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关于“我明确地把这一运动的‘历史必然性’限于西欧各国“的论述,国内学界一种观点解释为:马克思在这里强调资本主义道路或社会形态的“历史必然性“明确地限于西欧各国,表明了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道路的多线性或多样性问题的认识。实际上,马克思这里只是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的起源“问题,而马克思要将其“‘历史必然性’限于西欧各国“的“运动“,也只是指资本主义生产起源之时英国及其他西欧国家对农民的痛苦的、可怕的剥夺运动,或者说是指这种以“生产者同生产资料的彻底分离“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的起源“运动,而非一般的“资本主义社会“或“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主义的基础。消灭封建主义,归根到底是破坏封建土地所有制,同时破坏与它相联系的农民“份地制”(即农民不完全的、有条件的土地占有制)。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不同,同时也受阶级斗争进程的影响,因而封建主义消灭的过程分别遵循不同的道路,在英国是从消灭农民的“份地制”开始的,它的典型表现就是“圈地运动”。圈地运动经历了两个高潮,一个出现在十五世纪后叶,延续至十七世纪末,另一个发  相似文献   

3.
李学智先生断言“马克思将其‘历史必然性’限于‘西欧各国’的‘运动’只是指资本主义生产起源之时英国及其他西欧国家对农民的痛苦的、可怕的剥夺运动,或者说是指这种以‘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的彻底分离’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的起源’运动,而非一般的‘资本主义社会’或‘资本主义生产的道路’“,认为罗荣渠先生和我“为代表“的一些人把马克思“限于西欧各国“的“历史必然性“理解为“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道路“或“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马克思原著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回答了李学智先生提出的异义。  相似文献   

4.
为农民群众写历史,写农民群众的历史,这是史学战线上一场兴无灭资的大革命,是历史科学面向农村,面向农民,为五亿农民服务,让历史的主人掌握自己历史的根本问题。因为,一部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历史,就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劳动人民,在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中,用自己的血汗写成的。但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血汗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却被奴隶主、封建主及资本家等少数剥削阶级窃取了。历史的主人反而成为终年不得温饱的奴隶。劳动人民学习文化的权利被剥夺了,因而他们也就无法写自己的历史,同时也没有任何人替他们写历史。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的历史被剥削阶级完全歪曲了。历史上数百次的农民革命被  相似文献   

5.
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有了长久的历史,它经历了各个不同阶段和各种阶级利益的结合。它表现为被剥夺领土和特权上层王公与破产的下层农民手工业者的联合起义(即1857——1859年人民大起义);也表现为以工商业资产阶级为主体的印度国民大会的产生及中期所从事的有价值的活动;还表现在孟买无产阶级为营救自己的领袖而举行的政治性罢工进而演成的流血冲突。由此可以看出,资产阶级的僕从学者把印度的历史描写为驯服被教化的记錄多么荒诞可笑;同时我们也会看到,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经历了怎样的艰(?)地战斗过程,从而了解印度国家为什么这样珍惜民族独立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较长的一次农民革命运动。它存在了十四年,势力发展到十八个省,攻下了六百多个城市,动摇了清政府统治基础,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本文试从几个方面浅析太平天国存在十四年的原因。19世纪SO、6O年代社会大背景,为农民起义和发展提供了土壤。太平天国运动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得以滋生和成长。19世纪SO、6O年代,清朝统治日益腐朽堕落,对农民剥夺凶狠,农民挣扎在贫困和死亡线上;佃农辛劳一年所得”,交纳地租后,无以养生糊口,在亩收不过两石余的江南地区,“而私租之重者至一石二…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世纪德意志“二期农奴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亚平 《世界历史》2000,1(2):64-70
中世纪晚期,西欧许多农业地区因商品经济的介入而松动了封建关系,并进一步瓦解了农奴制。与西欧其它地区相比,德意志的农产品较早地加入了商品交易中。这是因为早在13世纪德意志就普遍实行了土地的租佃制,农村中有相当一批的个体自由农民。但是,随着粮食贸易的扩大,尤其是粮食贸易加入到远程贸易的交往中后,德意志农村的社会却向着与西欧其它地区相反的方向发展。大领地制更加巩固,自由农民原有的政治权利被剥夺,沉重的劳役重又强加在农民的身上,这些都大大推迟了德意志实现农业资本主义的进程。这种历史现象被历史学家们称之为“二期农奴制”。“二期农奴制”的产生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有很深的历史渊源,是由多方面的历史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俄国的“争取哥萨克身分”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乌克兰自合并于俄国后,封建主在沙皇制度支持下,不断侵占农民和哥萨克土地;剥夺哥萨克在1648~1654年解放战争中获得的权利和待遇,将他们变成农奴。在这种情况下,17世纪末18世纪初,东乌克兰发生了内容独特的反农奴制运动——“争取哥萨克身分”运动。这是沦为农奴的农民和哥萨克企图通过法院和行政机关获得和恢复歌萨克身分和权利的  相似文献   

9.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又说:“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可是,在解放前几千年的旧中国的所谓“官书”“正史”中,却触目尽是帝王将相的记载。劳动人民创造的历史,却被历史上的剥削阶级所篡改、涂抹和霸占,以致历史的真相被歪曲,人民的业绩被湮没,人民的形象被丑化,从而使得本来属于劳动人民的历史,反而成了剥削阶级的记功碑,成了奴役劳动人民的思想武器之一。这种反常和悖理的状况,是剥削制度造成的。正如马克思所教导我们的:一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50年:农业集体化道路与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50年,是一部不断探索和创新制度的历史。从土地改革到农业合作化,从人民公社到家庭承包经营。每一步探索和改革,中国农民都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也付出了高昂的历史代价。最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亿万农民找到了一种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这就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府于1950年6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①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场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的核心是剥夺地主的土地、房屋、牲畜等财产,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使农民“耕者有其田”…  相似文献   

11.
焦莹 《神州》2012,(5):126-127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人类认识自我生存和发展状况不可或缺的工具,其在马克思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为指导,着重分析在不同的领域中被异化的人类活动,批判地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对异化不断扬弃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2.
十四、十五世纪时,全欧洲经济发展的趋势大致相同。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封建主对农民的剥削形式,由劳役地租和实物地租转为货币地租。农民的经济独立和人身自由逐渐扩大。封建主的自营地逐渐减少,绝大部分土地出租给农民耕种。这种土地制度称为领地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82年曾经提出:“农奴制在十三和十四世纪几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中国民间的普通民众虽然直至晚清都几乎被完全剥夺了接受系统教育的机会,但他们对历史仍然十分爱好,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非常崇敬,对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汲取也比较深刻,并以特有的方式表明他们对历史的总的看法,回答了历史发展演变、社会发展动力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4.
《沧桑》1993,(1)
历史象一条长河,它的曲折的流程,预示着未来可能的流向,而河底的淤泥中,则埋藏着许多闪光的文化宝藏。开发山西,建设山西,在山西这块土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先要了解山西的现状和历史。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讲,让更多的人了解山西的历史,这本身就是建设山西、开发山西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孔庆山 《史学月刊》2008,(10):70-77
村镇制度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村镇制度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嬗变过程,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领域,它具有不同的含义。在英国早期历史上,它是一种具有有限民事职能的自治组织;在殖民地时期的新英格兰,它具有“村镇移植”的含义,主要是一种土地分配和处理以及人口移植制度;依据美国1785年《土地法令》确定的土地测量制度,村镇完全成为一种土地测量单位;随着美国西部的开发与领地和州的组建,村镇又成为西部某些州的基层政治组织单位。综观美国村镇制度的整个演变过程,它既有明显的演变阶段性,又有各种制度相互交叉和平行存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土地问题是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面临的基本社会问题。这一问题如何解决不仅关系着这次革命本身,而且影响着革命后英国社会的发展。马克思在谈到“英国革命的保守性的谜”时指出:“应当这样来解释,即资产阶级与大部分大土地所有者之间建立了长期的联盟,而这种联盟使英国革命在本质上有别于用分散土地来消灭大土地所有制的法国革命。”正因为资产阶级不是与广大农民结成联盟,而是同农民的敌人——新贵族结成联盟,使土地问题得到最保守的解决,从而直接影响了这次革命和以后英国社会的发展。因此,研究英国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经济落后的国家,农村的土地关系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农村阶级关系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以后,在农业政策上面临的基本问题之一。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以个人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被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所排挤,典型的农业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是使农业劳动者与土地分离,从而剥夺和消灭农民;而在一个资本主义起步较晚的农业国家,现代社会变革的第一步则是消灭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直接为广大农民争得土地。然而,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向社会主义大农业发展的前景恰恰又要求以农业的集体经济改造和取代个体经济,实现农业社会化。就是说,要把农民对  相似文献   

18.
打倒“四人帮”以后,随着历史科学领域学术讨论空气的逐渐活跃,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又重新提了出来。最近,对这一问题早就做过专门探讨和研究的志纯、学盛同志又写出专门文章,阐述了他们对这一问题的最新见解。他们“考察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原始社会的思想的发展过程”,断定“马克思所说的亚细亚生产  相似文献   

19.
《攀登》2019,(6)
国内外学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质的另类解读,是基于资本逻辑在中国的现实存在。事实上,马克思生前就对资本逻辑的运行规律做过深入的分析,他肯定了资本逻辑的正面效应,也批判了资本逻辑的负面效应。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历史节点上,我们应以马克思的资本逻辑理论为指导,辩证地认识到资本逻辑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并且凭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势利导,探寻路径,从而驾驭资本逻辑,超越资本逻辑。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曾经指出:“资本的原始积累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而是它的起点。”历史实践表明,世界上任何一个在历史上产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都没有也不可能离开这一起点,日本也不例外。资本原始积累的基本特征和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通过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