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五十年代以前,苏联农业发展缓慢。1953年与1913年相比,工业增长了20.43倍,而农业只增长了0.46倍。五十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放宽了农业政策和大面积垦荒,农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六十年代中期以来,苏联认真总结了农业长期落后的教训,提出了农业发展的基本战略方针。采取了加大农业投资、大力发展与农业有关的工业部门、调整了农畜产品的收购价格以及改造自然,发展农业生产等重大措施,苏联农业有较大的发展,1976—1980年,粮食年平均产量为20505万吨,肉产量1486万吨比1966—1970年粮食年平均产量增长22.3%,肉增长28.1%。现在苏联的小麦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3%,棉花占20.7%,糖用甜菜占31.5%,均占世界第一位。  相似文献   

2.
谢建平 《文史天地》2012,(11):93-93
20世纪50年代,中国出现了粮食严重短缺的现象,毛泽东深感粮食问题的严重性。在这种困难局面下,在“一切学习苏联老大哥”的年代,1955年4月,团中央代表团访苏时了解到,苏联在1954年大规模垦荒运动中,以城市青年为垦荒主体,两年里一共动员了27万城市青年移民垦荒。此举既解决了粮食短缺,又解决了城市青年就业问题。代表团回国后,向党中央汇报了苏联的做法,毛泽东认为苏联的方法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史学界对苏联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的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评价一直是有争议的。多数同志持基本肯定意见,也有部分同志认为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政策,是失败的政策。因此,要正确地评价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除了需进一步研究当时苏联国内的政治、经济情况,运动发生的过程及产生的后果等,尚需弄清苏联“农业集体化”和“全盘集体化”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同时准确地确定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期限。笔者不揣冒昧,提出一些拙见。  相似文献   

4.
正20世纪50年代,中国出现了粮食严重短缺的现象,毛泽东深感粮食问题的严重性。在这种困难局面下,在"一切学习苏联老大哥"的年代,1955年4月,团中央代表团访苏时了解到,苏联在1954年大规模垦荒运动中,以城市青年为垦荒主体,两年里一共动员了27万城市青年移民垦荒。此举既解决了粮食短缺,又解决了城市青年就业问题。代表团回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研究苏联农业的学者都认为,苏联农业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是经济增长的限制因素,是苏联当局最感棘手的问题。这个总的看法和结论并没有错。但是我们在分析、研究苏联农业时,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肯定它的成绩和经验,也指出它的缺点和问题,这对我国四化建设是有参考与借鉴意义的。本文仅就下述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6.
张君劢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而苏联是张氏长期关注的重点对象之一。本文主要评述抗战之前张君劢对苏联对华政策的看法。与抗战后主张中苏两国加强合作不同,在抗战之前,张君劢对苏联始终抱有敌意和戒备之心,对苏联对华政策总体上持批评态度。  相似文献   

7.
虽然苏联和共产国际对孙中山和中国国民党给予了巨大的支持,但在北伐问题上,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态度经历了反对、摇摆、支持的转变,这种态度的转变更多的基于对苏联国家利益的维护,对国际形势和中国形势的判断。苏联和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代表们基于自身对中国实际情况的了解,在不同的时期对待北伐的态度也有不同,并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推动苏联和共产国际改变政策,支持北伐。  相似文献   

8.
《百年潮》1999,(9)
今天东欧的瓦解和苏联的解体,都是可以追溯到斯大林的大国沙文主义、大民族主义和专制主义的。如果斯大林能够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兄弟国家和兄弟民族,今天的苏联和东欧就会是另一个样子。  相似文献   

9.
正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的文学现象十分复杂。一批从旧时代过来的作家有着各自独特的创作个性、审美理念和不同的政治倾向。他们的作品与时代格格不入,不能完全合乎当时苏联新兴社会体制对文学的要求。在严酷的社会环境中,一部分作家遭到了种种不公正的对待,有的被处决,有的被监禁。至于受到批判的,更不在少数,左琴科便是其中之一。可以说,"左琴科被判处了文学死刑"(马克·斯洛宁《苏维埃俄罗斯文学》第98页,  相似文献   

10.
在50年代初的中苏经济关系中,开办中苏合股公司是一件颇为引人注目的事情。有的著作认为股份公司协定表现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从后来毛泽东与苏联大使的谈话记录看,中国领导人对股份公司也颇有不满,似乎开办合股公司是苏联强加给中国的。这样说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1.
底图内斯库是罗马尼亚历史上最名的外交家,其对苏政策在20世纪30年代令世人关注。底图内斯库在20世纪20年代持强硬的反苏立场,30年代,他的态度发生逆转,从拒绝与苏联直接接触到逐渐愿意改善与苏联的关系,最后还与苏联就结盟进行谈判,成为与苏联合作的最积极倡导。底图内斯库对苏政策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对罗马尼亚国家利益的判断。鉴于国内尚无人涉及这一问题,本拟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苏联战后初期安全保障性经济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四五”和“五五”两个五年计划,获得好评。一位西方一流苏联史专家赞其保持了“(苏联)头三个五年计划所特有的很高的工业生产年增长率。”苏联学术界既肯定“在重工业加速发展的基础上,自1940年至1652年,“工业生产增长倍”,又指出“农业总产值(可比价格)仍停留在原有水平上”。这些看法固然不错,不过,笔者认为,判断战后初期苏联安全保障性  相似文献   

13.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各种农业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民国时期,东北地方政府推行清丈土地、丈放官地的政策,加速土地私有化进程,为征税提供保障。同时鼓励垦荒,设立垦荒机构、颁布垦荒法令、实行屯垦政策,对东北的土地开发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一事,在当时引起了重大反响。在中国国内,《大公报(天津版)》对这一事件持肯定态度,即使苏联进军波兰也没改变其看法;《东方杂志》则未对之做过多肯定,但当苏联进军波兰的事件发生后,就对苏联予以了较多的抨击。导致两者看法不一样的原因是:作为报纸的《大公报》更需注意引导舆论;两者的关注层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二十年代前后苏联的农民问题与社会稳定丁笃本20年代是苏联社会大变动时期。1921年苏维埃俄国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过渡,很快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折。可是到20年代末,苏联又匆匆中止新经济政策,全面火速推行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结果导致在30年...  相似文献   

16.
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五万人的兵力击败曹操数十万大军,从而揭开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帷幕。有关赤壁之战的若干问题,史学界历来存在着不同意见的争论。早在五十年代,有的史学家就对赤壁是否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表示了怀疑,近年来,史学界又就此展开了讨论。这次讨论,是以尹韵公同志的《赤壁之战辨》为发端,他从时间和军事的角度出发,认为赤壁之战不是大战,而是小战,是曹操所率的  相似文献   

17.
在隋末农民起义的历史中,李密是一个有贡献的农民起义领袖。五十年代初期,对李密的评价问题展开过讨论,意见虽有分歧,多数的看法认为李密还是基本上应予肯定的人物。自六十年代以后,以“气节”作为评价历史人物准则的“理论”逐渐盛行。  相似文献   

18.
蓝诗玲发现,在1920年代以前的中国历史教育中,鸦片战争只是晚清政府疲于应付的诸多问题之一,而中国人对待这场战争的态度,也远非爱国主义这一种,后来的论述为何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9.
美国当局一直对美军在朝鲜战场实施细菌战持否认态度,美国解密的朝鲜战争档案没有关于实施细菌战的内容。1998年1月8日,日本《产经新闻》刊载了驻莫斯科记者内藤靖夫收集的但未得到证实真伪的原苏共中央关于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实施细菌战问题是中国、朝鲜、苏联"伪造"的"虚假"情况的12份档案摘抄件,国内有的学者据此得出结论,认为朝鲜战争期间中朝军民进行的反细菌战斗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当时中国、朝鲜、苏联三国政府共同发动的政治宣传,其目的在于迫使美国改变在停战谈判中关于战俘处理原则上的立场"。而中国方面的档案文献和亲历者的回忆证实,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作出美军确系进行细菌战的判断是极为慎重的,决心进行反细菌战斗争与朝鲜停战谈判毫无关系,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确系按美军实施细菌战对待和采取措施的。说反细菌战是中国的造假宣传是完全不顾历史事实,是毫无根据的。  相似文献   

20.
苏联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进行的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向来被说成是执行了列宁的合作社计划。这不仅是苏联理论界的定论,也是我国理论界一部分同志的看法。但是,事实究竟怎样呢? 究竟什么是列宁的合作社计划? 列宁的合作社计划,是十月革命后列宁指导苏维埃俄国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总结,它经历了一个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