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漳州市政协在最近的一次姓氏调查发现,全市共有蓝姓34114人,钟姓24045人,雷姓651人,盘姓23人。此次调查还显示,至今诏安、漳浦、龙海、华安等地还分布着畲族居民,其中蓝姓主要分布在漳浦赤岭、湖西,龙海隆教,华安官畲村等地;钟姓主要分布在诏安美营村、漳州郊区茶铺村、松州村、宏道村及华安安坪村等地,雷姓主要分布在华安、平和、东山等地。闽南这些畲族目前的状况如何?受闽南文化的影响有多大?畲族文化的保护存在什么样的危机等现实问题,应引起畲族研究者们的高度关注。本文以福建最大的民族村诏安美营畲族村为例,通过对该村畲族文化的调查和挖掘,分析和探讨畲族闽南化的历史、现状,以及在畲族文化保护方面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李娜 《福建史志》2005,(4):51-53
翻阅闽南族谱,追溯闽南人祖先的源流时,我们会发现史料清楚地记载着闽南人的根在中原或北方,闽南人基本上都是从中原或北方迁徙而来的,主要聚居在幅建的厦门、泉州、晋江、南安、惠安、同安、金门、安溪、永春、德化、漳州等市(县)。自明清开始,福建大量向台湾移民,据数据统计,目前全台湾约75%的人讲闽南话。因此,台湾也是闽南人的主要聚住地。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华夏姓氏的重要起源地。中国自古至今出现过22000多个姓氏(现在仍在使用的有3500多个),其中起源于河南的约占2/3。在当今中国人口最多的300大姓(人口16万以上的姓氏)中,源于河南或主支起源于河南的有167姓。在宋代启蒙读物《百家姓》收录的504姓中,后人标注其郡望在河南境域的达115姓,居全国之冠。  相似文献   

4.
台湾话的本源是闽南话。由于闽南人移入台湾的聚居区不同 ,一般说 ,泉州人的聚居区多为泉州话 ,漳州人的聚居区多为漳州话。日本霸占台湾期间 ,有两次调查数据足可说明闽南话的广泛范围。 190 7年《日台大辞典》揭示 ,台湾讲闽南话有 2 30万人 ,占全台湾人口 76 6 6 %。 192 6  相似文献   

5.
<正>荣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从黄帝的传说到如今,至少已经有5000年的历史。在以人口多少为序的中国300大姓中,按照国家2011年人口普查结果,荣姓排序第277位。全国现约有荣姓人口20余万人,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吉林和黑龙江省等地,是华夏民族中的著名姓氏之一。"荣"字本意,据《说文解字》释义:荣者,桐木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梧桐树。因其(青桐)材质  相似文献   

6.
石姓渊源     
河南地处中原,古代为中华民族活动的中心,因而有一百五十多个大姓发源于河南。为了发掘河南姓氏资源的优势,中原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组织有关学者专家,编著了《中原姓氏寻根》丛书,一期一姓,为姓氏寻根游服务。今选录有关姓氏部分资料在本刊发表。  相似文献   

7.
《神州》2012,(13):23-25
没有一种方言能像闽南话这样,在向外播迁的同时,既保持自己语言纯正的血统,又与外族语言有如此深度的接触和融合。不可否认,早期原住闽越人在被汉人同化的过程中,极少量的闽越族底层语残留在闽南方言中,但汉语无疑是占据主要地位,从而使闽南方言成为汉语方言的一支。闽南话又称河洛话。五胡乱华时期(304-439年),中原的"衣冠八族"  相似文献   

8.
郑庆平 《南方文物》2022,(5):264-271
<正>闽南地区指现今行政区划中的厦门、泉州和漳州三市及其所辖的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金门县、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和龙海市、漳浦县、云霄县、东山县、诏安县、平和县、南靖县、长泰县、华安县,主要分布在九龙江流域和晋江流域,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闽南地区远离中原,早在秦汉之际,生活在闽南的古代先民是百越族的一支——闽越族。晋唐时期,中原汉族人口数次大规模南迁,进入闽南,  相似文献   

9.
李姓为我国五大姓之一,民间素有“张王李赵遍地刘”说法,可见李姓在我国人口的份量。据近年中华姓氏调查和有关学者研究表明,全国汉族姓氏中以李姓为最多,约占汉族人口的7.9%,人数超过8,700万,其次为王、张、刘、陈等姓,合称五大姓,总人口约有3.5亿,占我国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近代台湾的寺庙建筑深受闽南建筑文化的影响,在台湾处处可看到闽南建筑风格的寺庙。闽南建筑风格分为漳州派和泉州派。在台湾的匠师中,陈应彬、叶金万与王益顺被称为台湾寺庙建筑"三大匠师"。王益顺为泉州惠安人,而陈应彬和叶金万都是漳州人。陈应彬(1864—1944年),是台湾知名大木匠师,承继漳派大木作技术,在台湾寺庙建筑史上占有一席地位。陈应彬的祖先是南靖县人,约于清乾  相似文献   

11.
正男人刮脸剃须不足为奇,而女人刮脸剃须恐怕听说过的人就不多了。在闽南和台湾,不但有女人刮脸,还有不用剃刀的"挽脸"法!闽南和台湾方言"挽"乃拔的意思,"挽脸"就是一种用纱线拔除脸上汗毛的古老美容法。早年,在闽南民间,姑娘出嫁前夕既要洗发、梳妆,还要"挽脸"。闽南人习称没有出嫁的闺女为"查某根",而"挽脸"后,就意  相似文献   

12.
福建在秦汉之际建立了闽越国.当时基本上还是贵族有姓。百姓无姓.因此史载的姓氏不多。晋代以后,中原各姓陆续南下入闽,主要聚居地从闽北向闽江下游以及晋江流域发展.在长期的迁徙与定居中.各姓氏逐渐发展为聚族而居.这种现象是福建姓氏分布的重要特点。许多中原士民都是举家或举族南迁.在福建定居以后.各宗族依靠宗族势力争夺土地和山场等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13.
郭姓是黄帝后裔。唐时有府兵队正郭鱼(淑)随陈政、陈元光父子人漳地靖边.建州后就地落籍在漳传衍。宋时有郭嵩、郭镕裔孙人漳传衍。郭姓在漳州与原住民及其他姓氏和睦相处.一起为漳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作出贡献。明清时期.漳州郭姓已传衍漳属各县及省内外.并有裔孙陆续渡海人台湾垦殖。现全国郭姓约1500万人.占全国人口1.15%.按中华姓氏人口排序居第18位。  相似文献   

14.
为完成学院《客家宗族姓氏研究》课题,我们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曾组成专题考察小组北上,考察客家主要姓源区中原大地,探索客家姓氏的中原祖根。这次考察所至,包括郑州的河南省博物馆、方志办、地名办、开封的河南大学图书馆、文博馆、历史系资料库等,搜集资料包括历史文献、地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回回民族的人口有570万,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他们大都“大分散、小聚居”在全国各地。回回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富于团结的民族,他们为缔造中华民族,推动祖国历史前进,是做出过贡献的。 本文仅就回族人的姓氏作点探索,目的是为了使人们从这个侧面了解回回民族在我  相似文献   

16.
正在决定新中国前途和命运的三年解放战争中,神州大地驰骋着一支部队。他们以简陋的装备,面对着美国机械化装备的数百万国民党军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就是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中原野战军,老百姓亲切地称其为刘邓大军。我叫芦凯,原河南郾城县召陵乡大周村人,当年,我就是中原野战军二纵四旅十二团一营的一名战士。如今我已是耄耋之年,但在刘邓大军中的那些日子仍历历在目。抢渡黄河兵家素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1947  相似文献   

17.
浮滨文化是商末周初活跃于闽南、粤东一带的一支东南沿海土著文化。该文化中常见的璋、戈等皆为中原夏、商文化的代表器形,这些文化因素如何辗转进入东南沿海长期以来众说纷纭。文章通过剖析浮滨文化玉石器中包含的外来文化因素,初步蠡测中原文化因素进入粤东、闽南的时空、路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刘瑞龙 《神州》2009,(1):37-40
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不止一次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陈毅对人民群众的支援有着很高的评价,正是广大群众的支援,有力地保证了战略决战的胜利,充分地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淮海战役中,前线参战将士加上随军民工达150多万人,仅每天消耗的粮食、马料就有数百万斤。而淮海战役中,最动人的场景就是几百万推着小车运送粮食的人民大军。  相似文献   

19.
花子 《旅游纵览》2012,(2):36-38
<正>在意大利的小城维罗纳,有位风华绝代的女子,她没有因岁月的变迁而被人遗忘。她就是莎士比亚剧作中的女主角——朱丽叶。小城维罗纳因为朱丽叶的阳台,每年都有数百万人不远万里,怀揣着各种心情来探访。  相似文献   

20.
渤海王族出自古代东北的靺鞨粟末部,汉姓为大氏。关于大氏的来历,学界有多种说法,作者赞同"大舍利说",即以官为氏。关于大氏原来的琳鞨姓氏,据1991年出土的契丹字和汉文墓志资料考证,认为渤海王族原来姓氏为"迷里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