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刘子翼,武后朝宰相刘祎之之父,以文史、孝名著称,《旧唐书·刘祎之传》云:"父子翼,善吟讽,有学行。隋大业初,历秘书监,河东柳顾言甚重之。性不容非,朋僚有短,常面折之。友人李伯药常称曰:‘刘四虽复骂人,人都不恨。’"(1)《新唐书·刘祎之传》所记更为简略:"父子翼,字小心,在隋为著作郎。峭直有行,尝面折僚友短,退无余訾。"(2)此外,《元和姓纂》"临淮刘氏"(3),新出《刘祎之墓志》(4)均不及子翼仕隋官职,  相似文献   

2.
中华书局1975年5月第1版、1997年3月北京第6次印刷《旧唐书》卷八对开元四年(公元716年)蝗灾地域的点校,颇值商榷。现将原文摘引如下:是夏,山东、河南、河北蝗虫大起,遣使分捕而瘗之。在中国中古时期以前的地域观念中,山东一般指华山或崤山以东的黄河中下游平原或太行山以东地区,河南河北则泛指黄河南北地区(魏嵩山主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68、696页)。这种地理观念在唐代并未发生太大的变化,李世民大破拥有“山东之地”的窦建德后称“河北悉平”(《旧唐书·高祖本纪》),河南、河北郡望的士族称“…  相似文献   

3.
中华书局标点本《旧唐书·高力士传》 :“(天宝 )十四载 ,置内侍省 ,内侍监两员 ,秩正三品。”据此 ,似乎内侍省设于天宝十四载 ,有内侍监两员 ,实际上这是由于标点之误而造成的误解。《旧唐书·职官志》载 ,唐高祖武德七年定令 ,以尚书、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为六省。可见唐初已有内侍省。此后 ,内侍省之名称虽更改过 ,然机构、职事则无变化。如《唐会要》内侍省条载 :“龙朔二年 ,改为内侍监。咸亨元年 ,改为内侍省。光宅元年 ,改为司宫台。神龙元年 ,复为内侍省。”因此 ,此句正确标点应为 :“十四载 ,置内侍省内侍监两员 ,秩正…  相似文献   

4.
中华书局点校本《旧唐书》卷一七六《李宗闵传》 :“应制之岁 ,李吉甫为宰相当国 ,宗闵、僧孺对策 ,指切时政之失 ,言甚鲠直 ,无所回避。考策官杨于陵、韦贯之、李益等又第其策为中等 ,又为不第者注解牛、李策语 ,同为唱诽……吉甫泣诉于上前 ,宪宗不获已 ,罢王涯、裴学士……吏部员外郎韦贯之出为果州刺史。王涯再贬虢州司马 ,贯之再贬巴州刺史 ,僧孺、宗闵亦久之不调 ,随牒诸侯府。七年 ,吉甫卒 ,方入朝为监察御史 ,累迁礼部员外郎。”李吉甫元和九年 (公元 81 4年 )十月病卒 ,元和七年 (公元 81 2年 )在相位 (《旧唐书》之《宪宗纪》并…  相似文献   

5.
中华书局点校本《旧唐书·穆宗纪》记载长庆三年(823)九月,“南诏王丘佺进金碧文丝十有六品”;。若依此理解,则当时南诏王为丘佺,且丘佺亲自入唐朝贡。与此相似的记载有《册府元龟·外臣部·朝贡五》:“三年九月,南诏王兵佺进其国信金碧文禄十有六品。”;据《资治通鉴》记载,穆宗长庆三年七月,“南诏劝利卒,国人请立其弟丰祐”。  相似文献   

6.
《宋史》卷四八五《夏国传》上 (中华书局标点本 1 977年版 ,第 1 4 0 0 2页 )记载 :(治平 )三年 ,(谅祚 )遂大举攻大顺城 ,分兵围柔远砦 ,烧屈乞村 ,栅段木岭 ,州兵、熟户、蕃官赵明合击退之。照此点断 ,北宋击退西夏进攻的军事力量似乎由三部分组成 :官军、熟户和蕃官赵明率领的蕃兵。实则不然。《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于治平三年九月末泛书道 :谅祚将步骑数万 ,攻大顺三日 ,蕃官赵明与官军合击之。谅祚裹银甲毡帽以督战 ,挺先选强弩分列于壕外 ,注矢下射 ,重甲洞贯 ,谅祚中流矢遁去。《太平治迹统类》卷一五《神宗经制西夏》 :赵元昊…  相似文献   

7.
<正> 中华书局点校本《旧唐书》卷三八《地理志一》京兆府下云:“天宝领县二十三,户三十六万二千九百二十一,口一百九十六万七千一百。八十八府,理京城之光德坊。”此处断句有误,“八十八”应接上句,为:“天宝领县二十三,户三十六万二千九百二十一,口一百九十六万七千一百八十八。府理京城之光德坊。”标点者可能将此句中的“府”理解为折冲府,这是错误的。因  相似文献   

8.
据《旧唐书》卷1《高祖纪》载: (武德八年八月)并州道总管张公谨与突厥战于太谷,王师败绩,中书令温彦博没于贼。又据《新唐书》卷1《高祖纪》载: (武德八年八月)并州行军总售张瑾及突厥战于太谷,败绩,郭州都督张德政死之,执行军长史温彦博。经过考证,笔者认为:新书为是,旧书为误。因为据《旧唐书》卷67《李靖传》载: (武德八年)突厥寇太原,以(李)靖为行军总管,统江淮兵一万,与张瑾屯太谷。时诸军不利,靖众独全。  相似文献   

9.
据《旧唐书》卷20上《昭宗本纪》云; (乾宁二年)五月丁巳,朔,甲子,李茂贞、王行瑜、韩建等各率精甲数千人入觐,京师大恐,人皆亡窜,吏不能止。……王行瑜留弟行约,茂贞留假子阎圭,各以兵二千人宿卫。时三帅同谋废昭宗,立吉王。闻太原起军,乃止。留宿卫而还。……七月丙辰,朔,(太原)李克用举军渡河,以讨王行瑜、李茂贞、韩建等称兵诣阙之罪。庚申,同州节度便王行实弃郡人京师,……癸亥夜,阎圭与刘景宣子继晟,同州王行实纵火剽东市。  相似文献   

10.
正据中华书局点校本《旧唐书·德宗纪》载:"贞元四年春正月……壬戌,以左龙武大将军王栖曜为麟州刺史、鄜坊丹延节度使。"~((1))笔者细考今传各本,发现记载均如是。然鄜坊丹延节度使所辖四州为鄜州、坊州、丹州、延州,王栖曜职责即为鄜坊丹延节度使,何以领外州刺史之职?此处所载"麟州刺史"应为"鄜州刺史"之误。《旧唐书·吕元膺传》载:"贞元初,论惟明节制渭北……惟明卒,王栖曜代领其镇"~((2)),与《旧唐书·王栖曜传》"贞元初,(王栖曜)拜左龙武大将军,旋授鄜坊  相似文献   

11.
据《旧唐书》卷158《武元衡传》载; 顺宗即位,以病不亲政事,王叔文等使其党以权利诱元衡,元衡拒之。时奉德宗山陵,元衡为仪仗使。监察御史刘禹锡,叔文之党也,求充仪仗判官,元衡不与,其党滋不悦。数日,罢元衡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始册为皇太子,元衡赞引,因识之,及登极,复拜御史中丞。按:这段引文,由于行文失当,措词疏误,以致文义相悖,读后使人颇生疑窦。因为据《旧唐书》卷15《宪宗本纪》云:宪宗继位以后,册立遂王李  相似文献   

12.
中华书局版《旧唐书》卷四十一《地理四·邕管·贵州》有“乌浒之俗:男女同川而浴;生首子食之;云宜弟,取妻美让兄;相习以鼻饮”。其中将分号标在“云宜弟”之前,则“宜弟”乃“取妻美让兄”之谓.这种理解,笔者认为是不正确的.“宜弟”究竟为何义?《墨子·节葬下第二十五》云:“昔者越之东,有(车亥)沭之国者,其长子生,则解而食子,谓之宜弟.”《墨子·鲁问第四十九》云:“楚之南有啖人之国者,其国之长子生,则解而食之,谓之宜弟.美则以遗其君,君喜则赏其父,岂不恶俗哉!子墨子曰:‘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后汉书》卷116《南蛮列传》载:“(交址)西有(口敢)人国,生首子辄解而食之,谓之宜弟.味旨则以遗其君,君喜而赏其父.取妻美则让其兄.今为乌浒人是也.”  相似文献   

13.
<正> 《旧唐书》卷一三三《李晟传》云:“(兴元元年)三月,(李)怀光自三原、富平东抵奉天,所至焚掠,乃自冯翊入据河中。” 《元和郡县图志》卷一“京兆府”条:“三原县,次赤,西南至府一百一十里。”“富平县,次赤,西南至府一百五十里。”“奉天县,次赤  相似文献   

14.
《旧唐书·太宗纪》: 有高阳贼帅魏刀儿(他书皆作魏刀儿部将甄翟儿) 自号历山飞,来攻太原,高祖击之,深入贼阵。按:历山飞“来攻太原,高祖击之”。误。历山飞进攻太原与唐高祖镇压历山飞乃是两件事。历山飞进攻太原,在隋大业十二年四月。《隋书·炀帝纪》:“癸亥,魏刀儿所部将甄翟儿复号  相似文献   

15.
《马氏通》的序中有一段话,说:三之学(按指“训诂、音韵、字书三之学”——引注),至我朝始称大备,凡诂释之难,点画之细,音韵之微,靡不详稽旁证,求其至当。然其得失异同,匿庸与嗜奇,又往往互相主奴,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则以字形字声,阅世而不能不变,今欲于屡变之后以返求夫未变之先,  相似文献   

16.
据中华书局本《史记·六国年表》,秦孝公十三年(前349),“初为县,有秩史”。按此处标点有误,因为秦国初为县在此以前已有明确记载。《六国年表》在其前一年即载有“初取小邑为三十县,[县一]令”。《商君列传》记载与此相同,而《史记·秦本纪》也说孝公十二年“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虽县的总数不同,但此年商鞅在秦地普遍推行县制却是没有问题的。至于秦国初县的时间更应向上推溯。据周振鹤先生《县制起源三阶段说》(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3期),《史记·秦本纪》所载秦武公十年(前688)…  相似文献   

17.
《宋史》卷163《职官》三(中华书局标点本第3848页),叙户部左曹农田案职掌一段云: 掌农田及田讼,务限奏丰稔,验水旱虫蝗,劝课农桑,请佃地土,令佐任满赏罚,缴奏诸州雨雪,检按灾伤逃绝人户。按:“务限”一词,是限制乡村民事诉讼时间的司法制度。《宋刑统》卷13《户婚律》,《婚田入务》门,载唐《杂令》云:“诉田宅、婚姻、债负、起十月一日,至三月三十日检校,以外不合”。下面的解释是:“所有论竞田宅,婚姻、债负之类(原注:债负谓法许徵理者)取十月一日以后,许官司受理,至正月三十日住接词状,三月三十日以前断遣须毕,如未毕,具停滞刑狱事由闻奏。如是交相侵夺及诸般词讼但不干农田人户者,所在官司随时受理断遣,不拘上件月日之限。”(《宋会要辑稿·刑法》三之四六,载  相似文献   

18.
19.
《宋史》卷三七○《刘子羽传》(中华书局1985年点校本)载:“自金人入梁、洋,四蜀复大震。张浚欲移潼川,子羽遗浚书,言己在此,金人必不南,浚乃止。”在点校者看来,“蜀”如同梁、洋,俱为地理名词。实误!“四蜀”为南宋时的专有名词,有其特定的内涵,当连标专名线。南宋“四蜀”,首先继承了北宋以来“川峡四路”(简称“四川”),即《元丰九域志》卷七、八中成都府、梓州、利州、夔州等四路的地域。其范围如《宋史.地理五》所载:“盖《禹贡》梁、雍、荆三州之地,而梁州为多……南至荆、峡,北控剑栈,西南接蛮夷。”辖地相当于今川渝、贵州大部、云…  相似文献   

20.
中华书局1974年10月第一版标点本《宋书》有一处标点错误,为人所未道。《宋书·蔡廓传附蔡兴宗传》云:“时薛安都为散骑常侍、征虏将军,太子左率殷恒为中庶子。”按如此标点,则人以为殷恒是太子左率,然实非如此。《宋书·薛安都传》:“孝建元年……转太子左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