人需要什么样的商品、俄国人应该带什么货物去交易、中国的水陆交通运输等。所以 ,是现实的经济利益促使俄国努力要…  相似文献   

5.
<正>中俄之间与史学相关的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18世纪,俄国沙皇彼得一世(1672—1725年在位)率领庞大的巡欧使团前往欧洲,历时一年,学习其工业、军事、造船、科学和文化成就,由此欧洲对东方的认识和东方的珍奇物品传回俄国。彼得一世创办的珍宝馆、俄国贵族手中相继拥有的中国书  相似文献   

6.
1991年12月4—5日,俄国科学院东方研究所举行中华民国历史问题学术座谈会,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参与者中,有来自东方研究所、远东研究所、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等单位的学者。在会上,绝大部分发言者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为1911年之后封建政治体制才被消灭,同时在中国出现了新的社会和国家体制的萌芽。  相似文献   

7.
靳艳 《史学月刊》2007,(8):128-131
一对于俾斯麦在德国统一前的对俄政策,大多数论者认为,是利用俄国克里米亚战争后地位衰弱的需求,但对于德国统一后的对俄外交,则颇多歧见。(参见王鹏飞:《俾斯麦是怎样充当俄国外交奴仆的?》,载《世界历史》1982年5期,第26~35页;邱凯淇:《俾斯麦外交再讨论———兼与王鹏飞同志商榷》,载《世界历史》1983年6期,第34~45页)恩格斯曾赞叹马克思预言历史事件结果的惊人才能,在为《法兰西内战》1891年单行本所写的“导言”中,恩格斯说:“吞并阿尔萨斯—洛林……之后,德国就得要么公开成为俄国的工具,要么在稍经喘息之后准备一场新的战争……(马…  相似文献   

8.
一俄国以研究中国为对象的所谓汉学,由来已久。从俄国获准向中国派遣留学生的中俄《恰克图条约》(1728年)算起,至今已有两个多世纪。然而,俄国在哈尔滨的汉学,却是本世纪初的事。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俄国在哈尔滨的汉学家(包括研究日本、朝鲜等东方国家的学者)的组织——俄国东方学家协会。十九世纪末,即将发展为帝国主义的沙皇俄国,开始了对中国的帝国主义性质的侵略扩张。为了称霸亚洲、瓜分中国,争夺势力范围,沙皇俄国除了依靠它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军  相似文献   

9.
究竟如何认识俄国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实质,国内外学术界均有不同意见。在苏联,一种意见认为,俄国军事封建帝国主义是“最新资本帝国主义链条中的一个环节”,是具有帝国主义特征的“资本主义特殊阶段”,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就是“帝国主义时期的沙皇制度”。本文作者不同意上述两种观点,该文从理论和历史两小方面进行分析,认为俄国军事封建帝国主义是指沙皇制度的掠夺政策和压迫政策,而不是指进入垄断阶段的俄国资本主义;这种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存在于沙皇制度自形成至灭亡的整小历史时期,并不仅仅存在帝国主义时期。作者还指出,把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引申为俄国帝国主义的特点同样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一八七一年一月德意志帝国建立后,俾斯麦担任帝国宰相长达二十年。在他统揽内政外交大权期间,德国迅速发展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俾斯麦凭借德国强大的实力地位,以他杰出的外交才干叱咤风云、煊赫一时,活跃于欧洲的政治舞台上,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人们往往容易忽视的一点是,在整整二十年间,俾斯麦却把德国引上了受制于俄国的道路,充当了俄国外交的忠顺奴仆,正如恩格斯在为《法兰西内战》  相似文献   

11.
缙绅会议在俄国从16世纪中期开始到17世纪中期逐渐停止召开,存在了一百多年。俄国学者多从西欧政治制度发展的模式来理解俄国缙绅会议,认为它是俄国的等级代表制度。与西欧封建等级议会相比,俄国缙绅会议在起源、作用上都有很大不同。它只是在16—17世纪发挥了短暂作用,并没有演变为西欧那样稳定的等级代表制机构。缙绅会议的代表制只不过扩大了沙皇进行统治的阶级基础,成为沙皇制度在一段时期可以利用的工具。使用西方模式和概念来认识俄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只能说其像谁,而不能说其是谁。  相似文献   

12.
道威斯计划是二十年代国际关系史和世界经济史上引人瞩目的重大事件,对当时及以后一段时期的历史进程产生过微妙而深刻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史学界基本上沿用苏联方面的传统观点,认为“道威斯计划加速了德国军国主义的复活,并为它的向外侵略扩张准备了经济基础。”“道威斯计划的政治阴谋是把德国这股祸水引向苏维埃俄国…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与埃尔米塔什博物馆东方部各藏有三部和一部《大清国致大俄国国书》.该类文献传世较少,对其的整理与研究对了解清代民族及外交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近代国际关系史中极其重要的“东方问题”,究竟产生于何时?至今中外史学界还论说纷纭,归纳起来大约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种认为土耳其人出现在欧洲的时候,东方问题就产生了。如英国史学家P·达岗和W·米勒就是这种观点,他们还认为宗教原因具有首要的意义。法国东方问题研究专家Ed·德利奥同样把东方问题的历史溯源到拜占廷帝国时期。另一种认为东方问题产生于十八世纪后半期,结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土耳其当代著名史学专家E·Z·卡拉尔写道:“东方问题对于土耳其是西方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俄国的十月革命使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我国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句话:"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把自己的目光由西方转向了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为社会主义,俄国的十月革命给贫穷落后的中国带来了新的希望,让中国的知识分子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本文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革命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初俄国的移民活动是苏俄社会史的重要一页。但在过去几十年中这个选题却很少有人研究,甚至成为禁区。到90年代初,俄罗斯公布了哈巴罗夫斯克边区国家档案馆的有关史料;1994年出版了《满洲里的俄国侨民:军事--政治活动(1920--1945年)(文件集)》以及别切林查的专著《俄国侨民的东方部分》。在远东还召开了一次以《亚洲东部的俄国侨民》为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由于该选题涉及中国东北地区与上海的俄国侨民问题以及早期的中苏关系,它当然也会引起中国史学界的兴趣与关注。一、中国戍内联侨群体的形成20世纪俄国难民进入中国境内的…  相似文献   

17.
资产阶级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社会重要的阶级力量,它的经济政治活动对俄国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但是长期以来,苏联及我国史学界对俄国资产阶级一般是持否定态度,认为该阶级从来就不是进步的阶级,而是反革命、反人民、反民主的阶级;认为该阶级在20世纪初的俄国民主革命中起到了极端反动的作用。笔者认为,这种评价是非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必要对俄国资产阶级进行重新研究。全面客观地考察资产阶级的政治活动,合乎实际地做出科学的评价,是历史学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职责。笔者拟考察资产阶级在20世纪初俄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甲的政治表现,以期对其历史地位做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沙皇俄国对日本发动这场战争的态度如何?近年来,有一种较为普遍的说法,认为沙皇俄国采取了“纵容”、“不干涉”乃至“支持”的政策。笔者认为事实并非如此。本文试就这一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看法,不当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9.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外蒙古政局错综复杂,动荡不安,史所罕见。旧俄覆亡破坏了东方原有的国际均势,使先前的俄国势力范围外蒙古成为力量真空和各种政治势力竞相角逐的场所。  相似文献   

20.
向荣 《世界历史》2000,4(3):95-102
20世纪初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发表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以下简称《新教伦理》)一书。他在书中提出西方经过宗教改革形成的新教 ,尤其是英国的清教孕育了一种“资本主义精神”,而这种精神对于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随后的一系列比较宗教研究中 ,他进一步提出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世界因缺少一种类似的资本主义精神 ,使得近代资本主义在这些地区迟迟不能产生 1。近一个世纪以来 ,韦伯的这一学说不断地受到怀疑和批评。唯物主义者认为韦伯颠倒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英国著名的费边主义史学家托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