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冯东书 《炎黄春秋》2006,(5):76-76,75
在1966-1976年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按国家宪法选出的国家主席刘少奇,没有通过任何法律手续,一下子就被莫须有的罪名打倒和整死了。他在去世以前,丢下一句铿锵有力的话:“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当时,他的这句话当然不能公开,但是,是有知道的人的。这些知道的人中,当时都没有把这句话当回事,钦定的案子还能翻得了吗?不可能。中共中央还作了永远开除刘少奇党籍的决议,大家是举了手的,  相似文献   

2.
剧作大师曹禺,在“文革”时被定为“反动学术权威”,身心遭受了严重摧残。“文革”结束后,虽然恢复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职务,但这对他是另外一种摧毁。他的女儿万方回忆说:“我爸爸八十岁的时候,常常念叨‘人生如梦,人生如梦’。我亲眼看到爸爸的晚年被一种痛苦持续不断地困扰,他想重新获得写《雷雨》时候的力量,但是他已经被异化了,他已经不是他,已经回不到原来那个曹禺了。他不知道怎么写好了,老觉得,这么写对吗?这么写行吗?他的脑子已经不自由了……一直到死,他都没有真正恢复到他写《雷雨》时候的那个自由自在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从前有个人,他出现时已很老了,没人知道他经历过什么。有一天,他拿起小孙子看的童话,翻了几页,便入迷了。他觉得自己在慢慢变小,直到有一天,他变成了一个婴儿,就死了。死的时候。脸上露出婴儿般纯洁的笑容。”今年年初,我在一篇文章中写下上述这段文字,那个“他”,便是我的老师兼老友李育中先生。当时,李先生已103岁,但私底下,我们称他为老头子。老头子是十分有风度的人,  相似文献   

4.
朦胧中,我被带到了一条长廊里,两边挂满了一幅幅活动的图画。我迈开步子,观赏起那些人,那些事儿。 第一幕 人声鼎沸的罗马广场上,教徒们举着火把声嘶力竭地喊着:“烧死他!烧死他!”广场中心竖着一个十字架,一位青年被绑在上面,脚下是成堆的柴火,他的眼睛里跳动着火苗。  相似文献   

5.
收到他的短信:“我在谈判。”心头一颤,赶紧回道:“那不和你多说了,先这样吧。”他又发过来:“结果会告诉你。”一道刺眼的闪电掠过,紧接着惊雷炸响,雨从四面八方灌过来。我在雨后面,呆若木鸡。我知道他和谁在谈判,在谈什么———那是一桩千古的公案———他爱上了我,我爱上了他,而她依然爱着他。我无法形容我此刻的感受,也许这场“谈判”比我料想的来得要快得多,我还没有作好准备去承受———既不知道如何承担谈判的过程,也不知道如何接受谈判的结果。我们真的没有任何踏出原有生活轨迹、去和别人交叉在一起的预谋,所有一切都不在我们掌控…  相似文献   

6.
断?     
(作文是话题作文“目标”,用“断?”做题目有犹疑感,结合文章的内容,改用“向着太阳飞翔”为题会更贴合“目标”这一话题。) 蔚蓝的天空中,我欢快地飞着。虽然一端的线已断了,也许人们会为我叹息,但我认为,我并没有断。(这句话不易让人理解,且与文章中心内容不够吻合,宜改为“但我并没有断,我只是朝自己的梦想更靠近了一步。”) 很久以前,我只是一只普通的风筝,至少在还没上色之前。我的主人,是一位技艺高超的扎风筝的艺人。他是位和蔼的老人,每天跟他要风筝的孩子实在太多了,可他又不忍让孩子失望,只好在家将一切时间利用起来:扎风筝,画风筝……  相似文献   

7.
明知让他做信访调解是一场游戏,他也想玩下去,“还要玩好”。但最终,他失败了。“我始终都是一个访民”7月14日上午,李华成约我在成都光华大道上的国际非遗博览园见面。这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开着一辆破旧电瓶车,载着我绕向园后的农家乐。那里是他常往的清静之所。他很清楚,最近在媒体上曝光。是因为自己作为一个上访钉子户。去年被青羊区信访局“招安收编”、后又重归上访队伍的经历被挖掘。  相似文献   

8.
二战时期日军是亚洲最精锐的军队,用约克公爵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日军一个师团抵得国民党士兵3个军。”但是抗战中日军伤亡比国民党大的战役也不少,符合“死得窝囊”的日本将军级别的军人,起码就有3个。说到这,可能有人急着要举出例子来了:“阿部规秀,被咱八路军一迫击炮送上了西天。”可是至少他是在指挥突围的时候被打死的,算是死在战斗中,够不上“窝囊”的定义,  相似文献   

9.
某官员有一个干练仆人,因舞弊行为败露,被主人鞭打至死。他把魂附在傻丫头身上与主人辩论:我舞弊是该死,但死在您手实实不服。您享的高官厚禄,不是超过我受您的恩吗?您卖官鬻爵,积金不计其数,不是超过我受的贿赂吗?  相似文献   

10.
《东南文化》2003,(8):65-69
画家于志学,他出生于我国东北,长大于北国,他是雪乡的主人,作为一个冰雪画家,他是得天独厚。但是这还仅仅是客观条件还必须具有画家自己的决心与要求。1980年他在“笔记”中写道:“我要在大自然中,陶冶我的思想,锻炼我的技巧,丰富我的幻觉,纯正我的感情。”  相似文献   

11.
张汤也是被司马迁写入《酷吏列传》的。实事求是地说,在那十位“酷吏”之中,此公还算清廉。“汤死,家产值不过五百金,皆为所得奉赐,无他业。”但对于公正执法而言,清廉只是必要前提,并不是必要条件。在张汤的事迹中,使我最不以为然的是对大司农颜异一案的处置。颜异是管经济的,  相似文献   

12.
晚餐时刻是我们家最快乐的时间,一家人边吃边谈, 分享一天的所见所闻。那天吃饭,我问儿子知不知道有个歌星叫红豆,儿子很不屑地说:“知道.但我从不听他的歌,这个晦气明星被抓起来啦!我们班同学都知道。”“哦,你们这些小孩子,整天呆在学校里,消息却比我们灵通啊。”妻叹道,她总是担心现在网络和通信太发达了,对孩子不好。我却较妻看得开,信息时代,孩子们就好比一台台接入因特网的计算机,父母们日夜担心他们可能会被病毒攻击,可只担心是没有用的,唯有从硬件和软件上不  相似文献   

13.
从我记事起,我就知道老年人都有转“林廓”的习惯,但那时自己还太小,不知道转经到底有什么意义,也不知道人们为什么不厌其烦地转个不停,只是记得在清晨五六点钟就被姥姥拽起来,嘴里不停地念着六字真言,迷迷糊糊地走在坑坑洼洼、没有路灯的街道上……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胡志明主席,在其革命活动中多次到过中国,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但他曾有两次“死”在中国的秘史,却鲜为人知。 胡志明第一次“死”在中国,是在1933年初。 在此前两年的1931年,胡志明用阮爱国这个名字在我国的广州、香港等地进行革命活动。6月5日,他被港英当局以“苏联派遣特务,到香港进行破坏活动”的“罪”名逮捕关押。1933年初,胡志明在英国律师罗士比参与设计搭救下获释,当他准备前往新加坡继续搞革命活动时,又被港英当局再次逮捕。当时他患有肺病,身体十分虚弱,港英当局准许他进入医院治疗,计划治好病后再行监禁。但胡志明进了医院后,不久便失踪了。  相似文献   

15.
在四川内江市的一套住宅里,墙上挂着不同时期的多幅朱德画像,引人注目。主人黄福才(一级厨师)解开一个精心保存的布包,指着包内的金属糖果盒说:“这是我家里最珍贵的东西,它装着我美好的记忆,留给我无限的幸福!”接着,他有声有色地讲述了自己经历中永远难忘的事……  相似文献   

16.
一次学院电话总机的接线员在我的办公桌上放了一张字条,说有一位持德先生打电话找我,要我回电话。我按所留的号码拨通了电话。从听筒里听到一个苍老的声音说:“我是卡罗尔的校友,听说一位中国学者来卡罗尔任教,我很高兴,想跟他认识一下。”我高兴地请他来我的住所。见面一看,是一位头发斑白而精神党锐的老者。他说他是1924年从卡罗尔毕业的。我听了很吃一惊,因为1924年我还没有出生,而他已大学毕业了。我问他多大年纪了。他笑而不答,说过几天就知道了。从谈话中知道,他过去也是一位教师,十多年前已退休。因为是校友,他一直关心…  相似文献   

17.
嫁别歌     
请听我唱啊,姑娘!你做新娘的消息已飞进我的耳朵,我的心就象被野猫抓的一样啊!想过去,你我纯洁的爱情,象没人踩过的路。如今你有了新的爱人,怎么不早一天告诉我?痛苦折磨着我,但又有什么办法啊!你若能从他那里得到幸福,我愿按住疼痛的心为你快乐。你生的若是女儿,我给她取个名字:“定甩”—愿她是“大锭的银子”,①得腊维:布朗语,意为阿哥。②布朗族的一种弦乐器,形似胡琴。③汪腊奔:布朗语,意为阿妹。④这歌,在打洛公社叫“嗯双商脚”.你生的若是儿子,我给他取个名字:“新丙动”—愿他是“地方的主人”。我在这里为昔日的恋人祝福:愿你过上…  相似文献   

18.
蒋百里之死     
蒋百里逝世不久,他的家里遇到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冯玉祥在香港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简述百里临终的情况。据说他是由夫人左梅打毒针毒死的。蒋百里的女儿蒋华知道消息后,立即打电报否认其事。后来冯所著《我所认识的蒋介石》一书仍然坚持此说。他在此书第三十一章写道:“我在柳州听见说,蒋百里在宜山死了,我就打听是什么缘故的。后来听人说,蒋百里先生是坚决主张抗日的,他的太太曾经说过:‘你爱你的国家,我爱我的国家。’为了爱国家的缘故,就把亲夫毒死。”冯先生这种说法,与事实完全不符。百里在保定校长任内,曾因陆军不肯补发学校的经费举…  相似文献   

19.
我一生经历过的最痛苦、最遗憾,也是最难忘的事,就是我曾因反对林彪把“毛主席的话”说成“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认为它“不符合毛泽东思想,搞形而上学”,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这件事,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林彪、江青干预、以肖力为领导的解放军报的决定,加上红卫兵小报的渲染,传播很广,当时和后来的一个时期,人们都以为我被打入了“死牢”,“永世不得翻身了”。我重新工作之后,报刊对这件事根据传闻曾经作过一些披露,但知道前因后果的人不多。好心的同志,特别是党史界的朋友们要我把它…  相似文献   

20.
提到汪国真,知道他写诗的人不少,却鲜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书法家。汪国真祖籍福建省厦门市,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从1984年在湖南《年轻人》杂志上发表《我微笑着走上生活》后,他便一发不可收,踏上了他辉煌的诗人之旅。继而1990年《年轻的潮》、《年轻的思绪》、《年轻的潇洒》等诗集连续问世,“汪国真热”势不可当,这一年在出版界被称为“汪国真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