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1909年,比利时圣母圣心会传教士许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甘肃甘北传教区履职。许让出版过一本《甘肃土人的婚姻》。1934年,这部著作引起中国学者王同惠的关注。她当时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读书,师从吴文藻,专攻文化人类学。吴文藻称许  相似文献   

2.
马光星 《攀登》2004,23(1):97-99
费孝通先生和王同惠女士合译并出版的《甘肃土人的婚姻》,不仅为我们展示了土族家庭婚姻的历史,同时亦感受到本书翻译对土族的关爱之情和研究土族历史的新的时空观。许让神父在本书原中通过田野作业所获得的丰富资料,首次剖析了土族父权制家庭的存在形式和内部结构,从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民俗中让人们了解到一个“过去的土族”。费孝通先生在出版此书的汉译本时附录于书中的两篇调查报告,从历史与现实的比较角度,以大量的新资料展示了土族家庭婚姻的新变化,让人们看到了“现在的土族”。《甘肃土人婚姻》就是这样一部揭示土族历史命运的备忘录。  相似文献   

3.
土族语言文字的应用和保护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族语言文字的使用现状 关于土族语言文字,土族自古有语言,而无文字。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国内外专家、学者就研究土族的语言及使用状况,如比利时传教士德·斯迈德、蒙古语学家田清波于1929—1930年间就发表了《西部甘肃蒙古人所说之蒙古尔方言》(即土族方言)第一部《语音》。  相似文献   

4.
三川地区有关丹阳公主的传说很多,土族学者吕霞、马光星曾在《中国土族》杂志上发表了关于丹阳公主传闻的文章.这些文章发表后,三川土乡人民对丹阳公主的传闻故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我写的这则神话传说故事则很少有人知晓,为了让更多的三川乡亲了解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我走访了许多土族有文化的老者,搜集、整理,写出了这篇文章,望三川有识之士指正.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近日,土族学者桑吉仁谦的著作《土族的融合与形成》、《鲜卑的起源与发展》由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宇宙·智慧·文明大起源》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6.
2002年底,土族著名学者吕建福教授的专著《土族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无疑是20万土族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土族史》的出版不但填补了这个高原民族没有自己史书的空白,更为重要的是,吕建福先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扎实的历史学功底和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廓清了在土族族源研究上的迷雾,在总结吐谷浑说的基础上,通过可靠的文献资料,证实土族为鲜卑——吐谷浑的后裔.  相似文献   

7.
土族学是当代学者提出的一个崭新的学术名称。这门学问的研究对象是我国56个民族中独具自身特色的土族。据众多资深学者称:土族人是我国历史上曾在青海、甘肃、新疆三省境内建过地方性王国的吐谷浑人的后裔,现居住在他们先人的故土青海省河湟两岸。本刊开辟的“纪实土族学”栏目就是要以生动的散文笔法,惟妙惟肖地再现土族的古老文化、民风民俗、人情世态,从一个个侧面,从微观角度为土族学研究提供翔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土族青年学者鄂崇荣所著《土族民间信仰解读——地方性信仰与仪式的宗教人类学研究》一书近日由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作者通过田野作业法、参与观察、文献法等人类学  相似文献   

9.
社长点评 以往研究土族文化,多着墨于传统文化。华荣的这篇文章则抓住土乡崭新的文化现象,从理论高度进行剖析,故新意盎然。此种研究之风应予倡导。  相似文献   

10.
一个名人一直关注着一个古老的民族,从莘莘学子到学界泰斗,从20世纪30年代到21世纪初近70年来,他对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研究着、考察着、思索着,并且著之成文、译之成书,向国内外介绍、宣扬,这种精神何等了得!这股热情化成一股暖流悄悄流进了这个民族20万人民的心中,变成了巨大的鼓舞力量。这就是我们读了当代学界泰斗、全国政协副主席费孝通教授给比利时许让神父《甘肃土人的婚姻》一书中译本所写的序言后产生的美好感觉。这篇文稿突破了一般序言体文章的陈旧格式,写得情感奔涌,文词优美,见解独到,亲切动人,既是精辟的学术论文,又是俊隽的散文作品。现转载如下,以飨读众。  相似文献   

11.
七彩土乡,风华物茂,高原金秋,硕果累累,在这一收获的季节,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国土族》杂志迎来了她的15华诞。借此机会,我谨向《中国土族》杂志社表示祝贺,向土族人民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12.
土乡笔耕录     
《中国土族》杂志于本期开始热情推出《我在土乡》栏目。此栏目将着重介绍土族和非土族人士在土乡的所历所感,希望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踊跃投稿。本期首篇推出的是蔡西林先生撰写的《土乡笔耕录》。蔡西林先生16岁时即从江南水乡来到青海高原,从此扎根土乡三十五载,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土族之乡。他衷情于土族文化,搜集了300多则民间故事,1000多条谚语,2000多首民间歌谣,发表了众多有份量的研究土族文化的论文———许多土族民间文化事象就是经他的介绍而广为世人所知的。他以土乡的风土人情、山川风貌为题材,发表了百余万字的文学作品,还为土乡培养了一批文学人才,为土乡的文化事业作出了贡献。为此,土族人民亲切地称他为“汉籍土人”。他对土乡的钟爱和奉献也洋溢在他的自述文稿中。  相似文献   

13.
<正>孔子曰:“三十而立。”意思是人到了三十岁,就应该立于社会、有所作为了。《中国土族》杂志经三十载的踔厉奋进,成为一份优秀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其学术及人文影响且深且远,走出国门,惠及远方。我与这份杂志结缘有年,是年龄最长的撰稿人之一。记得第一篇文章就是与《中国土族》杂志创刊人祁明荣先生相商合写,内容是土族文化的发掘与发展,发表在《中国土族》杂志第二期,已有27年了;我也是这个刊物的忠实读者,  相似文献   

14.
参加今天会议的各位专家和学者,长期以来关注土族和土族文化,见到你们,感激和敬佩之情便油然而生。尤其是在《中国土族》创刊后的这20年间,你们支持和培育了这块园地,参与打造了这一方平台,而这个园地和这方平台正由于大家的耕耘而绚丽多彩。你们将宝贵的、倾注了大量心血的文稿惠赐给这份杂志,不仅仅表达了对土族文化的热情,更是将研究土族文化看作整个青海文化振兴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在履行着一份历史的担当和责任。  相似文献   

15.
2011年9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报》以四个整版的篇幅,推出独家报道《西北民族走廊走进土族》,通过记者曾江深入基层撰写的一组稿件,将土族置于西北民族走廊这一大背景下进行综合考察,从土族的历史、人文等方面,图文并茂地向世界打开了一个观察土族、走进土族的高端平台。其中,这组报道援引大量翔实的史料以及民间传说、民族学、语言学、民俗学等证据,尤其以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吕建福教授《土族为吐谷浑后裔》一文匡正了土族族源,更是在"吐谷浑说""沙陀突厥说""阴山鞑靼说""蒙古说""匈奴说""阴山鞑靼-蒙古说"等诸多说法中,确定了"吐谷浑说",这在土族研究史上的意义不言而喻。本刊特刊发此组报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贺信     
值此青海土族研究会暨《中国土族》杂志15华诞之际,青海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谨向全省20万土族人民,向青海土族研究会全体会员、《中国土族》杂志社全体工作人员表示亲切的慰问和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17.
(青海日报记者马钧)4月6日,《中国土族》杂志公开发行首发式在西宁举行。《中国土族》的公开发行,是土族人民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土族地区、土族人民的关心和重视,体现了党的民族平等原则。它的公开发行,实现了几代土族人梦寐以求的夙愿,结束了土族人民没有本民族正式刊物的历史。 作为青海土族研究会的会刊,《中国土族》自1992年创刊以来,走过了近1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土族》杂志社在青海土族研究会的直接领导下,刊登省内外热心土族研究的专家学者的具有较高学  相似文献   

18.
喇家遗址与大禹治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土族研究会会长鲍义志先生是我省著名的作家和学者,他善于探索勤于思考。最近,他经过较长时间对黄河上游历史及地理文化的研究和考察,得出了一个颇为大胆的推测———举世瞩目的喇家遗址是史前治水英雄大禹的故里,并撰写了《喇家遗址与大禹治水》的文章。本期推出这篇文章,希望这一观点能够引起学术界的重视。通过争鸣和交流,使一些被历史湮灭的记忆重现,自然是我们所期待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土族丛书》首发式暨作品研讨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国土族》杂志的作者和读者,怀着对土族文化的关注和支持之情.纷纷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丛书的出版发行给予充分的肯定。他们认为,丛书的出版发行对土族人民具有划时代意义,也对促进我省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土族哭嫁是土族人民在长期的婚俗文化中形成的婚姻形式,它不但反映了婚姻形态的变迁轨迹,也集中地表现了土族人民的审美情趣。文章通过对土族哭嫁的浅释,揭示其蕴含的民俗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