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关于赐膰礼的争论在周代,天子、诸侯祭后有赐胙的习俗。如《左传》载庄公二十三年,楚成王贡献于周惠王,天子赐胙。僖公九年,王使宰孔赐齐侯胙。  相似文献   

2.
从新出甲骨金文考述晚商射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射礼是按照一定的规程所举行的弓矢竞技行事,通常认为属于周代的礼制。然据近出甲骨文金文材料确知,逐渐脱离宗教权威支撑而用来体现贵族子弟矢射技能高下的射礼,早在晚商就已经流行,周代不过是继承而有所革替而已。晚商射礼,是商王暨各方贵族阶层成员参预的弓矢竞射札,通常习射于水泽原野处,泽畔建有与习射相关的建筑设施,又连天累日举行,以“(?)弓”、“迟弓”、“疾弓”三射作为竞技规则,注重用弓暨弓法,视射获猎物无废矢进行颁功贶赐,射后有享祭先祖之礼。周代射礼,实当源自殷礼。  相似文献   

3.
礼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在三代之礼中,关于商代和周代的礼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的认识,然而关于夏代之礼却着墨者甚少。二里头遗址是研究夏代文化的重要考古学遗存。通过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学发现,可以初步认识夏礼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导读     
正新年伊始,《中国史研究》编辑部全体同仁恭祝老友新朋万事如意,盼请多赐佳作。本期刊发了20篇专题论文、书评和札记,主要涉及礼制、思想文化、政治和经济诸领域。《从大河口鸟形盉铭文看先秦誓命规程》依据新出西周金文资料和传世文献,考察了两周时代的誓命规程。《周代"籍礼"补议》对先秦时期籍田和籍礼制度的起源和程序提出了新的意见。《北魏太武帝庙号升格问题考议》考察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庙号变  相似文献   

5.
周代傩礼考述胡新生傩礼是中国古代流行的一种驱逐疫鬼的仪式。摊礼大致形成于西周春秋时期,其演变形式一直延续到清代,由傩礼派生的傩舞。傩戏和形形色色的面具艺术直到现代仍流传于湘、赣、桂、浙数省的少数地区。作为中国傩礼的源头,周代傩礼所确立的一系列惯例对后...  相似文献   

6.
礼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周人制礼作乐,以五声八音为乐,将礼制与乐制相结合,通过礼乐进一步对国家的政治制度、权力分配、社会结构等方面进行整合,将其制度化与程序化,并与宗法分封制相辅相成,形成一套完备的以礼为核心的政治、文化体系。编钟作为周代礼乐制度重要的物化形式之一,能够从本质上揭示出周代社会权力运行的基本模式和普遍社会思想理念,进一步揭示两周礼乐文化的演变。  相似文献   

7.
王晖 《文博》2004,(5):13-14,20
近半个世纪在宝鸡市岐山扶风等市县的考古新发现,不断地改变史学界对西周史的认识。去年在岐山周公庙遗址发现的周代大墓群,这种高规格的墓葬群在西周考古史上尚属首次,所以也引起了中国考古和古代史学界学者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8.
朝廷向臣下赏赐生日礼物是一种具有宋代特色的制度。原本个人性质突出的生日礼物进入制度,遭遇儒家关于“物”的观念和孝亲观念的挑战,形成制度与观念的冲突。宋人在公文中运用话语策略,将生日赐礼的道德意涵导向“养贤”和“移忠”,政治表述方式对传统文化观念的改写保证了制度的稳固。生日赐礼制度在个体、家族、国家等层面发挥政治效应:通过政治展演,炫示荣耀、敦睦宗族和激励士大夫;通过建构君臣共同体,形成具有人情味的君臣互惠关系;通过额外赏赐施加异恩,获得臣子的忠心和更多报效。生日赐礼制度成为理解宋代文化观念、文官政治特色等问题的一个切口。  相似文献   

9.
汉画像石所见周礼遗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文献资料,具体考释了汉代画像石中的"孔子见老子"、"胡汉战争"、"投壶"等画像,认为这些画像所反映的献挚礼、献俘礼、投壶礼皆为周代遗俗.  相似文献   

10.
新出土的几件西周铜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1年冬,我们在陕西省扶风、岐山一带作考古调查时,看到一批周代铜器。岐山县文化馆存有9件,扶风县文化馆存有150  相似文献   

11.
1976年在陕西周原的岐山凤雏村发现的西周建筑群基址("甲组宫室[宗庙]建筑基址",下简称"凤雏建筑群"),是首次发现的成组的西周宫殿建筑遗迹,对于研究周代建筑史、探讨周代宫室制度,无疑有着重要  相似文献   

12.
周代是我国青铜文明的顶峰时期,其青铜兵器"兵用"与"礼用"的分化与演进特征也更加明显。山西地区作为周王朝的重要封地,拥有可观的周代青铜器遗存,而其中出土青铜兵器的数量与种类亦是非常丰富的。本文将从山西已出土的可能的礼用青铜兵器入手,包括钺、戈、戟、鐏、剑五类兵器,结合人类物质文化演进的一般规律,对其礼用化特征进行简单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周代所确定的"礼"对先秦饮食进行了整合,主要包括饮食禁忌、饮食方式及饮食理念三个层面。通过整合,不仅使先秦饮食从无序走向有序,从日常需要上升为饮食文化,而且对中国饮食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扶风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南临渭河,北依岐山(在扶风境内一段称为乔山)。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分布在县境内的仰韶、龙山、周、秦、汉等古代文化遗址多达百余处,其中周代文化遗址(包括早周、西周)就有五十多处。这些古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渭河、湋河(其上游称雍水、即流经凤翔县境内的一段)、岐水(流经岐山县境内的一段)、美阳河、畴沟河(又称七星河)  相似文献   

15.
读张鹤泉同志的《周代郊天之祭初探》一文(以下简称《初探》,见《史学集刊》1990年第1期),颇受教益。但该文对于周代举行郊天礼的地点、时间与用牲的说法,我们不敢苟同。下面提出一些个人的浅见,与张鹤泉同志商榷。关于周代举行郊礼的地点《初探》认为周代郊祀“具有明确的地点”。《初探》说:“周代的郊祀一般是在周都城的南郊举行。在郊中,专门有为祭天而设的坛场。”并认为这“坛场”就是  相似文献   

16.
殷墟甲骨文中所见殷商时期的军礼主要包括有:将敌情告之先祖并于庙堂谋议的告庙与谋伐礼;反复占卜慎重选择领军大将以及隆重的册命礼;为得到神祖护佑而将宗庙里的神主迁出随军的迁庙主和立军社礼;立旗集众和请求人力与物资支援的立中和乞师礼;以田猎形式进行演兵习武和军事检阅的蒐狩和振旅礼;战后向神祖报告征伐所获以及杀俘祭祖的献捷与献俘礼。当时的军事礼仪中充满了崇祖信鬼色彩,占卜贯穿于全程,某些事情如选将等殷人极为慎重,战后的杀俘献祭则严重地保留了原始遗风。后世文献以及周代金文所见的军礼大项,殷商时期多已存在,只是具体仪节因甲骨文的简练而无法详知。  相似文献   

17.
拄杖趣史     
拄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先秦儒家经典《礼记》即说人“五十始衰”,可以使用拄杖了;并且还对不同年龄层次的老人使用拄杖的范围做了规定:“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王制》)由此可以推想周代使用拄杖已经较普遍了。此后历代相沿,时至今日,手持拄杖的老人时常可见。下面就拄杖的用料、外饰、用途及古代赐杖之礼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8.
周人祭天以祖配天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人举行郊天礼时要以祖配天而祭。周代祭天的最高祀典就是郊天礼,举行郊天礼时以始祖后稷配祭,这是周人祭天礼的常制,然亦不只是以后稷配祭。文献中还有所谓祭之礼,实为宗庙祭礼,与周人郊天配祖的制度无关。  相似文献   

19.
皇帝选皇后是件大事,首先得将宫中或民间选来的适龄女子,经户部核准后,由皇帝亲自选阅(选秀女),再由太后和近支王公大臣议婚后再选定。皇后选定后,行纳彩礼、大征礼、册立礼、奉迎礼、合卺礼、庆祝礼、赐安礼等。京城内外,举国上下,人人穿红戴绿,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相似文献   

20.
清代宾兴礼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宾兴礼是盛行于清代全国各地的一种科举典礼,主要是指府州县级别的地方官举行宴会送别科举生员。目前尚未发现明代曾举行宾兴礼的记载。宾兴礼的最早源头是周代乡饮酒礼。唐宋以来州军地方官举行的乡饮酒礼逐渐与科举典礼混行。明代初年乡饮酒礼被割断了与科举制的关联,导致在清代宾兴礼演化成一种成熟的地方性科举典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