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1944年,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苏德战场上苏军开展了胜利反攻,英美军队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第二战场,德军腹背受敌,灭亡在即。远东的日军不仅在太平洋战场上屡遭败北,在中国战场上也完全处于守势,每年冬季对我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大扫荡,已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但日军亡我之心不死,在即将灭亡之时,又挖空心思采取阴险恶毒的手段来破坏我军,以图达到鲸吞我国的罪恶目的。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中国远征军出师缅甸抗击日本侵略50周年。50年前,中国政府根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总体需要,组织了“中国远征军”入缅与英美盟军并肩作战,为争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的牺牲和贡献。但是,由于盟国各自间战略目标、政治目的和军事手段不尽一致,在中印缅战场的合作过程中亦产生了诸多的分歧与矛盾。本文试图对此问题加以初步的探索,说明中英美盟国间合作与矛盾起因结果及其对中印缅战局的影响,敬请史学界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3.
正1943年11月,苏美英三国决定对纳粹德国开辟第二战场。根据这一协议,英美将于1944年在西欧登陆,这个作战方案,就是著名的"霸王"行动。为此,英美两国动员了几乎国内所有的军事力量。一时间,整个英国南部成为一座兵营。然而对岸的德国已经有所察觉了。因此,盟军在进行军事准备的同时,还必须与希特勒  相似文献   

4.
东方慕尼黑问题是现代国际关系史中一个重大问题。它是指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时期,英美帝国主义从维护各自的帝国主义利益出发,在远东牺牲中国民族利益,压迫中国政府停止抗战,承认日本侵略的既成事实,实现对日妥协投降,并以此来缓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避免或推迟与日本的直接军事冲突的阴谋。近年来,国  相似文献   

5.
四十年前,即1944年6月6日,美、英、加、法等同盟国家部队在法国诺曼底实施大规模的登陆作战,正式在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从西面打击德国法西斯侵略者,加速了希特勒匪帮的覆亡。本文想着重就近年公布的白宫会议、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和美英联合参谋长委员会的有关记录、文件和决议,对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作一考察。  相似文献   

6.
在八年抗战中,浙江省区的抗战同全国的抗战一样,始终存在着两支不同性质的抗日武装,即国民党控制的国民革命军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浙南红军改编为新四军后,就奔赴抗日前线,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先后在浙东、浙西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和浙南游击根据地,所以,新四军始终坚持了向敌后发展的方针;浙江省区的抗战以1941年4月的宁绍战役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如果说在第一个时期,抗日的战场主要是以国民革命军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的话,那么第二个时期.新四军就是浙江省区抗战的主力.新四军所开辟的敌后战场也成为浙江省区抗战的主要战场;至于新四军在浙江省区的反顽战役,是被迫的为自卫而战。即使在此情况下,新四军仍坚持统一战线的政策,对留在敌后的国民革命军和地方势力,争取合作抗日,并取得了很大成功。  相似文献   

7.
克拉伦斯·爱德华·高思(Clarence Edward Gauss)作为1941年至1944年间的美国驻华大使,在中美关系史上是个比较重要但迄今为止未引起人们注意的人物。但是高思作为美国在华的“特命全权大使”,在这一阶段的美国对华政策中也扮演了一个特殊的角色,他与美国政府之间,与蒋介石之间,与史迪威之间都有着微妙的关系,对中国共产党也有他独自的看法。对他加以研究,对于我们发掘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及其决策过程的特点,加深对这段时间历史的了解,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8.
被“冤”杀的廖龄奇 1941年9月第二次长沙会战中,由于被日军破译通信密码,国民党王牌军74军58师先是于赴浏阳参战途中遭受日军狂轰滥炸,继而在战场上被敌包围切割,最终竞“伤亡超过百分之四十,其中阵亡将近百分之十”。  相似文献   

9.
余章松 《世界历史》2000,20(3):30-37
进入现代社会 ,国际竞争越来越明显地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经济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决定性影响也日渐凸现。 1941至 1945年爆发的苏德战争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可以说 ,苏德战争是在两大战场上同时进行的 ,一个是军事战场 ,另一个是经济战场。苏德双方军事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对苏德战争进程的影响巨大。一、军事经济的重要性及其界定战争离不开经济的支持 ,自古如此。马克思在一个多世纪前就指出 :“没有什么东西比陆军和海军依赖于经济前提。”1列宁在一战后曾精辟地指出 ,“战争是对每个民族全部经济力量和组织力量的考验”2 ,“在战争中 ,…  相似文献   

10.
一次大战后美英矛盾在美国对外关系中本居主导地位,为了抗衡英法,美国积极扶植德国,德国因而迅速崛起,疯狂向外扩张,终于成为美国的劲敌。对于两次大战间的国际关系,过去人们只注意英法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与斗争,却忽略了美德矛盾的产生与发展对国际政治的影响。本文对这组矛盾的发生、发展及其结局作了细致的描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灵甫”号的来历 抗日战争进入1943年时,欧洲战场上盟军与德军正在激战。11月,中、美、英、苏四国首脑在开罗会晤,决定加强太平洋战场的对日作战。于是,英美方面决定帮助中国扩建海军力量,准备赠送中国政府一批现役和退役舰艇,以加强中国战场的对日作战力量。“灵甫”号舰是由英国赠送给中国国民党政府的。“灵甫”号原名  相似文献   

12.
李新 《文史月刊》2005,(12):27-30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世界反对侵略拥护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也相继开展了广泛的援华活动。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抗战就与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同各同盟国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协同作战,直至1945年8月取得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在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许多国际友人千里迢迢甚至远渡重洋来到中国,  相似文献   

13.
1月     
<正>16 1944年1月德黑兰会议后,盟军决定开辟第二战场,任命艾森豪威尔为第一任欧洲盟军总司令,并在6到8月指挥"霸王行动",进行诺曼底登陆。在退出军界后,他当选第34任美国总统,成为推动"冷战"格局形成的关键人物。17前154年1月西汉强大的王国势力与专制皇权矛盾爆发,引发"七国之乱"。汉景帝派窦婴、周亚夫在3个月之内平定叛军,基本解决汉高祖分封诸侯国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14.
侵华日军当局在南京大屠杀后,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基于其外交政策的需要,对继续留驻在南京的英美侨民,采取表面的礼遇、利用与事实上的限制、打击的两面态度与两手政策;而英美侨民则在艰难的条件下,与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这是南京抗战史与中国抗战史的一项重要内容,呈现出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内容与特点.这段过去被长期忽视的抗战史内容,应引起史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书讯     
《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胡德坤、韩永利著,社科文献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35.00元本书入选新闻出版总署“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100种重点图书。本书将中国抗日战争置于世界大背景下,从战略层面对中国抗日战场这一关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了全方位的论述。揭示中国抗日战场一直拖住侵华日军主力,既牵制了日本北进攻苏的图谋,又延缓了日本南进攻英美的步伐,具有世界战略意义;中国抗日战场以承担重大牺牲配合与支援了英美“先德后日”战略的实施;中国抗日战场更有力保证了苏联避免东西…  相似文献   

16.
<正>1944年5月,300万盟军海陆空将士集结于大不列颠岛,准备横跨英吉利海峡、登上欧洲大陆,开辟第二战场。盟军各军种经过一段时间的侦查和研究,分别提出登陆方案:陆军要求在海水涨潮时  相似文献   

17.
扬子 《文史博览》2013,(3):34-35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1944年6月6日,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成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次登陆之所以能够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盟军在登陆前实施了一个代号为“铜头”的战略欺骗计划。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到了1943年,法西斯意大利战败投降;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取得伟大胜利;同盟国对轴心国的大举反攻,已经准备就绪。当时开辟了亚太地区战场,开始对日本法西斯侵略者反攻,在东南亚方面,中缅印(CBI)战场也已经开辟,中国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土地革命战争的最后三年,即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开始至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之间,国内革命阶级对反革命阶级的斗争,同时展现在三个不同类型的战场上。这三个战场中的第一个,是主力红军在万里长征途中的战场,这是主战场;第二个是正在恢复和发展中的隐蔽白区工作战场,这是一个特殊的战场;第三个是南方8省14个地区的敌后游击战争战场。这三个战场的革命力量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展开,有主有从,相互策应,有力地推动着中国革命由低潮步入高潮,由土地革命战争转向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爆发后,自1937年10月起,日本当局为开辟广东战场,进行了长达一年的筹划。有鉴于广东战场特殊且敏感的地理位置,以及侵华战争局势的不断变化,在日本当局各有关部门之间,以及日本当局与台湾的军、政当局之间,展开了复杂的博弈。在此过程中,广东战场在侵华战争全局中的意义不断加重。然而,日军于1938年10月12日实施广东作战后,战果却谈不上"圆满"。战后引发的行政权力之争,则导致形成了广州在沦陷区中的特殊占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