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绅士化引起的低收入原住民被动迁居及其行为响应一直受到学术界高度关注。以南京近1000名安置房社区居民就业变动调查数据为基础,系统分析了被动迁居后城市低收入原住民就业变动的成因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安置点与理想岗位空间错位是被动迁居后城市低收入原住民就业变动首因,个人或家庭以及单位等因素对就业变化亦产生重要作用;被动迁居后城市低收入原住民就业变动呈普遍性和差异性双重特征,城市绅士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弱势阶层内部发生分化。  相似文献   

2.
迁居对单位老年人日常生活社会网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鹏飞  柴彦威 《人文地理》2013,28(3):78-84,6
社会网络对于老年人的日常活动与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主观幸福感以及生活满意度等多个维度。本文以单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观察、追踪研究、结构访谈、案例剖析等质性研究方法,对比迁居前后单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状态,分析迁居后单位老年人应对新居住空间与原有社会交往空间分离下的日常活动与交往模式的调整与变化,重点剖析迁居老年人与原单位社区之间的互动,进而归纳迁居对单位老年人社会网络的影响机制,并从老年人迁居与社会交往的互动关系的角度提出相关的老龄政策。  相似文献   

3.
城市居民迁居行为是城市地理学的重要课题,但以微观手法研究郊区居民迁居行为重构尚不多见。本文基于质性研究方法,以位于北京郊区的回龙观居住区为例,以微观的手法对城区拆迁居民、经历体制转型的中老年人、北京本地年轻人以及外地来京年轻人的迁居历程进行解读,寻找经济、社会和制度变革与个体生命历程的交集,进而洞察郊区居民迁居的一般性特征。在此基础上,从迁居机会供给、住房需求、住房获取能力、迁居决策4个方面归纳郊区居民迁居行为重构特征,并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阐释重构机制。对郊区居民迁居行为重构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北京城市空间重构及郊区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冯玉珊 《旅游纵览》2013,(6):310-311
以经济较发达的苏州市为案例地,运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城市居民对我国带薪休假制度实施现状,实施影响因素及推行制度实施的措施的感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大部分城市居民基本了解带薪休假制度的基础上,带薪休假制度实施情况并不乐观;(2)"监管机制"、"实施制度"、"职工认识"和"单位认识"是制约带薪休假制度施行的五大因素;(3)为推行带薪休假制度切实施行,要"政府、工会推动" "职工意识培养"、"单位提供保障"三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民迁居特征的时空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城市发展初期,大量域外劳动力迁入城市,促使城市地域迅速扩张。但当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城市人口的机械增长下降为次要因素,而城市地域内部的人口迁居成为影响城市发展以及内部空间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本文以深圳市民问卷调查所得第一手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市民迁移性、迁居空间类型、迁居原因等的时空间分析,得到深圳市民迁居的时空间特征,并指出未来深圳市民迁居的空间趋势,以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过滤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单位社区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塔娜  柴彦威 《人文地理》2010,25(5):6-10
过滤是以高收入居民向外迁移为导向的一系列居住迁移和住房周转过程。居民是决定邻里地位的重要因素,是过滤过程的主体。邻里变化是过滤的结果,反映了居民属性的改变。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基于在北京市海淀区燕东园社区的实地观察和访谈,从过滤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城市单位社区变化。研究发现,在单位制时期,过滤仅存在于单位内部,并受到单位的控制和影响。在转型期,西方意义上的过滤现象在中国城市中已经出现,过滤体现了家庭需求与可支付住房之间的匹配过程,但是,因单位而导致的过滤及其社区变化具有复杂性特征,对于区位较好的单位社区,搬入搬出的居民虽然处于不同的家庭生命周期,但往往都具有较高的收入,社区整体上表现出多方向过滤的特征。过滤的多方向性是分析单位社区变化和城市社会空间重构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7.
1309—1378年教皇迁居阿维尼翁,使其异军突起成为欧洲的财富中心。文章首先介绍了教皇迁居之前阿维尼翁的经济情况;然后通过介绍教皇的敛财途径,论述了教廷给阿维尼翁所带来的经济繁荣;最后通过介绍天主教会的分裂与斗争,分析了阿维尼翁经济很快衰落的原因,这也使得它的繁荣成为历史的回忆。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浙江省的人口迁移与地域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抗战时期浙江省的人口迁移总数约有 5 0 0万人 ,其迁移情况极为复杂。其中 2 0 0余万人迁至省外 ,主要分布于闽、赣、皖、沪和华中、西南各省。大部分移民是在省内迁移。战时浙省移民迁移持续时间较短 ,最终转化为移民的只是少数。由于种种原因 ,战争期间即有部分移民回迁。战争结束后 ,绝大部分移民均回迁原住地。难民迁移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动力来自经济和政治因素 ,尤其是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9.
经最新研究考证,并经周尔辉等同志的证实,周恩来曾祖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迁居淮安,并在淮城附马巷买房定居。对周家迁居淮安后的兴衰,笔者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淮安乃古之山阳,“地居淮东,海滨为近”(《〈山阳县志〉序》)是清朝设置的淮安府、漕运总督部院及  相似文献   

10.
过滤理论的起源、概念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滤是住房的生命周期与家庭的生命周期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包括两大支流:以建立经济理论和模型为代表的关注住房的过滤研究、有关居民迁居的强调家庭的过滤研究。过滤理论的地理学视角可以追溯到霍伊特(Hoyt)的扇形模型,提供了关于居民迁居和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之关系的解释。过滤理论意义主要有: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合适住房、解释城市微观和宏观空间变化、分析和解释与住房市场有关的社会问题。过滤理论是中国城市转型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西方国家城市人口迁居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西方国家城市人口迁居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60年代中以前,从人类生态的角度出发,研究人的社会地位、家庭状况、经济收入对人口迁居的影响。60年代中至70年代中,从数量分析、行为分析的角度出发,研究迁居的空间特征、数量模式、迁居行为、住房链。70年代中至现在,从社会结构深层角度来研究迁居,并对绅士化现象作了全面研究。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从迁入地因素、迁移主体两个主要因素,比较分析了广东和江苏不同的海外移民趋势的成因。从迁出地因素看,人口压力并不一定导致人口迁移。传统农业经济中的多种经济模式和生产方式、近代城市和近代工业的兴起,是影响国际人口迁移的客观条件。从迁移主体因素看,广东和江苏分属岭南文化和江南文化系统。岭南文化传统中存在反叛精神与冒险意识,广东华侨具有迁移经验、知识、气质等,都是迁移者所必备的迁移禀赋。而文教一直比较发达的江苏,更有"敏于习文"、"士乐名教"等文化特质,注重安土重迁。迁移者的地方民性以及迁移者形成的路径依赖也对人口迁移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3.
1954年10月,河南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省会迁移的原因既有地理环境及交通条件的因素,也有经济及政治因素,而郑州由于位置适中、交通便利、经济发展前景良好以及便于领导全省工作等优势,使它取代了开封的省会地位。从1951年河南省会初步获准迁至郑州,到1952年正式确定迁移,再到1954年基本完成迁移,广大干部群众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省会迁移对河南省以及郑州、开封两市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广州城市内部居住迁移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居住迁移是家庭居住消费的空间调整过程,也是城市重构的基础动力,是西方地理学、规划学和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利用2001年和2005年在广州市进行的家庭住房问卷调查结果,文章分析了居住迁移空间特征、方向特征以及居住迁移方向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广州市居住迁移空间以就近迁移为主,在同一行政区范围内和邻近行政区间的迁移比重非常高,但从阶段演化来看,就近迁移有弱化趋势。迁移方向以老城区内和外围区内的迁移为主,其次为以老城区向外围区迁移。住房产权、家庭生命周期、家庭收入和迁移时间对居住迁移方向的影响显著,居住郊区化与住房自置率提高有关;单位房和房管局房建设是郊区化的主要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中国人口迁移研究及其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文新  朱良 《人文地理》2004,19(2):88-92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人口迁移研究进行了总结与评价。文章首先概述了近10年来中国人口迁移研究的主要特点;然后对中国人口迁移研究的主要内容即迁移人口的社会经济特征,人口迁移的空间格局,影响因素,作用,人口迁移政策建议以及人口迁移研究中的理论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最后指出了人口迁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应该加强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6.
蒋正宇 《神州》2012,(18):123
时间副词偏误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原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本文主要从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语言环境因素和教师教学因素四个方面对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江淮文史》2011,(5):F0003-F0003
五年来.省地矿局重视并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为国家做贡献、为单位求发展、为职工谋福利是地矿局肩负的三大历史使命。地矿局坚持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改善民生。以解决职工住房困难、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高职工生产生活水平、丰富职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的一批民生项目得到全局上下的一致拥护。合肥南屏家园项目,不仅解决了局机关及野外队部分人员...  相似文献   

18.
通感现象的身体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感是一种认知现象。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一个基本命题出发,即人的生理结构及身体活动是决定人的一切认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探讨了通感发生的方向及其认知理据:通感总是用体现身体化特征较多的感知来表达体现身体化特征较少的感知。文章还发现,从视觉向其他感官的感知迁移同样受身体化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区域经济整合对东亚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及社会文化变迁所带来的影响也引起学界的极大关注。不断扩大的东亚人口跨国迁移浪潮,不仅是东亚区域经济整合鲋显著表现与特征,而且也成为推动东亚区域整合的重要因素,因此,人口跨国迁移成为东亚区域整合进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科玲 《沧桑》2014,(4):98-100
在中世纪向近代转型的过程中,经济因素方面的转型是其最根本的表现。本文先介绍了中世纪晚期孕育的经济因素的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围绕近代经济因素从城市向农村的渗透程度这条主线,探寻和分析中世纪晚期经济是如何向近代转型的。主要阐述了两条途径:一是城市经济关系深入农村;二是城市人口和资本向农村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