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代中国,拿破仑是在政界、学界享有盛誉的西方历史人物。鸦片战争前,拿破仑之言行首经西方传教士创办的报刊传入中国。而后,国人或亲临法国感受拿破仑之事迹,或通过中文图书报刊了解传播其史实。拿破仑被喻为扁鹊、项羽,成为近代社会精英阶层挽救民族危机效法的榜样。"中国化"的拿破仑在塑造过程中具有时代性、选择性、政治性的特征,并伴随着中国社会变革而跌宕起伏。拿破仑形象的塑造反映了近代知识分子在寻求对中国历史的新理解,它的传衍有助于激发国人的爱国热情,有利于建构近代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
19世纪后期,"意大利建国三杰"通过传教士的工作进入中国知识界,中国的各个群体基于各自的立场和目的对"三杰"的形象做出了不同的诠释。20世纪初,梁启超对《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的译著,使"三杰"的形象在晚清中国广泛流传开来,成为传播爱国主义的重要思想资源。救亡图存的议题一直贯穿着整个民国时期,"三杰"的相关事迹也不断得到宣传,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集体记忆。然而,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语境下,"三杰"的形象不可避免地被工具化,以致三人的形象和他们原来的面貌之间存在着相当的距离。  相似文献   

3.
郑成功是坚持反清复明、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他的思想含有传统文化的精华。朱熹在创立朱子学过程中,吸收了一些佛学的修养方法,使理学中包含禅宗思想。郑成功小时深受朱熹理学思想的影响,因此,在清朝初年部分坚持反清复明的仁人志士栖身于佛教寺庙的背景下,提出了“释辅儒宗”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佛教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到现在已经有2500余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佛教对世界历史和文化曾经发生过深刻的影响,直到现在仍然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宗教——佛教,自创世以后就以其特有的面貌卓立于世。佛教对世界历史和文化的影响是全面的,所起的作用是显著的。这首先表现在传播地域的广泛性上。公元前三世纪,佛教在印度阿育王的护持下,开始分南北两路向外传播,向南传到斯里兰卡,乃至缅甸以及东南亚地区的一支,被称为南传上座部佛教;  相似文献   

5.
“忠”是人类普遍遵循的美德。从政治学角度说“忠”,应指忠于祖国和人民(民族),廉洁奉公,尽职尽责,死而后已。古代也是这样,只是“朕即社稷”这教条,又将“报国”和“忠君”连在一起,在特定情况下,二者成了同义语,很难分开。“忠群报国”的内涵弄得较复杂。但是,人世间毕竟存在一种普遍认同的真、善、美,这就是天下自有公论,任何人都无法改变。海瑞骂皇帝,嘉靖认为是“詈主毁君,悖道不臣”。天下人却认为,他是以尧舜责君,欲洗数十年君道之误。今大臣持禄而好谀,小臣畏罪而结舌,臣不胜愤恨,是以冒死愿尽区区,惟陛下垂听焉”(《海瑞集附录·明史列传》)。这是一个臣子的心里话。当提牢主事告诉狱中待死的海瑞,皇帝死了,“先生旦夕出此门进用耳”。海瑞非但没有喜出望外,竟大恸,投体,肴酒尽呕出,绝而复更,哭终夜不辍。明日衰麻徒跣,呼天若丧考妣。“噫!到此然后知公真忠,一片心肠有贯彻千古者。人须于此处勘得忠臣心事,方有实际。忠臣亦必有此心事,方垂千古,其他居官之劲正清苦,又其余事也”(朱国桢《湧幢小品·海忠介实际》)。  相似文献   

6.
李晓光 《中华遗产》2010,(12):100-117
天空浓雾不断升起,我们发现,在西北方有一支由众多帆船和小船组成的巨大舰队向我们开来,其数量之多难以估计!这支庞大的舰队似乎企图开向鹿耳门水道。”这段描述,很像诺曼底登陆时德军惊恐的口述,但这次登陆的日期是1661年4月30日上午10点钟,地点是台湾南部普罗民遮(今台南市)。  相似文献   

7.
8.
朱倍德 《丝绸之路》2014,(22):78-80
公共外交是一国政府为提升本国国际形象而开展的直接针对他国公众的公关活动。作为不同于传统外交的新外交形式,公共外交在塑造健康、和平、进步的国家形象过程中,发挥着澄清事实、解疑释惑,提高知名度、美誉度,增强认同感和软实力的重要作用。我国的公共外交要在外交、外事部门的主导下,协同大众媒体、非政府组织、海外华侨华人、知识精英和跨国企业等分层次开展。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12月2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清风学社主办的主题为"世界历史进程中的清代中国"青年学者论坛在京举行。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美国、日本等地区和国家的近50名青年学者,围绕明清以来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外关系、社会变迁等方面的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近50篇参会论文,既能体现当代清史青年研究者的史学素养和关怀,也能窥见当前清史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黄河祭祀作为黄河文化体系中具有标志意义的仪式性活动,历史上代表的是临河而居、依河而生的先人们对黄河的依恋、敬仰和敬畏并存的多重心理情结。今天,随着黄河水害的彻底根除,黄河与人类的关系也发生了本质性变化,黄河已经上升为中华民族族群文化的标志性载体,而黄河文化则成为对外识别、对内认同的文化标识。因此,恢复黄河祭祀活动,不仅是黄河文化系统性重构和完整性表达的需要,更是提高中华民族文化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的需要。新时代的黄河崇拜,是中华民族对黄河作为民族发源地和文化归宗的心理表达。  相似文献   

11.
黄蔚 《丝绸之路》2011,(22):119-120
本文从认知模式和实践可行性两方面分析了塑造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全面"策略的必要性,认为传播全面的、客观的、真实的信息是塑造"全面中国"形象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实施"全面"策略,应当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提高外事活动技巧,主动引导舆论,拓宽"以人为本"的交流渠道,通过向外部世界提供充足、可信、便捷的信息,抢夺舆论阵地,争夺国际话语权,掌握传播过程中的主动权,从而更有效地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2.
张莉 《区域治理》2021,(1):47-48
近些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政府部门开始广泛使用新媒体进行政务处理.在政务处理过程中,政府所采取的政府行为、所体现的政府理念都对政府形象的塑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政务新媒体的发展不仅为公众与政府之间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而且为政府向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提供了新的渠道.但政务新媒体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本刊专访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副会长逯春明在世界最大的疟疾疫区非洲,源自中国的青蒿素类抗疟药,曾经历过冰火两重天的巨变:开始无人相信,诊所拒之门外;后来众人崇拜,患者争相服用。为什么它会有这样的经历?它对非洲究竟有怎样的影响?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副会长逯春明。  相似文献   

15.
广东顺德龙江镇的贞女桥,原名老女桥,传说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明清时期,地方仕宦出于教化需要,不断发掘有关吴妙静的传说故事,在其建造的桥上竖立了"贞女遗芳"牌坊,将其塑造为节孝双全的女性形象,成为地方社会重要的文化资源。广东仕宦对其形象进行塑造的目的是借此在地方推行王朝教化,强化人们对王朝统治的认同感,从而将地方文化逐步整合到统一的中国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6.
《攀登》2016,(2)
本文以抗战时期为历史时空,以这一时期年度性"七一"纪念活动为视角,以党的形象塑造为研究内容,重点研究中国共产党借助"七一"纪念活动来实现党的形象塑造的途径和方式。党通过这一时期的成功实践表现出它善于总结经验、坚持集体领导、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作风。这些优秀的传统、历史经验以及方式途径丰富和发展党形象塑造的相关内容,为新世纪新时期加强党的形象塑造建设提供了诸多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18.
近读赵俪生教授《学海暮骋》(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获益甚多。惟其中《说辛弃疾卒前三、四年中的情绪波动》一文,谈到辛氏和韩胄的关系,引《六州歌头》下阕:“记风流远,更休作,嬉游地,等闲看。君不见,韩献子,晋将军,赵孤存;千载传忠献,两定策,记元勋。孙又子,方谈笑,整乾坤。直使长江如带,依前是口(扶?)赵须韩。伴皇家快乐,长在玉津边,只在南园。”解释为“词中以韩世忠、韩胄两世扶保家室,极尽颂扬之能事。”解释之误有两点,一以“忠献”为韩世忠;一以“两定策”为“韩世忠、韩促胄两世扶保宋室。”邓广铭《稼轩…  相似文献   

19.
清同治四年四月二十四日(1865年5月18日),僧格林沁在山东曹州府(今荷泽)高楼寨被捻军围住杀死。对于僧格林沁之死,《清史稿·僧格林沁传》记载为: 事闻,两宫震悼,诏嘉其忠勇性成,视国事如家事,饰终典礼视亲王,从优议恤。命传卫驰驿迎柩至京,上奉两宫皇太后亲奠,赐金治丧,祀昭忠祠,于立功地方建专祠,配享太庙,谥曰忠,预绘像紫光阁。七年,捻平,遣官赐祭一坛。光绪十五年,皇太后归政,敕于京师安定门内建专祠,祠曰显忠。  相似文献   

20.
《旅游纵览》2014,(8):13-14
关于旅游,美学家叶朗认为"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还谈什么旅游?旅游,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又涉及审美的一切形态"本文从游客的角度来论述了导游员与旅游审美活动的关系,阐述了导游员素质及形象塑造在旅游审美中的地位,同时也探讨了其在旅游者综合审美实践中的巨大作用,还有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