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守华 《百年潮》2010,(10):60-64
2010年6月8日凌晨,在中国生活了62年的美国老人寒春女士,因病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9岁。几天后,朋友们为她召开了追思会,温家宝总理专门发来唁电。寒春早在1942年就被美国政府遴选为核物理界精英,参与原子弹研制实验。20世纪40年代,她冒着战争的硝烟来到中国,从此便没有离开。她为信仰而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奶牛优良品种培育上做出了巨大贡献,被称为“红色农场耕耘者”。也正因为如此,2004年9月21日,寒春荣幸地成为领取中国“绿卡”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2.
父亲李立三冤死之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苏关系破裂,“国际家庭”被怀疑里通外国 我的父亲李立三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重新当选为中央委员,经多方交涉于1946年1月终于从苏联回国,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母亲李莎也于同年10月来华定居,全家团聚,过了十几年相对平静的生活。母亲来华后一直从事俄语教学,努力工作,热心为中国献力。她的作风、她的品质,党中央很多人都了解。1949年毛泽东在香山会见她时,还握手称她为“好同志”。母亲长时间保留苏联国籍,当时也没有人提出异议。但是,50年代末,中苏两党从友好到对立,又从对立到破裂,不仅彻底改变了国际局势,也严重影响了许多人的命运。我们这样的“国际家庭”自然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3.
有“布衣夫人”之称的开国领袖任弼时的夫人陈琮英,走过了漫长的102年风雨人生。她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却独具从一个童养媳成长为坚定的革命者的传奇。这段源于与任家的指腹为婚的姻缘传统而奇特,他们坚守不移,携手共进,历经残酷的战争年代。在中年不幸丧夫后,她默默工作,抚养子女,被毛泽东称为“革命的贤妻良母”。《陈琮英的红色之恋》介绍了她的主要事迹。  相似文献   

4.
太阳的眼睛     
“爸爸,太阳有眼睛吗?”女儿今年5岁,在长江幼儿园上大(2)班,喜欢画画,也爱问个为什么。这一天她一边涂鸦,一边问坐在她旁边看书的我。我放下手中的书,目光移到女儿的画纸上,红色的水彩笔已经画好了一个圆,虽然线条还显得稚嫩,却也较为流畅。我的心中一动,认真地回答:“有啊!不然,它怎么会露出脸看小朋友们做游戏呢?”“那我就画上两只眼睛吧!”女儿一笔一画地在圆中画上了两只笑眯眯的大眼睛,然后又问我:“爸爸,太阳有没有嘴巴呀?”我笑了:“也有啊!”我肯定地回答。“是啊,要不怎么能喷出火来呢?”女儿模仿我的口气,又低下头去给太阳画了…  相似文献   

5.
刊中人     
他们离婚了11年前,女演员海瑟了结了与摇滚坏小子汤米·李长达7年的婚姻,这7年被她称为是暴风骤雨的7年,他们之间的打打闹闹几乎没有停息过。“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再次恋爱,”她说。也就在那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中国著名女作家丁玲诞辰105周年。她40年代的作品《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曾获得斯大林文学奖,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她也遭受过诸多不公正的待遇,而这一切皆源于1933年4月她被国民党中统特务秘密逮捕、囚禁了三年多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她,淦女士,20年代初登文坛即以卓异的才情和对女性恋爱心理的大胆描述引起评论家注意,被称为“新女性作家之先锋”,鲁迅也赞誉她的小说是“精粹名文”。正当人们对她充满了期待,她却突然在文坛销声匿迹,给后人留下一个难解之谜…… 淦女士,真名叫冯淑兰,河南唐河县人。1917年秋,随兄长冯友兰负笈远行,考入了北京女子高  相似文献   

8.
新品推荐     
《山茶》2010,(8):183-184
欧米茄助力“阳光动力”,原型机首次夜航成功 2010年7月8日清晨,“阳光动力”原型机在瑞士佩耶纳机场成功着陆,它缔造了历史。通过在前一天用太阳能电池板储蓄的能量,“阳光动力”成功实现了全程夜间航行。太阳在这一计划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就在这个清晨,伴随着太阳的缓缓升起,航空业的全新时代由此开始。  相似文献   

9.
“支边青年”,一个颇具沧桑感的话题。一提起它,人们就会想起上个世纪60年代,北京、上海、天津的知识青年,奔赴新疆、云南、黑龙江屯田、农垦,他们在边疆风餐露宿、艰苦奋斗的事迹,已成为史册上的一个亮点。殊不知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那时,也有一批热血青年,在毫不声张中,悄悄告别亲人,踏上遥远的路程,去到自然条件更为艰苦的西藏高原事农、戍边。对此各级报刊一直没有披露,使河南青年进藏支援边疆建设,多年来成为鲜为人知、被尘封的历史事件。我有幸是河南当年进藏支边青年中的一员,现将当年的情况挂一漏万地写出来,供大家粗略地了解。  相似文献   

10.
一天,一个彝族小姑娘从蜜蜂的门前经过,小蜜蜂笑嘻嘻地欢迎她。小姑娘对小蜜蜂说: “亲爱的小蜜蜂啊,我……”姑娘想说下去,又怕羞地低下了头。“小姑娘,你有什么事要我帮忙,只管说。”小蜜蜂说。“我来浇油菜,太阳当顶了,妈妈还没有送早饭来。”她指指肚子,表示肚子饿了。“亲爱的小姑娘,我们有的是蜜,尽管  相似文献   

11.
梦棠 《纵横》2004,(12)
丁玲生于1904年,卒于1986年。今年是她100周年诞辰。再算一算,她告别人世也快20年了。对于知晓和经历过中共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史,以及建国后从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这段历史的人,差不多都知道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女作家丁玲。我上小学刚学会认字造句时,听到大人们在传说当时一件轰动性的新闻:从延安过来的女作家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小说得了斯大林文艺奖金。那时斯大林还没死,中国和苏联关系算很好。后来又听说,女作家还被邀请去莫斯科在电台上讲话。于是丁玲成了闯入我脑海里第一位现代作家的名字,比知道鲁迅、茅盾还早。我想以后一定要…  相似文献   

12.
初识刘再复     
文学家刘再复被称为“漂泊的思想者”是名副其实的。这位80年代的风云人物在海外漂泊了30年。他当初既没有像某些漂泊者那样亢奋,后来也没有像他们那样颓唐。他始终在创作、在探索、在思考。  相似文献   

13.
远古时候,先民们生活在草木茂盛、鸟语花香的大地上。但是,那时人们没有火种,也不知道火,吃的都是生的东西,一到黑夜就没有亮光了,冬天也没有火来取暖。白天,太阳从左边出来,人们身上被照得暖烘烘的,感到了“天火”的好处。一天夜晚,月亮从右边升起,满天都是星星,照得大地象白天一样明亮,月亮和  相似文献   

14.
艾玫 《江淮文史》2008,(4):130-135
她,由一名普通的农家女孩,成长为今天世人瞩目的跤坛“霸王花”;她,曾在全国和世界锦标赛上屡获殊荣,多次站在冠军领奖台上,被称为“常胜将军”;她,也曾因多次脱臼悲壮出局,个中痛苦不言而喻。她就是来自安徽的国家女子摔跤队运动员孙冬梅。  相似文献   

15.
埃及艳后今何在?难言,难言!诚然,她无处不在,她的名字——克里奥帕特拉——己成为不朽,被广泛用来给赌博老虎机、洗衣店、桌面游戏、艳舞女郎冠名,甚至地中海的一个污染监测项目也叫这个名字。顶着她名头的216号小行星绕着太阳飞旋。她生前“熏香沐浴的丰仪和穷奢极侈的生活”是一款香水效颦的意象。这位作为最后一任法老统治埃及的女人据说曾用囚犯来试验毒药,今日则作为中东最畅销的香烟牌子来继续“荼毒”她的子民。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对她曾有一句响亮的断语,说她是“世界上第一位明星”。如果历史是一座戏台,那么没有哪位女伶能像她这样八面玲珑。  相似文献   

16.
程世刚 《文史博览》2005,(10):48-49
从延安时期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江青在衣着方面是朴素大方的,和其他的女同志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到了60年代末,江青因“文革”而在政治上迅速崛起,她开始把服装当成一种突出自己的政治手段。“江青服”就是这个特殊的年代、特殊的心态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苏雪林传略     
沈晖 《江淮文史》2001,(4):149-161
“全身脱尽铅华气,始信中闺有大苏。”这是《孽海花》作曾孟朴先生20年代对她的称誉。她的一生跨越两个世纪,在102年的人生之旅中,杏坛执教50春,写作生涯80年,出版作50部,逾2000万言,是一位集作家、学、教授于一身的学林耆宿,被海峡两岸称为五四元老派作家、大师级学人——她就是从黄山走出的安徽才女苏雪林。  相似文献   

18.
我的提问不属于任务范畴“太好了!终于轮到我说话了。”这是马楠的第一句话。马楠想说的分别是:她没有责问过克林顿;没有痛斥过美国的人权状况;确实是嫁给了美国人,但并没有去美国留学;她的老公也不是性无能,否则两个孩子从哪儿蹦出来的呢?!她说,网上流传的那个帖子,她和她老公看到时“都快笑翻了”。马楠说的帖子,是指《北大反美姑娘马楠的近况》,发在2005年8月13日的“大家论坛”上:  相似文献   

19.
藏区要闻     
《中国西藏》2004,(1):75-77
“烧太阳”成为阿里新时尚“就是做梦也想不到太阳不仅能晒,还能点、能烧,而且比点酥油灯、烧牛粪干净,照你们城里人的说法,这是环保哩。”牧民次旺仁青一边用太阳能灶做饭,一边得意地说。太阳能灯点亮了夜晚的草原,年长的老人们看着电视或在灯光下做着羊毛活计,孩子们则在一旁温习功课。南伊珞巴儿童入学率达10088年成立的南伊珞巴民族乡在国家的扶持下,经济、教育等方面都发生巨大变化。目前,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97%的青壮年脱盲。西藏旅游业总收入十年增4倍西藏副主席洛桑江村介绍,自1990年至2002年,西藏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区GD…  相似文献   

20.
从延安时期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江青在衣着方面是朴素大方的,和其他的女同志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到了60年代末,江青因“文革”而在政治上迅速崛起,她开始把服装当成一种突出自己的政治手段。“江青服”就是这个特殊的年代、特殊的心态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