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中国历史上,历代中央政权曾多次统一岭南。其中,秦、汉、隋三朝的统一岭南较为突出。三朝无论在统一的历史背景、历史过程、统一的方式等方面都不尽相同,秦朝和汉朝是以大规模的军事进攻统一岭南的,而隋朝却基本是以和平的方式统一岭南的。三朝的统一岭南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以及岭南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隋朝为何能和平统一岭南?岭南的和平统一对岭南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过去,史学界对此少有论及。本文试图作一探讨,以就教于方家学者。  相似文献   

2.
正唐代是北方家族向岭南大量移民的时期。[1]然而在岭南族谱资料中,有关唐代北方家族移民岭南的记载却非常少见。不过广州孔氏族谱可以看成是一个比较罕见的例外,其中明确记载了唐末孔氏从京城长安迁移岭南的过程。此外,明清时期多种广东地方志也记载了唐代孔氏家族的南迁,但是其中讹误较多。本文旨在对相关资料作仔细考辨的基础上,探讨孔氏家族在唐末迁移岭南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以揭示唐代北方移民对岭南社会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岭南僻处南疆,地理复杂。隋末大乱之时,地方势力纷纷割据,唐初和平统一岭南后,采取羁縻政策,以原有势力为基础设管州的"都府"。而在都府之上,朝廷以广州、桂州、交州为中心置"统府",以点控面,有效地维护了岭南地区的稳定。但是这种层层管理的"统府三分格局",到高宗乾封二年发生突变,随着邕府和容府的建立,原统府消失,遂形成并立的"五府格局"。可是,最迟8世纪初,唐朝设立岭南五府经略使,统一管理整个岭南的军事。在此前后,岭南选补使、岭南按察使、岭南采访使等陆续出现,在人事、监察、民政等领域,对岭南道全境实施管辖权。因此,"盛唐"的岭南道,表现出明显的"归一"趋势。  相似文献   

4.
已见的中国文化史、建筑史乃至岭南文化史、建筑史方面的论著,对秦汉时期的岭南建筑极少述及,更说不上较为系统的专论,未能给予应有的地位。其主要原因,应该是因为史籍对于刚刚步入文明社会开发阶段的岭南,记述极为简略,尤其是这一时期岭南的建筑状况、建筑技术资料更为匮缺。近几十年来.大量的考古新发现,尤其是近年来一些极为重要的考古新发现,使语焉不详的古文献记载得到了印证,撩开了极少见之于文字的秦汉岭南建筑史面纱的一角,从而使我们对这一课题有可能开展初步的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秦汉时期岭南建筑的有关史籍文献记载、文物考古发现以及地面遗存的综述,进而对这一时期岭南建筑的特点、发展原因以及在岭南建筑史上的地位试作分析,作为探析秦汉时期岭南文化的一个侧面。笔者对岭南历史、古建筑的研究甚为肤浅,不当难免,亟望方家赐正。  相似文献   

5.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通过海路沟通了我国岭南与东南亚、南亚,以及地中海沿岸等地区。岭南地区作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所在地,对于研究汉代中西交流具有重要意义。玻璃珠饰是岭南汉墓出土器物中最为典型的一类。本工作对岭南汉墓出土玻璃珠饰的玻璃成分体系和制作工艺进行了总结,并基于化学成分和器型风格,对玻璃珠饰的产地来源进行了探讨,进一步阐明了汉代岭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以及地中海沿岸等地区之间的交流。岭南汉墓出土玻璃珠饰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中西交流提供了确凿可信的实物证据,对研究汉代中外交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博》2017,(6)
在南方几何印纹陶普遍衰落的情况下,汉代岭南的戳印纹硬陶却出现复兴。本文对戳印纹硬陶的分布、戳印纹饰的分类及其地域特征和时代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戳印纹的兴衰与岭南秦汉时代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反映着岭南地区汉越文化融合和岭南汉文化形成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7.
"遗民逃禅"是明清之际的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本文通过对这一时期相关文献研究认为,明清之际岭南遗民"逃禅"呈现以下特点:(1)岭南遗民"逃禅"反复性;(2)岭南遗民"逃禅"①的目的性;(3)岭南遗民逃禅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8.
安大伟 《岭南文史》2023,(3):82-87+74
<正>岭南地区具有深厚的禅宗文化传统,佛教是岭南传播最为久远和广泛的宗教。汉代岭南地区便有佛教活动。南朝梁天监年间,禺峡山始建峡山寺。唐代岭南山林佛教兴盛,禅宗六祖慧能创禅宗南宗,将岭南佛教推向全国。清初江南和岭南佛教最为兴盛,与其时遗民逃禅集中在此二区域密不可分。“明末清初士人逃禅成风,大批文人士绅的皈依,也使得清初岭南释儒交融愈甚,  相似文献   

9.
地理环境与疾病──论古代医学对岭南地区疾病的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医书资料,探讨古人如何理解岭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及气候,并以脚气病、疟疾、麻病病、梅毒为例子,说明岭南地区自然环境与疾病的关系。从史书中知道,自汉代已形成对南方炎热潮湿的看法,并以此解释岭南地区流行的疾病,这个看法一直支配著古人对岭南地区疾病的解释。虽然如此,医家在治疗这些疾病时却取得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10.
“海云诗派”的提法,首次出现在陈永正先生的《岭南诗歌志》(待刊手稿)里。此外,《岭南诗歌志》中还论述了“海幢诗派”。很明显,两个诗派是以诗僧所居寺庙来命名的。《岭南诗歌志》手稿把明末清初诗僧放置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广阔的时代背景上去探讨,注意到明末岭南遗民诗僧这个特殊的群体。在《诗歌志》之前,陈永正先生还出版过《岭南文学史》①,有关章节阐述了明末岭南遗民文学的历史。相关的成果,有蔡鸿生先生的《清初岭南佛门事略》②,对明末清初岭南遗民的历史勾稽考信,条分缕析,评定论衡;姜伯勤先生《石濂大汕与澳门禅史》③,解剖了遗…  相似文献   

11.
岭南是唐代主要的流贬地,流人文士在贬期间创作了大批有关岭南的诗文.本文是在爬梳文献的基础上,对唐代流人创作的岭南诗文进行的整理和钩沉.  相似文献   

12.
引言 岭南青铜冶铸业始于何时?冶铸生产情形如何?所铸成品又都怎样?这是人们一直在关注而又渴望能有个确切答复的问题。近二、三十年以来,随着地下青铜器的不断出土,学术界先后作山岭南青铜冶铸或始铸于商周,或始铸于西周,或始铸于春秋战国的各种立论;由此又导引出它们是西瓯、骆越或者是岭南越人铸器,是岭南的青铜文化,及岭南已有了奴隶制社会等诸论证的问世,这在岭南史坛上,无疑给人们投了一方兴奋剂,于研究上,并给岭南带来了繁荣景象,这是极为可喜而又很可宝贵的事情。然而当人们而对这些器物而细探与询及哪些是岭南民族铸器?  相似文献   

13.
宋代以来客家人向岭南西部边疆的不断迁移,充分体现了中央王朝对岭南西部的经略方向和经济开发进程。随着客家移民的触角从早期的桂东南逐渐延伸到北部湾沿岸、桂西南沿边和桂西边缘地区,在人口增长和生产技术的推动下,岭南西部的经济开发经历了一个从东至西、从腹地到沿边地带推进的过程。在此客家移民、经济开发与王朝的边疆经略相契合,而客家移民无疑是主体,在王朝经略岭南西部、开发和巩固岭南边疆、实现岭南西部边疆地区"内地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秦王朝平岭南的战争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将岭南纳入了中国的版图,使越族正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秦王朝在岭南设置郡县,推行封建制度,这对促进汉越民族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明末清初,岭南诗歌较为兴盛,涌现出不少优秀诗人,留下了大量诗作,其作品多以别集的形式得以流传。由于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岭南诗歌作品比之中原独具特色。笔者在研究岭南诗歌的过程中查阅大量古籍,以叙录方式对其加以记载著录,于此仅择选四篇叙录略为举例。叙录从目录学的角度对岭南文献进行研究同时,也能为相关的深层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学开始近代转型。在诸多文学体裁中,寓言的转型最具典型意义。岭南报刊在寓言的近代转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岭南报刊是最早译介域外寓言的中文报刊;第二,岭南报刊设立的"寓言"专栏,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寓言专栏,标志着近代寓言的文体独立;第三,岭南报刊是近代寓言原创作品发表与传播的重要平台;第四,岭南报人引导了近代寓言的发展与嬗变,对近代寓言的产生、传播、定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勾勒岭南报载寓言的发展概貌,探索  相似文献   

17.
梁允麟 《羊城今古》2003,(2):20-24,35
胡守为先生在中山大学历史系开设《岭南古史》课程,近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其《岭南古史》专著,收入《岭南文库》,引人关注。该书第五页:“自秦始皇设置岭南三郡至隋文帝统一中国,这段历史可研究的问题甚多,我着重就岭南与中央的关系,作较为详细的叙述并试图找出其特点。而岭南同中央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南来的进步人物不仅促进了岭南与中原的文化交流,推动了岭南政治、经济、科技、学术的发展,而且对岭南地区文献的繁荣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阮元《广东通志》本身就是一部典型的说粤文献,同时其《艺文略》一门又详细记载了历代入粤人士有关岭南的著述,数量可观,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19.
岭南是多民族居住地区之一。先秦,岭南境内原住南越、西瓯、骆越、闽越等部族居民,史称"百越",岭南少数民族绝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百越人后裔。秦统一六国后,经略岭南,中原人陆续迁入岭南,部分越人外迁,或融入另一个族体,或蜕化为另一个新的族群[1]。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晚清岭南花鸟画坛巨擎居巢、居廉(时称"二居")艺术风格生成与成熟的追索,试图对清中期以来,岭南海上贸易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等因素所形成的艺术风尚的影响下,以李秉绶为引领的文人群体与中原艺术家之间交流的路径和状况进行梳理与考察,从而揭示岭外文化对岭南绘画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融构,并进一步探讨岭南花鸟画地域风格的审美特点以及社会因素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