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元前264年至前146年,罗马与西部地中海区域的强国迦太基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史称"布匿战争"。战争期间,罗马在征服的"第一块海外土地"——西西里岛上开始建立行省统治制度,从而标志罗马统治制度发生了新变化。本文主要论述罗马在赢得第一次布匿战争胜利之后,尝试性地在西西里建立行省统治,使其成为罗马国家的第一个行省。这一行省的建制及其运作,为罗马在更大规模的扩张中普遍实施行省统治制度提供了一个实际典范,为罗马在整个地中海地区建立统治、维护霸权地位提供了一种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罗马边疆研究在西方兴起的时间较晚,直到20世纪前半期对它的研究都还没有形成系统。20世纪中期,罗马边疆研究在西方学术界作为一门学科分支悄然兴起。它的兴起与罗马边疆铭文收集、整理及考古密不可分。从1949年到2012年,大致定期召开的"罗马边疆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对罗马边疆研究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呈现出最新的研究成果。罗马边疆的区域性、综合性研究著作的大量出现以及各种罗马边疆理论的纷呈,极大地推动了罗马边疆研究的深入发展并展现出新时期的研究特点。罗马边疆研究向跨学科结合方向发展以及对罗马同时期大国边疆的比较研究体现出新时期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3.
在对古罗马历史的研究中,殖民问题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古罗马的一系列对内对外政策,例如军事扩张、土地改革、退伍老兵的安置、罗马公民权的扩大、奴隶制经济的兴衰等等问题,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与殖民问题相关。因此,本文试就古罗马殖民的发展过程和殖民地的类型与结构、殖民原因以及殖民在古罗马的社会经济生产与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做一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张芳 《文博》2015,(3):95-97,109
罗马帝国初期的200年(公元前27年~公元2世纪)是罗马的鼎盛时期,开创了经济、文化、军事、艺术前所未有的高峰,被称为"罗马和平"时期。本文保护修复的几件"罗马和平"时期的石碑原本收藏在意大利罗维纳市的Lapidario博物馆,后委托意大利博洛尼亚KRITERION文物修复公司进行保护修复,进行了清洗、补全、封护等保护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5.
王忠孝 《历史研究》2020,(2):110-126
罗马人大规模的领土征服从共和国中期一直持续到公元1世纪初。奥古斯都时代,罗马知识精英头脑中的世界观念以其高度的包容性和无边界性为主要特征。尽管"边界"一词在不同史料中拥有多个定义,但罗马帝国早期缺乏清晰、固定的实体边界背后,呈现出的是"无远弗届"的疆域观念。这种模糊的边界观反映了罗马霸权形成过程中,权力与领土之间相对松散的关系。从公元1世纪晚期到2世纪中叶,罗马世界变得愈加整合,帝国的疆域轮廓也更加鲜明,这种变化呈现在同时代罗马作家的作品中。不过,维吉尔笔下"无远弗届"的世界观依然有较强的生命力,至少持续到公元3—4世纪。  相似文献   

6.
从罗马政治统治的视角出发,通过对犹地亚犹太人起义的分析可以看出,作为罗马行省之一的犹地亚地区,在整个罗马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并无特别之处,犹地亚犹太人起义只是罗马帝国众多起义中的一部分内容。从各地起义的破坏性来看,犹地亚犹太人起义的破坏程度并不能与同时期其他起义的破坏程度做出精确比较,它在罗马国家政治范畴中并无特别之处;从罗马对行省统治的流畅程度看,犹地亚地区的政治统治是罗马政治统治比较稳定的边疆地区之一。学术界之所以强调犹太人起义的特殊性,一是在于犹太民族留下的文字记录比较丰富,从而在"史料"上影响了后来历史书写者的"历史认识";二是由于犹太起义研究者往往基于犹太视角,忽略了犹地亚地区只是罗马国家的一部分,其政治范畴不能超越罗马"合约"这一基本事实。  相似文献   

7.
罗马平民问题的由来及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玉娟 《史学月刊》2002,(3):120-126
罗马平民问题研究是古罗马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国外,自19世纪以来,学者们对此问题的探讨,主要围绕着罗马平民的起源、平民与贵族的本质区别及等级冲突的实质等问题展开。国内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也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但仍有许多问题未获解决。弄清罗马平民问题,对于深入研究阶级、文明和国家起源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6月13日下午,刘延东副总理来我馆参观"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特展"、"罗马与巴洛克艺术"和"中国梦·少年梦—纪念‘六一’国际儿童节人大附小师生美术作品展"。刘延东副总理在我馆会见了法国驻华大使白林,并一同观看"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特展",充分肯定了国家博物馆在中法文化交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接着,刘延东副总理来到"罗马与巴洛克艺术"展厅,欣赏17世纪罗马巴洛克艺术的魅力。之后,刘延东副总理特意  相似文献   

9.
斯特拉波是生活于公元前后罗马东部行省的希腊地理历史学家。其《地理志》叙述了以罗马为中心的"世界"及各地区的地理、历史和风土人情,将罗马征服以来的"世界"面貌集中呈现出来,迎合了帝国初期自罗马的视角重新认识"世界"的需求。同时,他充分吸收并批判继承希腊学者的研究,尝试探讨人类居住"世界"的范围及其边界等问题,成为古希腊地理学传统的集大成者。《地理志》由此展现出两个相互联系却不完全重合的"世界",这源于斯特拉波兼顾帝国整体利益和地理学专业研究的考虑,显示出他将希腊学者所知的"世界"嵌入到罗马征服和统治的"世界"中的努力。《地理志》的文本证据表明,斯特拉波笔下的"世界"不仅具有强烈的政治象征意义,也展现了作者对帝国初期希腊—罗马文化聚合趋势的感知。  相似文献   

10.
本期寄语     
<正>本期"古代地中海文明"栏刊出两篇文章。宫秀华、王允的《罗马国家统治制度的创新——西西里行省制度的建立与运作》认为,罗马在通过布匿战争征服西西里岛之后首创其行省统治制度,为罗马在整个地中海地区扩张提供了行政统治架构。倪滕达的《罗马帝国衰落的起点——以琉善对公元2世纪罗马社会的认识为中心》主要依据公元2世纪学者琉善的记述提出,当时的罗马帝国并非如后世学者所断定的那样是全面繁荣的黄金时代,罗马社会业已沉醉于浮华生活,失去了奋发向上的精神气质,衰退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11.
正公元前264至公元前201年之间,迦太基与罗马打了两次大仗,史称布匿战争。虽说罗马是两次战争的胜者,但迦太基在"二战"中大部分时间占上风,军事天才汉尼拔率领迦太基军队所向披靡,让罗马吃尽苦头,几近灭顶之灾。然而,骁骑善战的汉尼拔最终在扎马会战被西庇阿打败,而且一败涂地。迦太基不得不臣服于罗马,西庇阿因此被尊为西庇阿·阿菲利加努斯",阿菲利加努斯"就是非洲征服者的意思。  相似文献   

12.
爱城罗马     
断弋  三石头 《风景名胜》2008,(2):116-121
罗马就是罗马。若要感叹这座城市,你便是穷近一切形容词,也可能觉得意犹未尽。是的,罗马就是罗马,面对这座伟大得近乎性感,性感得近乎伟大的城市,一个简单的罗马(Roma)单词,便足够了感叹的份量。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大诗人奥维德就曾书写过一部名曰《爱经》的惊世著作,书中以当时罗马现实生活为蓝本,高姿态地歌颂了情的美妙,爱的伟大。漫长的岁月中,爱和浪漫渐渐浸透了罗马的每一个角落,也慢慢浸到了罗马人的骨子里,成就了这座城市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核。一个世纪来,西风东渐,这座城市的伟大和浪漫,也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特别是50多年前,一部《罗马假日》,更是让我们羡慕和惊叹。一座梦幻的城市和一个美丽的公主,催化了多少人的"浪漫"情结和"罗马"心约。就让我们随着安妮公主的脚步,来到爱城罗马,追寻一次美丽的邂逅,开始一段甜蜜的旅程吧。  相似文献   

13.
何越 《史学月刊》2014,(3):127-132
古罗马社会把妇女视为未成年人,罗马法对妇女拥有和管理财产等方面设定了诸多限制:妇女无权与他人缔结"要式物"(钱款以外的债务契约),无权为他人做债务担保;不是以结婚为目的的夫妻间赠与被禁止;妇女"自权人"收养时限制女性被收养;妇女拥有一定量的财产则被各种法令课以重税或被"捐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罗马妇女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受限制的经济参与权相应随之改变,她们更多地参与到社会财产分配与让渡中,男女在法律上的经济参与权朝着男女平等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宫秀华著<罗马:从共和走向帝制>①一书作为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基金资助项目"罗马共和国到帝国政治机制的转变与运作"的科研成果,比较详尽地阐述了罗马共和制向帝制转变的历史进程,是我国史学界第一部比较全面系统论述罗马历史巨变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风尚和婚姻家庭等问题的专门著作.成书期间,作者利用去意大利比萨大学访学的宝贵机会,拜访了一些知名的罗马史专家,参加了相关的学术研讨会,撷取了西方学者比较前沿的相关史学信息,为该书的顺利完成提供了质量上的保证.因此,该书的出版对于推动中国古代罗马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无疑做出了自己颇有特点的尝试,其学术价值和作者的开拓创新精神得到了同行和读者的肯定.  相似文献   

15.
粟特文买婢契与丝绸之路上的女奴贸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的丝织品很快打入罗马市场,罗马贵族乃至平民百姓都以穿戴丝绸为荣。由于对丝绸需求量迅速增长,造成罗马帝国财政严重出超。罗马作家老普林尼(公元23~79年)在他的《自然史》(XⅡ.84)中惊呼:"我国每年至少有一亿赛斯塔钱(约合十万盎斯黄金)被印度、赛里斯(即中国)和阿拉伯半岛夺走。"然而,中国古代遗址内几乎未发现  相似文献   

16.
古罗马帝国在其发展进程中用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吸收并融合了多民族特性,在宗教,政治,外交上兼容并蓄。罗马人通过这种高度发达的政治智慧,有力的保障了社会稳定,促进罗马治下各民族交流融合,大大推动了古罗马帝国的强盛,创造了属于那个时代的"罗马梦"。  相似文献   

17.
罗马访古     
王蓬 《丝绸之路》2007,(10):68-70
罗马对于我们来说,似乎不像其他国家首都那么陌生和遥远,从长安到罗马,它是万里丝绸之路的终点,在历史上便与我们有过交往,"条条大道通罗马"几乎成为一种口头禅或成语。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4月29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意大利文化遗产活动与旅游部文化遗产开发司和罗马历史、艺术、民族人类遗产及博物馆联盟特署联合举办的"罗马与巴洛克艺术"展开幕。开幕式上,意大利驻华大使白达宁,意大利文化遗产活动与旅游部文化遗产开发司司长安娜·玛丽亚·布齐,本馆馆长吕章申先后讲话。罗马历史、艺术、民族人类遗产及博物馆联盟特署署长达涅拉·波罗,意大利文化遗产活动与旅游部文化遗产开发司规划与预算处处长马努埃莱·罗伯托·圭多,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博  相似文献   

19.
正公元前1世纪,当时的罗马皇帝恺撒大帝有一件中国丝绸做的袍子。有一次,恺撒大帝穿着这件中国丝绸做的袍子去戏院里看戏,一到戏院里,他身上的那件艳丽华贵的中国丝绸做的袍子立刻就吸引了戏院里的观众,人们竟然放弃了看戏,纷纷站立起来围观,赞叹不已。后来,中国丝绸不断地输入到西方各国,立即博得了西方各国人们的喜欢和赞赏,他们都把中国丝绸视为无比美好的珍品,称之为"东方灿烂美丽的晨曦"。  相似文献   

20.
公元1—2世纪,随着印度洋季风规律的发现、地中海世界造船技术在埃及红海沿岸的传播、埃及红海港口与尼罗河之间交通的改善以及东方商品消费市场的扩大,罗马埃及与印度次大陆远洋海上贸易迅速发展。据穆泽里斯纸草,2世纪埃及与次大陆海上贸易的参与者采取各种举措,力图规避风险,追求利润最大化。驶航于罗马埃及与印度次大陆之间的商船装载的货物类别多样且价值不菲,海上贸易参与者经济实力雄厚。随着"罗马和平"的到来、消费量的增加、政治竞争的助推和奢靡之风的盛行,罗马人对东方产品的需求增加,经由埃及的东方贸易在罗马经济中地位日益突出。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东方贸易比学者们普遍强调的规模更大、运作更加复杂。东方贸易在帝国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