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官员改调之法是明代官僚管理制度的重要方面。明朝的官员改调制度有着成熟的改调方法和原则。官员改调制度与考满制度、久任制度皆是明代官员管理制度的重要手段,三者之间关系密切、相辅相成,共同在明代官僚管理体系中发挥着作用。官员改调制度作为明朝官员管理制度的重要方面,不仅在当时,甚至对后代都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明代边镇军士月粮,按制度规定,必须照时价折银。而从当时边镇非灾荒、虏患时期的粮价以及月粮售价、军士对月粮折价认可度等方面考察,明代月粮折价反映的是边镇正常年份的粮价状况。边镇月粮折银有例折价、常折价、临时调整折价三种类型,其中例折价与常折价反映的是各边镇粮食价格的平价或常价,临时调整折价反映的是个别年份的价格。根据边镇月粮折价梯级分布的特点看,明代边镇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粮食市场,这符合当时陆运成本极高的市场分割原则。在明代北方的普遍情形是,1市石等于1.67仓石(标准石),故按市石计量的北方及边镇粮价显得很高,以至于普遍认为北方粮价高于南方,这可能是个误区。  相似文献   

3.
宗韵 《安徽史学》2003,(2):107-109
为适应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政权的需要,明代的人才选拔制度在承袭前代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人才选择途径的一元化,科举的更加规范化和程式化,严格资格选官任官,科举取士和学校教育的紧密结合是明代人才选择制度最显的特点,明代人才选择制度及其特点在促进明代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因其存在有种种弊端,对当时乃至后代也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明代嘉礼中文武百官的“以品序立”林金树嘉礼,为明代五礼之一。文武百官在嘉礼各种庆典和仪式中的站立位置、班次与座位,从来不是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而是他们政治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准则。它是当时等级制度的派生物,也是封建皇帝驾御臣下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主要探寻...  相似文献   

5.
明代朝觐考察制度是明代统治者针对地方官员的一项重要的人事管理制度,也是明代官吏考核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建制完备,贯穿了明代的整个历史进程,其在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一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不仅直接关系到各级地方官吏的切身利益和各项政令的下达实施,同时也促进了明代当时吏治的整饬和官员队伍体系的更新换代,并为其后的清代所效法。但明中叶以后,由于吏治的日趋腐败和制度的逐步僵化,使得朝觐考察过程中考察不公、处罚不严等诸多弊端逐渐显现,直至明亡。  相似文献   

6.
武进明代王洛家族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进明代王洛家族墓地的发掘,使我们对明代贵族的舆服制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出土的精美的丝织品衣饰亦反映了当时高超的织造工艺。  相似文献   

7.
明代宗藩在河南赵全鹏在明代,河南是封建王朝分封宗藩最多的地区之一,明王朝先后在河南分封了周、唐、伊、赵、郑、卫、秀、崇、汝、潞、福等十余个王府。约占明王朝分封宗室总数的1/5。时人惊叹:"天下藩封之多,未有如河南者。"宗藩是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制度下...  相似文献   

8.
土贡,即"任土作贡",作为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是指地方政府无偿地向君主和中央进献的土特产、珍宝等物。土贡制度源于夏代,当时贡赋不分,直到汉代,土贡才从赋税中分离出来。经历代之发展演变,到明代已经更加具体、完备。目前土贡制度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对于明代土贡制度的研究尤为薄弱。  相似文献   

9.
关于明代内阁,早在明朝时就有所涉及,专门论述明代内阁的着作当时也已出现,如王世贞《嘉靖以来首辅传》、吴伯与《国朝内阁名臣事略》、曹溶《崇祯五十宰相传》等。此后,以内阁研究为中心的明代中央政治史研究一直是明史,特别是明代政治史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军事史是明史研究中相对薄弱的一个领域 ,但明代军制研究相对较为活跃 ,这一点在赵明《明代兵制研究六十年之回顾》① 一文中已经有所介绍。自上世纪 80年代以来 ,明代军制研究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有了相当大的发展。现就其中一些主要成果概略介绍如下。一、明初军制洪武十三年五军都督府的设立 ,标志明代军制基本定型 ,在这之前是什么样呢 ?南炳文《明初军制初探》② 一文从三个层面回答了这一问题 :在基层 ,朱元璋于 13 5 5年沿用元制设立兼管民事的翼元帅府 ,无固定编制。后于 13 64年立部伍法 ,始行统一编制的卫所制度 ,到 13 74年设…  相似文献   

11.
正墓葬出土服饰是明代服饰史研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服饰在内的墓葬出土器物,基本都是当时人们生活中的常用物品,因此,墓葬出土服饰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当时服饰的使用状况和结构细节,是后人研究服饰史的第一手材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大约从民国时期就已经有明代墓葬出土服饰情况的相关报道。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有关明代墓葬的发掘逐渐增多,墓葬出土服饰也相应增加,尤其70年代至今的半个世纪,明代墓葬发掘数量呈爆发式增长,  相似文献   

12.
明代为选拔和培养高级文官后备人才创设了庶吉士制度,而翰林馆课作为对庶吉士和同时进学之鼎甲三人的课业方式,是制度的核心内容。明代后期商品经济活跃,书籍刊刻市场繁荣,在民间士子、高级士大夫和书商等多方面的合力下,翰林馆课集获得了大量的纂辑和刊刻。虽然在逐利风气影响下,翰林馆课的刊刻也存在不少问题,但是其刊刻和出版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对现如今研究明代的时政现实和庶吉士制度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明代逃户是因徭役而逃的编户,由于西北地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使这里徭役的种类、应役频率等都呈现出与其他地区显著不同的特点,明代陕西逃户就是当时特定的徭役制度与环境博弈的产物,也复杂而深刻地改造着逃出地与逃入地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广州十三行是当时清政府指定的专营对外贸易的一个垄断机构,它是在明代市舶司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洋行制度,在其存在年间完全充当清政府对外贸易的门户,担负着清政府经营管理对外贸易的责任,在中国经济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朝贡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土司制度的渊源、明代西南地区土司朝贡的具体情况及土司朝贡带来的影响等方面对明代西南土司朝贡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6.
有明一代,外戚势力极为羸弱。本文分析了明代政治状况中不利于外戚干政形成的因素。其中独特的选妃选驸马制度从源头上切断了外戚干政的火苗;科举制和内阁制的存在使得外戚难以深入统治高层;明代严密的的监察、刑罚系统,负责的文官集团对当时出现的以及可能出现的外戚专权情况极为敏感和严厉,这些都是明代外戚势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试论明代的清军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明代的清军制度曾国庆明代的清军,亦称清戎,是朱明统治者,为巩固封建统治基础,维护建立在世袭军籍上的卫所兵制,防范、解决军伍空虚和军籍管理淆乱,对军伍实行清理、勾补,旨在确保有兵可用的一项大政要务。清军不啻是单纯的军事问题,而且还是涉及当时政治、经...  相似文献   

18.
古蜀几千年的物质明与历史化的浸润,使成都佳酿辈出,终于在明清之际孕育出今日全兴大曲的前身——福羿全烧坊的薛涛酒和全兴成烧坊的全兴酒。1998年成都水井街酒坊遗址的发现,展示了当时酿酒生产的完整工艺流程,为了解全兴酒自明代以来绵延不断的发展历史和演变历程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赵超 《文博》2009,(2):52-56
汉景帝阳陵帝陵封土南面现存两方分别树立于明世宗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和明熹宗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皇帝派遣大臣.祀汉景帝后所立载有御制祝文的碑刻。通过对碑刻内容和相关人物的考证,结合明代对古帝王的祭祀制度,分析西汉王朝和文景之治特别是汉景帝在明代帝王心中的形象与地位,以此折射出明代对待古帝王的态度和其中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心理。同时对这两方碑刻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陈润民 《收藏家》2002,(3):38-42
明初随着政局的稳定,社会经济得到不断发展,大大推动了制瓷工艺的进步。青花瓷器的烧造,在元代的基础上更加完善,制作技术更加纯熟,并且不断创新,无论从数量或质量上看,都有很大提高,成为当时瓷器生产的主流,这与当时制度的完备与技术的突飞猛进有很大的关系。明代初年,景德镇就开始设立官窑,官窑的建立与皇室的高度重视是密不可分的。永乐、宣德时期开始,官窑的烧造规模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