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甲午战败后清政府于1895年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中国第一大宝岛台湾割让给日本。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作为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非常关注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同胞的命运,关心台湾同胞的革命事业,他曾先后三次赴台湾考察,在其一生的著作和言论中,直接涉及台湾和台湾光复问题的更是达35处之多。星星之火遍燃台湾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4个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了兴中会。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订立,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在整个台湾被武力占领后的第5天,中山先生便毅然发动第一次广州起义。在…  相似文献   

2.
论废止中比不平等条约——兼评北洋政府的修约外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比《通商条约》及《通商章程:海关税则》(以下简称《中比条约》)是腐朽昏聩的清政府签署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之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硝烟未尽,各国纷纷强索特权,比利时也趁火打劫。《中比条约》于一八六五年十一月二日在北京签字。谈约使比利时轻而易举地获得了领事裁判权、协议关税权,设立租界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殖民特权。条约规定十年满期,但每  相似文献   

3.
1854年,日本德川幕府锁国的大门被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柏利率领的舰队打开,被迫在神奈川(横滨)签订《日美亲善条约》,亦称《神奈川条约》,之后,到1858年又相继与美、俄、英、法、荷订立通商条约,通称《安政五国商约》,神奈川遂辟为开放港口,自此横滨便从原来的一  相似文献   

4.
吕昭义 《文史精华》2002,(10):48-54
一、错讹之处 《文史精华》2002年第8期《中印边界争端始末》(以下简称《始末》)一文,对于中印边界争端的起因及“西姆拉会议”和“麦克马洪线”的论述错讹之处是较多的.《始末》第一部分中说: (英国殖民主义者)于1903年11月发动第二次侵藏战争,1904年8月3日占领拉萨,并逼迫清政府驻藏大臣与其订立了城下之盟——《英藏条约》。  相似文献   

5.
辛呈 《文史天地》2010,(3):17-18
<正>半个多世纪前我作为一名初中生,第一次从历史课本中知道我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8月29日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此约,共十三款。其  相似文献   

6.
试论《南京条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遭受了沉重的灾难。溯本追源,1842年8月29日在英国军舰的炮日下订立的中英《南京条约》(即《江宁条约》就是中国近代一切灾难的开端。故当时《南京条约》作认真的剖析。(-)《南京条约》签订的背景1.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急需打开中国大门产业革命后英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对海外资金、原料和市场的需求日甚。他大物博的中国在英国殖民者眼中是“从未充分勘查过的黄金国。”①为打开中国大门,英国费尽心机,使出了各种手段。1787年英国任命加茨喀特为首任使华全权大臣,他的使命是要中国解除…  相似文献   

7.
国历届政府从来不承认有关澳门问题的不平等条约。从北洋政府到国民党政府都没有承认葡萄牙对澳门拥有永久主权。中华民国对澳门地位的基本立场是:澳门是中国领土,必须收回;1887年清廷与葡萄牙签署的《中葡北京条约》(即《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是不平等条约,中华民国不承认其效力。1923年正月10日公布的《中国国民党宣言》中,国民党便已指责清廷订立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其后,《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孙中山先生的《北上宣言》(1925年),均重申了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主张。而中国与葡萄牙政府由于对澳门主权归…  相似文献   

8.
澳门主权问题的提出主要是在中国鸦片战争失利以后。1862年条约是葡人居澳以来中葡两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由于葡萄牙代表在议约中采取了欺诈手段,清政府未予批准。自1864年换约失败至1887年条约谈判之前的20余年时间里,葡萄牙为了以订立条约的形式达到“合法”占据澳门的目的,曾经串通列强及其驻京公使,多次与清政府进行交涉。  相似文献   

9.
1958年7月22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谈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时说:“这个条约是爱国主义的条约”。①怎样理解毛泽东概括的这个内涵丰富、言简意赅的精辟论断呢?无疑要借助胜于雄辩的事实。只要认真回顾一番从《雅尔塔协定》到《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再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历史,仔细考察一下蒋介石和毛泽东对《雅尔塔协定》截然相反的态度,再对《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特别是这两个条约的附件进行反复比较,是非便注渭分明了。1941年12月7日,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已达四年之…  相似文献   

10.
李萍 《文史春秋》2006,(3):46-47
公元1689年9月7日(清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清政府首席代表索额图与俄国全权大臣戈洛在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这是中俄第一个界约,也是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标志着清廷正式外交的开始,因而可以说索额图是满清的第一位正式外交官。  相似文献   

11.
《恰克图市约》是清政府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为重申中俄关于边境贸易管理规约而签订的一个条约。由于其中第五条涉及到对中俄边境民人交涉事件的法律管理,故中外人士对条约中的法权问题各有说法。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宋教仁在他1911年所写的《二百年来之俄患篇》一文中认为,“俄人自乾隆五十七年订立《恰克图条约》(注:该条约又称《恰克图市约》),有两国人民交涉各治其罪之文,为治外法权之滥觞。”①在他看来,外人在华治外法权的取得是从这个条约开始的。同时,一些外国学者也认为中国早在鸦片战争以前就曾给予过外人在华…  相似文献   

12.
1689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界约》,这是中俄两国签订的第一个界约,也是中国外交史上与外国订立的最早界约。它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是中国的领土。170年后,沙皇俄国乘腐朽的清王朝处于内忧外患之机,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了《瑷珲条约》(1858年)和《北京条约》(1860年)。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以“实现关税自主”与“收回治外法权”为目标的日本修改条约交涉的经验,经由当时驻日的晚清第一任出使日本大臣何如璋介绍到中国及当时中国的藩属国朝鲜,成为剖析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以及朝鲜开港并与西方各国订立条约的重要参照系。虽然何如璋最终没能促成清政府像日本一样着手进行改约交涉,但是,他将中国的不平等条约问题明确定位在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两大关键性条款,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同时,何如璋以日本改约交涉为模式的订约策略,对于当时朝鲜与日本的关税交涉以及《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的订立,均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对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十分重视,但对近代中国的平等条约却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1871年签订的《中日修好条规》是由中日双方自愿商定,权利义务对等,明确规定互不侵犯领土,互不干涉内政的平等条约。《中日修好条规》不仅是中日关系史上的第一个条约,而且也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平等的建交条约。《中日修好条规》昭示后人:对外平等交往是历史的必然和发展的前提;强权和武力解决不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问题:强大的国力及和平诚信的理念比条约的平等性更重要。  相似文献   

15.
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9月中俄《尼布楚条约》的订立,使中国东北边疆获得了一个较长久的安宁。但是,沙俄从来没有放弃侵占黑龙江地区的野心。在《尼布楚条约》签订后的150年间,尤其是进入19世纪50年代后,沙皇尼古拉一世重弹老调,一再叫嚷要“修改”《尼布楚条约》所确定的两国东段边界。他一方面派遣所谓“考察队”,潜入中国黑龙江地区“考察”;另一方面又组织庞大的船队,武装航行黑龙江上,旨在重新占领黑龙江流域这块辽阔富饶的领土。  相似文献   

16.
《望厦条约》是清朝政府在中英《南京条约》和《虎门条约》之后与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三个不平等条约,也是中美之间自1784年开始交往以来签订的第一个条约。提起这个条约,人们愤慨的往往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协定关税  相似文献   

17.
战后日美三个安全保障条约的比较刘士田靳利华二战后,日美两国签订了3个条约,即1951年9月8日签订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960年1月19日签订的《新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和1996年4月17日双方发表的题为“面向21世纪”的《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  相似文献   

18.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19世纪以前基本上保持着友好关系。进人近代以后,特别是甲午战争至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疯狂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独立生存的最大危胁。翻阅历史自1871年至1935年,两国间订立的条约、协定、章程、合同多达271项,几乎都属于不平等性质的,是日本以各种方式胁迫中国签定的。但值得提出的是,列在这些条约之首的中日《修好条规),则是一个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而且经过了一番曲折的斗争过程。日不在东方的问起及其担回住。19世纪对年代的远东,是西方资本…  相似文献   

19.
张振迎 《沧桑》2008,(6):9-10
1871年《中日修好条规》是中日近代第一个条约,标志着近代中日的建交。这个条约是一个平等条约,它是由李鸿章最早主持谈判和缔结的一部条约,其中毫无疑问体现了李鸿章的早期外交思想:一是"外须和戎"的对外媾和思想;二是"联日以制泰西"的"以夷制夷"思想;三是积极谋求国际地位平等的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中苏两国于1950年2月14日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新中国成立后对外签订的第一个双边关系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反映了人民革命胜利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之间建立了完全新型的关系,标志着中苏关系从此走向一个全面合作的历史时期。通过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与苏联同中国国民党政府在1945年8月14日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比较来看,《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中苏双方在充分协商、积极对话的基础上产生的,所强调的不仅是同盟,更是互助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