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清代,史馆、幕府和私家这三类修史形式一直是并存发展的。在治史范围和思想倾向上,三者有明显差异,史馆基本上垄断了国史和当代史的纂修,幕府修史的范围则随着政治环境和幕主个人兴趣的变化而变化,私家修史对社会变迁特别敏感,其研究范围往往最能体现时代特点。同时,这三类修史形式又因为幕主的政治身份和学人们的流动而发生联系,从而使不同的史学思想、修史理念在之间传播、交流。在具体的修史活动中,三者一直处在互动状态,史馆修史或刺激、或打压幕府、私家的修史活动,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幕府、私家修史的盛衰消长,而幕府、私家修史在某种程度上也迫使官方不断调整修史政策,以适应社会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史学史上,宋代是一个星汉灿烂的时代,不但官方所修的国史、实录、会要等种类繁多,产生了象司马光《资治通鉴》这样辉煌的巨著;而且私家修史之风尤盛,特别是靖康南渡,文人士大夫惩于家国之乱,竞起修史,以为殷鉴。在这众多的史籍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得暇拜读杨绪敏教授的新作《明末清初私家修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以下简称"杨著"),深为已过花甲之年的杨教授不避难题、勇攀高峰的精神所折服,感慨良多,特著之于文,以抒胸意。私家修史是中国史学史上一个值得大力研究的课题、是一座亟待发掘的富矿。所谓"私家修史",大约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指非史官、未得官方授意而私自修撰史书,二是指虽居史官但未受命撰史而利用职务之便私自修撰史书。我们这个民族历来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的官方史学,具有制度化、组织化并且纳入政权机制的特点,这是区别于西方史学的重要特征.这种文化传统影响古代日本,使之也出现官方史学.但中日两国的传统官方史学存在着明显区别,这表现于修史的组织机制、修史成果格局和史学理念三个方面.时至近代.中日两国官方史学先后转型,但表现不同.中日两国都未能彻底摆脱官方史学传统,也不能完全将之保持,特别是日本明治时期做出复兴官方修史的努力,终归失败,说明官方史学虽然影响力很大,却不是史学发展的普遍方式,难免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5.
一、北魏时期“十六国史”的撰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史学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佛教的传播、玄学的兴盛,使得学术思想日趋活跃,不过,儒学的统治地位并未动摇。过去,作为懦学附庸的史学,这时彻底摆脱了“附经立说”的束缚,形成了一个独立、完整、多样化的学科。加上政府设置史官修史和私人修史之风  相似文献   

6.
卞利 《安徽史学》2003,(6):112-112,12
史学史是研究史学发展历程、探究史学发展规律的一门学术史.中国修史传统源远流长,数千年来流下的史学著作汗牛充栋、浩若烟海,围绕修史过程所形成的丰富的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宋代是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无论是修史种类的多样化、修史制度的完善程度、修史机构的合理设置还是修史成就之高都超越前代。宋代社会氛围相对宽松,政治管控较为开明,经济文化繁荣,民众言论相对自由,这些因素为官、私修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宋代史学编修在继承前代的同时,又面临复杂的政治、社会情况,史家修史观有了新的发展,如受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等影响,强化史学资治功用贯穿两宋始终;理学兴起,使宋代史家重视突出义理史观;党争政争以及皇权、相权对修史影响更加强烈等。研究宋代史家的修史观及其时代特征,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宋代史家秉持怎样的世界观、价值观、政治立场等进行史籍的编修工作,以及当时主流意识形态和朝廷政府意志对史家的影响等,也有助于更好地运用和鉴别宋代史籍、史料,正确把握宋代历史的发展与演变。  相似文献   

8.
中国史学的发展到了唐朝出现了一个大大的转折点,修史制度开始从私人修史向政府或者说是官方修史转变,统治者在经历了社会的巨变的过程中,已经充分的认识到了史学对国家政权的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建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只是简要的谈谈政治因素如何来影响史馆修史的工作以及其中的部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由于明朝官方所修国史失实,私家修史存在比较严重的曲笔、讳饰等现象,因此明中叶以来史学考据应运而生。首开史学考信风气之先的是王世贞,其代表作《史乘考误》是明代首部对当代史史料进行考证的著作。其后焦竑、朱国桢、张燧、朱明镐、谈迁、钱谦益等人在考史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缺失。  相似文献   

10.
唐末以前官修史书要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至迟在殷商时代便有了史官。最初的史官虽非以修史为专务,但记录时事无疑是他们的一项重要职责,这实际已开官方修史活动的端绪。史官将过去的记录编次成册,便是官修的史书。而私人修史,则是到了春秋末期,由于社会文化的发展,历史记载由官府流传到民间之后才出现的。两者相比,官方修史活动的历史要更久远些。而且,以最初的史官修史直至民国北洋政府开清史馆,其间各朝各代官方修史机构的名称职司及官方选用修史人员的方式,虽然屡有变化,但官方修史活动的传统却从未中断,即使在私人修史风气甚盛的时期也是如此。因而,官方修史活动当然是中国史学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血脉及其文化从古至今连绵延续、未曾有过中断的重要原因之一 ,是有着良好的修史史学传统。通鉴体 (编年体 )是修史传统中重要的一种体例。在现代社会 ,这种编年体体例仍是必要的。《清通鉴》就是颇可称道的这种体例的史学巨著  相似文献   

12.
<正>在有关中国近代史学转型的成果中,庾向芳教授的《近代史学转型视野下的民国清史学(1912—1949)》(上海三联书店,2022年)对民国时期的学术组织和学者研究清朝历史、编纂清史的活动进行了缜密考察,是一部值得重视和肯定的著作。一是选题新颖、论述构架宏阔。与既往研究取径不同,这部书聚焦于民国时期清史学以呈现中国近代史学的转型。易代修史,本是中国官修史学的传统之一,但对于清史的修纂,其处境与前代则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论《明史》编修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史》纂修官深受顾炎武、黄宗羲影响 ,重视史学经世致用和核实求真 ,折射出清初崇实黜虚的学术风气 ;在探讨史家秉笔直书原则时 ,强调史家“是非之心”对史著真实性的影响 ,显示出心性之学对史书修撰的影响 ;在史书体例上 ,提出“本乎时宜 ,因时变通”的观点 ,重视纪传体史书内部的协调与贯通 ;在史料采择上 ,要求本之实录 ,参乎野记 ,重视从史家人品心术角度评判史料价值 ,丰富了传统史学的“心术”论 ;史家还重视专家之书 ,批判史馆修史  相似文献   

14.
金代修史制度与史官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代修史制度与史官特点何宛英金代立国以后,效法中原皇朝的作法,建立修史机构,纂修本朝的历史,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修史制度。在此基础上,皇朝的修史工作取得可观的成绩,构成金代史学成就最主要的内容。但是,古代文献中有关金代史制的记载零星散落,迄今还尚未对...  相似文献   

15.
评中国古代史学的“史才”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察了中国古代典籍中“史才”的不同概念 ,认为“史才”在中国古代具有三种既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的概念 ,即史学主体综合素质之一 (修史的才能 )、史学主体的综合素质 (才、学、识、德 )、史学主体 (史学人才 )。由于“史才”最基本的含义是修史才能 ,为史学工作者职业身份确定的标志 ,因此它也成为包括史学“三长”及“史德”在内的史学主体综合素质的代称 ,并进而指代史学主体本身。从“史才”概念出发 ,弄清其不同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有助于加深对古代史学主体素质理论的认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乔治忠教授著《清代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相互关系研究》一书,于2016年9月由花木兰文化出版社出版。本书分为上中下三册,约53万余字,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对于清代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  相似文献   

17.
清代承袭历代修史制度,开设各类史馆颇多,纂修史著亦丰,为后世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史学遗产。国史纂修,是清代官方史学编纂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乾隆朝纂修的"五朝国史"较康熙朝"三朝国史"、雍正朝"四朝国史",体例更加完备、内容更加丰富,开创了国史纂修的新局面,促进了清代国史纂修制度的完善,成为清代官方史学日趋成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焦是晚明著名的思想家 ,也是一位史学家 ,他的史学思想体现在他对史学功用、史学标准、野史的价值、史馆修史的认识等各个方面。焦提倡史书“彰善瘅恶”的借鉴作用 ,认为史著应当经世致用 ,有益教化风气 ;就史书标准而言 ,他表彰直书实录 ,提出了著史当“善恶并列 ,不必以人为断”、“贵贱?列 ,不必以位为断”的进步观点 ;焦肯定了野史的价值 ,主张用野史补苴国史之缺 ,还为改良明代史馆修史 ,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他的目录学著作《国史经籍志》之“史类”反映了他对史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治史的优良传统,历朝的统治者都会编纂前朝的历史。就所修史书来说,清朝康雍乾时期无论种类之多或数量之巨都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此时期官方编纂的《明史》,体例严密,考订详慎,史料正确,对人物事件的评论比较符合公论,被公认是二十四史中质量最好的史书之一。可见,清朝康雍乾时期的史学成就,超过了清朝以前任何一个朝代。康雍乾盛世的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秉公持平"论兴亡;(2)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角度看待明亡清兴;(3)十分重视对史料的收集和鉴别运用;(4)重视选拔和任用有学问的人担任史官。"康雍乾盛世"时期的史学思想给我们当今盛世修史以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20.
杨艳秋 《史学月刊》2002,(11):69-74
焦竑是晚明著名的思想家,也是一位史学家,他的史学思想体现在他对史学功用、史学标准、野史的价值、史馆修史的认识等各个方面.焦竑提倡史书"彰善瘅恶"的借鉴作用,认为史著应当经世致用,有益教化风气;就史书标准而言,他表彰直书实录,提出了著史当"善恶并列,不必以人为断"、"贵贱竝列,不必以位为断"的进步观点;焦竑肯定了野史的价值,主张用野史补苴国史之缺,还为改良明代史馆修史,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的目录学著作《国史经籍志》之"史类"反映了他对史书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