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外对城市康体保护空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宁  王兴中 《人文地理》2003,18(2):24-29
对城市康体保护空间的研究涉及医学地理学、健康地理学(或保健地理学)。前者重在探讨如地方病、癌症等的地理生态、地理流行特点、环境病因和疾病制图等领域。中国在此方面的研究已处于世界前列,特别是地理化学因素与地方病和癌症等的病因研究更为突出[2]。后者探讨社群总体健康水平与环境的关系。城市社会地理学出于对城市生活空间质量的探源,研究城市不同区位(或社区)康体保护的水平以及对社区的管制。国外对此方面的研究也可称为城市保健地理。由于国外发达国家已进入高消费阶段,对城市空间的康体性有了很高的期望,因此,在此方面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其创新之处在于,摆脱了传统的与健康有关的城市宏观物资条件的分析,综合与康体有关的社群、行为、管理与社会经济因素的研究,引发了对城市保健地理方面的全面审视。本文在总结国外最新的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从探讨城市生活空间质量水平的角度,全面对城市康体保护空间研究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力图用模式的形式表述出来。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城市社会地理学的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的视角、结合国外相关研究文献,首次系统地分析了国外对空间剥夺以及城市社区资源剥夺研究的现状、内容,及其所涉及的相关学科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研究理念、流派、原理与方法。总结了这一研究命题对城市管理、城市规划、社区规划与商娱场所空间布局的指导意义,以期为国内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空间、权力与领域:领域的政治地理研究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空间的社会转向,权力-空间研究已成为西方人文地理学的重要议题,国内也陆续出现了空间政治的相关讨论。本文通过梳理中西方人文地理学领域研究的相关成果,力图建立以领域为基础的权力-空间分析框架,并将其运用于当下中国的空间政治问题解读。领域是权力赋值于空间的产物,是解读现实世界权力-空间关系的重要视角,也是当代政治地理学区别于其他分支学科的主要概念。地理学对领域概念的运用从生态视角到社会视角、从国家尺度到多维尺度,体现了领域研究的日渐深入与系统化。本文在综合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领域化、去领域化和再领域化的权力-空间分析框架,并期冀其成为进一步相关实证研究的指引。  相似文献   

4.
对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的本体解构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国外著名学者的观点与权威性文献总结国外地理学社会论(学派)形成与发展的思维观,重点探讨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理论的思想与方法论,并力图用概念化结构模式(图)表示出来,作为理解城市社会-生活空间本体构成,以及进一步对其研究的解构理念。全文从地理学社会论创立解剖社会空间的思想观逻辑,预示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规律的研究代表了当今人文地理学前沿理论水平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基于居民移动-活动行为的城市空间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柴彦威  沈洁 《人文地理》2006,21(5):108-112,54
在以人为本及后现代思潮的大背景下,人文地理学研究越来越关注个体人的行为以及生活质量问题,基于居民移动-活动行为的城市空间研究正成为人文地理及城市规划学等学科的焦点。论文在对城市活动空间研究及城市交通出行研究中的问题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基于居民移动-活动行为的城市空间研究新框架,强调行为与空间之间的互动关系,强调RP法和SP法的结合,强调现实行为、现实空间与理想行为、理想空间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城市社区环境下商业性娱乐场所的空间结构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现代城市社会地理学对城市生活空间质量的评价,已涉及到城市内部福利设施(与场所)的空间结构层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居民收入与文化素质的提高,闲暇时间延长,城市内部商业性娱乐场所日益增加,已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但国内地理学者对商业性娱乐场所的空间关注较少。本文从人本主义视角,运用行为和实证主义方法,在总结国内外对商业性场所研究的基础上,力图轮廓性地揭示商业性娱乐场所的空间形成与分布等规律;并以城市社区和场所作为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研究的两大基本单元,探讨商业性娱乐场所的社会空间内容和结构模式,及其与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的相互关系。以便更深入地揭示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的本质,丰富城市社区规划与整治的基础理念。  相似文献   

7.
韩光明  王兴中 《人文地理》2006,21(4):13-19,6
零售业及其附生-衍生的营业性娱乐场所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闲暇娱乐)行为的四大场所之一,零售业中附生-衍生的娱乐场所的类型、结构与空间模式是揭示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城市社会地理学以及人类文化生态学等多学科的研究角度,分析与总结国外学者对零售业及其附生-衍生的营业性娱乐场所的研究现状、内容以及其在城市中的空间作用与(社会)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8.
李凡  黄维 《人文地理》2012,27(3):28-33
现代化、全球化和城市化催生了当代的怀旧现象,城市怀旧已成为一种极其普遍的社会文化景观,并成为国内外学界关注的重要话题。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城市怀旧现象的研究状况,以及文化地理学视角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城市怀旧研究已经渗透至诸多学科领域,国外文化地理学者从多个角度开展了城市怀旧的研究,但该研究在国内还十分鲜见。文章指出可以结合文化地理学及相关理论,从人地关系角度,分析城市怀旧文化的形成发展及其与城市文化生态环境的互动作用,探讨城市怀旧空间的生成、类型、特征、时空演变及其动力机制,解读城市怀旧文化景观对于城市怀旧空间的诠释以及地方认同的影响,以揭示在城市怀旧空间形成和演变过程中,城市记忆、地理想象、地方认同和建构的互动作用机理。认为城市怀旧的地理学研究将拓展我国城市文化地理学的研究视野,并对城市更新、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复兴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1990年以来西方城市社会地理的研究特点进行概括,表现为研究成果不断增多、主题多样化和研究方法上从量化到质化的转变,然后从内容上进行归纳,包含社会公平、疾病与健康地理、犯罪地理、感应地理等研究重点,其中社会公平又细分为对弱势群体地理研究、福利地理以及女性地理学。这些研究在侧重点上有较大转变,从一般性社会要素空间区位探讨过渡到要素背后的社会、文化、政治等情境的结构式剖析,注重研究社会空间的隐喻和文化意义、社会问题对空间的塑造机制以及特定空间对人的再造等。在此基础上对西方城市社会地理研究进行简要评价,归结为问题导向、主题多样化、地方性研究和质化与本位研究主导,最后提出对中国社会地理研究的初步建议:壮大中国社会地理研究队伍、积极借鉴其它学科、以居民日常行为地理研究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随着休闲社会的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逐步进入追求生活质量的阶段,其日常生活方式和内容也越来越休闲-娱乐化。城市增智型游憩场所作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休闲娱乐行为的主要场所,它的产生和发展,不仅使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向更高层次迈进,而且也成为衡量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的重要方面。因此,对休闲-娱乐场所特别是城市增智型游憩场所的空间研究便成为(微)区位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从城市社会学、城市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角度,概括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增智型游憩场所的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以及其在城市中的空间分布区位的规律性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对城市社区生活空间质量问题的研究是(新)城市社会地理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从人本方法论的空间公正视角探讨城市生活空间质量已形成的"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是开展社区生活空间质量研究的理论基石。本文研究基于大数据理念,借助城市商业、服务与休闲资源场所数据挖掘城市社区、社区资源体系与居民空间可获距离的关联信息。以"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为理论依托,结合大数据、GIS空间分析方法和地学信息图谱表达方式,提出城市社区生活空间质量的图谱表达理念。在改进"社区资源可获性指数"CRAI的计算方法和对城市社区资源可获性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城市社区生活空间质量的图谱表达形式,以期为深入研究城市社区资源空间剥夺规律及其统筹规划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社区型营业性场所的人本主义布局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区理念的引入,当前社区各类场所的规划都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以人本主义的方法论入手,结合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结构原理,还深入到存在主义"引力区"构成、商娱空间行为场所认知构成、社区资源可接近性-可获性构成及社区阶层化构成,总结出城市社区型营业性场所的四种布局规律。  相似文献   

13.
城市生活质量与生活空间质量研究评介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的社会-文化进程阶段,新人本主义强调人与社会(文化)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其目标体现在人们的生活质量上,其焦点是城市(社会)生活质量构成与城市(社会)生活质量空间耦合的建构。从新人本主义理念出发探讨城市(社会)生活质量与其对应(社会)生活空间质量对政府部门和学术界都是全新的课题。二者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之间的研究并行不悖。对前者的研究是人文社会与管理学科聚焦的方向,对后者的探讨是区域与城市诸学科聚焦的方向。它们充分体现学科融合的新理念/原理及其前沿性。本文从研究源起、研究意义、研究阶段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等不同角度对二者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及方向进行了评介与展望,目的在于明晰二者的研究方法,理论框架与研究趋势,为社会与城市发展及其规划指明方向,提供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城市社区的社区资源公正配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和谐社区建设的开展,如何在社区建设中体现公平公正理念成为我国社区研究和实践的核心问题。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社区资源概念、研究内容、分析方法等相关研究,在对第三条道路思潮的社会公正理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空间公正理念下城市社区体系与生活场所体系的社区资源配置原理,并对社区资源公正配置的衡量指标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常芳  王兴中 《人文地理》2014,29(1):55-60
从现代人本主义思维出发,以城市社会地理学原理,即从社会空间结构与社区规划角度,探讨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间的质量构成,体现在城市要满足各阶层居民(社会)生活的空间结构上。而城市(社会)生活的空间结构的健全与否取决于生活空间行为的社区体系与场所体系的空间构成上。主要体现在居民以居住为主的生活行为对立的居舍类型的可获性上。由此,不同阶层居舍类型体系是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的区域基础,其空间分布类型的可获性决定对应阶层人群能否获得以居舍为主的生活空间。本文首次从居民选择居住地行为规律以及形成的城市居舍类型空间结构演化的理念下论及城市社会区域空间体系公正配置与空间控制原理。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新人本主义理念的城市社区生活空间公正结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立  王兴中 《人文地理》2010,25(6):30-35
本文以城市各阶层日常生活行为的工作(上学)、家务、购物、闲暇活动完成的区位空间结构为议题,运用行为地理学的人本主义研究方法,以社区为基本研究尺度,探讨微观领域社会空间公正体系的结构与模式。得出城市社会空间体系发育阶段,影响城市社区生活空间结构的基本因子为城市资源、社区资源、社区类型-体系与场所体系,社区资源与城市资源在城市内部空间的布局呈"点-轴"结合模式,城市资源的线性空间体系格局与社区资源与场所的点状空间镶嵌映射了市场经济规律下城市社区生活空间结构的"集聚-碎化"倾向,缺失空间公正。最后,尝试性提出了人本、公平理念下的城市社区生活空间公正结构。  相似文献   

17.
汪丽  王兴中 《人文地理》2008,23(2):43-48
基于学术界共识的后工业化大城市社会空间中产阶层化的理念,本文首次提出社会阶层化的概念并指出社会阶层化主要研究在社会阶层的生活行为扩散和变化规律下,所构建的城市日常居住社区体系和日常生活行为场所体系的时空模式,以此探讨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变化。研究认为不同城市发展阶段其对应有不同主导阶层的社会阶层化空间结构。进一步从解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演化动态角度,研究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下,社会阶层化与城市娱乐产业的对偶空间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国外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以来,城市居民收入与消费文化的变化,引起城市内部营业性娱乐场所数量、类型与结构对应的变化,已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但国内地理学者对营业性娱乐场所的空间关注较少。本文从城市社会地理学的角度、以人本主义的理念为线索,通过对国外诸多学科在(营业性)娱乐场所的研究成果与进展的分析,力图总结出城市(营业性)娱乐场所空间关系研究的流派及其研究的阶段性,并就未来研究趋势做了一定的分析。以期丰富城市社会空间前沿研究的基础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