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明季寓居澳门的日本基督徒及广东政府的管治与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历年间,由于澳门葡萄牙人大量地蓄养倭奴,耶稣会以澳门为基地大批地培养日本基督徒及日本禁教后大批基督徒到澳门避难等原因,澳门聚居着为数不少的日本人。在此期间,澳门爆发了一系列与居澳日本人相关的冲突事件,引起了广东政府的警惕,并在澳门发起了一场持续数年的“驱倭”运动。为了加强对澳门葡人的防范与管理,广东政府在“驱倭”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办法,将澳门葡人纳入到明王朝的有序管理之中。  相似文献   

2.
叶美兰 《民国档案》1999,(4):13-16,31
澳门的命运始终与祖国休戚相关,抗日战争时期澳门虽未被日军占领,但也同样历经了日本掠夺的苦难,同时在抗战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澳门战略地位之重要与香港一样,世人皆知。它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也是东西方各国和东南亚各国的交通要道。由于澳门一直未被日军占领,它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期间曾发挥过积极和有力的作用。第一,澳门民众积极声援和直接参加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早在“九一八”事变后,澳门同胞就以“救灾”的名义投入神圣的抗日救国运动。后来在抗日战场上血洒长空的林耀等即是在此时返回内地,进入航空学校的。澳门同…  相似文献   

3.
中国佛教发展至唐代达到了鼎盛的阶段,同时随着中国其它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开始影响邻近各国,特别是对日本,更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日两国的交往,《后汉书》已有“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缓”的记载。到了隋代,二次派遣隋使。大业二年,(608),又派僧旻、清安、惠隐、广济四个学问僧人与留学生一起入隋,学习佛教义理。他们学成回国后,都积极传播中国的先进文化。唐贞观十九年(645),日本实现了国内史上著名的“文化革  相似文献   

4.
澳门赌业     
一、澳门赌史简溯 澳门赌业久负盛名,远在抗日战争之前,澳门就以“东方的蒙地卡罗”蜚声海内外。澳门赌史,少说也可追溯到百年以前,只是名声远不及如今昭著而已。迨清末民初,天下大乱,军阀割据,社会陵替之际,广东四乡城镇的娟寮赌窟林立。土豪劣绅勾结军阀、黑帮、嫖、睹、饮、吹(抽鸦片),泛滥一时,澳门海角一隅,既无茂林沃野、货殖生息之利,蝇集澳门专靠邪门歪道以牟暴利之徒,遂亦乘时而起,甚至在赂国风云中,几经拼搏,有一跃而称“王”道“霸”者。  相似文献   

5.
奈良平安时期的日本诗僧包括“披着袈裟”的出家僧侣和“不披袈裟”的居士或准居士诗人。日本诗僧群体的产生不仅与唐代盛行的诗僧文化密切相关,还受到佛经中诗偈的潜在熏陶。佛教被提升到日本国家宗教的高度后,日本诗僧亦表现出亦佛亦俗、亦僧亦士的双重性人格。  相似文献   

6.
澳门中华拉丁基金会、澳门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澳门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于1999年3月12日至14日在澳门联合举办了“澳门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来自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及日本、美国、法国、英国的近80名专家、学者,就澳门在海上丝绸之路及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葡萄牙人东来与海上丝绸之路、“妈祖”文化与澳门、东西方文化交流与澳门经济、社会及政治的发展和回归后澳门的对外关系等课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认为,此次会议在即将回归祖国的澳门举行,又适逢葡萄牙人达·伽马环球航海500周年…  相似文献   

7.
2012年12月4至5日,“澳门、广东与亚太海域交流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澳门召开,会议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海洋史研究中心、澳门大学中文系、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并联合德国慕尼黑大学汉学研究所、日本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等海外研究机构共同举办,来自德国、法国、日本,及中国北京、上海、广州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逾40名学者与会。  相似文献   

8.
值此澳门即将回归之际,笔者据藏在北京图书馆的日本驻澳门总领事馆档案(以下简称“澳档”)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并纠正中日两国有关论著的不确记载之处。对于抗日战争期间、特别是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澳门,我国所出版的有关近代澳门史的著作多语焉不详,如费成康的《澳门四百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费氏当时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此前未去过澳门)、黄鸿钊的《澳门史》(商务印书馆版,香港,1987年。黄氏为香山县人,时为南京大学副教授)、元邦建及袁桂秀编著的《澳门史略》(中流出版社版,1…  相似文献   

9.
石春娣 《文史春秋》2008,(11):57-59
石人望,中国口琴艺术的倡导者,中外音乐界称赞石人望是“口琴大师”、“中国口琴一代宗师”。以他名字命名的“石人望”牌国产口琴销售到香港、澳门、新加坡、日本和欧美国家。  相似文献   

10.
法国汉学家伯希和于 1 93 5年提出“Macao说” ,要点有三 :(一 )澳门的外文称谓Macao借用于缅甸白古境内的Macao;(二 )澳门于 1 557年之前是一荒地 ;(三 )澳门的产生发展 ,纯粹为葡萄牙人的建设。此说在海外学者尤其在葡萄牙学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学者曾先后批评伯希和的“Macao说”。其说的第二、三点已在大量的史实面前被驳倒 ,但第一点碍于当时的史料不足和研究未够深入。本文搜集了大量的异源史料 ,亦采纳时人的最新研究成果 ,运用归纳、对比的方法 ,论证了伯希和“中国Macao借用于缅甸”之说不可信 ,并指出澳门之Macao称谓应源于古老的阿妈信仰  相似文献   

11.
抗战前期澳门的经济社会(1937.7—1941.1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辉 《民国档案》2005,18(3):82-89
日本的入侵,使澳门华人的民族自觉意识大为提高,同仇敌忾,掀起强大的社会救亡运动。澳门经济发展开创了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作为香港同内地联系的中枢,其工商各业均获发展,改变了澳门经济自近代以来长期低迷的状态,亦提供了与香港由竞争转向合作的契机。本文透过抗战前期特定的时间、空间环境,剖析澳门经济社会的发展特点,澳门与中国内地、香港关系的动态,以肯定澳门当时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陆昆 《抗日战争研究》2023,(2):85-99+160
1938年英国远东政策演变的动力机制可概括为“引子与合力”机制。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英国虽同情中国抗战,却在事实上奉行中立政策。中国于1938年9月要求国际联盟援用《国际联盟盟约》第16条对日本进行制裁,此事成为促使英国援华的“引子”。中国和英国议会均借此契机施压,使英国政府难以回避援华问题,美国亦通过对华桐油借款做出示范,各方的合力最终推动英国政府向中国提供了平准基金借款。在英国对日政策方面,1938年的“宇垣—克莱琪”会谈和两次“近卫声明”亦发挥了“引子”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美国率先抨击日本对“门户开放”原则和《九国公约》的破坏,中国和英国议会亦积极督促英国政府对上述问题表明态度。在各方合力的推动下,英国政府在1939年1月的对日照会中正面揭露了日本的侵华野心,公开承认日本是侵略者,英国的远东政策也随之走向清晰。  相似文献   

13.
“土生葡人”是澳门独有的词汇,葡文的“土生葡人”,是指“澳门人”或“本地人”。“土生葡人”作为澳门居民中一个很特别的族群,人数不多,但他们在澳门的政治经济领域和社会生活中享有一定的地位并有着其他族群无法替代的作用。澳门土生葡人是自16世纪中期澳门开埠以来,澳葡融合,东西交汇400多年历史的产物,是一部活生生的澳门史。可以说“土生葡人”己完全具备一个民族所应当具备的各项特征,虽然澳门土生葡人大多尚无中国国籍,能否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尚需时日,但这应该是富有意义、值得探讨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4.
“二战”期间,中国以及东南亚地区因日本侵略而陷入持续的战乱与动荡之中。然而,地处中国华南沿海的澳门在葡萄牙统治下奉行中立政策。“中立”时期是澳门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该时期的澳门结社活动,既不同于中国内地,也相异于其它海外华人社区。特殊的政治环境使澳门社团只能以赈济形式出现并活动,不能有“抗日救国”的名称,更无法从事直接的政治反抗或武装斗争。其组织基础、人员构成、动员方式与活动内容随着澳葡政府适应不同时段政治需要而推行的外交政策的微妙变化而发展转化。救亡赈难社团的兴盛与存在,代表了澳门社团发展史的一个过渡与转折的特殊阶段。  相似文献   

15.
《牡丹亭》第二十一出《谒遇》中有“香山嶴襄巴”句,“香山嶴”这个地名首见於第六出《怅眺》。徐朔方先生在其《牡丹串》校注本中先後将“香山嶴”注释为“今广东省中山县境内”、“今广东省澳门”;“香山嶴襄巴”的“巴”字则注释为“寺庙”,并以澳门建有三巴寺(圣保罗教堂)为旁证。本文认为,“香山嶴”在历史上并非澳门专称;“香山嶴裹巴”的“巴”是“长住”之意。以目前所得到的证据,还无法确证《牡丹亭》中包含了澳门情节,也无法确证汤显祖到过澳门。  相似文献   

16.
有关1862年中葡条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门自古即为中国领土,从16世纪葡人借居,至19世纪鸦片战争结束,300年时间里,葡人如期缴租纳税,始终受中国地方官府之管辖。随着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不断入侵中国,特别是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葡人一反往日“恭顺”,决意援香港为例,企图通过与华立约,攫取澳门主权。然而,葡国兵力毕竟不比英国,不足以逼迫清政府就范。20年百计钻营之后,葡国终在法国驻华公使馆积极策划、支持下,于1862年同清政府议立“和好通商章程”。不过,因为葡方立约别有动机并采取欺诈蒙骗手段,以及换文时中方提议对有关澳门主权的条款做明确解释并修改,葡方拒不与商,所以,不仅此约未获清廷批准生效,葡国窃据澳门主权之阴谋亦暴露无遗,且此后的中葡关系亦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和日本的近代“士商”─—张謇与涩泽荣一之比较观马敏东亚各国在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变为近代工商社会的历史过程中,存在着某些相似的经历。以社会阶级关系的转型而言,中国有亦士(绅士)亦商的所谓“士商”中介过渡,日本也有亦士(武士)亦商的所谓“士商”承上启下...  相似文献   

18.
对于1945年以前日本人在澳门的活动.国内外的研究尚属薄弱。仅以日本而言,战后对日本占领中国的研究因经费充足而如日中天,出版了大量的论著,但有关1945年以前日本人在澳门活动的却寥寥无几,笔者至今未发现一篇论述日本人在澳门的文章,更不要说是专著了。揆其原因,主要是史料的缺乏难寻及在史学界不被重视。现仅根据日本驻澳门总领事馆档案谈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寇在澳门的活动,顺便澄清一些讹误。1945年日本投降后,我国政府外交部接收了大陆汪伪统治区及海南岛海口和澳门的日本使领馆的未销毁档案,当时目的是为了审讯日本战犯。…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 ,澳门“回归”了 ,澳门历史的研究可以划上句号了。此语不符合事实 ,因而是不科学的。就我所知 ,澳门“回归”将近两年来 ,研究澳门历史问题仍不断深入和扩展 ,研究澳门历史的学者不乏其人 ,发表的论著仍然屡见不鲜。 2 0 0 1年 7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万明的新著《中葡早期关系史》 ,就是深入研究澳门历史的一部力作。全书分 1 0章 2 0节 ,共 2 2 7万字。在本书中 ,著者对葡萄牙人进入澳门的时间、是否与中国官员有书面协议、明清政府对澳门的政策及管理、葡萄牙是否对澳门拥有主权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并提出自己的见…  相似文献   

20.
明季文人普遍追求的是一种世俗化的乡愿生活观,他们将世俗生活极度艺术化、精细化,并在这种生活中“以性立命”、“修命留性”,以求“采真”、“保真”,追求生命的真谛。“三清”作品则是这方面的最好诠释。探索这种乡愿生活观有助于我们认清晚明文人的生活本质,纠正所谓个性解放的偏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