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年潮》1997,(3)
“文化大革命”祸起,周扬首当其冲,被扣以“阎王殿”(指中宣部)的“二阎王”、“文艺黑线总头目”、“三反分子”等罪名,很快被打倒。其时,周扬刚动过左肺切除一叶的大手术,身体十分虚弱,在天津养病。1966年12月1日,他被从天津转移到北京,送到北京卫戊  相似文献   

2.
冯雪峰(1903年—1976年)和胡风(1902年—1985年),都是现当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文艺理论家,著名的作家和诗人。他们又同是鲁迅先生十分信任的战友和学生,鲁迅革命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建国后,他们都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饱尝了无数的屈辱和苦难。冯雪峰被错划为右派,开除出党,撤销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作协副主席等领导职务,降工资三级;胡风则被打成“胡风反革命集团”的头子,判刑20多年。从20世纪30年代起,他们与周扬一直处于情感隔膜、思想对立状态,彼此积怨甚深。周扬是造成他们后半世人生劫难的关键人物之一。历史…  相似文献   

3.
1952年在文艺界进行的文艺整风运动,是建国后文艺界的第一次整风。这次整风,被称为新中国文艺的一次“基本建设”。而整风的情况,除了从当年的报纸上看到一些参与整风人的检讨或体会外,因材料所限,无法窥知全貌。在我所收藏的信件和档案材料中,发现了在整风期间夏衍给周扬的一封信。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上,“周扬”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从上世纪30年代起,他便获得最高领导人的信任,成为其文艺路线的阐释者和代言入。周扬政治命运的每一步,其实也是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历史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5.
柯云 《文史月刊》2006,(3):31-35
据旅外的记者、作家们透露,外国文化界大都知道中国湖南的“益阳三周”,即著名文艺理论家周扬、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著名作家周立波。他们三人,不仅同生一个县,而且还是同一个祖宗。他们之所以闻名于世,正如历史结论所言“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无论个人怎样遭受不  相似文献   

6.
周扬自二十多岁就步入左翼革命阵营,担任“左联”党团书记。1937年从上海来到延安,作为文化艺术界的领导人,周扬一直为毛泽东所倚重。在“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周扬一直是中国意识形态的最主要的领导人之一,并被称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权威解释者、执行者。周扬的是非功过,需从历史的氛围来看。在党内政治生活比较正常的情况下,周扬在思想上的睿智和理论上的卓识是他人难以企及的。但是,当党内政治生活不健康、指导方针存在着严重失误的时候,周扬也难置身事外。他不但竭力宣传执行“左”的理论,而且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严重伤文、伤人。经历了“…  相似文献   

7.
鲁迅与周扬、夏衍等,都是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创建人。在“左联”初期,他们之间的关系还算良好,但到了1932年底却骤起风波,1933年下半年周扬担任“左联”党团书记之后,他们间的矛盾不断爆发,至1936年因“两个口号”的论争而尖锐化,互成仇人。对此,周扬等历来怪罪于胡风的“挑拨离间”。其真相却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8.
胡风事件中何干之幸免被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年潮》1997,(5)
谈到干之与胡风的关系,还要从三十年代上海文艺界那场笔墨官司说起。当时胡风作为党外进步作家加入左翼作家联盟,同鲁迅先生交往甚深。周扬当时是上海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的领导人。1936年,鲁迅、冯雪峰和胡风等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受到一些持不同观点的党内文学工作者的“围攻”。干之知道周扬与胡风的私人关系不好,但始终认为这桩“公案”应作为革命文艺队伍内部的分歧来解决。干之时任上海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的党组成员,周  相似文献   

9.
周扬多次要求丁玲担任文艺界领导工作,丁玲都拒绝了;周扬对《桑干河上》的漠视,激怒了丁玲延安整风后,尽管丁玲写作上的“转向”后与周扬所追求的趋同一致,但是,作为一名作家而存在的丁玲,在内心深处对周扬仍然不肯认同。虽然表面上她与周扬保持了一种平和的同事关系,但在私下里,她对周扬却没有什么好的印象。从披露出来的1948年前后丁玲的日记、信件中是可以看出来的。抗日战争胜利后,丁玲本拟转赴东北,但因交通阻隔而留在河北。1946年,周扬也离开延安到河北晋察冀革命根据地,并担任了这个革命根据地的宣传部长。1947年,丁玲写出了后来获得…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第3期《炎黄春秋》刊有《"异化"问题的讲座和周扬的遭遇》一文,追叙了周扬同志晚年的一些遭遇,读了令人感慨万千。文中插了一张照片,文字说明是"1983年4月8日周扬与人民日报同志交谈"。我初看时有点诧异。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我在报社文艺部工作,除十年动乱时期外,同周扬同志常有接触。多次听到他在大会小会上的报告和讲话,报纸文艺宣传计划和重要的文艺评论请他审阅,在他晚年也有不少  相似文献   

11.
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无产阶级革命文化运动的先驱者、党在文艺战线的卓越领导人周扬逝世已经十多年了。人们虽然没有为他建纪念馆、树纪念碑,而在长沙新建的毛泽东文学院大厅里,周扬等5位著名文学家的雕像,屹立在毛泽东身边;在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展出的历史名画《良霄》里,周扬再现在创建新中国的50位伟人的阵营中。周扬的名字和光辉业绩永远镌刻在中国人民革命和中国文化事业的史册上,他的思想品德、精神风范永远留在人民心中。  相似文献   

12.
有的人对阳翰笙这个名字不一定熟悉。但是凡经过“文革“的人一般都知道“四条汉子”。这“四条汉子”就是周扬、夏衍、阳翰笙和田汉,他们都是30年代以来中共领导下革命文艺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江青、康生一伙以“左”的面目出现,对他们大肆围攻,进行造谣、污蔑和残酷迫害。其中首先遭到冲击的是阳翰笙。那么,阳翰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相似文献   

13.
周扬、冯雪峰皆为文化名人,1931年在周扬主编的刊物上发表了长诗《汉奸的供状》。冯雪峰认为这是错误的,并提高到“违背党的策略”的高度。对此,周扬完全不接受。两人因此交恶。历时近半个世纪,直至1975年才“相逢一笑泯恩仇”。《〈汉奸的供状〉与周扬、冯雪峰交恶》一文详细介绍了两人交恶的来龙去脉,论证缜密,资料翔实。  相似文献   

14.
进去的原因     
《文史月刊》2011,(10):23-23
文革期间,秦城监狱的三位牢友互相问起进去的原因。第一次是资深牢友:“我因为反对周扬。”第二位刚进不久:“我因为拥护周扬。”第三位老者语出惊人:“我就是周扬。”  相似文献   

15.
柯云 《文史天地》2004,(12):24-28
据旅外的记者、作家们透露,外国文化界大都知道中国湖南“益阳三周”,即著名文艺理论家周扬、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著名作家周立波,不仅同生一个县而且还是一个祖宗,如同“一周”。他们之所以闻名于世,正如历史结论的“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无论个人怎样遭受不白之冤,即使精神和肉体受到折磨,‘三周’却一如既往对党忠诚,为真理战斗。因而赢得人们的尊敬”。  相似文献   

16.
周扬多次要求丁玲担任文艺界领导工作,丁玲都拒绝了; 周扬对《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漠视,激怒了丁玲延安整风后,尽管丁玲写作上的“转向”与周扬所追求的趋向一致,但是,作为一名作家而存在的丁玲,在内心深处对周扬仍然不肯认同。虽然表面  相似文献   

17.
周扬在“文化大革命“中(连载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扬被关押9年,家人备受迫害 1967年新年伊始,《红旗》杂志第一期发表姚文元长文《评反革命两面派周扬》。1月3日,《人民日报》从第一版到第五版转载。姚文元不厌其烦地  相似文献   

18.
“文化大革命”前夕,毛泽东在1966年春的一次中央会议上有一句尖刻的评语:“中宣部是阎王殿,要打倒阎王,解放小鬼。”一句话导致了中共中央宣传部的灭顶之灾。部长陆定一成为“文革”中的首批受害者之一。中宣部的几位副部长,如张际春、李卓然、张子意、周扬、张磐石,也跟着蒙受不白之冤。当年12月我从外地回到北京时,大街小巷都已刷成一片红色。我怀着惶恐的心情走进曾经工作过十年的中宣部大院,只见楼上楼下铺天盖地贴满“打倒阎王,解放小鬼”和“砸烂阎王殿”的大字报,高音喇叭里还传来刺耳的口号声,给人以大难将临、红色恐怖…  相似文献   

19.
《百年潮》2004,(4)
《文艺战线上的一场大辩论》是周扬为总结文艺界的反右、斗争所写的一篇长文,毛泽东作过很多重要修改。今天看来,该文很“左”,很粗暴,错误地点了许多文化人的名字。于是,在编辑《周扬文集》时就出现了争论。一种意见是不收,理由是,当年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同志已经平反,把这些旧账再翻腾出来,恐不利于团结;另一种意见是,应该实事求是地作些说明,为了保存历史的真实,纠正历史错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应该收。周扬本人赞同后一种观点,但是,最终还是没  相似文献   

20.
《文史天地》2002,(10):56-56
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六十周年之际,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了《毛泽东文艺论集》,首次发表了毛泽东1939年11月7日致周扬的一封信。毛泽东在信中说,周扬同志:文章看了,写得很好,必有大影响。某些小的地方,我认为不大妥当的,已率直批在纸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