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椿 《史学集刊》2006,(1):39-44,52
陕甘宁边区的教育经历了曲折的探索过程,从旧教育模式到创立自己的教育模式,由强迫教育到尊重群众的自愿与需要,由包办到民办公助,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教育体制。、国民教育培养出的毕业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提高了陕甘宁边区文化程度,培养了大量专门人才。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教育从抗战的环境和边区的实际出发,坚持教育同抗战、同社会、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为抗战培养人才,消除了群众中的文盲、迷信、不卫生的习惯,解决了群众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推动了边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但排了边区经济、社会的进步,为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缺医少药,极大地限制了边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同时弥漫于全国的废弃中医论以及国民政府鄙视中医的种种政策又使边区卫生工作雪上加霜。为了克服重重困难,陕甘宁边区结合自身特点,着力推行中西医结合的方针,制定了一系列鼓励中西医结合的政策。它的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和实践,不仅仅是开发了边区丰富的中草药资源,部分实现了中草药的自给,满足了边区医疗卫生事业的需要,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摸索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走中西医结合的卫生工作之路,深刻地影响着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对2006年以来炒得沸沸扬扬的中西医存废之争,给出了历史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研究》2006,(2):116-116
2006年3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黄正林《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1937-1945年)》,54万字。该书分上编(一至七章)、下编(八至十六章)构建了陕甘宁边区史研究的新框架,突破了以往对陕甘宁边区史经济史三个时期的划分,以皖南事变为标志,前七章通过对边区环境与历史的追溯、抗战前期边区的经济政策与农业、边区工业、商业、财政税收、金融业的初创等记述,归结其经济政策为“力争外援,休养民力”;后九章通过对皖变后边区的经济政策、抗战后期边区的农业、边区工业体系的建立、抗战后期边区的商业、金融业、税收、交通运输和邮政业等记述,总结其经济的总方针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相似文献   

4.
正1935年到1948年,陕甘宁边区是中国共产党中央所在地。边区政府在中共中央的指导下,就边区金融发展、经济建设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尝试与实践改革。边区的货币发行对于当时克服财政困难、建设边区经济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对于新中国的货币发行也有着借鉴作用。陕甘宁边区货币发行背景在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作为抗战的重要后方,不但扮演着中国革命的中心角色,又是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先后发行的货币有光华代价券、陕甘宁边区银行币和陕甘宁边区贸易公司商业流通券。平衡贸易、稳定金融、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边钞发行过程中最基本的方针。边区银行业务主要包括吸收存款、开展汇兑、代理金库、管理外汇和金银、发放贷款和建立信用合作社等六个方面。边钞的发行在陕甘宁边区发挥了重要作用,解决了边区的财政困难,巩固了陕甘宁抗日根据地;扶持了边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使边区建立起了独立自主的经济体系;在政治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6.
陕甘宁边区的食盐运销及对边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克服经济困难、打破国民党当局对边区的经济封锁,陕甘宁边区政府曾发起了大规模食盐运销活动,这次食盐运销活动基本上是与抗战相始终的,对当时边区的贸易、财政、金融,以及军政机关供给和边区人民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边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而有力地保障了抗战大后方——陕甘宁边区的稳定,为全民族抗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百年潮》2017,(7)
正20世纪40年代的陕甘宁边区,被称为全国的"民主模范区",其突出的特色,除了政治民主,就是十分完善的社会建设。边区通过大生产、劳模运动等方式,使绝大部分群众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这在全面抗战的大背景下,是殊为不易的。在边区的各种社会建设中,"十一运动"广受关注。"十一运动"不是"十个一",而是边区开展乡村社会建设的"十一项"举措,大致可分为区乡、村、户三  相似文献   

8.
陕甘宁边区民众为赢得抗战的胜利,在人力、物力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牺牲。特别是1940年冬,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实行封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边区政府坚定地依靠人民,勇敢面对当时的困难,为打破日、顽封锁而努力奋斗。同时,边区政府还努力关心和爱护人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克服困难,尽力减轻人民的负担。正因如此,边区最终克服了严重的困难,保证了抗战大业的顺利进行。并随着边区经济的发展,民众的生活状况也得到了改善,民众的精神面貌更是变化巨大。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婚姻家庭变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改革婚姻家庭制度,在这一变革的过程中,出现了法律与习俗、两性关系、新旧婚姻观念之间的冲突,表明了社会变革的复杂性和长期性。边区政府为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一时期婚姻家庭变革的实践促进了边区的建设和持久抗战,并为新中国建立以后继续实行婚姻家庭制度的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通讯站是人民邮政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本文在搜集大量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对边区通讯站的组织机构、邮路设置、业务状况以及通讯站工作的改进情况做了详细的考察,也对边区通讯站和中华邮政在抗战中的各个时期的关系进行了动态的梳理。边区通讯站保障了战时边区通信的畅通,也为后来的邮政事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