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兰兰 《丝绸之路》2011,(16):77-79
作为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生活在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南宋时期。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梦诗",借梦境抒发其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将爱国之举、报国之情托付于"梦诗"中,是由他心中深沉的爱国情结所致。从内容看,陆游的"梦诗"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抒发对收复失地的无限渴望;二是表现他报国无门之悲;三是抒写他游历山水的感受。从陆游"梦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汹涌澎湃的爱国激情,体味到诗人豪壮、赤诚的爱国情怀,这种情怀对现阶段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杏花时节     
每当烟花三月春雨霏霏的时候,人们总爱吟诵晚唐诗人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诗人的羁旅情怀,其意境清新、明白晓畅,长期以来为人们所传诵。其实,那寄托了人们无尽遐想的杏花村,或许就在江苏的丰县。  相似文献   

3.
钱英 《神州》2013,(12):1-2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总是关注民间的疾苦,同时也充满着无限的爱国情怀,对现实生活进行最为真实的呈现。通过那些那沉郁顿挫的语言,蕴含的是其现实、真实、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诗歌的海洋中荡漾这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这条大船,达到了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顶峰。在其现实主义代表作"三吏"、"三别"中,其深沉忧民意识以及爱国情怀更能打动我们,其作品值得炎黄子孙进行虔诚的品读。本文主要探讨杜甫爱国情怀的形成以及其爱国情怀的具体内涵,在此基础上品析其"三吏"、"三别"中所蕴含的悠悠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4.
魂兮归来     
赵焕军 《神州》2011,(10):1
屈原之死,一种自由、高尚,而独立的死。在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信仰完整活下去的时候,死就背负起意志和尊严的神圣使命。端午节,传承了一种情怀,悲壮而凄美,气吞山河。它向世人所传达的,是一个诗人忧国忧民、热爱故土的高尚情怀。端  相似文献   

5.
姚永 《神州》2012,(21):34-35
在李唐王朝,有两位伟大的悲剧诗人一直为人所关注,其中一位就是被誉为“诗圣”的杜甫,他生活在大唐由盛转衰的时期,时代造就了他的悲剧,使他生活无着落,入仕也为难,颠沛流离,终其一生;但同时也造就了他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成就了他“诗中圣哲”的美名。另一位就是李商隐,正如他的诗一样,他一直是个扑朔迷离、让人欲说还休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饮酒诗是杜甫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其饮酒诗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杜甫充满悖论的心灵意蕴:他既是一个“穷愁的大丈夫”,又是一个“清醒的醉饮客”;杜甫的饮酒诗呈现出中国诗酒文化的独特形态:穷愁清醒。这种文化形态不仅体现了杜甫心酸悲怆的内心世界,更展现了一种大地般的博大的人道关怀。杜甫创造了中国诗酒文化中继“天”、“人”境界之后的“地”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黎美樱 《神州》2013,(34):3-3
色彩能在文学作品中有力地表达情感,反映着作者诗人的心理、性格以及情感。对比李杜诗歌色彩中蕴含的生命意识,李白呈现出入仕之心-出仕之心-归隐之心的心理变化过程。杜甫的则表现在忧生忧世情怀与现实的碰撞上,最终在佛道仁爱兼济精神的顿悟中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8.
王耀 《丝绸之路》2007,(12):52-53
古秦州(今甘肃天水)十景之一的东柯草堂,是唐代诗人杜甫流寓秦州时居住过的地方,历史上吟咏它的诗歌作品连篇累牍,唐以后的评论家把杜甫陇右诗誉为诗人最高成就的分水岭,把东柯草堂誉为天下第一座草堂。然而古秦州这处绽放着诗人  相似文献   

9.
卫麦鹏 《沧桑》2009,(4):247-248
本文分析的是美国现代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抒情短诗“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雪夜驻林边),作品文字简练洁美、清新朴实,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与现实情怀。关于作品的语言运用,诗界的评论各不相同。本文试用英国现代语言学家韩礼德的文体学理论,对其进行解析,从另一角度分析作品寓于诗歌语言的深意。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圈点最多的诗,作者既非李白,也非杜甫,而是一生怀才不遇、满腹牢骚的晚唐诗人罗隐,共圈点过90多首。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其光辉诗篇彪炳千秋。晚清著名诗人郑珍,其现实主义的诗作,亦名传遍选。黎汝谦《巢经巢诗后集引》曾言:“吾观先生晚岁之诗,质而不俚,淡而弥真,有老杜晚年境界。”但何以如此,语焉不详。为之聊述浅见,以求指正。一境遇巧合杜甫出身官宦世家,其父审言,是当时有名的诗人。“诗是吾家事”,良好的家庭儒染,使诗人受到直接影响。诗人自幼刻苦好学,且敏颖早慧:“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襄。”(《壮游}))又尝自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杜甫创作的深厚富博的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严铭 《巴蜀史志》2013,(4):40-44
在中国文学史上,杨慎与杜甫有着独特的因缘关系。这不仅体现在他对六朝诗学的审美评判,与杜甫有某些契合之处,就是在诗歌创作上其学杜时间之久,可谓矢志不渝。特别是谪戍云南和生命的后期,其对杜甫晚年的人生况味和杜甫“蜀中诗”的体悟尤深。其诗更得杜诗风韵。  相似文献   

13.
康硕 《神州》2013,(2):1-1
以书画闻名于世的郑板桥同时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文学家。他的身世命运与唐代大诗人杜甫颇为相似。郑板桥也十分推崇杜甫。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杜甫的诗学观,其诗作也自觉地学习杜诗,读其诗者不难发现,无论题材内容还是形式风貌,郑板桥的诗作都深受杜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人类的最初发祥地——河南形成了独特的中原文化。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生活的人们,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性格特征,青少年时期的文化熏陶,培养了杜甫的务实、豪侠的人格品质。这种完美的人品,直接影响着他的诗作,对于国家前途、社会现实和普通民众命运的深切关注,形成了他的诗作风格。中原文化哺育了杜甫的人品,也哺育了他的诗品。  相似文献   

15.
唐代,洛阳诗歌创作繁荣,诗人云集,被誉为“诗都”。唐代三大诗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相会于洛阳,“诗魔”自居易晚年长期居住于洛阳,最终长眠于龙门山琵琶峰。宋之问、沈俭期、孟浩然、王维、刘希夷、王昌龄、杜牧、等60多位名的唐代诗人,他们或在洛阳做官,或来洛阳访亲寻友、观光游览,都为洛阳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  相似文献   

16.
在中唐诗坛上,白居易有着独特而重要的文化地位。这种地位的奠定,主要体现在诗人对现实复杂而丰富的感悟和体验中。在众多的诗歌作品中,最能代表诗人这种情感特色的莫过于其讽喻诗。本文主要通过对白居易讽喻诗的代表——《新乐府》诗歌的研究,从白居易诗歌批判性意识的形成原因、具体体现、批判性方式三个部分来对白居易《新乐府》诗歌的批判性特点做初步探讨,旨在体现白居易诗歌在展现当时社会现状的同时,由此而产生的具有独特性艺术魅力的批判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唐代大诗人杜甫《岁宴行》诗日:“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  相似文献   

18.
杜甫对以赋为诗的运用,从题材上来说,主要表现为战争诗、纪行诗和咏物诗的大量创作;在体裁上表现为以长篇古诗和排律的创作;在技巧上则体现为辞藻的丰富与典故的铺陈。以赋为诗,使杜诗的表现领域得到了全面的拓展。  相似文献   

19.
姬秀丽 《沧桑》2010,(3):232-233,240
在唐代诗人的笔下,泰山是神仙居住的洞天福地,泰山神神通广大,能与天沟通、能治鬼、能生云造雨。诗人的泰山信仰带有鲜明的附势与媚俗色彩,这表现在诗人泰山诗的创作热情和描写内容明显受到皇室在泰山政治活动多少的直接影响并打着深深的国教——道教烙印,这种泰山信仰与诗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有关,在他们心目中,泰山首先是一座政治山,其次才是神山。  相似文献   

20.
王劲 《丝绸之路》2011,(18):123-127
于右任先生是近现代我国享有盛誉的文化名人,他出生于陕西,对祖国的大西北有着深厚的感情。于右任一生曾多次度陇,足迹遍布陇上。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咏陇诗。他的咏陇诗寄托深远、典雅含蓄,表现出诗人内心真挚的民主主义革命情怀和爱国情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