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良渚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最发达的文化之一,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的环太湖流域及杭州湾地区,浙江省杭州市良渚、瓶窑两镇是其中心区域。在这个中心区域周边还发现了约一百多处良渚文化的遗址,出土的精美玉器、石器、陶器等数以万计。良渚文化有相当发达的稻作农业,懂得养蚕和纺织,并以磨制精细的石器、制作精美的黑陶器、雕琢精巧的玉器以及大规模的人工土台和玉器随葬墓而备受关注。其玉器中的琮、璧,礼器中的钺,陶器,丝绸以及神秘的神徽像等,均为夏商周文化所继承和发扬,成为中国古  相似文献   

3.
张忠培 《考古学报》2012,(4):401-422
一福泉山墓地二马桥墓地三瑶山墓地四墓地表述的文明社会1994年我在《良渚文化的年代和其所处社会阶段——五千年前中国进入文明的一个例证》一文中提出良渚文化年代的上限在公元前3200年前后,以及良渚文化已经进入文明时代的认识〔1〕,直到今天也基本上没有改变这些观点。我常说"让材料牵着鼻子走",近年发表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良渚文化墓葬与居址的分布等特征,认为良渚文化核心家庭已成为有真正独立地位的社会组织良渚文化这一独特的社会组织形态的产生是与其社会分层运动同步进行的,其本身则已成为社会演进的最好标识  相似文献   

5.
良渚文化与玉器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6年,考古工作者施昕更在浙江余杭县良渚村发现了一种新的,以黑陶和玉器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这类遗存在1959年被正式命名为良渚文化.近半个世纪过去了,良  相似文献   

6.
在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远古文化中,良渚文化是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良话文化遗址自本世纪三十年代发现至今的六十年中,考古发现接连不断。特别是自八十年代以来的十余年中,良话文化考古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及由此引起的对该文化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已使得学术界对于良诸文化面貌的认识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一进展促使人们进一步探讨,在我国以区系类型理论为框架的史前文化研究中,良话文化的研究处于何种地位,它在理论上将起怎样的作用。良话文化在最近十余年的重要发现及其研究,概括起来,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方面。第一方面是“…  相似文献   

7.
仰望星空,观象授时,在中国古代是极其重要而神圣的一件大事。2009年是国际天文年,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盘点了世界九大神秘古观象台,排名第一的是秘鲁马丘比丘古城天文台,第二名即是中国的河南登封告成观星台。就时间而言,告成观星台建于元代,为郭守敬所建。  相似文献   

8.
正沿着玉石之路,长而又长,良渚人奋然北上,不像是逃难,反倒像扩张。虽然战争难免,死人的事会经常发生,但良渚人还是锲而不舍,逐玉远行。他们往西北去,最远到了哪里?考古人在齐家文化发现了良渚玉器,是良渚人追求玉石到了这里,还是良渚玉文化的影响到了这里?在这一追求中,良渚文化的"越禹"变成了"戎  相似文献   

9.
宋建 《南方文物》2023,(6):1-10
<正>良渚文明的政治结构是以神权主导的复合型古国。神权的物化形式是玉琮和主神图形的二位一体。除了极其少量未完成的,所有玉琮上都有主神图形,包括完整型、省略型、简化型、变异型等。主神的完整形式是人神和虎神的结合。人神和虎神亦可分离,有的图形只有人神,有的只有虎神。玉琮和主神在整个良渚文化时期始终存在,但是不同时期的玉琮形制和图形表现皆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以太湖为中心的长江下游地区,自距今七千多年时,就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独自体系的古代文化分布区,或可称为太湖文化区。它在中国史前文化的发展与中华文明的孕育、诞生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继崧泽文化而起的良渚文化,则是这一文化谱系发展史上最为光辉的时期。良渚文化发现之初,曾一度将其归入龙山文化,直到五十年代后半期,才把它从龙山文化中独立出来,并赋于良渚文化的名称,开始了良渚文化研究的新阶段。七十年代以来,尤其是最近几年,良渚文化玉器的大量出土和祭坛、殉人墓等重要遗迹的发现,令人耳目  相似文献   

11.
蒋卫东 《收藏家》2009,(4):57-62
鸟穿云登天、倏忽来去的能力,很容易使先民将它跟变幻莫测的天联系在一起。蒙古萨满传说中,鹰是“腾格里”(天)的使者。商代甲骨卜辞中,也有视鸟为天使的字句,如《殷墟小屯·文字丙编》117条:“翌癸卯,帝不令凤?贞、翌癸卯,帝其令凤”,卜问的是帝令不令凤,凤来不来?很清楚,凤是作为天帝的使者。《左传》中“我高祖少挚之立也,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的文化与文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就以秦岭为界,分为南北两个工业区,至旧石器时代晚期,南方和北方又可分为不同的区域性文化类型。这为中国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多元性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王书敏 《四川文物》2005,35(2):39-43
三叉形玉器是良渚化玉器中造型最为独特的器物,其基本形制为下端圆弧,上端为对称的方柱体平头三叉,有的还雕刻着神秘、繁缛的纹饰,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化内涵。迄今为止,仅在良渚化分布中心地区的大型墓葬中有少量出土,因而越发显得稀有而珍贵,是良渚社会上层权贵们所专有的礼器之一。本从三叉形玉器的外在形态、化属性以及良渚社会的化习俗、传统三个方面,初步论证了三叉形玉器渊源于良渚先民们所崇拜的鸟。  相似文献   

14.
夏文化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夏文化代表了古代文明的诞生,同时又是探索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基础和出发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特点是多个源头而以中原地区为主源,中国古代文明诞生时期的特点是出现统一的王朝,有一个先进的全国性中心,具有很强的文化凝聚力.  相似文献   

15.
良渚文化的中心在太湖流域,太湖流域的原始文化从早期发展到良渚文化时期,是良渚文化神徽产生的时间条件;太湖流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是良渚文化神徽产生的空间条件。由于这一地区的人对频繁发生的洪水的恐惧,从而把雷神作为天神来敬仰,这正是良渚文化神徽的真正内涵,这种信仰在某些少数民族地区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6.
良渚文明兴衰的生态史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杰 《东南文化》2005,(5):33-40
环境考古学的发展为讨论良渚文化的衰亡开拓了新的思路。然而,环境论者在表述论点时,常常会片面地强调外界环境变化对文化发展影响,显得过于机械化和简单化。从地理学和考古学的基础研究入手,深入地阐述了环境考古学的理论基础,提出生态史观是研究良渚文明兴衰的有效方法。通过对良渚文化系统动态分析,认为良渚文明的兴衰是其系统中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良渚文化的衰亡是因为人地关系紧张,造成了系统的紊乱。  相似文献   

17.
何鸿 《南方文物》2001,18(2):32-41
两点说明:一、关于河姆渡文化系河姆渡文化系指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关于这三支文化之间的关系,学术界观点不一致。我之所以将这三支文化形态归结为一个系统,主要出于以下原因:(一)时空上的相同:这三支文化同在长江下游流域,同为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且绝大部分在浙江省境内。(二)文化形态上的相同或相似:这三支文化同属于稻作农业文化区,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化特征,如有代表性的玉器、鼎器、纺织、漆器、陶器、纹饰等,而且,这三支文化共同开拓了“中国稻米之路”。(三)文化层的叠压关系:这三支文化有时空上的叠压关…  相似文献   

18.
探讨昙石山文化与良渚文化的关系,从器物类型剖析看有同有异,其相同因素与交流有关,考古发现迹象推测,浙南是它们交融的联结地;其不同特征,体现了各自的土著性,彼此文化来源不同。  相似文献   

19.
夏鼐对稻、粟、小麦、番薯,人类食物的起源;蚕、桑、丝绸人类衣着实物;马、车马坑人类出行工具等作了深入的研究,阐述了古代农业的发展与实践,人类文明的起源与演进。  相似文献   

20.
吴敬 《东南文化》2004,(6):77-82
通过对良渚文化高台大墓中出土玉锥形器的类型学研究,探讨了此种器物两种器型的用途及其分化,并对带有纹饰的一类器型的宗教含义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