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亲民工程: 助民富民乐民安民“亲民工程”正庄建立起区域性、综合性的反贫困救助体系。在全省率先设立了亲民基金,奖金已达500多万元,在全区12 个街道建成了17个“亲民救助超市”,在农村建立了流动亲民超市, 为贫困群众及时提供救助。区机关干部、文明单位等都与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几年来,为贫困群众发放救助物资价值13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史志》2005,(12):I0001-I0001
亲民工程:助民富民乐民安民 “亲民工程”正在建立起区域性、综合性的反贫困救济体系。在全省率先设立了亲民基金,资金已达500多万元,在全区2个街道建成了17个“亲民救助超市”,在农村建立了流动亲民超市,为贫困群众及时提供救助。区机磁干部、文明单位等都与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几年来,为贫困群众发放救助物资价值13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3.
王奇 《黑龙江史志》2014,(5):320-321
玉树4.14地震后,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玉树展开积极救助,目前,玉树州三年灾后重建期已经结束,本文从重建救助资金、组织、措施三个方面,对玉树震后重建救助机制进行总结性研究。得出玉树灾后重建是在政府主导下,结合社会各方力量,在考虑玉树灾区存在特殊困难基础上,通过不断理顺各种体制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加大政策优惠和支持力度,最大限度对群众进行救助,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玉树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留下诗句“病树前头万木春”,说的是即使在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的欣欣向荣。而在今天,我们用此来比喻患有大病的困难群众,虽有困难,也能享受到社会如春天般的温暖。送来温暖的,既有党和政府的关心,更有社会救助的慈善。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的昌盛大病救助基金,就是向患大病群众播撒春色的使者。  相似文献   

5.
弱势群体子女教育救助现状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民 《沧桑》2008,(5):122-123
当前弱势群体子女教育救助工作由于资金不足,制度不完善,存在许多问题。在国家教育经费逐年增加,政策与措施有助于教育救助制度发展与完善的条件下,必须迅速强化教育救助意识,实现从临时性救助到制度性补偿的转变,从基本受教育权救助向综合救助转型,建立协调有序的救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1948年,英国正式建立起了国民社会救助制度。从1979年以来,英国的社会救助制度经历了频繁的变革。英国社会救助制度很关注社会救助的效率,救助的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对申请人的资格审查也逐渐趋于严格。总的来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包括贫困人口的增加、失业率的上升、福利开支巨大等。  相似文献   

7.
正历史上,对于生活无告、无人侍养的孤老、残疾、嫠妇,以及无人照料的弃婴等弱势群体,通常由养济院、善堂等对其进行供养。晚清时期,西方救助理念东来,游民等也被纳入到弱势群体中,得到救助。但在救助方式上,却异于前者。因为游民多有劳动力,所以在对他们进行救助的过程中,往往授以技艺。民国时期,从事此类救助工作的机构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由国民党中央与地方政府举办的救助设施。第二类是接收国外津贴或直接由国外慈  相似文献   

8.
《汶川特大地震山东省救助援建志》(以下简称《救助援建志》)出版发行后,省领导高度重视,对《救助援建志》编修工作作出批示,给予高度评价,对做好史志工作提出殷切期望和要求。5月7日,省政协主席刘伟批示:《救助援建志》编纂得很好,很有意义。对汶川地震进行救灾和支援灾后重建是一件大事。编纂一部客观、准确、完整、图文并茂的《救助援建志》,记录历史,以资借鉴,留给后人,意义是重大的。5月10日,省委副书记王军民批示:山东省救助援建汶川大地震的史志编得及时,很有意义;继续发扬抗震救灾精神,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谱写山东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而作出新的贡献。5月17日,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高晓兵批示: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9.
宋代是我国古代社会救助发展创新的重要阶段。官办救助机构实现了多样化、制度化、规范化。民间救助意识增强,在城市、乡村、社区和地方,参与主体广泛,活动形式多样。回顾宋代社会救助发展研究成果,对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体系有着积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军 《文史月刊》2013,(11):5-11
2013年11月9日,由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与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关爱抗战老兵基金等单位主办的"国家记忆——二战中缅印战场影像"解密展,在杭州西湖博物馆开幕。这次展出的300多幅照片,由美国通信兵第164照相连在中缅印战区拍摄,沉睡在美国国家档案馆多年。随着这些珍贵照片重见天日,这支由中美战士组成的抗日远征军终于走出重重遮蔽。  相似文献   

11.
聚焦     
《世界遗产》2013,(1):10-11
将野生动物纳入需要帮扶的弱势群体2012年10月及11月,湖南护鸟营志愿者发布湖南千年鸟道候鸟杀戮调查视频,天津北大港湿地联盟、天津未来绿色青年领袖协会发起北大港湿地东方白鹳救援行动,先后得到政府及公众的广泛关注和支持。2012年12月,在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的支持下,"让候鸟飞"公益基金正式成立,并于2013年1  相似文献   

12.
资讯     
《中国国家旅游》2012,(11):176-176
“2012美丽童行·大病医保慈善夜”落幕 9月23日,由凤凰网、凤凰卫视联合主办,余德耀基金会、中华小姐环球大赛、保利拍卖、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协办的“2012美丽童行·大病医保慈善夜”在北京JW万豪酒店完美落幕,活动现场拍卖筹得善款811.82万元,将用于“中国乡村儿童大病医保公益基金”项目。作为凤凰网大型慈善...  相似文献   

13.
逯淑娟 《攀登》2011,30(5):45-47
当前海东地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尚处于探索和完善之中,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要提高认识,不断加大社会救助工作力度;要加快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要增加投入,完善救助资金筹措机制;要协调配合,逐步完善社会救助工作;要拓宽思路,从根本上脱困;要广泛动员,推进救助工作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4.
高春奎 《沧桑》2009,(6):168-168,172
帮助来自经济贫困家庭的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业,不因经济问题辍学是政府和学校非常重视的一个长期问题。许多学校拓宽渠道,通过多种方式从经济上帮助这些学生。在学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就是学生自力救助和学校公力救助的较好方式。本文主要论述对这些学生的使用管理中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难童救助、青少年学生救助、教员救助方面的政策,采取了招致、收容、安置,以及经济救助等一系列救助措施,对各类学生和教员实施了有效救助。通过实行教育救助,不仅救济和安置了大量的流亡师生,使他们免遭战火的蹂躏,也使我国的教育没有因战乱而中辍,保证了教育的延续和发展。同时,为抗战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由于受到战争客观条件和国民政府统制政策的影响,救助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如教育救助经费短缺,压制学生思想,在救济和安置流亡师生的过程中带有明显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16.
清末至民国时期,广西的游民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单纯的政府救助不能满足游民对救助的需求,必须倚重民间救助。绅商作为两者的重要代表,在对游民的救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了大量的安抚救济工作并解决了部分游民的再就业问题,产生了一些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7.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做到"弱有所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实践遵循。当前,我国已进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期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如何发挥好社会救助兜底在脱贫攻坚战略中的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与紧迫。因此,本文结合地方实践探索阐述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在脱贫攻坚战略中的政策体系与运行成效,分析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在脱贫攻坚战略中存在的问题,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度,重新审视社会救助政策体系的发展,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指导下,提出推进社会救助兜底在脱贫攻坚战略中的实践路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唐宋两代是我国历史上社会救助比较完善的时期,社会保障的各个方面都有系统的记述。残疾人群体的社会救助也是其保障的一部分,在政策、典法、制度等都有涉及,关于残疾人群体救助的措施和方式也是比较完备。这一时期的救助继古开今,为后世的社会救助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救助提供了借鉴,特别是残疾人的救助更是关系到社会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恤嫠事业是中国传统慈善事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以清代江南地区最具特色。"恤"含有怜悯、救济的意思,而"嫠"旧时专指寡妇,所谓"恤嫠"即对寡妇的怜悯和救助。清代江南地区的恤嫠事业发展兴盛,从官方到民间,均给予寡妇较多救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寡妇的生存困境,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东周包含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是邦国林立的特殊时期,各个诸侯国家各自为政,在《周礼》中记载的"凶礼"以及"荒礼"都明确地记载了周朝各个宗主国以及诸侯邦国之间相互救助的礼仪,儒家以及墨家等各个诸子学者思想包含了诸侯邦国之间救助的内容。在春秋的记载中,也表明,不仅仅邦国之间进行过各种盟会救助以及签订盟约救助,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救助实例,比如泛舟之役。即使在天下大乱的春秋时代,邦国之间灾害的救助也往往难免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可是救灾扶困的事实也表明了即便礼崩乐坏,维系华夏民族生存发展的道德也依旧存在,国家之间的救助多少都减轻了受灾民众的苦难,这为现今我们缓解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也为我们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