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中国近海渔业资源枯竭的危机越来越严峻,与人类无度的索取行为有关。发展海洋经济,首先要保护渔业资源,改善渔业资源生态状况。保护渔业资源离不开公权力,也离不开民间的"自觉遵守"。在古代和近代福建沿海各地方宗族和有识之士,通过乡规民约约束与监管,取得良好的成效。古碑刻是古代乡村社会官府和地方士绅治理的历史一个侧面记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本文从福建沿海县市田野调查,从福建沿海各县市现存的港澳滩涂和近海管理的碑刻,从中我们可发现先人在资源利用领域的智慧。总结前人的渔业管理实践,为当今的渔业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2.
刘传标 《福建史志》2020,(6):1-10+71
目前中国近海渔业资源枯竭的危机越来越严峻,与人类无度的索取行为有关。发展海洋经济,首先要保护渔业资源,改善渔业资源生态状况。保护渔业资源离不开公权力,也离不开民间的"自觉遵守"。在古代和近代福建沿海各地方宗族和有识之士,通过乡规民约约束与监管,取得良好的成效。古碑刻是古代乡村社会官府和地方士绅治理历史的一个侧面记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本文通过对福建沿海县市田野调查,从福建沿海各县市现存的港澳滩涂和近海管理的碑刻中,发现和挖掘先人在海洋资源利用领域的智慧,总结前人的渔业管理实践,为当今的渔业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地方文献保护整理的角度出发,对桂西南地区古代碑刻文献资料进行大致梳理和初步研究,介绍桂西南地区古代碑刻文献保存概况,指出其价值所在,并结合实际提出改进和加强桂西南地区古代碑刻文献保护整理工作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杨榕 《文献》2006,(3):113-126
明清时期,福建各地民俗活动频繁,城乡演剧之兴盛,已成为民众文化生活之大事.故福建地方文献中就有了戏曲活动的记载,戏曲碑刻即其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涉及戏班、戏神、演剧、罚戏、习俗等,折射出民间演剧之缩影.碑刻是我国古代的重要记事方式,福建各地宫庙林立,庙多立碑石记述其历史、祀神或重建修缮事宜,随着戏曲的形成与发展,碑刻与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戏曲碑刻是记录戏曲信息的载体,属于戏曲文物型文献,其碑文少则十几字,多则数百字,甚至达千余言.福建传世的戏曲碑刻多见于明清,包括庙碑、护林碑、墓碑等,其中尤以庙碑为主,反映出戏曲碑刻与宫庙的密切关系.它们出自历史上地方戏盛行的福、莆、泉、漳等地,是研究福建戏曲的珍贵史料,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国应日本的邀请,选择河南省保存着的汉画像石和古代碑刻的部分拓本,到日本展出。这些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精美作品。现在就其中碑刻部分谈一谈古代的石刻书法艺术。石刻文字,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一大宗宝贵遗产。在中国的古代石刻文字中,碑志占了绝大多数。人们常常统称为"碑刻"。这种碑刻遍布全国各个地区,从中原腹地到遥远的边疆,几乎没有哪一个省、区没有的。  相似文献   

6.
大理地区历史悠久,碑刻资料众多,内涵丰富。而其中的水利碑刻资料,作为珍贵的"同时资料",佐证着大理地区的历史文明。近年来,随着大理地区自然灾害多发,人们对大理地区古代水利碑刻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细。本文从史料价值、社会功能和法文化研究价值三个方面对大理古代水利碑刻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文博》2016,(5)
碑刻,记载着中国历史变迁、社会的发展与传承,同时也展示中国古代文法技艺和书法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由于石刻多处与室外,长期经受自然环境的风化与人为的扰动,所以保护和提高碑刻文物展示效果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保护多采取围栏保护和喷洒表面加固剂等方法。在多年的保护经验指导下,尝试全新技术,即采用冷裱膜装裱技术对碑刻及拓片进行覆膜,对室外环境下的石碑进行保护。该方法使碑刻的展示效果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也有效的隔绝了环境中有害物质和人为刻划与涂抹,是一种较好的室外碑刻保护办法。  相似文献   

8.
碑刻是对中国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文化的记录,也是对古代文法技艺及书法艺术的展示,可以将其看作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露天碑刻类文物本身处于室外环境下,因受自然环境风化以及人为扰动的影响,容易出现损坏,保护难度较大,文物展示的效果也相对较差。文章从露天碑刻类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出发,结合苏州文庙四大平定碑的保存现状,对露天碑刻类文物保护与展示方法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文物的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8月23—25日,由韩国东北亚历史财团主办的"古代东亚碑刻研究新方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韩国首尔举行,来自中、日、韩三国的专家学者对古代高句丽、百济移民的墓志资料及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1.对中国中原地区近年发现的古代少数民族碑刻资料及研究动态的介绍与综合  相似文献   

10.
孙振 《收藏家》2023,(3):72-77
耕牛是古代重要的社会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相关史料,就宜兴所见一通清代《永禁宰牛碑》及其碑文进行简要考述,并梳理国内禁宰耕牛碑刻资料,从碑刻文物所载窥探古代农耕社会对耕牛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表忠观碑》是浙江著名的古代碑刻,是苏轼全面公正评价“天堂杭州”奠基人吴越王钱镠的历史见证。在西湖历史文化遗存中,《表忠观碑》又是动荡时间最长、搬迁次数最多的古代碑刻。作为表忠观的至宝,却长期与表忠观分袂别离,此中缘由与境遇在历代文献资料中罕见记载,后人评说又各持己见,令人迷惑。本文试图从《表忠观碑》历史变迁的角度为其正本清源,以期真正体现该碑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2.
崇妙保圣坚牢塔为福建省现存最早石塔之一,塔上石雕佛像和题刻,是五代时期福建建筑艺术与历史文化的反映,是研究五代福建历史的珍贵实物,也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其建造工艺、雕刻艺术以及防雷保护的勘查与研究,对现存古塔保护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吴卫 《文物春秋》2020,(6):11-17
新石器时代,福建沿海地区因其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而孕育出极富区域特色的史前海洋文化。结合区域内田野考古和科技考古研究成果,通过对福建史前海洋文化发展脉络进行梳理,明确了闽东沿海和闽南沿海两个文化分区的存在。从生业经济、跨海峡文化交流和跨海峡人群迁徙三方面分析其文化内涵,可知福建史前海洋文化不仅参与塑造了台湾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而且是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中航海传统和航海技术等文化因素也对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吴敏霞  何炳武  王京阳 《文博》2005,(5):104-107
一碑刻,即含有文字内容的石刻,是历史文化重要载体之一。碑刻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集历史、文学、书法、镌刻于一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碑刻又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碑刻是各级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责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两宋以前福建的早期文化格局一直模糊不清。作者在详尽考察两宋以前福建文化格局具体演变过程的基础上,指出移民的地域开发、地方行政管理的深入和文教的持久性开展,才是推动早期福建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并逐渐形成了沿海与内陆分异的两个文化带,从而澄清了福建文化闽江流域策源地的传统观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介绍了鹿邑太清宫内现存碑刻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并在对碑刻的残损现状进行详细勘察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7.
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都是我国古代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福建是世所公认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东方主要起点。从汉唐到明清直至近代,福建都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在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历史上长期处于独特地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发展,大量的外国银币流入福建,并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些存世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外国银币,是福建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起点的重要历史见证物。  相似文献   

18.
山东古代碑刻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在全国存世数量最多,而且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和书法艺术价值,是齐鲁文化的瑰宝。其中拓片技艺在体现和提升山东汉魏碑刻价值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旧拓中齐鲁先贤的题跋,同样是优秀齐鲁文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两宋以前福建的早期文化格局一直模糊不清.作者在详尽考察两宋以前福建文化格局具体演变过程的基础上,指出移民的地城开发、地方行政管理的深入和文教的持久性开展,才是推动早期福建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并逐渐形成了沿海与内陆分异的两个文化带,从而澄清了福建文化闽江流域策源地的传统观点.  相似文献   

20.
福建长乐是一个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地方,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个地方在中国古代海防的重要地位。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吴王夫差屯兵造船之地,明代时郑和七下西洋,"候风开洋,累驻于斯",清代时这里的琴江是福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