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灵石旌介村商墓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灵石县旌介村位于晋中盆地的南部边缘,汾河之东,太原到风陵渡公路的东侧;西南距灵石县城15公里,北与介休县相毗邻。墓地坐落在绵山山麓的向阳坡地,地形东高西低,地势平缓(图一)。在旌介村西到集广村附近有最厚达3米的仰韶—龙山文化堆积;村东主要是东周时期的文化堆积;村东部及村东地区是墓葬区,主要是汉代以后的墓葬,商墓很少。 1976年,旌介村群众修建窑洞时曾发现商墓一座,编为三号墓,出土十余件铜器,简报发表在《文物资料丛刊》第3辑。  相似文献   

2.
贾成惠  武丽霞  朱博雅  王迅  李雨生  常怀颖 《文物》2012,(1):34-41,1,97
补要村遗址位于河北省临城县东镇补要村东南部,2007年7月至2008年1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其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发掘,发现了大量的仰韶文化晚期、先商文化时期、中晚商时期和汉唐时期的遗存。此次报道了4座较重要的唐墓,4座唐墓出土的器物有釉陶器、陶器、瓷器、铜器、骨器等。这4座唐墓为研究邢台地区唐代墓葬形制、出土器物和葬俗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3.
2001年3~5月,深圳市博物馆、市文管办等单位对黄竹园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的遗迹有商时期灰坑1座、墓葬11座,春秋时期的墓葬5座,出土较多陶器、玉石器和少量青铜器等遗物。其中商时期遗存可分为二组,第一组的年代约在早商的偏早阶段或早商时期;第二组的年代约在早晚商之际。  相似文献   

4.
古钱     
无文铜贝及银贝我国最早的金属铸币是仿海贝形状的青铜铸币,因无文字,古钱学家称为无文铜贝。面凸起,有的模铸一道贝齿;底内凹。自商代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存在于黄河中下游地区。1953年,河南安阳大司空村商墓出土三枚无文铜贝。1971年,山西保德林遮峪村商墓又出土一百零九枚。近年,河南安阳殷墟西区620号墓也出土铜贝二枚。过去,河南辉县、山西侯马上马村春秋战国墓葬出土大批铜贝;山东临淄齐故城于家村春秋墓中也有发现。  相似文献   

5.
202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河北涞水张家洼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商周时期墓地并发掘墓葬10座。墓地布局有序,墓葬方向相近,但被盗严重。经考古学研究与测年分析,其中8座墓葬属西周早期墓葬,墓主可能与西周早期进入华北平原北缘的周人相关;另外2座属晚商时期围坊三期文化墓葬,填补了围坊三期文化在潮白河以西墓葬遗存的空白。  相似文献   

6.
张颔 《文物》1986,(11)
1985年1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晋中灵石县旌介村发掘了殷商晚期的两座墓葬。出土的铜器中大多带有"(?)"形族徽。在第一号墓葬出土的铜器中有簋一件(M1:35),通高17.7、口径25厘米;有双耳,饰云雷纹为地的饕餮纹。簋的外底部铸有一个线条突出的动物形象(参见本期《山西灵石旌介村商墓》图六)。在以往有关铜器铭文的著录中,属于徽号图形者甚多,单纯的动物形象也很多,常见的有龙、虎、牛、羊、豕、象、龟、鸟、鱼、马数种。其中虎、牛、龟、鱼形象逼  相似文献   

7.
一墓多族徽是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铜器墓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本文认为可将一墓多族徽作为晚商时期非商文化分布区的商周分界界标;商文化墓葬及墓地的族徽构成较为"单纯",而西周时期非商文化多族徽墓葬的族徽构成呈现"多而杂"的特征;西周早期多族徽墓葬的分布地域远大于商代晚期的多族徽墓葬,这一现象应是与周初分封紧密联系的。  相似文献   

8.
怀安县乔子沟汉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怀安县乔子沟汉墓清理简报1992年5月,怀安县左卫镇乔子沟村村民在村东南取土场发现墓葬一座(编号M1),我所立即进行了抢救性清理,现将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结构墓葬位于乔子沟村东南约200米处,张家口至大同公路东侧约50米的台地上(图一)。墓葬西距洪...  相似文献   

9.
关中地区隋代墓葬主要分布在大兴城的东、南、西三个郊区。潼关税村隋代壁画墓代表了皇族的墓葬区,高等级的贵族墓葬集中在城东的白鹿原、铜人原;中小官吏墓葬散布在南郊凤栖原、高阳原、咸阳洪渎原;平民墓葬分散于各个原上,符合就近埋葬的特点。凤翔隋墓是比较典型的平民墓地。隋代宫女葬于西郊三民村一带,即诗词中所见的"宫人斜"。  相似文献   

10.
河南荥阳西司马遗址晚商墓地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司马遗址位于河南省荥阳市高村乡西司马村西北部,2005年6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经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晚商墓葬82座,墓葬排列分布比较有规律,保存较为完整,随葬品较为丰富,这批墓葬的发掘对了解郑州地区晚商时期社会经济及历史文化状况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1.
离石马茂庄村汉墓商彤流(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董楼平(吕梁地区文管处)王金元(离石县文管所)1993年春,为配合离石县城区“改河扩城”基本建设,我们对即将被新辟为河道的马茂在村西山源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汉代砖室墓十余座(另出土一批金、元、明、清时期墓葬...  相似文献   

12.
《文物》2021,(3):30-38
<正>1994年9月,辽宁省朝阳县东大屯乡孤山子村居民发现了一处古代墓葬(图一)。朝阳县文物管理所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墓葬(编号M1)位于孤山子村西北山坡,背依孤山,两侧各凸起一丘状山岗向南延伸,南侧为小凌河冲积平原,并有多条纵横的冲积沟,西北约5公里为辽代安德州城址。墓葬选址负阴抱阳,地势颇佳。由于村民在植树过程中已将M1上部地层堆积扰动,无法判断其原始面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形制最具代表性的陶鬲为切入点,对罗山天湖商代墓葬出土陶器文化因素构成和墓葬葬俗进行了分析,认为罗山天湖商代墓葬与晚商殷墟类型存在明显差异,而这种差异也正是晚商中心文化势力衰落的一个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安徽马鞍山桃冲村三座晋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里镇桃冲村位于马鞍山市东郊约5公里处,1990年6~8月在此地发现3座砖室墓,接到报告后,我们立即派人进行了抢救性的清理。3座墓葬坐落在桃冲村的龙脉山(图一),早年都遭破坏,清理情况如下。一、墓葬形制 M1为单室砖墓,由甬道、棺室组成。墓葬平面呈凸字形,墓向120°,墓室左右壁微外弧。墓葬全长5.6,甬道宽1、残高1.45;墓室宽1.71、残高1.8米,墓顶结构不清。地  相似文献   

15.
<正>陶寺北两周墓地位于山西襄汾陶寺村北,因近年盗墓被发现。墓地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400米,总面积在24万平方米。2014年7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墓地进行了考古勘探,发现墓葬1283座,从西周晚期延续到战国时期。2014年9~12月,考古队在墓地西北部(Ⅰ区)发掘中、小型长方形竖穴土坑墓葬7座,其中中型墓葬2座、中小型墓葬5座。除1座小型墓葬头南向外,其余均北向。7座墓葬时代集中在两周之际、春秋早期。  相似文献   

16.
程凹两汉墓群,位于淅川县县城西北约1.5公里的上集乡程凹村西的黄土梁上。1975年春发现,同年8月进行了钻探,1976年元月,县文管会组织人员对这批墓葬进行了清理发掘。共发掘墓葬14座,出土百余件珍贵的汉代器物。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一、墓葬形制这批墓葬结构简单,均为中小型土坑竖穴墓。墓长2.20—2.80米不等。14座墓葬的方向大体一致,除M4南偏西17°,M2、  相似文献   

17.
商文化墓葬的二层台上有放置动物腿骨的现象。本文结合晚商墓葬制度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了考察。发现同一墓组或分族的墓葬二层台放置的动物腿骨的种类具有一致性,这或是血缘关系或族在商代社会生活中发挥较大作用的体现;二层台有动物腿骨的墓葬在其所在墓组的同时期墓葬中规模较大,二层台所置动物腿骨种类多少和墓葬的等级没有必然的关系。二层台放置动物腿骨的现象与文献记载的周代"奠竁"礼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在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中,绛县公安局破获了雎村墓地被盗案。雎村墓地位于山西绛县卫庄镇雎村北500米的台塬地上,西距绛县县城约5公里,距著名的横水倗国墓地约20公里。2011年6月,墓葬因被盗而首次发现。2013年墓地再次被盗后,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墓地进行了全面考古调查和勘探,勘探面积7万平方米,发现了近1500座墓葬。2015年7月开始考古发掘,这时墓地被盗已经非常严重了。发掘至2018年1月,共清理墓葬800余座,其中大型墓葬全部被盗。墓地时代从西周早期延续至  相似文献   

19.
蒋刚  赵明星  李嫒 《华夏考古》2012,(3):55-61,66
京津唐地区晚商西周墓葬遗存从早商三期偏晚延续到西周初年,文化性质属于围坊三期文化。这批墓葬遗存的文化内涵和器物组合表明,围坊三期文化居民与商文化关系较为疏远,与先周文化关系密切。围坊三期文化与大坨头文化一脉相承,在埋葬习俗上始终保持着自己民族的服饰习惯、审美观念及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20.
祁翔 《文物春秋》2022,(5):12-20
西安贾里村西周遗址共发现30座西周时期墓葬。根据葬俗和随葬陶器组合的不同,这些墓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带有明显殷商文化孑遗,一类为无典型殷遗民墓葬特征。通过分析墓地结构和形成过程可知,商系墓葬存在一定的小型聚集区域,但自二期早段逐渐出现位置转移,整体上后期所含的商文化因素相较前期也有所减少。无典型殷遗民墓葬特征的墓葬多散布在商系墓葬小型聚集区外围边缘或远离聚集区域,或与周系人群有关。该地区殷遗民基本无武装,个别典型器的商式风格延续时间较长等,应是受到自身所处大环境的影响,这与周人对殷遗民“因地制宜”的监管和同化策略有着直接且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