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杰 《神州》2011,(9X):268-268
协调入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生态资源是人类一直以来面临的重大课题。早在先秦时期,先民们已产生了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生态资源的意识并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这些认识和经验对于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青州,始于《尚书·禹贡》,其中载“海岱惟青州”。这时的青州是一个地理概念,指的是东至大海西至泰山的广大地区。现在的青州,仅是山东省的一个县级市,行政范围缩小到禹贡时青州的中心地带。从现在考古调查及发掘来看,青州有近万年的历史,面山负海,资源丰富,物阜民丰,地理位置优越,大汶口、龙山时期文化遗址众多,  相似文献   

3.
先秦用铅的历史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对金属的利用在社会发展史上起过重大作用。铅是人类最先利用的几种金属之一。铅具有质地软、强度低、在空气中极易氧化而迅速变暗等物理化学属性,它不宜用作饰物,更不能制造实用的武器和工具,因而也就不能像铜、铁那样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但铅又具有熔点低(327.4℃)、液态流动性大等特点,因此在早期冶金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我国先秦时期已知用铅是毫无疑义的。《尚书·禹贡》就有铅及其产地的记载。《管子》、《淮南子》也有先秦用铅的零星记录。秦汉以来,铅在社会生产及生活中有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南与太平洋的史前交通工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春明 《南方文物》2008,(2):99-109
一、百越先民航海、舟船的探索 在中原、“中国”华夏人文视野中,“四方”边缘的东南“岛夷”、“百越”以“善于用舟”而著称。《尚书·禹贡》语:“淮海惟扬州”,“岛夷卉服,厥篚织贝”;《淮南子·主术训》语:“汤武圣主也,而不能与越人乘黔舟而浮于江湖”;《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地传》载:“夫越性脆而愚,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  相似文献   

5.
南国有完璧     
正荆州地处长江中游,军事地位极为重要。"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亦一都会"(《汉书·地理志》),上可达巴蜀,下可通吴越,拥江湖之会,倚长江天险,攻守自若,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荆州之名源于《尚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盖即荆山之称而荆州名矣",后来一直作为地名或政区名称。从荆州地理环境看,"以地临江,近州无高山,所有皆陵埠"(《水经注·江水》),因而又称江陵。  相似文献   

6.
黄渭金 《华夏考古》2002,38(1):28-32
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表明 ,人类在不断地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的同时 ,人类的生存发展也将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 ,这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十分低下的史前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 ,研究史前文化除应注重考古遗迹、遗物外 ,对当时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古自然环境的研究也不容忽视。河姆渡遗址两次考古发掘 ,除采集了动植物遗存并作了科学鉴定外 ,同时还做了地层植物孢粉采样鉴定 ,从而为科学地复原河姆渡先民生活时期的古自然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实物材料。本文在已有的文化内涵及自然环境研究基础上 ,试图对河姆渡先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作出…  相似文献   

7.
武庄 《南方文物》2014,(1):65-73
<正>家犬是我国最早被驯化成功的动物,其在先秦时期的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些文献资料对家犬在先秦时期的作用有详细的记载,如《周礼·秋官·犬人》记载:"凡祭祀,共犬牲,用牷物。伏、瘗亦如之。凡幾、珥、沈、辜,用駹可也。凡相犬、牵犬者属焉,掌其政治。"贾公彦疏曰:"犬有三种:一者田  相似文献   

8.
呼啸 《收藏家》2011,(2):16-18
火之用于照明,是与人类文明史的发展相伴随的。大约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远古先民们便将涂抹了油脂的树枝作为火炬用以照明。这种火炬便被称为"烛",孔颖达在注疏《礼记·曲礼上》中的"烛不见跋"一句时便曾说"古者未有蜡烛,惟呼火炬为烛也"。  相似文献   

9.
蓬莱地处山东半岛北端,因“海市蜃楼”和“八仙过海”传说而享誉海内外。蓬莱有着悠久的海洋文化,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先民们傍海而居,以海洋生物为生,遗存下大量的贝丘遗址和海洋民俗,总结、传承了大量涉海生活的规约习俗。本文从海洋生产习俗、渔家生活习俗、海洋信仰与禁忌、海洋民间节庆等方面阐述了蓬莱的海洋民俗。  相似文献   

10.
杨琳 《南方文物》2014,(4):163-165
<正>殳是先秦时期常用的兵器。先秦有"五兵"之说,殳即五兵之一。《周礼·夏官·司右》:"司右掌群右之政令,……凡国之勇力之士能用五兵者属焉。"东汉郑玄注引战国兵书《司马法》云:"弓矢围,殳、矛守,戈、戟助。凡五兵,长以卫短,短以救长。"这里所说的五兵指弓矢、殳、矛、戈、戟,这是步兵使用的五兵。《周礼·夏官·司兵》:"掌五兵五盾。"郑玄注引郑司农云:"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也。"这是车兵使用的五兵。两类五兵中都有殳,殳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古代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有"三江既入,震泽底定"的记载。意思说,三江是震泽排泄入海的重要通道,三江畅通,震泽就不再有壅塞之虞。震泽,即太湖。三江所指,历来说法不一。《吴越春秋》载:浙江(钱塘江)、浦江(浦阳江)、剡江(曹娥江)为"三江"。韦昭《国语》注:松江(吴淞江)、钱塘江、浦阳江为"三江"。《〈尚书·禹贡〉择文》引顾夷《吴地记》载:松江、娄江(浏河)、东江为"三江"。当今学者大多依照《吴地记》的说法。  相似文献   

12.
正福建在汉魏以前未有史志,只是《尚书·禹贡》记九州中的"扬州"有所涉及;《山海经·海内南经》有"闽在海中"的记载;《逸周书·王会》也有"东越海蛤……其人玄贝"、"东越朝问于周"的记载。这些都是零星、片断的记述,难以窥见福建地区上古时期的历史面貌。此后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东越列传",《汉书》"地理志"、"闽粤王列传"中,对福建古代地理与人文情况开始有了较为翔实、系统的记载。  相似文献   

13.
<正>今本《周易·兑·彖》:"说以先民,民忘其劳"中的"先民",汉晋典籍征引均作"使民"。如《诗·豳风·东山》诗序:"说以使民,民忘其死。"《论语·子路》何晏注引孔安国曰:"《易》曰:‘说以使民,民忘其劳。’"《左传》昭公六年:"教之以务,使之以和。"杜预注:"说以使民。"《文选·陆机·五等论》:"故《易》曰:‘说以使民,民忘其劳。’"《尚书·旅獒》:"狎侮君子,罔以尽人心。"伪孔传:"以悦使民,民忘其劳,则力尽矣。"(1)  相似文献   

14.
先秦铜铎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铎与甬钟、纽钟、鎛钟及钲、錞于一样,是先秦时期先民们创造的一种青铜乐钟。它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虽较其他几种乐钟略晚,但沿用的时间并不短。《古今乐录》云:"凡金为乐器有六,皆钟之类也:曰钟,曰鎛、曰錞,曰镯.曰饶、曰铎。"可知在"钟"这个总的名称下,实包含了若干(至少六种)不同的青铜乐器。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传统史学的"实录"一词,始见汉代扬雄《法言·重黎》。班固《汉书·司马迁传》复引此词。自班固之后,"实录"作为中国传统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叙史及议史中广为出现。不过,"实录"一词虽始见于汉代,然而"实录"思想则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而且有其形成的过程。本文拟对此问题作出讨论。一扬雄《法言·重黎》谈及司马迁时有文:"太史迁,曰:实录。"班固《汉书·司马迁传》曰:"然自刘  相似文献   

16.
秦汉以来,我国图书典籍经过多次积聚与散失,后来西汉刘向、刘歆父子对先秦传下来的图书进行整理,为后来的研究者们研究上古先民文化习俗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文字资料。由这些文献整理发掘出来的关于"不死药"的资料记载中,可以管窥上古时期先民的一些思想意识。经秦汉以致魏晋时期,"不死药"的记载与流变在道教的兴起与内外丹的说法中不断衍变,值得我们进行探讨。本文以先秦文献所见"不死药"材料略述"不死药"在先秦时的含义。  相似文献   

17.
《收藏家》2014,(2)
<正>青州,始于《尚书·禹贡》,其中载"海岱惟青州"。这时的青州是一个地理概念,指的是东至大海西至泰山的广大地区。现在的青州,仅是山东省的一个县级市,行政范围缩小到禹贡时青州的中心地带。从现在考古调查及发掘来看,青州有近万年的历史,面山负海,资源丰富,物阜民丰,地理位置优越,大汶口、龙山时期文化遗址众多,经历岳石文化时期,到了商代,依然是方国林立,但是位于青州地区的亚醜方国却不见史料记载。亚醜方国城址至今没有影踪,但是贵族墓葬群却于偶然中被发现。1920年前后,苏埠屯村村民陈俊在南岭挖出1件造型奇特的青铜器。1926年前后,村民杨明喜于北岭挖出铜器3至4件,这些铜器全部被古董商人购去,下落不明。  相似文献   

18.
正璋是先秦重要的玉制礼器,在上古文献中多有记载,如:《书·顾命》:"秉璋以酢。"《礼记·祭统》:"大宗执璋。"《诗·大雅·朴》:"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庄子·马蹄》:"白玉不毁,孰为圭璋。"《诗·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毛传:"璋,臣之职也。"诗  相似文献   

19.
正盐,是人类生活必需品,历史源远流长,它的存在让餐饮美食和人类生活更加精妙多彩。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周礼》系统展现了我国周朝时期国家管理机构设置、官职职责分工体系。其中有"盐人"这一官职,职责为"盐人掌盐之政令",当时国家所有事务需要的盐都由"盐人"统一调配。约2500年前,周王室因不同事务而  相似文献   

20.
陆锡兴 《考古》2012,(12):78-85
一桃梗和桃人是原始植物崇拜的反映,因为桃木在民俗中有驱鬼的特殊功能。古代民俗信鬼、畏鬼,《礼记.祭法》曰:"人死曰鬼",信鬼是对死亡恐惧的延伸。《墨子·明鬼》多言鬼事,传递了先民顽固的鬼神信仰。《论衡·解除》曰:"衰世好信鬼,愚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