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辞源》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辞书,被誉为"中国现代辞书之母"。2015年年末,即《辞源》问世的一百年之际,商务印书馆推出了《辞源》第三版。此后不久,一个几乎被人们淡忘了的大出版家、《辞源》编纂的首倡者和第一版主编——陆尔奎,又重新被一些媒体提及。2016年1月3日《光明日报》刊发了文章《搭建通往传统文化的桥梁——记〈辞源〉第三版修订》,2016年1月12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文章《百年辞源:几辈人的接力》,两篇文章在谈及陆尔奎编纂《辞源》时,都写  相似文献   

2.
北魏刘昞《敦煌实录》中有关于著名弹筝高手索丞及其“雍门调”的记载。文如下: 索丞,宗伯夷成,善鼓筝,悲歌能使喜者堕泪,改调易讴能使戚者起舞,时人号曰“雍门调”。这则文字,后又被《十六国春秋》、《渊鉴类函》、陈肠《乐书》、《太平御览》、《记纂渊海》等书反复抄引。《十六国春秋》、《渊鉴类函》本,一如上引文字《太平御览》、《记纂渊海》本中,“雍门调”又作“雍门周”。一九三九年商务印书馆《辞源正续编合订本》之“雍门调”条,引《十六国春秋》本文字后加了如下的按语:  相似文献   

3.
张勇 《古籍研究》2001,(3):21-22
“奴婢”一词,《辞源》的解释是:“丧失自由被剥削作无偿劳役的人。通常男称奴,女称婢。《史记&;#183;平准书》:‘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后也用为男女仆人的泛称。”《辞海》说“奴婢”是“古代称罪人的男女家属没入宫中为奴者,后泛指丧失自由,被人奴役的男女。《三国志&;#183;魏志&;#183;毛蚧传》:‘汉律,罪人妻、子没为奴婢。’又太监亦以此自称。”《汉语大词典》对“奴婢”的解释是对《辞源》和《辞海》的综合。笔者在阅读白话小说的过程中,注意到《秦并六国平话》、《水浒传》中都数次出现“奴婢”一词,而词义皆不在《辞源》、《辞海》所释范围之内,而是别有一义。今姑罗列所见语料如下,并稍加申述,至于深入探寻“奴婢”的词语发展变化,则有俟方家矣。  相似文献   

4.
“入务”解     
“入务”一词唐宋诗文习见,《辞源》释为收藏,停罢;《汉语大词典》(1)立二义项:①着手处理。②宋代掌酒税之官名酒务,亦借称酒店,因以“入务”谓止酒不饮。愚谓二辞书所释似均未中的。  相似文献   

5.
俞婉君 《史学月刊》2003,(5):123-125
传统社会存在过被歧视的贱民阶层 ,如山西乐户、广东户、浙江堕民等 ,他们不准读书 ,更不许设立收教他们的学堂。笔者在对绍兴城区堕民情况的社会调查时惊喜地发现 ,位于浙江最大的堕民聚居地俗称“三埭街”(三埭街在绍兴城区特指永福街、唐皇街和学士街这个堕民聚居地 )的同仁小学(初名“同仁农工小学堂” ,作为一所贱民学校 ,几经改名 ,但一直简称“同仁小学”或“同仁学堂” ,本文以“同仁小学”指代 )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贱民学校之一 ,是第一所由贱民捐资、监管的民办学校 ,是贱民成功办学的典范 ,还大大改善了贱民地位。由于有关贱…  相似文献   

6.
古代汉语中每个词都表示一定的意义,这是人们在交际中约定俗成的词义,它为使用同一种语言、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人们共同使用、共同了解.舍此,人们便无法交际.自秦汉以来就有学者归纳疏理人们所使用的词及其包含的意义,汇集成编,作为人们读书时理解词义、交际时正确使用词义的不可缺少的工具,如《切韵》、《尔雅》、《说文解字》、《康熙字典》、《辞源》、《辞海》、《中华大字典》等,在读书时遇有不懂或把握不准的词,只要到这些字典、辞书中查找,一  相似文献   

7.
學界對《西涼建初籍》的性質向有兵籍、吏兵籍、民籍諸説,對照新近公布的《前秦建元二十年籍》,可以明確其絶非民籍;隸屬於民政系統的吏户户籍與隸屬於軍事系統的兵户户籍也不可能混編在一起。《西涼建初籍》中的"大府吏"實際上是涼州都督府的軍事人員,"散"户當是因不符合徵發條件而被免除現役的兵户。魏晉時期除了集中居住的在營兵户外,還有一部分兵户與民户雜居,隸屬郡縣管理。《西涼建初籍》作爲專門的職役户籍,應該是敦煌行政機構編造的郡縣兵户户籍。  相似文献   

8.
本考释《后汉书》所见辞书漏收词语46个。这些词语绝大多数既未被《辞海》、《辞源》(修订本)、《汉语大词典》等普通大、中型语辞书所收录,也不见于张舜徽主编的《后汉书辞典》。只有个别词语己被《汉语大词典》立为条目,不过,或其书证远后于《后汉书》,或在《后汉书》中的意义为《汉语大词典》义项所无。  相似文献   

9.
1928年浙江省民政部门对堕民情况统计中没有兰溪堕民一览,兰溪的历代地方志也没有提到这种贱民。但据笔者近年在兰溪的田野调查,发现解放前此地存在过贱民,俗称“轿夫”。男的从事吹打和轿夫,女的从事与“讨彩头”相关的事,俗称“做轿夫”,他们无法与平民通婚,甚至在当地同样被歧视的戏子、渔夫等家族也不与他们通婚,不杂居,往往以一个家族为聚居,多数形成村落,也有聚居于大村落的边缘一角。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实地调查为主要依据,结合支书记载,重新评析堕民旧时的境遇。认为堕民在经济上并不比小农悲苦,其生存压力较小农轻;主体社会对这个阶层歧视但并不鄙弃。本文重点分析了堕民与其主顾的关系,认为堕民对其主顾是寄生性依附,主顾对堕民在某种意义上视为“准亲戚”,双方绝非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陆原 《风景名胜》2012,(3):116-117
翻开台州的历史,诗人项斯是一个可圈可点的人物。在唐代二百多年台州无一人中进士的历史里,是项斯填写了这一空白。项斯有九十八首诗被收入《全唐诗》,这足见项斯在唐朝诗坛的影响力。且项斯与杨敬之的交往,形成了"逢人说项"和"说项"一词的典故,《辞源》、《辞海》、《成语词典》等辞书无不收录"逢人说项"和"说项"的一词条。项斯的名人光环,荣及台州乡里。  相似文献   

12.
秦汉户籍管理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周分封制下不大可能建立通行于全国的比较严密的户籍管理制度。我国比较严密的户籍制度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秦统一六国后,随着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实行,户籍制度也更加严密。汉王五年诏“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实际上是一次在全国范围内清理与整顿户籍。从吕后《二年律令·户律》和县乡定户籍与郡国上计的关系看,汉代户籍应是一年一定。汉代户籍的主要内容是吏民家口名年,不包括赀产。据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奏谳书》、居延新简《甘露二年御史书》与三国吴简可知,汉代奴婢入籍。奴婢在法律上首先还是“人”,因此奴婢登入户籍、手实与户口帐,而畜产等资财不在其列。奴婢仅仅对于其主而言是财产,故奴婢又登入主人的赀产簿。二者并行不悖。因为奴婢只是“贱人”,所以奴婢虽然有“名数”,但不算编户齐民。  相似文献   

13.
《通俗文》是东汉末服虔所撰中国古代第一部俗语词辞书,在小学史与辞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与价值然而由于这部书早已亡佚,有关研究一直不够深入,对此书性质的认识还存在一些分歧文章通过将《通俗文》的佚文与《说文》《方言》《玉篇》《正续一切经音义》《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古今辞书进行比较, 发现这部书所收语词不是方言, 而是民族共同语(通语)?不是专门收新字新词或冷僻俗字,而是东汉末正在使用的常用字词,其中有源自古汉语者,有源自方言者,当然更有大量的新字新词?因此认为《通俗文》的性质与《现代汉语词典》相类似,其最重要的性质特色是收词的通语性与共时性  相似文献   

14.
1一座庙里有几个和尚?这绝不是一个考你脑筋急转弯的问题。事实上,这个问题涉及到一点小小的佛规。和尚这个词,1978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上是这样解释的:“出家修行的男佛教徒”。这个解释显然过于笼统。1979年版的《辞源》要详细得多。《辞源》的解释是:“对僧人的通称。古代于闽疏勒等地称作鹘社、和社、和,音转为和上、和尚。”《辞源》的解释,详细是详细了,但似乎又不够十分通俗易懂,因为仅是一个“僧字,《辞源》本身又有一长串的解释。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立民先生,在宗伟主编的《中国宗教六讲》的第一讲师《佛教》…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此文系’97中国贵州国际蜡染联展既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1960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沈从文先生的专著《龙凤艺术》。书中“谈染缬”一文说:“唐代至少已有三种染缬技术普遍流行:即蜡缬、夹缬和绞缬。”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认同,并被广泛引用。又说:“蜡缬”,就是我们常说的蜡染。查《辞海》1979年版,有“蜡染”古称“蜡缬”的条目。查《辞源》1983年版,既没有“蜡染”一词,也没有“蜡缬”一词。从很多有关历史文献中或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缬、染缬、绞缬、夹缬以及为各种花纹命名的鱼子缬、撮晕缬、玛脑缬、鹿胎缬、醉眼缬等…  相似文献   

16.
汉语词汇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同时也因某些外来文化的影响而日趋丰富。佛教传入汉土,梵典译成汉文,使大量的汉语旧词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又得到了一个与其原义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的宗教意义,即由引申形成的佛教用语,敦煌愿文中的“觉”及其相关词语便是。它们或为《辞源》、《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等重要辞书所来收,或发展为汉语口语词,或词义已发生了变化。我们以黄征、吴伟先生编写的《敦煌愿文集》四为材料,对其中的“觉”及其相关词语一一训释,以补辞书之不足。  相似文献   

17.
动向     
《南方人物周刊》2010,(1):16-17
卵民源自《山海经·大荒南经》的“卵民之国”,最新的由头是2069年底,黑电江省东宁县县长任侃抛出“以卵击石”的惊人雷语,有网发称之为“卵民论”,将老百姓称为“卵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们相继整理了明代著名学者朗陵(河南确山县)陈耀文编辑的大型类书《天中记》及大型词选集《花草粹编》(皆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通过整理陈著的工作,我们接触了一些有关陈氏的生平材料,以及与《花》书同类型的其它著名词选集,如万树的《词律》、朱彝尊的《词综》、沈辰垣的《历代诗余》等,分析比较,发现陈耀文编选《花草粹编》的指导思想及其《花草粹编》确有不少特色,至今尚有重要参考价值。该书自面世四百多年来,虽被词界所注意,但并无深入研究,亦无专论文字。本文略陈浅见,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9.
敦煌文献S.1477《祭驴文一首》,许多学者做过校录研究,其中“陆脚”未见辞书收录,诸家或无说,或以为“陆脚,又称‘脚力’,或单称‘脚’。在唐五代指担任传递文书或递运货物的差役、民丁”。其实“陆脚”指陆路运输,也作“陆运”,非指“差役、民丁”,与“陆脚”相对的“水脚”指水路运输,《汉语大词典》“水脚”释义不确,并且当补收“陆脚”。  相似文献   

20.
陈洵《海绡说词》是重要的词学文献,罗忼烈先生校注《清真词》,曾引用两种版本:“丛编本”与“钞本”,谓前者为《词话丛编》所收录之“汇钞本”,后者则为自友人处所见钞本。今本《词话丛编》所录《海绡说词》,并非罗先生所谓“丛编本”,而是据近似“钞本”的某版本校补而形成的另一版本,与原“汇钞本”及罗先生所见“钞本”皆有差异。而罗先生所谓“丛编本”,实为中华书局1986年版《词话丛编》之前旧版本所收录之《海绡说词》,应谓之“旧丛编本”。“旧丛编本”与“钞本”互有优劣,而“86丛编”本完全以新本替换“丛编本”的《清真词》部分,实非明智之举,即造成了“旧丛编本”的湮没,亦导致最新的《海绡说词》整理延续其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