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贞观之治,一个星汉灿烂、气象万千的不朽传奇,一个令中国人永世怀想、有着无穷魅力的伟大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到底有着怎样的智慧与魅力,令国泰民安?武功赫赫、文采风流的初唐盛世又给中国留下了哪些遗产,让千古称颂?  相似文献   

2.
沈淦 《文史天地》2014,(2):46-49
正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正月,一代英主唐太宗李世民挥笔写下了类似于遗嘱的《帝范》十二篇,作为对皇太子李治的训诫之辞。在其中的《崇文》篇中,一开始就指出:"夫功成设乐,治定制礼。礼乐之兴,以儒为本。宏风导俗,莫尚于文。"确实,唐太宗不但亲冒矢石,南征北讨,武功赫赫;在文治方面,他也励精图治,开创了千古传诵的"贞观之治"。唐太宗从谏如流,任人唯贤,有一整套治国安邦之策,而尊儒崇文则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玄武门事变”是唐初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过去的研究多注重于李建成、李元吉与李世民之间的政治斗争,唐高祖对于两个集团的态度等问题。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即对“事变”时李世民的职权作探讨。以李世民的政治和军事经验,他在发动“玄武门事变”时如此犹豫,即在于他虽然拥有来多高级官街,却并非如雷家骥先生所说是“实际上的皇帝”,而仅仅是一个并无多大实权,困于京城内的高级皇族。除了一批忠心护主的秦王旧将以外,他手上实无太多可用兵力,因此,他虽有盖世雄才,临此大变,仍举棋不定,最后才冒绝大风险,奋力一击。  相似文献   

4.
昭陵     
允时 《文物》1977,(10)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代皇帝,但实际上是唐王朝的"开国之君"。他作为一个豪门贵族的子弟,夺取了隋末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扫荡了封建割据势力,统一全中国,建立了李唐王朝。公元626年,李世民继唐高祖李渊之后登上皇位,次年改元贞观。在他的统治下,曾出现过历史上有名的所谓"贞观之治"。公元649年,李世民病死,葬于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四十五华里的九嵕(音宗)山主峰内,即为昭陵。今天,昭陵的地面建筑已经仅存遗迹,但整个陵园仍是一座极为丰富的文物宝库,它为认识和研究唐代初期的历史,提供  相似文献   

5.
齐廉允 《文史天地》2012,(12):30-33
唐高宗李治作为一代圣君李世民的儿子和千古一帝武则天的丈夫,被后世人无休止地谈论着、评说着。但除此之外,人们似乎对他知之不多。一、幸运儿:飞来的太子之位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当他还是晋王的时候,有人在太原发现一块奇石,纹理天成,呈“治万吉”三字,一时传为佳话。不过,当时李世民尚未有立李治为嗣的考虑,所以并未过多关注。随着形势的发展,瑞石之兆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李世民也不得不认真考虑这件事蕴含的神秘意义。  相似文献   

6.
丁淑莹 《神州》2008,(8):108-109
洛杉矶英雄比赛前一天,他没有参加开幕式.把自己关在屋里一整天。第二天的比赛.他刻意选择了一件红色运动服。前面两组他打得很顺.第三组打了一个8环以后,他感觉不太好,由于比赛是60发子弹两个半小时,时间很富余,天热得很.他就出去坐在门口的台阶上休息。回到靶位后.他感觉状态开始有所回升。他向来打得很慢.到了最后的第六组时,几乎所有的人都已经结束了比赛。打到第三枪时.  相似文献   

7.
一凡 《湖南文史》2010,(3):70-70
贞观初年的一天,唐太宗李世民很高兴,散朝之后请几个大臣喝酒。都有谁参加了这次宴会记载已经不很清楚,但是门下省的副长官王琏反正是参加了。王珪是前太子李建成手下的大臣,玄武门事变后,他也跟魏征一样,接受李世民的招安,成为贞观时代著名的大臣。  相似文献   

8.
正邓华将军(1910—1980年),湖南郴县人。他横戈马上34年,从井冈山打到太行山,从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从鸭绿江打到三八线,从书香世家子弟成长为人民军队名将。红军岁月,历任纵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团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抗战时期,历任团政治委员、军分区司令员、旅政治委员;解放战场,历任纵队司令员、军长、兵团司令员;抗美援朝,  相似文献   

9.
公元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站到了他的秦王府前,数百甲士迅速集结,肃杀之气弥漫于长安上空。他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的皇位之争,要在这个血色黎明,做出最后了断。这些死士的目标是:玄武门。此时,一个婀娜的身影,披戎装、携战刀,自李世民身后走出:“诸位将士——”虎背熊腰的甲士们,起先一愕,继而热血沸腾:秦王妃!  相似文献   

10.
一凡 《文史博览》2010,(3):70-70
<正>贞观初年的一天,唐太宗李世民很高兴,散朝之后请几个大臣喝酒。都有谁参加了这次宴会记载已经不很清楚,但是门下省的副长官王珪反正是参加了。王珪是前太子李建成手下的大臣,玄武门事变后,他也跟魏征一样,接受李世民的招安,成为贞观时代著名的大臣。  相似文献   

11.
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一直为后人所称道。李世民是中国封建社会里难得的一代明君,而他的明,主要就明在善于识人,善于用人。本文阐述的他与十八学士的关系,实在有许多发人深省之处。  相似文献   

12.
程义 《史学月刊》2006,(4):26-30
刘文静被杀是初唐政治中的一件大事,由于史官对武德朝历史多有篡改,因此旧史对这一事件的记载非常含混。刘文静作为李世民集团的核心人物,他的被杀是李世民集团与李建成集团斗争即将公开化的标志,以后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如玄武门之变等,均和此事有一定的联系。武德朝的党争从刘文静被杀逐渐开始,至贞观三年裴寂罢卒结束。两党的斗争只是为了拥立谁为未来的皇帝,没有阶级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邱健 《炎黄春秋》2000,(1):49-53
为拯救中华而跨入文学殿堂 文坛巨人叶君健出生在湖北省红安县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山村,由于家贫,他从六岁开始就与牛为伴,闲时,在村祠堂中从私塾先生处学些儒家经典。父亲在外地当小店员,几年才能回家团聚一次。叶君健从小营养不良身体孱弱,但贫穷并未泯灭他爱读书的天性。农忙时,他帮家中割稻、摘棉、割草喂牲口,农闲时,识字、背书、写字、填词,如饥似渴地读新诗和散文。因此,他不仅打下了深厚的古文学根底,而且同时又接受了新文学思想的滋养,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根基。 1922年,北伐军打到武汉,革命的风暴席卷了大半…  相似文献   

14.
唐代贞观十七年的太子废立是一个重大政治事件,其中李世民的态度耐人寻味。他的态度既受儒家正统"立嫡以长"的思想的影响,也受到"元勋"的影响,父子亲情也影响了李世民在立储问题上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晨歌 《文史天地》2006,(11):50-55
作为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大肚容人,听得进逆耳忠言,成就了一代良臣魏征;魏征以事天下高于事一人,誓言只做利国利家的良臣,不做自毁身家又陷君不义的忠臣,于是他成就了一代明君李世民。古往今来,这样的君臣关系有多少?  相似文献   

16.
我认识载铭,是在一九四五年春天他刚从四川回到贵阳不久。他是因为一九四四年底日本侵略者打到独山,贵州沦陷的危险迫在眉睫,党组织派回来组织游击战、建立敌后根据地的。但敌人很快从黔南撤退,他便由党组织留下来做白区工作。载铭热情诚挚,沉着坚毅,有远见卓识,办事细心踏实,是一位可敬可亲的同  相似文献   

17.
自称十全老人的清乾隆皇帝弘历,自视甚高,很少有人能入其法眼。但他承认,有三个帝王,却为他所佩服,一是他的祖父康熙玄烨,二是唐太宗李世民,三是宋仁宗赵祯。  相似文献   

18.
"玄武門事變"是唐初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過去的研究多注重於李建成、李元吉與李世民之間的政治鬥爭,唐高祖對於兩個集團的態度等問題。本文試圖從一個新的角度——即對"事變"時李世民的職權作探討。以李世民的政治和軍事經驗,他在發動"玄武門事變"時如此猶豫,即在於他雖然擁有衆多高級官銜,卻並非如雷家驥先生所説是"實際上的皇帝",而僅僅是一個並無多大實權,困於京城内的高級皇族。除了一批忠心護主的秦王舊將以外,他手上實無太多可用兵力,因此,他雖有蓋世雄才,臨此大變,仍舉棋不定,最後纔冒絶大風險,奮力一擊。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主席在他著名的《沁园春·雪》一词中举到了中国历史上五个著名的封建帝王,即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这其中的唐宗,就是指隋朝末年积极参加李渊太原起兵、后来成为彪炳史册一代圣君的唐太宗李世民。无论是在太原起兵反隋前后,还是后来成为一国之君,唐太宗的大半生都与太原有着一种解不开的情结。还在隋朝末年,当李渊作为隋朝之臣出任太原留守时,李世民是他唯一带在身边的儿子。当时,胸怀异志的李渊对李世民说“: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如果撇开这句话的弦外之音不谈,仅就字面意思而言,即是说,太原是我们真正的祖籍。那…  相似文献   

20.
正隋末时期曾有一名善友来到太原南面的柳林庄(今小店区东柳林村)永旺寺入住修法。到唐代成为高僧并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空王佛。他的佛教生涯从永旺寺起始,他就是在太原乃至晋中一带广为传颂和崇拜的空王佛——田志超。他是汉人成佛第一人,也是佛教史上绝无仅有的特例。他在介休绵山坐化后以包骨真身供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