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美玲 《神州》2012,(16):183-183
爱固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常读书的总有这种体会,不经意地翻开一本书,若被他的导言吸引住,那就会对那本书爱不释手。而学生听我们的课也正如浏览一本书,新鲜、生动的开场白,往往用一行字,几句话就设立了问题的情景,深深地吸引了学生,而课堂的导言设计,反映一个教师的教学功力,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它不仅要考虑教学情景的基本构思,还要注意导言的简洁、艺术性、节奏感和适应度。导语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创新思维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2.
马志芳 《神州》2012,(13):207-207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常读书的总有这种体会,不经意地翻开一本书,若被他的导言吸引住,那就会对那本书爱不释手。导语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创新思维的关键一环。精心构思,不同凡响的导言,往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活动过程中。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专栏导言     
正中国古代曾经有大量文献典籍通过使者、留学生、僧侣和商人传播到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琉球以及马来半岛等地,并对当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十六、十七世纪以后,欧洲贸易商船和来华传教士也将中国书籍带到欧洲。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直到二十世纪,伴随中国与世界往来渠道的扩大以及中国社会长期动荡不安等多种因素,更有大量图书文献流入日本以及欧美。历史上不同时期通过各种途径流传至世界各地的这些中国文献,构成了海外公私藏书机构丰富的中国古代典籍收藏的基础,其中不乏中国本土已经亡佚残缺者。系统调查研究海外中国文献收藏状况及其价值,既是了解中国文化在海外传播情况的基础工作,也是全面认识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课题。此外,受中国文化影响,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琉球等国也有悠久的汉文写作历史。调查研究这些汉文著作,也是理解认识汉字文化圈形成与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编者导言     
正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此语为唐太宗李世民在唐贞观十七年失去大将魏征之后含着眼泪所发的一番感言。本刊在此并无与古代圣贤比肩之意,只是以"铜镜台"为喻,特设此栏目,意为此处刊登的文章均为中国古代的重要事件、战争、人物。其中所涉及的真实故事,有些可能已经被人遗忘,有些尚未被人挖掘。也许,其中不乏借鉴之意;可能,  相似文献   

5.
编者导言     
正新中国成立前后,为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粉碎反动派的阴谋,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生产,稳定边疆,自20世纪50年代起,在党和国家部署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屯垦戍边运动。大批复转官兵和城乡青年纷纷响应祖国号召,奔赴荒凉的沙漠戈壁、冰封的北国荒原、疮痍的战后荒岛,安营扎寨,屯垦戍边。半个多世纪的屯垦建设让戈壁变绿洲、荒原成粮仓、荒岛变"明珠"。大规模的屯垦运动有力支援了国民经济建设,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和边境稳定探索出了新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专题导言     
正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文物保护理念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正在从长期以来的"抢救性"保护逐渐向‘抢救性’与‘预防性’并重的保护方式转变。2015年,国家文物局颁布《古建筑保养维护操作规程》,同年修订的《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提出"为了减少对文物古迹的干预,应对文物古迹采取预防性保护"。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强调"加强文物日常养护巡查和监测保  相似文献   

7.
专栏导言     
《文献》2019,(6)
<正>中国古代自从有了书籍,就是"写本",无论是写在简册、缣帛还是纸上,总是用中国文字写在一定的载体上。而在印刷术发明以前,已出现了刻石,东汉的"熹平石经",三国时期的"正始石经",始于隋代的"房山石经",都是刻在石头上的书。唐代发明了印刷术,但到了五代时期才用来刻印国家最重视的书籍"九经"。北宋时期国子监继续雕版印刷经史要籍,校勘编辑工作都是  相似文献   

8.
专栏导言     
正中国历史悠久,文献记载丰富。以汉字载体观察中国文化脉络,甲骨文、金文、简牍和纸张,各自堂而皇之地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文化书写。主力载体之外,帛练和石质材料是书写载体的重要补充,石刻伴随着中国文献所有的历史时期。《墨子》多次使用这样的句式表达重要思想的传播:"书之竹帛,镂  相似文献   

9.
专刊导言     
郭立暄 《文献》2022,(6):4-7
<正>在中国历史中很长一个阶段,雕版印刷是居于主流的出版方式。从清朝后期开始,出版经历了印刷方式的根本性变化。大概到二十世纪初,石印本、排印本等现代版本已占有可观的市场份额,大有与雕版印本抗礼并逐渐取而代之的势头。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中国那一代古籍研究者的阅读和写作,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这种印刷方式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专栏导言     
正自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甲骨文以来,迄今刚好120周年。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与流沙坠简、敦煌文书、内阁文库被并称为中国学术史上的四大发现。两个甲子以来,经过一代代学者的辛勤努力,甲骨学已蔚然成为一门国际性的学问。尤其是王国维先生提出以"地下之新材料"(主要指甲骨文和金文)印证"纸上之材料"(指古书记载)的"二重证据法",并运用甲骨文解决了殷商历史上的许多重大问题,为甲骨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相似文献   

11.
专刊导言     
虞万里 《文献》2020,(1):4-8
吾国学术,溯自春秋,以至当今,其书写载体经吉金、简牍、帛书、纸张之改,所用字体由籀篆而古文、而隶楷之变,之后基本固定在纸张和楷字之间,偶尔伴之以石刻、钟鼎与篆隶。清末民初以还,甲骨、金石、敦煌残卷等各种文献相继涌现,学术研究形式丕然一变。处今日之世,考证文史无不利用新材料,诠释旧史文,亦即利用出土文献,印证传世文献,本期专刊诸作,即是显证。新材料——出土文献固然重要,但出土文献必须有科学发掘、妥善处理,正确识读,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专栏导言     
正拜读《文献》杂志多年,看到的多是以文献学的角度和方法来研究古代文献的文章。固然受益良多,又常常感到"不过瘾":同样的课题,同样的材料,解决的问题似乎比较有限。因此,当《文献》主编约请我为本期专栏"编纂与出版"写几句导言时,我几乎毫不迟疑地应允了。因为,我的确对这个专栏有所期待,尤其是读完以下五篇文章之后,"有话想说"的冲动也愈发强烈。多年从事古典文献出版工作,我深知文献的整理、研究与文献的出版是无  相似文献   

13.
专刊导言     
刘跃进 《文献》2021,(2):4-6
本期专刊围绕着文学文献问题刊发十四篇文章,研究对象从北宋西湖莲社到现代鲁迅、陈寅恪的著作,时间跨度很大。从选题类型看,这十四篇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是对新见文献的考辨。近年从韩国流归国内的《杭州西湖昭庆寺结莲社集》是宋刻孤本,根据这个本子,陈斐对西湖莲社的社集编纂情况做了稽考。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元刻孤本《秋堂邵先生文集》,由于作者不详,所收二百馀首诗亦为《全元诗》失收。罗鹭考出该书作者是元人王旭的友人,名不详,字伯诚,号秋堂,山西泽州人,解决了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黄成蔚《彭宗孟〈侍御公诗集〉考论》,从版本信息、交游唱和入手,通过明末彭宗孟《侍御公诗集》考察了晚明党争的复杂情况。澹归是一位诗僧,在明末清初江浙及岭南文坛有一定影响。其著述丰富,可惜在乾隆年间遭遇禁毁。  相似文献   

14.
一重视发挥历史课对中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中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建设精神文明,培养和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各科教学都担负着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任务。历史教学,尤为突出。历史是一门重要的科学知识,它在促进  相似文献   

15.
从1977年至今,十多年来,许多读者向本人、或向中华书局、或托人询问拙著《晚清兵志》何时出版。十分抱歉,直到1990年春才定下六年改成计划,经与中华书局商洽,分部出版。现第一部《淮军志》已改成交稿。其余五部,预定每年改成一部。兹先将叙述编撰主旨和全书内容的《叙例》和《导言》发表,以向读者请教。敬请赐教为感!  相似文献   

16.
正道,在汉语中有两种意思:其一为道理、法度、准绳、规律之意。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此为道的哲学意义。其二为道路、路径、方向之意。孔子有"道听而途说"(《论语·阳货》)之语。《说文》释:"道,所行道也。"此为道的一般意义。本刊作为一本以中国历史为主要内容的杂志,之所以设"问道坊",在于开设一个专门探究中国历史发展规律,追寻中国革命的正确路  相似文献   

17.
美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健全完美的人格。历史教学为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根据学生审美能力形成的规律来确定审美教育的要求,即美育原则。历史课美育的原则最基本的有以下五点: (一) 从感性到理性,又从理性到感性的原则。这是指历史课的美育应首先从感性入手,使学生通过对审美对象感性因素的整体把握,去发现蕴藏在其内部的理性因素,领会其精神内涵;然后再带着理  相似文献   

18.
正志,本义为志向,心之所向。《说文解字》曰:志,意也。故汉语中有"永志不忘"之说。本刊所设"先辈志",意在承传、铭记先辈之志,开启未来之路。其中的作者有牺牲烈士的子女,有开国将领的子弟,还有的是被别人抚育的先辈后代。大家汇聚在这里,不仅仅是为祭奠、怀念自己的父辈和亲人,更重要的是为纪念那些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置自己的  相似文献   

19.
郑红丽 《神州》2012,(21):192
一、创新课堂的功效传统应试教育仅局限于围着课本转,以教师一言堂为主,以学生机械性被动接受为意向,以分数为唯一评估标准,其弊端急需消除。创新课堂的优化设计的效用初露端倪,体现了教法与学法并重,知识和能力同举的目标,有利于实现从守成教育向创新教育的超越,推进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型,笔者认为:1.它能推进教师观念更新和知识的充实,有助于现代教学模式和方案的进一步摸索与实施。教师不仅要学教更要能教和善教,教然后知困,教师只有千方百计开阔眼界,加强业务进  相似文献   

20.
李杰 《神州》2012,(16):143-143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今天,课堂教学的导言技巧问题更加为同行所关注。课堂教学的导言技巧问题,存在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言的技巧,有其本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