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瑨是晚清时期辽西地区的享有盛名的画家,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出生于建昌县要路沟乡石门村的农家,卒于1935年。据民国十八年(1929)出版的《历代画史汇传补编》载:“张瑨字朵珊,辽东人,工山水、花卉、人物”。号石门樵客,又号云林。张瑨自幼勤奋好学,酷爱书画,二十  相似文献   

2.
张謇与江宁文正书院■文/蒋国宏作为我国近代的杰出开拓者之一,张謇兴实业、办教育、广慈善、经营地方自治等业绩均为人们所熟知,至于他曾主持江宁文正书院就鲜为人知了。张謇字季真,号啬庵,1853年生于海门常乐镇。1894年在恩科会试中荣登魁首,授翰林院修撰...  相似文献   

3.
黄团元 《文史天地》2010,(11):20-23
张謇(1853年7月1日-1926年7月17日),字季直,号啬庵。出生于江苏南通海门常乐镇。1885年中举,1894年中状元,曾授三品衔。清王朝被推翻后,担任过工商总长等职。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相似文献   

4.
正临泉县人民医院位于鲖阳路109号(原300号),建院于1950年,是本区域最大的综合性医疗机构,全县的急救、康复、保健、医疗中心。1996年被卫生部命名为二级甲等医院;1997年被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家卫生部联合命名为爱婴医院。全院占地面积4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医疗业务用房45000平方米。全院在职职工842人,招聘尚未入编人员260名。其中医疗技术人员830人,正高级技术职称3人,副高级技术职称18人,中级技术职称226人,离退休人员180人。医院编制病床350张,开放病床860张,实际使用病床经常在1000张左右。2009年县中医院被县人民医院托管,拥有750张床位的中医院新院预  相似文献   

5.
张謇与银行     
<正>张謇(1853-1926年),字季直,号啬直、啬庵。江苏海门人,为清末状元。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实业家、教育家,半朝半野,亦官亦绅。后半生主要从事实业、教育、地方自治、城市建设、慈善等事业。对于赫赫有名的张謇,人们大都知道他在南通办过许多企业、学校,以及博物苑等。殊不知,他还与银行有着诸多关联。1894年,张謇41岁考中状元,走上仕途。然而,甲午战争的惨败,使他痛下弃官从商的决心,要走以实业和教育救国之路。次年,张謇开始创办纺织厂,继而成立垦牧公司,  相似文献   

6.
张謇(1853-1926年),字季直,号啬庵,江苏通州(南通)人,清咸丰三年(1853年)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兼小商家庭。张謇是清末光绪朝(1894年)恩科状元,著名的民族资产阶级事业家,曾先后担任过清政府中央教育会会长、江苏省咨议局议长、南京临时政府和袁世凯政府实业总长(部长)等职务,在近代我国经济、文化、教育界享有较高的声誉。1905年,张謇自筹资金创办起我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在我国博物馆发展史上起了先导作用,为我国文物博物馆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本文拟就张謇对我国博物馆事业之贡献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1996年7月为配合义马市煤气化工程建设,文物部门对其所在的西工区张马岭村南面的九十号墓进行了考古发掘。该墓为土洞墓,出土陶、铜、铁等器物18件,其中2件铜器较为特殊。该墓的年代为西汉早期。  相似文献   

8.
拍前预览     
《收藏家》2013,(12):89-93
北京长风2013年秋季拍卖会将于2014年1月3-5日在北京千禧大酒店举行。长风传统品牌"世家元气"第八辑专场重磅推出"天平楼"藏珍专题。天平楼,为吴湖帆"梅景书屋"首批弟子、海派著名画家张守成斋号。以此为号,不只因居所位于上海市天平路,更取有公正平和淡泊之意。张守成1981年赴美定居,其女张渊不改父道,仍沿用天平楼之号。张渊现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张渊自15岁起先后师从江寒汀、俞子才、刘旦宅,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张珍贵的国家一级革命文物。一张国民党统治时发行的、上面有周恩来签名的法币。这张小小的纸币,是1946年国共南京谈判期间周恩来进行统战工作的重要见证。然而,梅园新村纪念馆能征集到它,却纯属偶然。那是1979年春天的一个傍晚,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迎来了一位身着军制服的中年军人,只见他走到梅园新村30号院内的石榴树旁,感慨地说:  相似文献   

10.
张辉澧字难先,号义痴,世人皆忘其名、号,只称其字难先。张难先生于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卒于1968年,系湖北省行阳县(今仙桃市)人。他历经清末、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20年;他反清、反袁、反蒋而拥共,走过漫漫94年人生路。辛亥首义告成,湖北省军政府成立,正当论功行赏排座次荣任官职时,张难先却回到了家乡,以灌园、教书糊口,及至袁世凯复辟,张难先响应孙中山号召,毅然去广州南方国民政府,投入革命,屡任要职:琼崖各属委员(行署专员)、广东省监察室主任、广东省土地厅厅长、湖北省财政厅厅长、南京国民政府…  相似文献   

11.
《收藏家》2016,(10)
正张廷济(1768~1848年),字叔未,号未亭,原名张济,字汝霖,号说舟,又号海岳庵门下弟子,晚号眉寿老人,浙江秀水(嘉兴)新篁人。他一生醉心于金石,搜罗富有,并筑"清仪阁"庋藏,是清乾嘉道时期著名的金石学家、书法家、印学家。在其家族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下,通过频繁地出行交游,张廷济获取了大量金石古器物,也使其与同时代名流学者如阮元、翁方纲、朱为弼、张燕昌等  相似文献   

12.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原籍直隶南皮(今河北省南皮县),其父张锳,字春潭,举人出身。道光十三年(1833)任贵筑县知县,寓所在贵阳六洞桥(今六洞街),道光十七年(1837)张之洞出生于此。据说因此取名“之洞”(他们弟兄系“之”字辈,有张之清、之渊、之(氵舞)等)。道光二十一年(1841)张锳擢升兴义府知府(府治在今安龙县)。张之洞7岁时随其父到安龙任所读书,到14岁始回河北原籍准备应试。后历中秀才、举人、探花,成为晚清重臣和后期洋务派首领。  相似文献   

13.
正民国时期,徐州有一家私人商号发行的纸币上面有524个字,这是中国纸币中极少见的,这张纸币就是徐州光裕号铜元票(图1)。徐州私人发行铜元票简况清朝光绪年起至民国年间,在徐州社会上出现十余户发行铜元票,他们是钱庄、工商号业单位。其中含有徐州光裕号。该号于民国乙丑年(民国四年,1915年),发行当十铜元壹百枚的纸币一种,  相似文献   

14.
河北宣化下八里辽金壁画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八里村位于张家口市宣化区西北约1.5公里。这里背山面川,地势平坦。1974年,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和省博物馆在村北清理了一座辽天庆六年(1116年)张世卿壁画墓。墓中完好地保存了大量壁画和一幅彩绘星图,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1989年3月,村民灌地时,在张世卿墓北、东两侧又相继发现两座辽、金时期墓葬(图一)。三墓同在一地,各墓年代也相近,故这里当是辽、金时期的一处墓地。张家口市文物事业管理所、宣化区文物保管所于当月组织力量对新发现的两座墓进行了抢救清理。为叙述方便,将张世卿墓编为 M1号,另两墓分别编为 M2、3号。现将清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元济,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1867年出生于广州。光绪年间考中进士,曾任刑部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等职,因参加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失败后,受到”革职永不叙用”的处分,离京到沪,主持南洋公学(前上海交通大学)译书院。1902年,进入商务印书馆,主持商务编译出版工作,直到1959年逝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黄征,张涌泉校定P.2133号《金刚经讲经文》录文为基础,参照《御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宣演》、《金刚经旨赞》、《金刚般若论》等文献,校正了P.2133号《金刚经讲经文》中的四处歧异与问题。  相似文献   

17.
《敕河西节度兵部尚书张公德政之碑》是由S6161、S3329、S6973、S11564、P2762号五个卷号六片拼合而成.王重民《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把S3329号称作“张氏修功德记”,S6161号称作“残表状”,S6973号称作“张议潮别传”,P2762号称作“张淮深修功德记”.1957年翟林奈编《英国博物馆藏敦煌汉文写本注记目录》指出S3329号后接P2762号.1964年藤枝晃《敦煌千佛洞的中兴》(《东方学报》第35册,1964年)将S6161、S6973号残存三片  相似文献   

18.
正张克龢(1898~1959年)(一作1894~1959年),字祥庚,一字蔼如,号石园(和名并行),又名入玄,一作玄,又号麻石翁、石园居士。江苏武进人。工诗词,擅书法,于金石小学颇有研究。绘画以山水见长,上宗宋元诸家,下法清代"四王",于王石谷尤有心得,用其法作水墨,浅降、青绿无一不精。书法篆、隶、行、草皆能,尤擅草书。新中国成立后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文史馆馆员。有《张  相似文献   

19.
吐鲁番阿斯塔那155号墓出过二件明记"儒林参军"官名的麴氏高昌时期文书。一件名为《高昌重光三年(622年)张憙儿入俗租粟条记》(载《吐鲁番出土文书》第三册271页),释文如下: 1 □[昌]辛巳岁俗租粟,张憙儿 2 □悦、参军郭都、翟怀愿、氾延明,壬午[岁]□□ 3 [廿]六日入。高昌庚辰岁租粟,张  相似文献   

20.
张孝祥 《江淮文史》2016,(1):108-111
正祖父张九皋先生(1887年1月—1963年6月)原名张可铣,号鹤影,一生从事新闻事业40余年,是安徽著名的老报人。1910年,祖父和维新人士谭明卿创办了安徽历史上第一张对开大报《皖江日报》。1915年,他又独自创办了《工商报》。这两份报纸对于当时芜湖宣传辛亥革命、鼓吹新文化、响应"五四"运动起了重要作用。祖父曾说过:"我办报就是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