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增东国舆地胜览》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氏朝鲜编修的内容最为丰富、门类最为齐全的《新增东国舆地胜览》,是在中国地方志书《方舆胜览》和《大明一统志》的影响下产生的地理志。其在篇目设置、志书结构、编纂方法等方面,都仿照了中国方志学家的做法,却少有创新和改进,体现出中国与朝鲜半岛古代文化交流中一脉传承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瀛涯胜览》是研究郑和下西洋三部基本文献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其版本源流也是三部中最为复杂的一部。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对此书的版本源流进行梳理,对它的内容进行校勘,但仍有不足之处。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海洋出版社出版的万明所著《明钞本〈瀛涯胜览〉校注》(下称“万明本”)是较为完善的校注本。万明本对《瀛涯胜览》的版本谱系进行了较好的梳理,介绍了《国朝典故》本、《说集》本、淡生堂本、《三宝征夷集》本、张异本和《艺海汇函》本。此外。除万明提到的几种明钞本,笔者又发现了《续四库全书》中辑录有《瀛涯胜览》一书(下称“续四库本”)。将万明本与续四库本对校,可发现续四库本的价值和不足,同时也有助于《瀛涯胜览》校勘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从风土习俗看《方舆胜览》中的人文地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焰 《人文地理》1996,11(4):79-80
《方舆胜览》中记载了许多地方的风土习俗,包容了人文地理的诸多内容。  相似文献   

4.
清官修《明史》过程中对于《王守仁传》的归属及其学术评价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结果以《明史》不立《道学传》。《王守仁传》归入大传不入《儒林传》而告终,争论的背后却隐含了史馆内存门户之见及其尊崇程朱理学的官方主流思想。《明史·王守仁传》主要取材于毛奇龄《王文成传本》、尤侗《王守仁传》、万斯同《明史稿·王守仁传》、王鸿绪《明史稿·王守仁传》。《明史·王守仁传》的成书符合清官修《明史》的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5.
明末清初史学家潘柽章、潘耒兄弟二人一生致力于明史的撰述工作。柽章撰《国史考异》、《明史记》,考证精审;《今乐府》为史诗性著作,保存了大量历史资料。潘耒应诏入明史馆,参与《明史》纂修,提出多项修史建议,堪为后世典范。二人毕生致力于明史研究的学术精神成就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6.
《明史》人物传记取材甚广,其中以《明实录》为重要的史料来源.《明史》许多传记据《明实录》中人物本传润色或删改而成,传记中时间、事件、奏疏等史料多取材于《明实录》,承袭了实录中的许多错误记载.据考察, 《明史》传记采纳自《明实录》与其他史籍的比例约是1比2.与具体某一种史籍相比, 《明史》传记对《明实录》的采纳占有绝对优...  相似文献   

7.
陆奎勋于雍正元年(1723年)参修《明史》,随后四年,他撰成《明史拟传》五卷。陆奎勋《明史拟传》较王鸿绪《明史稿》有四大特点:一、增补史料,扩充内容。二、纠谬订误,辨正史事。三、润色辞章,语句精炼。四、评价人物,直舒其意。殿本《明史》因袭或参考《明史拟传》,陆奎勋对《明史》修纂的贡献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8.
作为明代著名的史学家,王世贞的史学著作对清官修《明史》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在史料方面,王氏的著作为清人撰修《明史》提供了真实可信的史料;在传记的撰写方面,《明史》或直接因袭、或稍作删改了王氏的许多成稿;在事实的判断方面,《明史》很多依从王氏的论断考辨;在体例方面,《明史》亦受到王氏史著的影响,有关体例参考了王书  相似文献   

9.
李氏朝鲜中宗纂修的《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其舆地学体例承袭明代舆地学理论与方法,在分科门类的设置上,二者有极为紧密的承袭关系,并在中原舆地学文献体例的基础上,产生了增设分科和列设“新增”条目的舆地学方法流变。通过研究发现《新增东国舆地胜览》修纂诸臣对中原舆地典籍进行了深入研习,并有对中原历代舆地典籍体例的精深认识。展现了李氏朝鲜对中原舆地学分类理论和方法的深入借鉴,以及在借鉴中原舆地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具有朝鲜文献特征的舆地学新成就。  相似文献   

10.
万明女士的大作《明抄本〈瀛涯胜览〉校注》于2005年7月由海洋出版社出版,翻读一过,感想颇多,分述如下。一、几点感想1.《瀛涯胜览》的第九次重要研究成果马欢随同郑和三次下西洋,记录见闻,所著《瀛涯胜览》为下西洋活动第一等重要资料。《瀛涯胜览》初稿成书于永乐十四年(1416  相似文献   

11.
周怀宇 《古籍研究》2002,70(3):68-74
《方舆胜览》,南宋时期的徽州学祝穆、祝洙相继编撰。全书70卷,以南宋王朝的地理区划为纲撰写的一部全国性的地志。内容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12.
乾隆元年(1736),全祖望撰《移明史馆帖子》六通,商榷《明史》之《艺文志》、《史表》、《隐逸传》、《忠义传》,由于此期史馆审订《明史》之处甚少,其建议未予以采纳。《明史》刊刻之后,全祖望遂先对《明史》进行纠缪订误、补充史料,撰写了大量墓志传状题跋之文,极力褒扬明末清初抗清人物的忠义气节,充分彰显浙东学派"经世致用"的治史风格。深入探究全祖望对《明史》之检讨,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全祖望史学思想和治史特色,还有助于深入研究清朝官修《明史》之得失。  相似文献   

13.
《明书》是清初史家傅维鳞(1608—1667)任翰林院编修时所纂纪传体明史,因《四库全书》仅列其入存目,并加以否定,学界对《明书》多有误解与轻视。本文由反驳《四库全书总目》对《明书》的批评入手,从《明书》对官修《明史》的影响、对明史研究的价值以及作为第一部明代全史的史学地位等方面,对《明书》做了相对全面、客观、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吴航 《安徽史学》2016,(1):49-55
清朝科举考试策问官方《明史》修纂,始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顺天乡试;但到乾隆朝殿本《明史》刊布之后,科举策问仍试及官修《明史》。官修《明史》的时政内容大规模地进入科举策问,旨在使广大士子深入了解官方政治,积极阐发有关《明史》修纂的史学见解,提出有益于《明史》修纂的建议和意见,说明当时国家对此重大"文治"工程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当然,清朝官方主导下的科举策问与《明史》修纂,以及对士子策答《明史》修纂之建议和意见的吸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官私双方在《明史》修纂上的弥合程度,对稳定和巩固清朝统治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郑明 《郑和研究》2005,(4):49-52
郑和下西洋档案没有完整保留下来,也可能还没有完全发掘出来,郑和本人又没有著述,仅有几块碑刻,因此今人所见下西洋原始史料中最重要的一部当推马欢《瀛涯胜览》(下简称《瀛》)。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动高潮中,万明同志默默耕耘,对四(五)种该古藉的明钞本进行校勘、注释,终于赶在2005年7月出版了“明钞本《瀛涯胜览》校注”(下简称“明注本”)为学术界和广大公众提供了一本可靠的、集成的、  相似文献   

16.
天一阁藏万斯同《明史稿》,是万斯同四百十六卷本《明史》之底本,其中大量的朱笔校语与校迹亦在《明史》编纂学上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仅就此略呈管见,以期对万斯同及《明史》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中华书局点校本《明史》为诸本明史中最佳版本,然而由于《明史》卷帙浩繁,点校本中仍有一些错讹。其中的《诸王世表》是研究明代藩王的基础文献之一,有必要对其再做校订,以求信实。本文使用多种明史版本及稿本进行校勘,对于记载不同处又分别用《明实录》、王世贞《弇山堂别集》等重要明代史籍查证。通过校订,发现其中可加正误及缺失可补漏者49则,其中4则内各含2条错讹之处。  相似文献   

18.
《明史·艺文志》“史部职官类”①著录:“傅汉《风纪辑览》四卷。”然现存嘉靖刻本②《风纪辑览》一书前有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作者自序,作者为傅汉臣,这就证明《明史艺文志》著录的作者是错误的。关于傅汉臣的传记,仅以下三种。即《兰台法鉴录》卷一五记:“傅汉臣,字元功,山  相似文献   

19.
现存殿本《明史》地理中的若干失误或待斟之处,多由《明史》成书时徵引原始史料的失误或不审所致;而点校本《明史》地理中的若干瑕疵,多属误校或漏校。追源溯流,查考《明史》纂修所据的若干原始文献,并认真复核点校本的若干点校,发现其中的错漏或待斟之处,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明史》以作参考。  相似文献   

20.
康熙十八年,汪琬与试博学鸿儒,入明史馆。与总裁官叶方蔼修史意见不合,在史馆仅六十日即移出。康熙十九年撰成列传一百七十五篇,后刻成《拟明史列传》二十四卷。作为《明史》纂修史上第一部刊刻问世的文字,《拟明史列传》集中反映了汪琬秉笔直书、合经史为一以求致用、裁剪得体兼求史笔有韵的史学思想,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